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现代物流学重点

发布时间:2020-03-03 04:49: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物流的内涵:美国销售协会: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CLM: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物流术语》: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反应快速化;目标系统化;功能集成化;手段现代化;服务系列化;组织网络化;作业规范化;经营市场化。

物流系统分类 按物流活动业务性质: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按相对范围:社会物流;企业物流;综合物流;国际物流。 物流系统功能模式:输入、输出、处理(转化)、限制(制约)、反馈等功能.设计装卸搬运子系统应注意的问题:①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②装卸搬运机械化程度的确定;③装卸搬运辅助器具的准备;④装卸搬运的省力化;⑤制定装卸搬运作业程序;⑥配合其他子系统协同作业;⑦节约费用;⑧操作安全。

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不断进行,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物流技术的发展是决定商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物流的优化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国外物流的发展特点: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大规模的专业物流和共同配送;标准化的物流系统;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全球化的物流运作。 现代物流的标志:各级政府开始重视物流工作;国家经委会等六个部委联合发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份指导物流发展的文件《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投资商开始关注这个领域,提出“抢滩中国物流”的口号。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物流业运行趋势总体放缓,物流细分市场各具特色;行业物流全面发展;区域物流整合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迅猛。

我国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物流成本依然较高,运行效率提升缓慢;物流市场主体庞杂,市场秩序亟待规范;企业专业服务能力不强,高端需求难以满足;信息化创新不足,标准化亟待深化。

我国物流发展的对策:促进物流专业的发展;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快物流规划、研究和创新活动的力度;加快技术开发与应用;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实行货物分流,合理确定道路功能,提高物流速度;整顿仓储设施,建立物流中心,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即专业物流产业;统一管理货运车辆,建立联合配送体系,推进物流合理化、效率化;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物流基础;打造现代物流航母。 现代物流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物流供应链一体化。

第三方物流: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通常包括外部采办和合同物流等服务方式。 第三方物流的分类:资产型;管理型;优化型。

第三方物流特点:关系合同化;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管理系统化;信息网络化。 第四方物流:是专门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活动,并不实际承担具体的物流运作活动。

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协同运作模式;方案集成商模式;行业创新模式。 第三方与第四方物流的联系:4PL的思想必须依靠3PL的实际运作来实现并得到验证;3PL又迫切希望得到4PL在优化供应链流程与方案方面的指导;要发展4PL就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4PL的发展作铺垫,提高物流产业水平。因此,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全面的提供完善的物流运作和服务。③3PL与4PL联合成为一体以后,将3PL与4PL的外部协调转化为内部协调,使得两个相对独立的业务环节能够更和谐、更一致的运作,物流运作效率会得到明显地改善,进而增大物流成本降低的幅度,扩大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获利空间。

第三方与第四方物流的区别:4PL偏重于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和集成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3PL则是偏重于通过对物流运作和物流资产的外部化来降低企业的投资和成本;4PL能给客户提供最接近要求的完美的服务;能提供一个综合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利用第四方的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和资本规模为企业打造一个低成本的信息应用平台,3PL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实质性的具体的物流运作服务;4PL专长是物流供应链技术,它具有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等;3PL技术水平不高,能为客户提供的技术增值服务比较少。

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宏观物流一体化和微观物流一体化。 共同配送: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其核心在于充实和强化配送的功能。 合理运输:是指按照商品流通规律、交通运输条件、货物合理流向、市场供需情况,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运输更多的货物,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

各运输方式特点: 铁路:巨大的运送能力;廉价的大宗运输;全天候运输,保证运行的经常性和持续性;计划性强,安全,准时;运输总成本中固定费用所占的比重大,收益随运输业务量的增加而增长。始建投资大,建设时间长;始发与终到作业时间长,不利于运距较短的运输业务;受轨道限制,灵活性较差;路基、站场等建筑工程投资大。公路:空间、时间、批量、运行条件、服务灵活;运输成本较高、单次运输批量较小、对环境影响较大、资源消耗较多。航空:速度快;机动性大;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小;机舱容积和载重量小;运载成本和运价高;准时性低。水路:运输能力大,占地少,干线运输成本和能耗低,因此运价便宜。管道:投资省,建设周期短,运输能力大,占地少,受自然条件影响小,速度快、流量大、环节少、运费低。 组织合理运输的意义:加快货物调运时间;有利于扩大商品流通;减少货物在途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货物运输质量,节约运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率,节约运输力和社会劳力。

