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职业教育讲座讲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20:23: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教育和职业教育

从教育的起源来看,教育是起源于原始人类在共同生活和社会生产中,将已经掌握的技能、已经形成的经验等有意识地传授给下一代。比如:妇女们在采集过程中,把哪些是安全能食用的、哪些是有毒不能食用的植物果实、种子的判别方法教给一起活动的儿童;男人们在狩猎过程中,教会儿童们如何使用渔叉、弓箭、石块„„等工具,如何判断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可以捕到什么样的猎物„„等等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原始教育或教育的产生,具有明显的职业指向性,按现代教育类属的划分,教育的原始形态就是职业教育。其实,原始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比较单一的,仅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随着社会发展,阶级的出现,教育才逐级具有了政治功能。

我在这里追溯了一下教育的起源,目的是想说明:即便是现代教育,其承载的社会经济功能也是十分明显的。即:在教育的不同阶段,也许教育的目标不尽相同,但中、高层次的教育,无一不指向职业或职业岗位。比如在座诸位从事的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目标就是向中、高级教育培养合格的新生,即:为中、高级教育奠基。多说一句,如果我们的学生九年义务教育一结束,没有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则表明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没有达到的。因为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是为中、高级教育奠基,而不是直接培养劳动者、建设者,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生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生产的需要。再比如: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大多是从中师或师范院校毕业的,师范教育其指向的就是教师这一职业岗位的,如此看来,我们所接受的师范教育何尝又不是一种职业教育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中职、高等教育,无不是职业教育,因为它指向的均是社会生产中的某种职业或某个岗位。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的“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宗旨,这个宗旨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其中教育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是不是职业教育的部分呢? 综上来看,教育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是在教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近期目标。从长远目标来看,教育都是给教育对象将来的从业奠基,都包含了职业的目标在里面。正如我们的基础教育,依然有职业目标在里面。我们很难相信,一个连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都弄不清楚的人,他能胜任财务工作。也许有人要举反例:中江县的潘石匠,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签单的时候就画圈圈,人家不也创造了一番事业?以此推来,是不是我们的文化或读书就真的无用了呢?非也!要知道“潘石匠现象”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怪胎。众所周知,不论动、植物,只要是用激素去催长,产生怪胎的机率就比自然生长要大得多。改革开放之初的我国经济,何尝又不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的亢奋发展呢?潘石匠本人也许在这个时段,他是凭着自己的勤劳,在社会经济粗放式发展(科技含量不高)过程中,先一步积累了一定财富。在市场经济逐步规范,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时候,他则用已有的财富,转而进行资本运作。而一旦转入资本运作,作为他本人的主要工作就是驾驭人,驾驭事,驾驭财,与具体的社会生产想去甚远了。我们教育要遵循的是培养人的规律,“潘石匠现象”是不是一种规律呢?显然不是。刚才说了,他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偶然产生的一种怪胎,中江县百万人口中产生一两个怪胎不奇怪嘛。“怪胎”是不可复制的,当然也就不可能成为一种规律来供大家研讨、学习。如果中江县产生了几十万个这样的怪胎的话,我们倒可以认真研究研究。

正因为教育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教育才根据这些目标分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其实从长远目标来看,这些教育都是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为普、职教育奠基,是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的目标直接指向职业岗位,是为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又是什么东东呢?“普”就是普适性,普遍适应性。“通”就是通适性,就是通通都适应。也就是说普通教育的毕业生,之于对应的职业类是通通的都适应。“通通都适应”的是什么产品?从工业加工上来说,什么阶段的产品是“通通都适应”的呢?就是精细加工成成品前的毛坯!老子说:“正言若反”,“通通都适应”换言之就是:“通通不适应”。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大学生“眼高手低”、“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专科生不如中专生”这一现象。因为他们还是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毛坯,还不是直接能使用的成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学要经过相当长的职业岗位磨炼,才能形成职业竞争力,而中专生在进入职场的很短时间中,就能迅速形成职业竞争力。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家也许会有深刻的感受。接受过中等师范教育的老师都知道,我们的三年中师都学什么呢?老师们都教我们什么呢?歌儿怎么唱,琴儿怎么弹,舞儿怎么跳,字儿怎么写,应用题儿怎么讲,普通话儿怎么说„„一句话:就是书儿怎么教!请问师范大学毕业的同志,你们的老师教你们这些了吗?教你们怎么教书了吗?这也就是当年中师毕业的学生为什么能在教育教学上迅速取得成绩,而我们的大学生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有所建树。

