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广州文化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1 16:43: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展现广州千年古都文化魅力

文物

11月,广州即将迎来第十六届亚运,为了广泛地宣传亚运,弘扬亚运精神,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广州博物馆计划在亚运会前后举办一系列展览和活动,展示羊城独特的文化风采和魅力。

该展览展出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从世界各地收集的外国文物精品120件,包括日本九谷款彩绘描金大立像观音,日本黄地彩凤凰七宝烧壶,奥地利蓝釉堆塑花卉瓶,德国彩绘描金开光风景瓷钟座,法国蓝地开光彩绘人物风景双耳瓶,俄罗斯乌拉山矿石雕塑台壶等,为不同时期各国工艺美术精品,反映了世界各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和艺术审美的水平。

为了更好地宣传广州,迎接亚残运会,通过残障人士的特殊视野了解广州亚运会场馆的建设,广州博物馆与广州市聋人联合会将举办《美丽的广州我的家——迎亚残会广州聋人摄影专题展》,展出由广州地区残障人士拍摄的近百幅有关亚运会场馆建设和运动场景及市民激情亚运等方面的图片。

从6月开始,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成为广州援疆的对口城市。为了更好地响应政府支援新疆建设的对接工作,使新疆人民更多地了解广州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同时为了宣传广州亚运,广州博物馆特将本馆精品展览《海贸遗珍——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送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展出。

展览展出从秦汉到清代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包括汉代陶船、胡人俑座灯、珠饰、清代外销广彩瓷、外销通草画、外销丝织品,集中反映了从秦汉以来广州与东南亚乃至欧洲各国的海上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重点展示一口通商时期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形成的独特外销艺术品和东西方文明融合的口岸文化。该展既是广州与新疆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也将推动“海丝”研究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粤剧粤曲唱不绝广府文化味更浓

借亚运契机,广州市政府针对非物质历史文化开展了大力的传承保护工作。27日,记者从广州市委了解到,《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纳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其中,以粤剧等为“排头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重头戏。走西关,听粤剧,叹广州,必将是亚运期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政府给力 建设荔湾“曲艺之乡”

扎根荔湾,传唱南国。粤剧是岭南文化奇葩,更是老广州们茶余饭后必备的“艺术消遣”。2003年,广州荔湾区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是当时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区。走进现在的荔湾,以粤剧粤曲节目为主角的文化广场、文化公园和老酒楼饭店几乎随处可见,各区街道为粤剧发烧友们免费提供场所,办置乐器和活动器材,形成了“大街小巷,笙歌不绝”的广味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 广东音乐 是以广东民间曲调和某些粤剧音乐,牌子曲为基础发展完善起来的地方民间音乐。广东音乐在演奏上采用装饰音和加花所产生的音色和风

格,明显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20年代初到建国前的30年间,广东音乐创作乐曲达300首以上,其中约50首至今仍流传于海内外。

广东木偶戏 我国木偶戏始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元、明、清。古时称“傀儡戏”。广东木偶戏,大约在元代传入。新中国成立后,木偶戏艺术得到很大发展,1956年,广州市创办广东省木偶剧团,创作出富有南国特色的木偶艺术。木偶造型精雕细刻,神采各异,传神逼真,栩栩如生。剧目有:《芙蓉仙子》,《张羽煮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吒闹海》,《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等。广东木偶剧团的木偶艺术在国内、国际上享有盛名,曾获罗马尼亚国际木偶、傀儡戏联欢节银质奖章,深得各国艺术界的赞赏。

八音班?锣鼓柜 粤曲产生、衍变和发展的150年,大体上经过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为“八音班时期”。八音班演唱粤曲始于道光初叶。当时的粤剧未能满足广大农村观众要求,便出现了以粤曲清唱为主,人数不多的八音班。19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八音班十分盛行。据清光绪三年(1877年)的不完全统计,从业人员达500多人。除为民间的喜庆、迎神等活动演唱外,还常到农村或小城镇演出,有些较小型和业余性质的八音班,将乐器放置在一个如花轿模样的大柜里,演奏时抬着柜“游行”,只奏不唱,人称锣鼓柜。

