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书育己教书育人著书育世.

发布时间:2020-03-03 09:42: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书育己 教书育人 著书育世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中学

吴房添

从小学到大学,再回到中学教书,我一直是以校为家,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中国人顶拜“天地君亲师”的牌位、犹太人推崇:“假如父亲和教师两人同时从牢而又只能保释一个人出来的话,做孩子的应先保释教师”的观念,我感觉到教师在“教育立国”、“科教兴国”的份量。位卑未敢忘忧国,我总是以“读书育己、教书育人、著书育世”来自勉。

读书育己

我生长在贫困山区农家,自少家境窘迫,缺乏书籍,因而也没有太多的读书心思。年少时见识少,不懂事,一心想着到小溪里抓鱼、为妈妈放牛、农忙假里播种、收割。直到1984年我走上教坛,我才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个道理。正如《学记》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疾呼:“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1991年,我荣获了广东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的称号,广东省教育厅奖给我一本《陶行知教育名著选讲》,使我第一次认识了这位“行以求知知更行”的伟大教育家。陶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手脑并用”等名言成为我的座右铭。阅读陶先生的文章,感受陶先生的精神,体味陶先生的思想是对我自己人格莫大的熏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一是崇敬陶行知先生终生从事教育的献身精神。陶先生怀着“文化为公”、“教育为公”、“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普及人民大众的教育、为振兴中华造就人才,鞠躬尽瘁,奋斗终身,死而后已;二是崇敬

1 陶行知先生坚持教育创新的大胆实践。他鼓励教育工作者要做“第一流的教育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他自己亲力亲为,以实践为先导,不断开拓创新,为后人作出了光照千秋的表率;三是崇敬陶行知先生“教人求真”的科学理念。陶先生遗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是他科学教育思想的精髓,他认为校庆日就是纪念日、反省日,他痛斥由老八股派、洋八股派组成的“伪知识”队伍;四是崇敬陶行知先生“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针对在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下,中国民众深受“愚民政策”之害,国民整体素质低下,教育为少数人服务的现象,陶先生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的主张,从而使中国达致“教育立国”、“教育救国”。

1997年至2004年期间,我在广东教育学院进业修德,师承王小棉、龚孝华、刘良华等导师,聆听了这些“书虫”的读书感悟。特别是龚老师推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见解和提出设立中国人的读书节的倡议,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朱永新博士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这句话的含义。为了克服自身的“先天不足”,我每天保持读书30分钟以上;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买一本书作为纪念;我还经常在集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与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二十多年来,我边学边教,边教边悟:读书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读书可以使教师德艺双馨,行为世范,教师唯有读书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为人师表,才能成为知识的播种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道德的引领者。

迄今,我已教书20多年,历任团委书记和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作为德育教师,使我更多地思考读书跟民族命运的关系。毛泽东主席说过:“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唯

2 心历史观的破产》”。中国共产党人读书,学习历史、学习现状、学习马克思主义,把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当学生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媒体中感到困惑,提出了诸如“为什么我国不能搬用西方政体搞多党竞选、三权分立?”“怎样理解一些人提出的‘普世价值’?”、“如何理解和评价‘恶搞’和‘山寨’现象”等问题迫切地求教于我时,我能够用科学的道理和他们所熟悉的大量事实作出正确的解释。学生信服和满意的表情使我得到了一个教师的幸福感,从而萌生了终身读书学习,把有限而不断增值的生命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决心。读书,这是身为人师的首要责任。要想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遗憾的是现实中有的同行面对书籍,却已失去了饥渴感。有的教师可以三周、三月不读书而安然自得,要读也只读“教参”。我想,世界上有些人是不读书的,但教师也可以不读书吗?倘若自己的灵魂熄灭了火焰,我们用什么来点燃学生的心灵呢?我最爱读杂文、时评,在阅读这类文章的正反观点中,寻找到主流观念,修正错误的见解,使自己言为举止,自觉地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达到“三省吾身”的作用,正己正人、求是求真。

教书育人

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然而我对教书育人的认识却是随着读书的增多而加深的。正如毛泽东主席说:“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当先生、一面当学生。”大学毕业后,我经常重温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的理论成果,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读教育学的书使我认识到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从一个心灵走向另一个心灵的道路注定是很难的,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使教学富有情趣,使教学更有深度,更鲜活,更新颖,更生动,更具有力度和厚重感,因而更具有实效性。

3 但有一次我读到叶澜教授《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文,振聋发聩一般使我认识到传统教师纵使有的也“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规定的和现成的知识,但很少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发现问题,创造解决困难的方法,去独立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教书育人的“教书”该怎么理解?我原来的理解是“教师把书读懂了,然后把自己深刻、鲜活、新颖的结论即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发现问题,创造解决困难的方法,去独立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这实际上是让学生习得了一种被动应答、适应的生存方式。我懂得了“教书”之义应是教会学生怎样读书,指导他们将读书与发展和创造联系在一起,把读书用于激发生命活力,使潜在的可能得到实现。只有让学生有这样满足感、新鲜感,才能让学生喜欢这个教师,乃至这门课。