那我们的家长、学生为什么还是那么地钟情普通高中、普通大学呢?这就是我要给大家讲的第二方面的问题

二、白领的困惑和蓝领的郁闷

人们对普通教育的钟情,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我思想意识上根深蒂固顽疾;另一方面是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的问题。

先说第一个方面。

“自我意识上根深蒂固的顽疾”是指落后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传统意识。在我国传承千年的群体意识中,就有尊崇脑力劳动而轻贱体力劳动的因素。我们翻开古籍典章,凡是“贱”“鄙”等贬损之词,多半描述的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普通劳动群众,而“尊”“贵”等溢美之词,多半描述都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统治者。追溯这种群体意识的形成,主要在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正统的。而儒家自孔子以后的学者或统治者,因为的政治统治的需要,曲解圣人之意而为已用的意图是比较明显的。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有一次,一个叫樊迟的学生(樊须。从《论语》的描述中来看,樊同学应该属于是智商不太高的学生之一,因为孔子跟他的讲解中均是些比较粗浅的道理,远不如给颜回、子夏等同学讲得精深),来请教孔老师如何种庄稼,孔老师很不高兴,脸一拉“吾不如老农”;樊同学没看出老师的不高兴,继续请教孔老师,“那我跟您老人家学种蔬菜,行不行?”孔老师更加不高兴了,脸一黑“吾不如老圃”。这时候,樊迟再不走估计只好挨板子了。樊同学一出门,孔子就当作其它同学开始批评起来樊同学:“什么是没出息的人,樊迟这娃就是。你当官的只要喜好礼,那么老百姓怎么会对你不恭敬?你如果喜好义,那么老百姓怎么会不服从你?你如果讲求信用,那么老百姓那个还敢不真诚为你效力呢?你做到了这三点,四方百姓都会拖儿带女来投奔你,还用得着你亲自去种庄稼?”

以后学者,多以此例来诟病儒家轻视社会生产,或者叫鄙视体力劳动。儒家本身也曲解了圣人的意思,以至于到后来我们意识中的儒生就是那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摇头晃脑,只会故作高深”的孔乙已式的酸儒形象。这其实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孔子在这里批评樊迟不是说种庄稼是低人一等的职业,你去作这种职业就低人一等。孔子批评的是樊迟同学的不“忠”。大家都知道,孔子的修道方法中有两个字“忠”和“恕”。“忠”就是专一。儒家的教育目标是教学生摄职履政,作为学生就应该以此为目标,如果在理论和实践都还没达到目标的话,你就应该心无旁骛。樊迟你这个时候各方面都差得很远,还没有达到“行有余力”的程度,就想学这样,学那样,用孔子的话来说叫“攻乎异端,斯害也己”。用我们的话来说就叫“不务正业”。据说,我们初中毕业生中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认为“我成绩差蛮,可以去读黄许职中蛮”,“我现在不学习了,还是有书读” 就是放弃当前的学习。这其实就不是能力而是态度的问题了。作为学生,你的“正业”就是读书,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书读好。你如果放弃了学习,岂不就是“不务正业”。不务正业之人,我不知道在我们你们是怎么定位这种人,在我们老家,基本把这种人定位在一流子弟之下,即二流子弟,简称“二流子”。

