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接诊中心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1 17:29: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海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2011年

工作总结

2008年至2011年以来海南区疾控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为加快中心组织工作建设步伐,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按照区委考核目标和与区卫生局签订的目标责任状,认真落实中心目标管理,认真完成每年的工作任务。现将我中心四年来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

1、结核病人的发现与网络报告

2007年全区共登记报告结核病人69例,其中:新涂阳结核病人 40例(指标数39例),任务指标完成率103%,复治涂阳2例,涂阴病人14例,结核性胸膜炎8例,肺外结核5例。

全区共接诊可疑结核病人229例,综合医院网络报告人数179例。

2、病人转归与管理情况

2007年全区共管理结核病人66例,新涂阳肺结核病人40例,

实行全程督导不间断免费治疗的病人66例,涂阳病人治愈率为95%。

3、2008年—2011年数据与2007年比较情况

(1)2008年共登记报告结核病人64例,与2007年比下降7.2%。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数43例(指标数42例),任务指标完成率102.3%,与2007年比较指标数上升7.7%,涂阴病人17例,肺外结核4例。

全区共接诊可疑结核病人215例,与2007年比下降6.1%,综合

医院网络报告人数184例,与2007年比上升2.8%。

2008年全区共管理结核病人61例,新涂阳肺结核病人43例,实

行全程督导不间断免费治疗的病人61例,涂阳病人治愈率为90.7%,

与2007年比治愈率下降4.5%。

(2)2009年共登记报告结核病人67例,与2007年比下降2.9%。

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数39例(指标数38例),任务指标完成率 102%,与2007年比较指标数下降2.6%,涂阴病人21例,肺外结核 3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

全区共接诊可疑结核病人146例,与2007年比下降36.2%,综合

医院网络报告人数107例,与2007年比下降18.4%。

2009年全区共管理结核病人63例,新涂阳肺结核病人39例,实

行全程督导不间断免费治疗的病人63例,涂阳病人治愈率为92.3%,

与2007年比治愈率下降2.8%。

(3)2010年共登记报告结核病人53例,与2007年比下降23.2%。

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数35例(指标数35例),任务指标完成率 100%,与2007年比较指标数下降10.3%,涂阴病人12例,肺外结

核2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

全区共接诊可疑结核病人133例,与2007年比下降41.9%,综合

医院网络报告人数82例,与2007年比下降54.2%。

2010年全区共管理结核病人33例(其中部分病人有石嘴山第一

人民医院管理),33例病人全部实行不间断免费治疗,涂阳病人治愈

率为94.3%,与2007年比治愈率下降0.7%。

(4)2011年共登记报告结核病人57例,与2007年比下降17.4%。

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数35例(指标数35例),任务指标完成率 100%,与2007年比较指标数下降10.3%,涂阴病人17例,肺外结

核1例,胸膜炎4例。

全区共接诊可疑结核病人104例,与2007年比下降54.6%,综合

医院网络报告人数67例,与2007年比下降62.6%。 2011年全区共管理结核病人43例(有部分在外地治疗),43例病

人全部实行不间断免费治疗,涂阳病人治愈率为88.6%,与2007年

比治愈率下降6.7%。

4、健康教育工作

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我们每年都根据不同的宣传

主题开展不同的宣传工作,如深入农村、工地、厂矿、学校、劳教所

和人群聚集的场所,针对各类人群如农民工、农民、学生、工人以及

市场里的从业人员等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同时还利用计划免疫日、

红十字会日、艾滋病日及其他卫生日开展宣传,2008年—2011年4 年来共发放宣传单等资料累计约25000张,发送宣传短信15000人次。

二、公卫健教科工作

1、职业卫生:

一是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强化宣传

方式,每年于4月底—5月初与监督所、公务素镇共同开展职业病防治

法宣传周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现场咨询35人次,接受

咨询56人次;每年6月都参加全区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出动车辆5台次,人员18人次,披绶带,现场讲解,发放宣传单6000余份。

二是开展了辖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四年来,共检企业四家、职工648人,检出职业禁忌症者9人,均要求调整了所禁忌的岗位,未检出职业病。

三是举办了四期企业负责人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共有16户次企业的38人次参加了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300份。

2、绩效考核:

完成200

8、2009和2010年度绩效考核中关于健康教育,职业卫生以及学校卫生的相关数据的上报工作。

3、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

完成了每年直管学校的技术指导和健康教育工作。及时调整并健全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完成了自治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创建工作和健康教育督导评估的自查及督导工作;每年按要求完成了健康教育统计报表的上报工作;完成了自治区、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纲要(2005-2010年)终末督导评估的自查及督导工作,接受了自治区、市卫生局及市健教所的检查,并受到自治区及市局、所的肯定及表扬;完成了每年4-5期的健康教育宣传专栏的制作及宣传。

2011年开展了“三进”活动,于8月11日在海勃湾发电厂开展了“职业危害与防护”为主题的健康教育进企业活动,参加职工130余人;于10月26日在市十八中(即海南区中学)开展了“青苹果 红苹果”青春期健康教育进学校活动,参加学生300余人,教师20名。

配合防疫科、地病科、结防科利用世界卫生日、计免日、结核病日、红十字会日、碘缺乏病防治日、世界无烟日、科普宣传周、爱国卫生月、健康生活方式、高血压日、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以及饮用水卫生宣传周、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广泛开展了相关公众健康教育宣传咨询活动,每年开展10-11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年均20000多份,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

4、信息上报: 按业务要求将业务信息均及时上报给了市疾控中心。

三、地病科工作

1、鼠疫监测工作

2008-2011年每年进行两次以上鼠间鼠疫的监测工作,未检出鼠疫杆菌,无人间鼠疫病例。

2、消除碘缺乏病工作

(1)碘盐监测工作:

2008-2011年每年监测全区居民户食用盐300份,每年的合格碘盐食用率都在90%以上,每年对盐业公司批发的食用盐进行抽样监测,样品全部合格,以上结果均达到了国家消除碘缺乏病规定的标准。

(2)健康教育工作:

在2008年和2010年我区抽取为消除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项目旗县,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病健康教育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我们开展了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提高了篇2:2011年疾控中心工作总结今年 2011年疾控中心工作总结 今年,我中心在旗委旗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开展 三好一满意活动和落实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实预防以手口足病、布鲁氏菌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以及食品安全和职业安全为重点的各项疾病控制措施;巩固无脊灰和消除碘缺乏病阶段有目标成果;建立和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体系,大力推进和提高综合防治水平。现将2011年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本中心积极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目标,对中心员工严格劳动纪律,要求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串岗不离岗,坚持穿工作服,佩戴上岗证上班;杜绝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做到一视同仁、文明礼貌、主动热情。另外中心还进一步健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离岗告知制、限时办理制、办事公开制、首问责任制等,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二、加强重点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

(一)防治结合控制各项传染病

全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90例,传染病发病率为176/10万。其中乙肝11例、甲肝12例、丙肝1例、肺结核53例、梅毒23例、手足口病17例、结核性胸膜炎18例、水痘12例、猩红热2例、风

疹8例、流行性腮腺炎2例、布病1例、痢疾2例、麻疹1例、其他疾病27例。

1、手足口病防治:及时启动了手足口病防控预案,累计培训医疗机构、小学、幼儿园、有关人员53人次。印发《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蒙汉文宣传单各10000份。紧急启动了旗直医疗机构及基层卫生院发热门诊,严格执行了每日疫情零报告制度,全旗小学、幼儿园执行每日晨检制度、儿童缺课缺勤报告制度、一日两次消毒制度。储备了适量消毒药品,对疫点进行了终末消毒处理。全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临床病例16例,男13例、女3例,有效地遏制了手足口病的蔓延。

2、艾滋病监测:加强重点人群艾滋病监测,发放宣传材料10000份,发放安全套5500只, 开展艾滋病检测3578人次,其中干预监测高危人群498人,全部阴性。

3、布病监测:加强重点人群布病监测,监测高危人群382人,发现1例阳性患者。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防治布鲁氏菌重要性的认识,我疾控中心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布鲁氏菌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1)是通过有线电视台播放了6期42天的布鲁氏菌的预防知识。(2)是利用手机短信发送了4000余条的预防布鲁氏菌知识短信。(3)是对旗直医疗单位、各卫生院和旗直相关单位举办了4期的知识讲座,累计培训196人次。各卫生院受培训人员对本级医护人员及村医进行了布鲁氏菌防治知识的培训,累计培训212人次。(4)是印发布鲁氏菌防治知识宣传单10000份,布鲁氏菌防治