南音 南音是用广州方言演唱的说唱形式,也是粤剧、粤曲常用曲牌,有说它是在木鱼,龙舟的基础上吸收扬州弹词(吴声)等曲种的曲调发展而成的,为了与广东以外的吴声区分,即以“南音”(南方曲调)名之,它比木鱼,龙舟的音乐性强,因而作为独立的曲种出现在舞台上的机会很多。南音的句格、声韵要求相当严整,有伴奏、有快板与过门音乐,旋律婉约优美,有着浓郁的南国地方色彩,早期的南音传唱范围多在文人雅士之中,传统作品也多是伤春怨梦之作。其中以《客途秋恨》、《叹五更》等最为流行,迄今传唱不衰。解放后则产生了《沙田夜活》等优秀作品。

粤剧 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和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美洲华侨聚居地区时有演出。于清雍正年间吸收各剧种特色,汇合南音、粤讴等形成粤剧。是广州的主要剧种。

饮食文化

分析“食在广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是具有开放性。广州地处沿海,交通便利,自古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埠。开放的环境,赋予了广州人开放的思维方式,反映到饮食上就是一种“无所不吃”的开放心态,广州街头遍布南北各地风味的饭店餐馆,几乎全国各大菜系、世界各地风味可以找到。二是兼容性。开放性的文化,同时也必定是兼容的。岭南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容纳百川的特征,在广州饮食方面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三是开拓性。广州人什么都敢吃,并善于发掘传统地方风味食品和食法,不断移植改造,推陈出新。粤菜厨师中流传着这样的祖训:“有传统,无正宗。”体现了广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此外,广州人吃饱不浪费,吃不完“打包”回去,体现了广东人爱惜食物和勤俭节约的品德。广州饮食把吃和烹调提高到艺术的境界上来,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大大丰富了岭南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对我国以及亚太地区的饮食文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同时,广州人爱吃,会吃,有时吃的煎炸东西多了,难免会上火,于是饮凉茶也成了广州人常年的一个生活习惯。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作为早餐);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可见,广州人的饮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

在各地的菜谱中汤虽然都占有一席之地,但往往显得次要,这无论从汤的种类、标价、位置都可看出。而对于广东菜来说,汤绝对是要奉为头筹的,在餐馆中其标价也动辄是一个普通菜式的好几倍,如用料考究一点的,更是一煲汤便要吃掉人家一个月的薪水。

宗教建筑

作为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广州还保留许多历史珍贵的宗教建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石室圣心大教堂。教堂位于越秀区一德路,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教堂是全球四座全石构的哥德式教堂之一,1997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统和近代建筑

上下九路的骑楼广州在明清时期,曾有18座城门。1920年广州大举开路时全部拆除,现时只剩下西门口等遗址,而由城门衍生出来的地名如大东门、西门口、小北路(小北门)等仍然使用至今。

骑楼是岭南一带常见的建筑形式,广州骑楼的大规模建设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民国11年(1922年)《广州市内不准建筑骑楼之马路表》和民国19年(1930年)《取缔建筑章程》的引导下形成了持续到现今的格局。20世纪90年代时期,广州市沉迷于大型建设,先后拆除了包括中山路、宝华路、解放路和六二三路的大量骑楼,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历史景观破坏。进入21世纪后,广州对骑楼街区的拆迁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正在编撰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里,对骑楼街区的保护便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惟部分骑楼,如恩宁路、北京南路、一德路等地的骑楼,在旧区重建和地铁工程当中仍面临被迁拆的危机,其去留亦引发社会上激烈的讨论。

西关大屋位于旧城区西关一带,主要由清代豪门富商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俗称“古老大屋”。西关大屋因各种原因,日久失修,多数已经相当破落。随着旧城改造,越来越多的旧楼被发展商清拆,即使有数十年历史的西关大屋也不能幸免。现时龙津西路、逢源路一带比较集中的典型西关大屋民居已划为“西关大屋建筑保护区”。