孔子的意识中其实没有职业的高低贵贱之分的,只是从统治阶级角度出发,特别强调社会各阶层要各安其分罢了。比如,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七·第12节》就讲道:“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本人不仅是个职业多面手,并且很是提倡个人要有多种技能的。《论语·子罕第九·第6节》中讲道,太宰问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你的老师是圣人吗?为什么那么多技能呢?”子贡回答“可能是老天爷既要让他做圣人,又要让他有很多技能吧?”孔子听说后回答说不是那么回事,是自己年轻的时候家境不好,才有了更多的求生技能。作为君子技能多了吗?不多啊。即孔乙己说的那句:“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如此看来,最让人们误解儒家轻视体力劳动的所谓的经典案例,其实是一个误解。人们作为证明儒家轻视体力劳动的所谓经典论据的还有孟子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同样的,这句话虽然比之孔子在职业分工上已有了明显的感情色彩,但孟子老先生人家强调的是社会分工不同。拿来作为抨击儒家轻视体力劳动实在牵强,用心不良。

从孟子对社会职业分工有了一定的感情色彩来看,孔子以后的儒家学者的职业观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是一个不好的趋势。到了汉代,作为大一统的国家,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被唯一化了。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正是这个时候,儒家本身的职业观发生了畸变。这就是董仲舒“性三品”说,并根据这个学说,把社会人群分为了九品,并以九品中正制作为选官制度。细心的同志可能会发现,凡是下三品的社会人群,除教师外,都是体力劳动者。而到了明清时代,儒家的这种畸形的职业观达到了顶峰。八股取士制度的出现,纯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使得我们教育本身不再具有社会经济功能。直到解放后,人们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尊卑观念才稍有改观。但很不幸的是,*中人们的这种职业尊卑观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年龄大点的老师可能还记得,当时是以自己是工人阶级为荣,以劳动者手上厚厚的老茧为美。甚至对女人的审美,也是以女人如男人般健壮为美,这就是我们农村中说的,接婆娘要接GUAGUA的。这同样是一种畸形的职业尊卑观。这种畸形的职业尊卑观,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后,大家还记得到产生于上个世纪

八、九十年代的“读书无用论”么?这就是一个明证。本世纪至今,人们的职业尊卑观再次发生了突变。一下子又变成了以体力劳动为下,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上了。这次突变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对科技含量的增加,促使像“潘石匠”那样使蛮力的人再也不能致富了。同样的,这种职业尊卑观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顶点,已经快要畸变了。按照数学上曲线波动规律,今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人们的职业尊卑观应该又是以从事具体的劳动工作、技术工作为上,而脑力劳动为下了。 这有正反两个例证。一个是前些年创下万人求一岗位的公务员招考,到现在是有许多岗位无人问津了;另一个方面。昨天下午我与一个企业老总在一起喝茶摆闲龙门阵,他接了一个员工要求加薪的电话后,深有感触的说,现在的技术工人真是TMD大爷,他说“我的工程总量都只有几百万,一个技术工人月薪我开到了六千到六千五,当个队长月薪超过一万,都包吃包住,比我老板都赚得多,而且还不象我们那样有风险。”最后当然是没有加薪,那个员工说看在多年在一起合作的情面,留下继续干。我的感触是,怎么现在的技术工人咋这么俏哦!推其原因,是我们的社会人才储备中,理论研究型人才过剩而实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缘故。

我这一节的题目是“白领的困惑和蓝领的郁闷”,为什么用这个题目呢?我想上述部分已经比较明白了。是,白领阶层工作环境舒适,可待遇却不咋的。三五千大元,够给老婆子买件象样的衣服么?困惑啊。蓝领阶层呢?我收入比白领高多了,可人家还是认为我是流臭汗的,郁闷啊。

三、教育制度的改革与职业教育的发展

先说一下,我们为什么要精准地掌握教育政策的变化。

老师们,只要我们的学生还要继续读书,读高中,读大学,我们作老师的就应该精准地把握教育政策的变化。因为教育政策就是学生求学的外部环境。忽视外部环境变化而不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则很可能会造成他们在前进道路上的被动,甚至会陷入绝境。

