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4 03:19: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112-114

二、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类数学妙题,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具有训练智能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教材呈现三种解题思路:列表尝试法、假设法和方程法。列表尝试法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学生容易接受,但数据较大时比较繁琐不宜采用;假设法是一种算术方法,计算比较简便,但理解算理有一定难度;方程法容易建立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求解过程对多数小学生而言较难。因此,本课设计的重点放在理解假设法的算理上。列表尝试法虽然有局限性,但它是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基础,因此在引导学生用列表尝试法解决问题时,就要有意识地作好铺垫,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反思提升,通过鸡兔同笼问题与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鸡兔同笼”结构特点和解决模型。

课前,我对我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一小部分学生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但多数学生对独立学习“鸡兔同笼”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教师适时引导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交流合作中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五、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揭示课题

介绍《孙子算经》中的原题。 原题解读

[设计意图:从古书中的原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隐藏条件,帮学生初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

3、探究解题方法

(1)引导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①猜一猜笼子里可能有几只鸡,几只兔?

②师:他猜得对吗?该如何判断正误?该怎样调整鸡和兔的只数?为什么?

③请拿出答题卡一,先猜测,后验证,如果答案不对,想一想怎么调整能更快找到答案。最后数一数你试了几次?再想一想有没有更便捷的调整策略。 ④反馈交流。 A、按顺序列表。

试了几次?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B、取中或跳跃列表。 ⑤小结

[设计意图:列表尝试法虽然烦琐,但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习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基础,因此也是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让学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体验鸡兔同笼情况下随着鸡或兔只数的调整,脚的总数量的变化规律。] (2)小组合作交流,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 ①同桌讨论,尝试独立列式解答。 ②集体反馈。

A.反馈假设法一。课件直观演示。 B.反馈假设法二。 C.比较这两种解题思路,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假设都是鸡,为什么先求的是兔?假设都是兔呢? D.反馈方程解。

4、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从体验、尝试到讨论、汇报,结合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个人或集体的智慧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方程法、假设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至少有一种方法是他自己会理解或掌握的,老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应机敏地倾听,机智地诱导,引导学生较为完整、准确地说明算理,特别是假设法算理,进而让全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解释、学会质疑,学会辩驳。]

(四)巩固练习

1、解决书中的原题。

2、生活中“鸡兔同笼”的问题。 (1)动物园中的问题

动物园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 (2)游乐园中的问题

有38个同学去游乐园划船,共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船每条乘6人,小船每条乘4人。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选一道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解决。 集体反馈。

3、引导学生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4、揭晓课前猜测的答案。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炼出这类问题的结构特征,把学习引向深入。]

五、总结提升

六、课外延伸

1、阅读并思考:课本114页的“阅读资料”

2、完成练习二十六的1-3题。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先是提出新的问题,不急于讲解如何做的方法,而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共同研究讨论,使同学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拓展了思维,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由于学生原有的认识背景不同,因此他们解答本课的题目时存在较大的差异,故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独语掌握存在差异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的学生在一节课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 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