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六章 信息系统的开发

发布时间:2020-03-02 21:03: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六章 信息系统的开发

1、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系统规划(或必要性)?答:从需求上看,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任何一个系统都需要经常修改维护。要想降低修改和维护的工作量其前提是有好的系统结构,而系统结构是在总体规划下制定的。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计算机价格下降,像客户机/服务器,或浏览器/服务器这种新的系统结构,把性能价格比高的个人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这种结构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但是这种缺少规划建起来、分散开发的系统带来严重后果:更新系统时要反复修改软件,重新组织数据,再把他们连接起来,做这些工作所耗费的人力和资金比重新建立一个系统还要多,而且这种系统仅采取通常的维护和修改的办法是根本无法满足要求的。所以,对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建设,制订总体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2、组织目标:是指组织近期和较长一段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

3、在规划新的信息系统中包括哪些过程?并注意哪些问题?答:在规划新的信息系统过程中包括(1)首先支持企业战略,解决现行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组织发展,采用最新的技术成果(2)然后进行信息系统规划。(3)进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否对制定的战略提供足够的支持,是信息系统规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系统规划中应制定出现行系统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体现出新的信息系统能促进组织的发展,以及在新系统中采用的最新技术成果能有效提高系统效能。

4、信息系统的基本环境:1)技术环境2)组织环境3)社会环境

5、与信息系统环境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包括:1)人的信息意识和能力2)政策与法规3)组织文化和体制

6、【2010-07】信息系统规划制定过程的三阶段模型:1)战略规划制定2)确定信息需求3)资源分配

7、【2008-07】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有序相关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目标优化原则5)可行性原则

8、促进信息系统规划所需考虑的因素:⑴对企业制定战略提供足够的支持;⑵开发新的企业机会;⑶详细规划信息系统专业人员;⑷及时把握信息系统成本和效益。

9、规划新的信息系统的过程:⑴首先支持企业战略,解决现行系统中存在问题,促进组织发展,采用最新的技术成果。⑵然后进行信息系统规划。⑶进行信息系统项目的管理。

10、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怎样有用系统的方法看待问题?答:系统方法就是用系统观点去分析、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根据系统观点,人们认识到,要认识一个系统,只认识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它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针对在信息系统研制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系统分析方法强调以下几点。(1)在考虑计算机应用时,必须首先考察具体单位和组织的总目标。

(2)计算机应用工作应该以管理人员,特别是决策人员的需要为出发点。(3)按照上述原则,严格地划分工作阶段,保证工作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4)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必须寻找一些简明有效的表达工具,以便记载与描述信息系统的现状,描述和讨论计划与设想。(5)必须把工作的成果认真地用书面形式记载下来,并且妥善地、有秩序地成文归档,以便查找使用。

11、一把手原则:企业的主要领导者应当是项目小组的成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把手原则。

12、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过程是确定系统是否值得开发的过程。通常可行性分析从四个方面进行:技术可行性、组织可行性、时间可行性、经济可行性。

13、生命周期法:是一种严谨的结构化的软件开发方法。把软件的整个生命期分为需求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阶段,并严格规定各阶段工作的任务、目标、提交的成果,甚至规定了工作的步骤和采用的工具。

14、生命周期法的各个阶段:1.需求分析阶段2.设计阶段3.实施阶段4.运行和审计阶段。

15、结构化:就是对软件开发过程严格规划分阶段,即把软件的整个生命期分为需求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阶段,并严格规定各阶段工作的任务、目标、提交的成果,甚至规定了工作的步骤和采用的工具。

16、业务活动分析:是指借助图表工具让业务的处理过程脱离具体的工作场所和实现手段而抽象地加以描述。

17、数据流图只用四种记号: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及外部实体

18、自上而下逐步分析:就是先把系统看做一个整体,或一个总的数据处理模块,

在这个数据流程图中,只要指明系统和各有关外部实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关系就够了,暂时不去考虑它内部的各种信息存储、信息处理及数据流。

19、系统切换: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的过程。有三方面的内容需要转换:①数据转换;②文件转换;③系统转换(系统转换的方式有四种:直接方式、并行方式、导航方式和(分段)逐步方式)。

20、系统需求分析具体过程包括:①了解系统的组织结构;②业务活动分析;③数据流图和数据流分析;④采用数据字典及其他工具的数据分析;⑤功能/数据分析;⑥完成系统分析报告。

21、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的过程需要转换的三方面:1)准备组织中需要的新数据

2)文件交换,他从旧系统的存储介质和存储结构转换到新系统的存储形式来3)系统转换,用新的系统代替旧的系统

22、【2010-07】简述系统说明书的内容和作用?答:系统分析结束时,系统分析员必须提交系统分析报告,称作系统说明书,系统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是与用户交流的工具,也是系统设计的依据,并在系统测试、系统维护和系统的评价时使用。系统说明书将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文档长期保存,其内容包括:

(1)原系统调查和分析内容。(2)新系统逻辑模型(3)新系统信息量的估算,新系统数据处理方式的选择以及关于选用计算机机种和外部设备的初步意见等。(4)成本估算。

23、简述系统文档对于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性?答:软件文档化是软件工程的基本要求,信息系统中的文档甚至比程序更重要。在软件工程中对系统开发的每一步骤都规定了相应的文档,文档的制作与系统开发同步展开,,是系统开发的组成部分。在生命期法中文档被称作各阶段的里程碑。文档可以帮助各种人员间的相互通讯,文档能帮助我们记录已经做了什么,还必须做什么,系统投入使用后,必须根据文档进行日常的运行和维护,没有完整的文档,维护系统的程序员就无法理解程序,修改系统时或是无法下手,或是给系统增加隐患。