还是举个例子,大家就好理解了。

大家都认识青蛙这种动物吧。青蛙是一种恒温动物,它的体温不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即它察觉不到周围温度的缓慢变化。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青蛙放进盛着烫水的锅里,青蛙一跃而出,逃出了险境。把它放在一口盛有常温水的锅里,再缓慢加热,青蛙静静地呆在锅里,直到被地煮死。大家想想,如果青蛙能够第一时间就感知到温度变化,及时跳出锅里,它能被活活煮死吗?这就是我经常所说的,得敏锐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才不至于限于被动或绝境。

老师们,2014年是继1977年恢复高考,1999年大学扩招后,我国又一个里程碑似的教育改革。可以说,这次改革必将颠覆我们现在对教育的认识。我们的学生不是都要上大学吗?如果我们连我们的学生怎么才能够上大学都不了解,那么我们的学生又怎么能够上得了大学呢?仅仅简单地认为把分考高就上得了大学就行了吗?路走错了,学生同样很难上得了大学!学生考不了高分就上不了大学了吗?路走对了,学生同样也能上大学,甚至是好大学!要了解如何才能让学生顺利地考上大学,就需要我们作老师的精准地把握教育政策的变化。

先说我们的教育制度为什么要改革!

教育作为社会整体的一个领域,它的发展和变化均受制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即: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满足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举几个例子

1、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当年恢复高考。这是与当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优秀的知识分子相适应的。

2、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等职业教育大力扩建。这是与改革开放十年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增加相适应的。

3、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这是与我国社会经济经过十年发展,总量扩大,社会经济开始从粗放式、井喷式发展回归理性的、内涵式发展相适应的。

4、2014年6月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是与我国经济开始转型升级,社会生产需要大量的高技术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相适应的。

因此,本轮教育制度改革,不是李总理和教育部袁部长两人喝酒整高了,脑壳一热,李总理说“老袁啊,我们把高考和职业教育制度来改一下,咋样?”老袁就是说“要得,要得!”这就改了。而是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应的。即: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而目前承担此任务的高职院校,受制于体制却无法培养出大量的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经济已经开始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而我们此次教育改革前的教育制度下的教育,却不能培养出我们社会生产所需要的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我们的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大家可能都有所体会了吧?年前西铁城就突然宣布关停了,而象富士康也在逐步退出大陆。就是说象这些劳动中技术要求不高,而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企业都逐渐在退出中国市场。这表明我们国家的企业生产对技术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对工人的技术技能要求也当然也越来越高。其实,我们的最低工资越高,表明对工人的技术技能也越高。这些都表明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在转型升级。

社会生产的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可是,在这次教育改革之前的教育制度下,却很难培养出这种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普职失衡,人才规格与岗位需求不匹配。

1999年大学扩招,主要扩的是普通高校,导致普通高校在数量、规模、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承担培养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而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属学术研究型。经过十多年的积淀,导致学术研究型人才严重过剩,而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又严重稀缺。以2013年为例,社会新增就业岗位1310万,大学毕业生700万,应该是一个大学毕业生有近两个工作岗位了吧?可是,当年就有300余万毕业生未能一次性签约。原因就在于社会生产需要的是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而我们的高校培养的绝大多数是学术研究型人才——人才的规格与岗位的需求不匹配!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难发现,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月薪可以达到1万元左右,春节后网上不是曝出北京招建筑工人月薪9621元么?而我们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月薪是多少呢?无外乎就

三、四千元。这也证明了我们的社会生产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中专生的危机。中专生属于中、初级技术技能人才,与社会需求的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注意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将来要找到一个好工作也是很困难的。我在这里强烈建议,也请我们的老师向家长同志们建议,如果我们的学生选择就读职高,就一定要认真学习,考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提高!

正因为普职失衡,所以这次的教育改革首先调整的就是普职高校的数量比!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首先就提到的就是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什么叫做“不唯学历凭能力”?就是你文凭再高,但你没有技术技能也不行,也没有工作。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假如有两个大学生,一个北大,一个川大同时到公司来应聘。老板一看,哦,北大的,5000元一个月!川大的,次一点,3000元一个月!如果老板这么干,估计回去肯定就得给婆娘打死。为什么?因为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给他们一份工作,能干下来的,发工资!干好的,发奖金!干不了的,滚蛋!我管你是北大的还是川大的!这就是“不唯学历凭能力”!这就是技能的宝贵!技能人才人才从哪里来?职业院校。总理的意思,就是要进行教育政策改革了,要增加职业院校的比重的了。一句话,要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的进程了。什么了加快?就是2014年发文,2015年实施,2018年全面完成!大家的这届学生正好都刚好赶上这个好事情,恭喜!