合理运输组成要素:运输距离,是决定合理与否诸要素中最基本的因素;运输时间,对于及时满足顾客的需要来说,时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运输费用,是衡量运输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目的之一;运输方式,选择有利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合理使用运力;运输环节,尽可能组织直达、直拨运输,越过一切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由产地直运销地或用户,减少二次运输。

不合理运输:对流运输,即相向运输,指同一种或两种可代用的物资在一条运输路线或平行线上运输,与相对方向的路线全部或部分发生对流;迂回运输,运输货物不走直线,浪费运输吨公里;重复运输;倒流运输,主要由于采购或调拨不当造成;过远运输;运力选择不当。

直达运输:在组织货物运输过程中,越过商业、物资仓库环节或铁路、交通中转环节,把货物从产地货起运地直接运到销地或用户,以减少中间环节。

四就直拨运输:指各商业、物资批发企业在组织货物调运过程中,对当地生产或由外地到达的货物,不运进批发站仓库,采取直拨的方法,把货物直接分拨给市内基层批发、零售商店或用户,减少一道中间环节。具体做法:就厂直拨、就车站直拨、就库直拨、就车过载。 合装整车运输:即零担拼整车中转分运。物流企业在组织铁路货运当中,由同一发货人将不同品种发往同一到站、同一收货人的零担托运货物,由物流企业自己组配在一个车辆内,以整车运输的方式,托运到目的地;或把同一方向不同到站的零担货物,集中组配在一个车辆内,运到一个适当的车站,然后再中转分运。

集装化工具(技术)的类型:集装箱、集装盘、集装袋、集装笼、集装架、集装网等。 集装化运输应注意的问题:选择好集装器具;加强对集装单元的防护;集装单元应有适宜的尺寸;加快集装器具的回送。

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保证货物运输安全,减少货物损失;节省包装材料,降低包装费用;简化运输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车船周转;可以露天存放,减少仓库占用;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

储存:指物品离开生产过程但尚未进入消费过程的间隔时间内在仓库中储存、保养、维护管理活动。与运输相对应,是以改变“物”的时间状态为目的的活动,从而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异获得更好的效用。

储存的作用:蓄水池作用; 时间效用,消除物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保存商品的使用价值。

保管:是对物品进行保存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它具有以调整供需为目的的调整时间和调整价格的双重功能。

保管的任务:规划与配备仓储设施;制定商品储存规划;提供良好的保管条件;进行科学的保养与维护;掌握库存商品信息;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自动化立体仓库:主体由货架、巷道式堆剁起重机、入(出)库工作台和自动运进(出)及操作控制系统组成。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优点:货物存放集中化立体化减少占地面积;仓库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劳力,缩短作业时间;物品出入库迅速、准确、减少了车辆待装待卸时间,提高了仓库的存储周转能力;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与管理,有利于压缩库存和加速物品的周转,降低了储存费用,从而降低了产品成品;可以适应特殊环境下的作业;提高仓库的安全可靠性,便于进行合理储存和科学的养护,提高保管质量,确保仓库安全;采用计算机管理,加快处理各种业务活动的速度,缩短交货时间。

仓库作业流程:大体上可分为收货→保管→发货三个阶段。按其作业顺序可具体分为:物资提运(或接运)、卸车、搬运、检验、入库、保管保养、备货包装、出库集中、装车、发运等作业环节。

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质量;数量;时间;结构;分布;费用。

ABC分析法步骤:收集数据;处理数据;ABC分析表;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分类;绘制直方图;确定重点管理要求。

重点管理要求:A类,为了压缩库存,投入较大力量精心管理,将库存压到最低;计算每种物品的订货量,采用定期订货方式。B类,按经营方针调节库存水平,例如要降低水平时,就减少订货量和库存;定量订货。C类,集中大量订货,不费太多力量,增加库存储备;双仓法储存,订货点法进行订货。

提前期:上游供货商在接到订单后需要进行订单处理、生产和运输等活动消耗的时间。即下达订单到收到货物之间的时间。 安全库存:指当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更高的预期需求或周期更长时的缓冲存货,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及防止缺货。

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包装的功能:保护,保护商品在流通过程、储运过程中的完整性和不受损伤,也防止危害性内装物对接触的人、生物和环境造成伤害或污染;便利,便于装卸、储存和销售、消费者使用;促销,诱导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包装容器:是包装材料和造型结合的产物。有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箱、包装瓶、包装罐五大类。

特殊包装技法:缓冲包装;防潮包装;防锈包装;防霉腐包装。 装卸:物品在指定地点进行的垂直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搬运:在同一场所内将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装卸搬运:在某一物流节点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