24、简述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以及优缺点?答: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是:把软件的整个生命期分为需要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阶段,并严格规定各阶段工作的任务、目标、提交的成果,甚至规定了工作的步骤和采用的工具。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生命周期法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按照信息系统的生

命周期规律划分阶段,明确定义各阶段的活动,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保证用户需求的贯彻执行。使用生命周期法对系统的每个微小情况都能给予更多的注意;强调了用户的参与,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整个开发过程的规范和严格定义,常常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系统;完整的文档也使系统日后的维护工作更为方便。但是,生命周期法开发时间长;成本高;需要用户提供完整的需求,对于需求不确定情况不适应;强调用户的参与,但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交流不够直接;开发过程较为复杂,不易适应环境的变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是分阶段进行的,某阶段出现的错误将被带到下一阶段,并被扩大。

25、原型法的基本思想以及优缺点?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建立系统的基本结构,实现基本功能;然后,在使用过程中逐步补充数据,修订与增添有关模型和方法,满足使用者的进一步要求。原型法的优缺点:通常更能满足用户需求;适应需求不确定的情况;能较快地实现系统基本结构;开发成本低。但是为了加快系统开发的速度,常常导致系统质量的下降;没有严格的开发文档,维护较困难。

26、组织建立信息系统的三种方式及特点?答:组织通常可用三种方式建立信息系统:一是通过购买,并在组织中实施;二是请信息系统开发公司来开发;三是由组织内部的人员开发。第一种方式简单费用低,但是往往系统难以满足组织的信息需求,特别是给日后的系统维护带来极大不便;第二种方式是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即能满足组织信息需求,费用也不是很高,但是采用这种方式一定要注意在开发的同时建立自己的维护队伍,否则会产生与第一种相同的问题;第三种方式对本组织的要求较高,项目小组必须有经验丰富的人负责,项目小组的组成人员可以是专业信息系统人员,也要有最终用户。

27、【2009-04】组织结构图的定义及目的是什么?答:组织结构图的含义是:把所需要了解的组织,分解为若干部分,并把它们之间的行政隶属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用各部分之间的连线表示出来,这样形成的示意图就称为组织结构图。画组织结构图的目的在于,首先从系统总体上了解信息流动的粗略情况,抓住与本项目有关的信息流集中的部分,以便为下一步的现场业务调查确定目标。

28、模块设计包括哪些活动及任务?

答:模块设计有四个主要活动:数据设计、控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和程序设

计。①数据设计的任务是要确定系统所需要的数据项和数据之间的关系,然后按照数据关系的理论建立数据文件或数据库表。②控制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套控制措施来减少系统操作的差错。③输入/输出设计是为系统的交互活动提供友好的用户图形接口④程序设计是对所有由计算机执行的模块做出详细的说明。

29、【2010-04】原型法的开发步骤?答:原型法模糊了系统开发周期阶段的界限,通常可以把它分成四个步骤:(1)确定基本需求:通过对用户基本的信息需求的分析,建立系统的基本结构,基本需求可以包括基本软硬件需求,估计成本和数据量。(2)构造原型:根据用户的基本需求,建立一个能与用户交流的系统。这一步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时间快,结构简单,方便用户使用。原型法通常要借助软件工具,功能的完善则放在以后再做。(3)运行评价:这一步工作是以用户为主,用户运行原型系统对使用方式及使用效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这一步与下一步一起要反复多次,每次循环都使系统进一步完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使用户能充分表达需求。(4)设计修改:根据用户的要求修改设计原型然后返回到第三步,把修改后的系统再交与用户运行。

30、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就是使用软件工具帮助软件工程人员开发软件。

31、可视化开发:就是在可视开发工具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上,通过操作界面元素,由可视开发工具自动生成应用软件。

32、【2009-07】最终用户开发:是指不需要信息系统专家帮助,完全由用户自己开发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最终用户指的就是实际使用系统的人员。

33、最终用户开发优缺点?答:优点:最终用户开发能提供很大便利,对只剩扫尾工作的项完全靠用户自己完成。促进了组织的变革,并且组织把它作为开发信息系统的重要战略。增加了用户对信息系统的理解,更好地投入到系统开发中去。缺点:增加了系统的成本,系统质量往往不高,缺乏文档,与其他系统结合困难,维护也很困难。对于大型组织来说,数据无法共享,最终导致数据难以控制。最终用户开发方法适用的范围是:完成个人数据分析、开发供自己使用的信息系统、开发简单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等

34、最终用户开发方法使用的范围是:完成个人数据分析、开发供自己使用的信息系统、开发简单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等。

35、【2010-07】数据流图:数据流图就是通过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及外部实体这四种记号来抽象综合地描述整个系统的信息流程。数据流图不是从用户那里调查来的第一手原始材料,而是经过了系统分析人员的分析和加工,它能以一种更抽象的、综合的表达手段来描述整个系统的信息流程,表达出多种业务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

36、测试方式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37、单元测试是以每个模块为单位执行的分开独立测试。单元测试又分为结构测试和逻辑测试:结构测试是确认程序是否符合程序语言规则,逻辑测试是验证程序中是否存在逻辑错误。

38、组装测试是检查模块之间是否有问题。把各独立的模块集成起来形成系统,并进行系统的正确性测试

39、系统测试是将经确认测试的软件系统与计算机、外设、支持软件、数据等环境集成一起后,在实际环境下检查系统的工作情况。在安装新系统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是人员的培训,如操作、维护、管理的人员等。

信息系统开发

信息第六章

信息系统开发流程规范

信息系统开发 实验心得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信息系统开发名词解释答案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信息系统开发考查卷

计算机学院就业信息系统开发

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六章 信息系统的开发
《第六章 信息系统的开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