所以,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让600多所院校转型(由学术研究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这600多所院校转型。什么概念呢,我们国家普通高等院校是1200所,600多所正好占它的50%”(这是鲁部长的原话)。

也因此,2014年5月26日,教育部要求1999年扩招以后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转向应用技术大学。

上面三个信息,一个方面表明了我国调整普通高校和职业高校数量比的坚定决心。另一个方面隐含得比较深,我们的老师未必一下子就能读出来。大家想想,假设全国家长都不信这个邪,B1级的学生,甚至C级学生给高价都要到普通高中去读书,那么到2018年全国普通高中就仍保有现目前的规模。而届时,普通大学在数量和招生规模上都减去一半,则意味着全国将有50%的普通高中学生无法考上大学。(普通高校招生减少了一半;职业大学因为以技能技术考试为主,普通高中学生根本考不上);第三个方面就是,中等职业学校将的功能将逐步向职业高中转化,即:从以培养初、中级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转向培养高职院校所需要的、合格的新生为主。

第二,高职院校,力不从心。

大家都知道,承担培养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的是职业大学。可是,在此次教育改革之前,我们的职业大学却无法培养出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

首先,就是此次改革前,职业大学所招收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普通高中学生,这些学生文化基础是好的,可是技术技能的基础却为零;你文化基础再好,对于以技术技能提高为主的职业大学,又有多少实际意义呢?这正如,你的语文、数学就是都考了个满分,可这个满分对于机械加工有多大作用呢?

没有基础我们可以慢慢地培养。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次教育改革前,职业大学的培养时间又严重不足。大家都知道,大学的专科是两年加一年的实习,大学的本科是3年加一年的实习。这与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初中毕业生(也是零基础)的情况基本相同。在这么短的时间当中,要把技术零基础的学生,培养成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这无异于天方夜谭。这正如一个产品,如果原材料品质不行,加工时间又不足,怎么会是一件高质量的产品呢?

正因为如此,所以此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解决职业大学生源的技术基础和培养时间不足的问题。

你职业大学招收的新生不是没技术基础吗?好解决。我们有大批的职高生、中专生他们的技术技能基础优秀的可以达到中级了,你为什么不多招一些呢?你不是说普高毕业生有文化没技术,培养不出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吗?好办啊!你的招生考试就加试技术理论和技术实际操作,不就行了?什么?普高生只有文化成绩,没有技能成绩,你不录取不就行了? 看看这次教育改革是不是这样的?

还是2014年3月22日,还是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还是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提出的,“中国的高考我们正在即将出台一个方案,两类人才(即:学术研究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的高考要分开”;

鲁部长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以后的高考有两种了,一种就是现行的、适用于普通高中学生的学术型高考,就是我们常说的普通高考,另一种是即将实行的、适用于职高生的技术技能型高考。考试的内容也不一样了,普通高考仍然考文化学科,而技术技能型高考主要考学生技术技能,文化考试分数作一个参考就行了。所谓“两类高考分开”是指分开考试,分开录取。分开考试就是普高生和职高生都要考文化,但考试的不是同一套试卷,难易程度不一样了。分开录取就是正如职高生只拿技术技能考分上不了学术型大学一样,普高生你只有文化成绩也别想读职业大学。这就是我前面说的,如果2018年我们的普通高中仍然保有现在的规模的话,有一半的学生考不上大学的原因。因为届时普通高中学生要考的学术型大学只招收现在规模的一半,而另一半学生又没有技术技能分,所以既不被普通大学录取,也不被职业大学录取。没得书读了!