装卸搬运的作用:装卸搬运是物流各阶段之间相互转换的桥梁;装卸搬运(换装)连接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使多式联运得以实现;在许多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装卸搬运已经成为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系统。

装卸搬运的意义:加速车船周转,提高港、站、库的利用效率;加速货物送达,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减少货物破损,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

装卸搬运的原则:有效作业原则,只做有效功,不做无效功;集中作业原则,搬运场地、作业对象集中;简化流程原则,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提高货物放置的活载程度;安全作业原则;系统优化原则,合理化、系统的整体优化。

装卸搬运合理化:防止无效装卸,减少装卸次数、消除多余包装、去除无效物质;充分利用重力进行少消耗的装卸;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装卸;提高物的装卸搬运活性系数;缩短搬运距离

活性系数:物料搬运的难易程度称为活性。用活性系数来衡量,所费的人工越多,活性就越低。反之,所需的人工越少,活性越高,但相应的设备投资费用也越高。 集装箱装卸前的注意事项:必须遵守有关规则的规定;集装箱及有关装卸机械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固定好集装箱的活动部件和附件;严格执行安全指示。

集装箱着地时的注意事项:不能使集装箱在着地时受到猛烈冲击,以免损坏箱内货物;在下降过程中不能突然停止;应平衡地着地,如不得不倾斜着地时,一端着地后,要特别注意另一端着地时不受冲击;在装卸全集装箱时,由于舱内有箱格导柱,特别是在肉眼难以看清的情况下,集装箱必须慢慢地放下,以免与箱内格导柱产生剧烈撞击。

集装箱移动位置时的注意事项:不准在地面上或其他集装箱上拖曳集装箱;不能用滚轮或圆棍棒移动集装箱;不能在摇摆状态下着地,或者拖曳、吊起集装箱;不能利用摇动将集装箱防止在离吊索下方以外的地方;在普通货船等运输工具上装卸时,不能用钢丝绳挂在底角件上拖拉集装箱。

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的特点: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从事送货的是专职流通企业(配送中心),用户(企业或个人)需要什么配送什么,而不是生产企业(自营物流)生产什么送什么;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而是运输与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是以供给者送货到户式的服务性供应,从服务方式来讲,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是在全面配货基础上,完全按用户要求,包括种类、品种搭配、数量、时间等方面的要求所进行的运送。

运输与配送的区别:运输:长距离干线运输;少品种、大批量;大中型货车;追求目标是效率(成本)优先;附属功能装卸搬运、运输包装。配送:短距离支线运输、末端运输;多品种、少批量;小型厢式货车;效益(服务)优先;装卸搬运、保管、包装、分拣、流通加工、订单处理等。

配送方式分类:按配送组织者:商店配送;配送中心配送。按商品种类数量: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多品种小批量配送;配套成套配送。按时间:定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即时配送。

共同配送:为促进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货主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业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

加工配送:在配送中心按用户的配送要求进行必要的加工,这种将流通加工和配送一体化,使加工更有针对性,配送服务更趋完善的形式。

配送中心:是从事各类配送业务(集货、分货、配货、配装、送货)的主要物流场所之一。主要为特定的客户服务;配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相对(干线运输)较小;多品种、小批量;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储存;分拣;集散;流通加工;信息处理。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订货、到货接受、验货与拒收、分拣、订单汇总、存储、加工、拣选、包装、装托盘、组配、装车、送货。

拣选策略:分区策略:货品特性分区;按拣货单位分区;按拣货方式分区;按工作分区。订单分割策略;订单分批:总合计量分批;定时分批;固定订单量分批。分类:分拣时分类;拣取后集中分类。 流通加工:指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过程中,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和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的加工作业的总称。

流通加工的作用:提高加工材料利用率;方便用户,进行初级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各种输送方式的优势;改变功能,提高效益。

流通加工与生产型加工的差别:加工的对象不同,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生产加工的对象不是最终产品,而是零配件、半成品,并使物品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加工过程不同,流通加工过程大多是简单加工,而不是复杂加工,如果必须进行复杂加工才能形成人们所需的产品,那就需要有生产加工来完成;价值观点不同,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而流通加工则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不做大改变情况下提高价值;组织者、加工单位不同,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员,能密切结合流通的需要进行加工活动,从加工单位来看,流通加工由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完成,而生产加工由生产企业完成。

流通加工合理化: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在满足社会需求这一前提的同时,合理组织流通加工生产,并综合考虑运输与加工、加工与配送、加工与商流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加工效益。