陈家祠北京街曾矗立自清末以来广州最大古书院群。大小马站古书院群,分布于北京路西边的大小马站、流水井街巷两侧约20000平方米的范围内,现存书院12间。其中大马站西侧5间(平所书院、谢氏书院、赖氏书室、江都书室、三

益书室);小马站两侧4间(东侧关家祠,西侧曾家祠、周家祠、见大书院);流水井两侧3间(西侧何家祠、考亭书院,东侧冠英家塾)。由于广州书院多数已经日久失修,部分已经相当破落,广州市政府在2003年曾计划拨资对书院进行修缮,不过直至今日仍然没有动工。在广州,较有代表性的书院祠堂建筑是陈家祠。

在环市中路华侨新村的别墅群和东山新河浦一带的小洋楼是广州近代建筑史的代表。

近年来虽然政府不断对传统建筑加以修葺和保护,如修复五仙观、恢复陈家祠前的广场等,但部分文物建筑仍然受到野蛮拆迁和破坏。在2009年,东山新河浦保护区内的小洋楼被开发商拆除,在文化及建筑专家联名上书至市长后才被紧急叫停。2010年,东山寺贝通津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隅园同样遭到破坏。

现代建筑

广州的天河北CBD高楼林立主条目:广州摩天大楼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州150米以上的高楼数目与密度均排在中国大陆城市的前列。广州的高楼群主要集中在天河区和越秀区,并随着广州都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正在被建设。仅广州的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至今就规划了18栋200米以上的高楼,150米以上的高楼50栋左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高楼有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预计于2010年竣工,437米)、中信广场(391米)、中华国际中心(269米)和广东电信广场(260米)等。已立项的超高层建筑广州东塔于2008年9月13日完成地块招标,2009年9月28日奠基,正式动工。广州东塔预计2016年竣工,楼高530米,将成为华南地区第一高楼。而广州电视观光塔(或称海心塔)的塔身主体454米,天线桅杆156米,总高度610米,也成为世界第一高塔。

传统工艺

广州独有的传统美术工艺有雕刻的广州牙雕、广州榄雕、广州木雕、广州砖雕、广州玉雕、广州骨雕、广绣、广彩以及家具工艺等等。随着年轻一代传人的缺乏,各种传统工艺有消失趋势。

迎春花市

广州芳村花地大道的花卉市场是全球最大型的花卉市场,各品种的植物都可以在此找到。不过为此处只作为花卉集市,而不是花街。根据地方志记载,广州的花街习俗成形于19世纪,为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遗产之一。90年代前,花市设于马路中间并只卖花,所以称为花街,此称呼随着其他大型花卉市场开张而改称花市。现代的花市时间一般安排在农历腊月廿八至三十(如当年没有腊月三十,

则顺提至腊月廿七开始)。广州人叫去花市做行花街。

广州的花市一般会安排在商业旺地的马路,临时封闭作为步行街。马路中间会搭起竹木的摊位,在两端的出入口建有高大的装饰牌楼。花市的摊位大部分通过竞投获得,售卖的商品除了应节花卉(牡丹、菊花、桃花、芍药、佛手、银柳、年橘、富贵竹、各类盆景等)外,还有各类工艺品及玩具,现时摆花街对商品的种类有一定限制。设于西湖路的越秀花市(又叫西湖花市)是广州最受著名的一个花市,因90年代前西湖路也是一条灯光夜市,西湖路直通北京路,因此人财兴旺,曾经是广州城区惟一的花市,越秀花市被广州老城区市民视为“中心花市”。

广州资料

广州六中资料

广州南沙新区资料

广州KTV夜场资料

广州海关面试资料

剪纸文化资料

美国文化资料

广州巨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良师益友文化传播公司简介

学习广州丰田的文化

广州文化资料
《广州文化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