其实,我们的中职生在这次教育改革后,将会获得比现在的普高生更多、更好的进入大学的机会,因为为了解决目前职业大学新生无技术基础问题,国家将引导职业大学大面积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我们来看看国家、四川省和德阳市是怎么规划的。

2014年6月23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召开,规划构建全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习主席在接见与会代表时就讲到:“人人都能成才,人人尽展其成”,什么是“人人都能成才”?就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只要发现、培养、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优点,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人才;从国家的角度上来看,就是这次的教育制度改革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人才。大家都知道,以前的中专生、职高生是没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的,要想进大学学习,只有进入普通高中。自今年开始,情况就不一样了,从中职到专科、本科,直至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渠道将被打通了。为什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会获得比普通高中学生多得多的机会进入大学学习,因为中职生、高职生进入专科、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学习的途径与普通高中、普通大学的学生不一样。技术技能考试就是第一位的了,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的分数就仅仅是参考,甚至有的科目的分数根本就不需要了,更别说去和普通高中、普通大学的学生一道去竞争分数了。这岂不是有效地规避了我们大部分学困生的弱项呢?

不过,话说回来,我的意思是学科分数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进入大学不是第一位的,主要是强调技术技能在他们通往大学校园的考试中十分重要,并不表示学习不重要。作为学生如果不认真学习,那就是不务正业了,别说成才,我看就是成人也有问题了。

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请看大屏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有三点:

1、适应需求;

2、有机衔接;

3、多元立交。第一点适应需求,指的职业教育要培养更多的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生产需要;第二点有机衔接,指的就是要把中职和高职有机衔接起来,构建从职高、专科、本科,直至研究生(硕士、博士)的培养体系。第三点多元立交,内容很复杂,指的各类学校、各种高等教育之间学分互通的问题。这里因为时间问题就不探讨了。

2014年9月19日,四川省职业教育工作会在成都召开。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社厅、省农业厅、省扶贫移民局6部门联合下发了《四川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2014-2020)》,规划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到2018年,我省要有50%的中职学生升入技术技能型大学学习。从指标上来看2015年就这样规定了,到真正实现,我估计将需要一段更长的时间。

2014年10月,德阳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确定规划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到2018年,作为西部职教高地的我市要有70%以上的中职学生升入技术技能型大学学习。这个比例,比现在德阳市普通高中学生升入大学的比例高多了哦。 通过高考制度的改革,成功地解决了职业大学新生无技术技能基础的问题。 国家又是如何来解决职业大学培养时间不足的问题呢?

办法有两个,第一个还是招收职高生。其实我们有的老师已经明白了。因为职高生在进入大学前就已经经过了三年的技术技能学习和训练,再经过大学的两到三年的学习和训练,共计五到六年,完全有时间培养其达到高技术高技能的水平。第二个办法就是构建从职高到研究生(硕士、博士)的培养体系,使得职高生在经过大学本科、专科的学习后,优秀者可以继续深造,直至博士研究生,那培养的时间就更充足了。

其实我们的这次教育改革也是这么做的!

2014年全国、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都把加快发展全国、省、市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唯一任务。

老师们,通过上面的讲述,如果你的学生成绩在C、D、E级,你还怀疑他上不了大学吗?如果你的学生中考成绩在B级,你还敢不敢送他到普高去考学术型大学?如果你的学生成绩在C级,你还敢不敢建议他缴高价让他上普高?

因此,我在上面反复强调,未来的中职生将比普高生获得更多更好的上学机会,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老师们,现在我就升学和就业两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黄许职中旅游学校。

从升学方面来说,如果你的学生报读黄许职中旅游学校,将会获得比德阳市其他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更多的升学机会:

黄许职中自1983年改造为职业高中以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对口高考(技术技能型高考)。即便是在前几年对口高考录取国家控制在中职比例的5%,也没中断过,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多年的教学积累,沉淀了黄许职中丰富的对口高考经验。并且,我们内部说,这么久的办学历史,这么久和高校合作的历史,与高校合作办学的伙伴关系岂是其它学校所能企及的?

第一条途径是,黄许职中的合作办学单位四川现代教育集团,目前拥有四川应用技术学院(专科)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本科)两所大学。请大家想想,这就好象你自己办了所学校,你自己的娃娃要读这个学校,你说行不行呢?