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径: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加工和配送结合;加工和配套结合;加工和商流相结合;加工和节约相结合。 不合理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方式选择不当;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物流信息技术: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GIS技术;GPS技术。 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条码与二维码、全球定位系统,按约定的通信协议,将物与物、人与物联接起来,通过各种接入网、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

物联网关键技术:感知技术,即信息采集技术,实现物联的基础;网络通信技术;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云计算。

物流网络:由节点和线路共同构成;既包括物流节点和物流通道,还包括物流信息、服务、组织主体等;是物流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设施与信息的集合。 物流节点和物流通道:是物流网络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是物流网络运转的主要载体,决定了物流网络的形态、结构与类型。

物流信息网络:由各类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共同构成,是物流网络运作一体化和无缝化的技术保障;由通过各种组织技术与方法形成的各类服务主体共同构成,是物流网络运作能力与水平发挥的组织保障。

物流网络的特征:基础性;开放性;服务性;经济型;复杂性。

交通枢纽:铁路枢纽是在铁路网节点或网端,由客运站、编组站和其他车站,以及各种为运输服务的设施和连接线等所组成的整体。公路运输枢纽是在公路运输网络的节点上形成的货物流、旅客流及客货信息流的转换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是在综合交通网络节点上形成的客货流转换中心。

物流枢纽:是在一定范围内多种具有业务联系的设施构成的设施群。是物流网络的核心,设置在主要物流通道和关键物流节点的交汇处;是各项物流信息的汇集地和处理中心;是物流组织管理活动的中枢。

物流枢纽的层次: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物流枢纽的分类:综合性;铁路;公路;航空;水运。

物流节点:是城市各类物流设施的集中地区的统称,反映的是场所概念,广义指所有进行物资中转、集散和储运的节点;狭义指由政府规划,为各类企业开展物流服务提供作业场所和公共服务的各类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物流园区: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

物流园区的功能:物流服务功能;信息服务功能;社会服务功能。

物流中心:从事物流活动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要求: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功能健全;集聚辐射范围大;存储、吞吐能力强;对下游配送中心客户提供物流服务。

物流中心的特征:由原来的人力化、机械化的设施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设施;物流中心的作业内容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作业方式由人力化、机械化仓储作业发展为具有强大信息功能的自动化、智能化物流中心作业; 工商关系由临时、随机的关系发展到长期、稳定的关系。

物流中心的作用:商品周转的作用;商品分拣的作用;商品保管的作用;商品在库管理的作用;流通加工的作用。

物流通道:是依托运输通道,为满足多个具有紧密联系的城市(地区)之间之间常态化、大规模的物资空间位移的要求,由多条运输线路组成的物理通道和运行在线路上的常态化的航班、车次、班列、班轮组成的服务通道的集合。

物流通道特征:物理通道必须是具备技术等级高、运输能力大的要求;服务通道必须是常态化、定期运行的;空间形态为带状。

物流通道作用: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物流通道通过实现沿线地区的物资、服务、信息的快速、高效、低成本流动,而形成通道经济,加速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缩短物流时空距离。物流通道通过减少中间停靠站点、采用新型车辆、优化运输组织形式等缩短物流时空距离。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物流通道通过货物、服务、管理、技术的集约化,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物流通道的分类:按空间服务范围:国际;区际;区内;城市间。 按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多式联运。 物流组织网络:是物流企业为应对全球供应链一体化和物流业务网络化的发展要求,通过开展联盟合作、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创新物流运作模式而形成的。物流企业是物流组织网络的关键和核心,物流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和相比联系促进了物流组织的网络化。

物流组织网络的特征:是动态开放的;将传统的物流企业从注重企业自身的利益,拓展到关心物流组织网络内相关群体的利益,从只关心物流资源拥有者利益到关心所有相关者的利益,从只注重追求效率和利益,拓展到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协作创新;具有协同和持续创新的特征;不同于物流联盟、也不同于虚拟物流企业,它强调的是以顾客为核心形成的物流组织间的动态合作、快速反应的网状价值创造体系;将供应链管理的以企业为中心,拓展为在物流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以客户群所形成的客户网络为服务对象,充分发挥服务与被服务两个层次的整合效应,从而在上述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整合效应。 物流组织网络的运行模式:由若干个子网络共同完成组织功能;由核心企业进行组织协调;由协作协议约束组织行为;由动态革新增强组织活力。

现代物流学

现代物流学

现代物流学(二)

现代物流学实验报告

现代物流学实验报告

现代物流学实验报告

现代物流学试卷

现代物流学复习

7月现代物流学串讲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重点材料)

现代物流学重点
《现代物流学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