新世纪之初,南京有两位政协委员提出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改名为“中国南京国际和平中心”。一名学者还撰文称:“中国应停止宣仇式反日宣传”,他支持日本超党派议员联盟关于中国各地“抗日战争纪念馆”撤下“反日”照片的要求,其理由是:“今天的日本已经是民主国家”,“二战中,日本人种下的恶果,不仅是日本单方面的责任,中国也有责任”等等,我们应怎样认识?对这一问题我一下子也回答不好,我建议师生共同读书研究加以解决。当时,要开展这一活动,受到许多人的质疑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人认为,教育部门没有明文要求师生花费那么多时间开展与高考应试无关的读书活动,开展“国耻”教育是给改革开放抹黑。但我始终坚持引导学生:选读历史类书籍,从祖国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国耻教育切入,牢记中华民族曾经蒙受的屈辱与原因,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深刻性;选读媒体上的有关文章,从社会上对中日关系的论辩切入,认识目前有背离和反对爱国主义的

4 社会思潮存在,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批判性和战斗性;选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等文件,从对历史的反思切入,认识爱祖国就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选读建国以来我国受到军事威胁和侵犯的历史文献,从增强忧患意识教育切入,深化国防教育和科技兴国教育,从现在做起,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性;选读有关日本政坛演变和中日关系的有关报道,从我国对日政策的研究切入,懂得作为一个公民要将爱国激情化为爱国智慧,维护国家的国际形象,提高爱国主义的理智性。这次“五选读、五切入”读书活动这种教育方式,激发了学生学政治、学历史的热潮,而且让学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会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不但没有影响反而提高了学业平均成绩。我真切感受到:引导学生以读书促进自己精神生命发展,这才是教书育人的真谛。实践证明:国情教育如春风,知耻励志方成才。

当前,在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浪潮冲击下,部分青少年价值观扭曲,受颓废主义、享乐主义、主张玩世不恭的犬儒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影响,自杀的,抢劫的,打架的,离家出走的,胸无理想、得过且过,沉迷网络彻夜不归的,甚至弑师、弑亲等个案屡见不鲜。我作为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以对全校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责任感,针对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当前教育的缺失,开设了校本德育课程——《思品》课,课程内容包括:生命教育课、价值观教育课、青春期教育课、感恩教育课、“拒污”教育课等主题,有效地遏制一些不良行为,成为目前“医治”教育缺失的“偏方”。为了上好《思品》课,我阅读大量的杂文、时评,以便掌握更多素材和不同观点和看法,使课程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讲学生关心的事,说学生想听的话,让学生感到真实、真切、真情、真心,从而提高了教书育人的效果,推进学校工作的全面进步。

著书育世

立德、立行、立言是人生的理想,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教师经常撰写心得体会,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国家、社会的回报不仅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还应该体现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可能有人认为一个普通“教书匠”竟想“著书育世”未免狂妄。但是把中小学教师看成是一种只会传递知识,与创作、著书立说无缘的职业,这种观点已经过时。从陶行知先生“行以求知知更行”的思想,我认识到写书首先还不是为了育世而仍然为了育己。我写,故我思。只有写作才能够进入深度、系统的思考,才能走向职业成熟。只有参与育世才能更好地育己。为此,我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编印了《来自前沿的报告——吴房添德育工作文章汇编》和《风展国旗舞蓝天——吴房添国旗下讲话选编》。其中,后者收编我自1995年以来,所进行的近100篇的国旗下讲话,分寄语寄望、爱国爱校、励行励志、育德育心、求学求真、边教边悟、且说且思等七个部分,共20多万字。国家督学、广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刘达中同志为该书作序时指出“吴房添的国旗下讲话是爱的教育、德的熏陶、智的启迪、心的和谐,就像给学生心灵加上一道牢固的铜锁,令他们远离心魔,让真善美的天使在心中自由飞翔。”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处长吕同舟同志亲笔给我写信说:“是充满感情和智慧的创造,使国旗下讲话承载了丰富的德育。”

著书育世是我的理想追求,我喜爱把经历过和感悟到的事形成文字,为将来有兴趣了解这段校史的人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我的作品从史实和现实说起,把学校、家庭和国家有机地结合起来,充满对祖国赞美和对人民热爱的情怀,有着强烈的震憾力和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我的作品从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例说起,对

6 学生进行“活”的教育,既高瞻远瞩又润物无声地催生着学生心灵中良知、道义、守法、知礼的美德种子;我的作品把自己学习的感悟与师生分享,谈心式的谆谆教诲,让孩子们在无边的求知航程上,扬起了理想、希望、意志和智慧的风帆;我的作品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用心去思索、写作和演讲,带给学生、带给老师、带给读者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心灵上的宁静,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中坚定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崇敬,对他人的尊重,对自我的信心,潜移默化地萌发为优良心理品质的常青树。正如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吴金华副教授的评价“通读吴房添的《风展国旗舞蓝天》书稿,惊喜地发现了一种和谐而实用的德育模式,这种基于丰盈事实的德育教学实践,正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贺莲英等老师说:“读吴副校长的文章、与吴副校长交流、聆听他或激昂或亲切的演讲,你会发现:他给你的心配了一把万能钥匙!”

20多年来,我践行育己育人育世,求善求美求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学者,去解释教育的现象,揭示教育的真谛,开启教育的未来。

育人先育己

育人先育己

明德明理育己育人

让雷锋精神兴企育己

育龙学校教书育人经验交流总结会

育人先育己 正己后正人

学习心得————正人先正心育人先育己

教与育读书心得

育人者先育己 律人者先律己

十月份教师理论学习材料:育人与育己

读书育己教书育人著书育世.
《读书育己教书育人著书育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