第二条途径是,黄许职中的美术高考班。自2006年开始,每年升学率均保持在98%以上。你的娃娃如果选择了就读黄许职中的美术班,请问他应该在98%还是2%当中呢?这一点上我不多说,这是看看黄许职中2014级美术班的高考录取成绩,拿成绩说话,一目了然!这些同学,在中考的成绩大部分集中在C级,甚至部分同学还是D级,如果放在普通高中,我估计毕业都困难,更别说考大学了哦。特别提一下,千秋中学的黄扬兰和德阳中学的黄扬琪这两个双胞胎姐妹。这两姐妹2011年一个以C2,一个以C1的中考成绩进到黄许职中美术高考班,去年参加美术高考,都被四川师范大学重本录取。如果从普高单纯以分数来考四川师范大学,得500分以上好远,这两姐妹肯定是考不起的。现在不考起了吗?这不就是艺术高考和技术技能型高考的魅力吗!

第三条途径,黄许职中与四川机械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招收五年一贯制大专生。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3+2”。只要报读了这所学校,且中考成绩过总分的一半,就同时被黄许职中和四川机械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同时录取。学生先在黄许职中学习三年技能和文化,再到四川机械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两年的技术技能的提高。从黄许职中到四川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中,不再参加高考(包括技术技能型高考),直接过去读就行了。现在四川机械电子职业技术学院都还有几十名学生在黄许职中行进中专阶段的学习啊。这不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吗?

第四条途径,黄许职中与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办学,设立了成都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德阳教学点和四川农业大学远程与网络教育德阳学习中心。学生在读中专的同时,可以同时进修这两所大学的课程。既可以拿中专的的毕业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也可以拿上面两所大学的大专文凭。到学生工作的时候,既有技术又有大学文凭,还怕没工作吗?还怕将来没发展么?

所以,老师们,如果你的学生目前文化成绩一般,甚至比较差,而又想要读大学,黄许职中肯定是不二选择!这其实也就是从2013年开始就不进行春招的原因。因为,黄许职中在升学方面已经远远走在其它职业学校前面了,学校功能已经逐步由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才向培养高校合格新生转化。我们也需要文化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的新生啊。

再说就业吧。黄许职中搞职业教育已经三十多年了,又是国家重点职业中专学校,无论从办学历史、教育教学水平、学校管理水平以及与企业的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不是其它职业学校能相提并论的。特别是学校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实行了从基础实训(也就是学生学校实训中心培养基础技术技能)、生产实训(也就是学生到学校实训企业实战练习,在提高技术技能的同时,与社会生产接轨。目前黄许职中多个核心专业都有学校自己的实习工厂)、企业实训的完备的技术技能培养模式,同时,在企业实习上,采取两段实习方式,即由教师带队集中到校方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集中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纪律性、熟悉企业运作的通识性规章制度,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第二阶段就是由学校安排学生分散到学校各合作企业的对口专业实习,主要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继续提高技能技术,培养他们独立操作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培养,学生完全能够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这就是这么多年来,黄许职中学生得到各企业欢迎的原因。很多企业都是非黄许职中的学生不予录用。去年黄许职中搞了一个校园现场招聘会,近两百多家企业到校,为我们的400多名中专生(在校大专生未参加这次招聘)提供了1200多个就业岗位。在目前社会就业如此困难,一职难求的情况下,平均每个学生有近3个岗位来选择,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所以,老师们,即便是你的学生不想读大学,就想学门技术,黄许职中旅游学校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啊? 今天我就讲到这里,如果对大家的工作稍有帮助,就不算完全耽搁大家的时间了,善莫大焉。谢谢大家!

讲座讲稿

讲座讲稿

家庭教育讲座讲稿

家庭教育讲座讲稿

廉政建设讲座讲稿

法制讲座讲稿

家长学校讲座讲稿

太极拳讲座讲稿

艾滋病讲座讲稿

法制讲座讲稿

职业教育讲座讲稿
《职业教育讲座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