知识宣传图册、挂历共计5000份。(5)是在各卫生院、村医室外悬挂横幅78条,室内张贴宣传画78张。(6)是在各学校宣传栏张贴宣传画15张。(7)发放消毒物品(消毒液、洗涤灵)各600份,发放防护用品(手套、洗衣粉)各600份。

(二)、地方病防治:

1、碘缺乏病监测:监测旗盐务公司盐库盐样12批次108份,合格率为100%。随即采集居民户盐样300份,检测结果为:不合格碘盐10份、非碘盐5份,合格碘盐食用率95%、碘盐合格率96.6%、碘盐覆盖率98.3%、非碘盐率1.7%。检测200名8-10岁儿童的尿碘水平。

2、大骨节病监测:上半年在纳林河大骨节病区对204名儿童进行了x线监测。下半年在纳林河大骨节病区对261名7-16岁进行了大骨节病的临床检查,为212名儿童进行了x线拍片,对14名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药物治疗。

3、鼠疫监测:完成鼠间鼠疫疫点监测1000平方公里,平均鼠密度2只/公顷。剖验各种动物104只,结果均为阴性。

(三)、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巩固基础免疫成果

(1)完成了2011年麻疹强化免疫活动:

报告接种率:全旗应种儿童2665人,实种儿童2578人,接种率为96.74%。

(2)完成了2011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报告接种率: 应种 实种 接种率(%)

流动儿童: 14621457 99.65% 常住儿童: 50995064 99.31% (3)新生儿乙肝查漏补种工作:截止2011年11月底共接种478人,接种率为95%。

(4)免疫规划、扩大免疫工作进展顺利,基础免疫接种率达98%以上,扩大免疫接种率达89%以上,加强免疫接种率达91%以上。

疫苗 应种人数实种人数接种率(%) bcg 1813 1811 99.89 opv 6601 6593 99.87 dpt 7502 7495 99.90 hbv 5545 4541 99.93 mr 1835 1833 99.89 流脑5060 5055 99.90 乙脑3224 3221 99.90 jg 1769 1766 99.83

(四)、结核病管理:

2011年共接诊初诊病人321例,痰检321人次,痰检率100%;非结防机构报告65人,报告率100%;疑似症状者65人,其中对21人进行了追踪,追踪到位21人,追踪到位率为100%;本年度共接管病人77人(其中1人死亡),初治涂阳免费治疗23人,完成任务数90%;复治涂阳2人,对25例初、复治涂阳病人家属共计65人进行了筛查,家属筛查率为100%;肺外结核6人,结核性脑膜炎26人,全部予以了免费治疗。全年管理结核涂阳病人30例,治愈30 例,治愈率为100%,系统管理肺结核病52例,管理率100%。

(五)、食品综合检测工作

2011年食品检测中心完成了质检、工商、药监、粮食局等送检食品 804份,涉及产品60多种,检测项目30多项,主要以食品添加剂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不卫生引起微生物超标为主;完成食品卫生、公共场所、药械人员健康体检6743人,职业卫生体检2230人;配合疾控科完成采血及hiv抗体初筛以及梅毒检测497人份、完成碘盐检测428份、布鲁杆菌病采血及检验347份。

(六)、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测、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 全年共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6743人,对62家企业的职有害因素进行了检测,所涉及的行业有:加油站、砖厂、商砼站、化工厂等,并对全体接触有毒有害工人进行了健康监护,体检从业人员2248人;职业危害因素检测392个点,其中噪声检测90个点,高温检测114个点,粉尘检测108个点,振动检测80个点,以上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为90%。

(七)、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群众卫生意识

根据慢性病管理工作需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苏木镇卫生院慢病管理人员进行了慢性病信息系统、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培训;在学校、社区、农牧区、重点行业开展手足口病、结核病、艾滋病知识宣传讲座6次,开展“3.24”“4.25”“5.15”“12.1”“12.4”宣传活动各1次,开展职业卫生安全宣传活动各1次,编印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0余份;对旗直医疗单位、卫生院、相关篇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的指导帮助下,我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认真履行防病工作职责,落实重大疾病防控措施,切实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始终把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断强化工作责任,提升服务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内涵建设与硬件建设并重,综合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一)抓思想作风建设,干部职工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我们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以传染病防控工作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工作,促进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健康、良性发展。完善了窗口公开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群众评议、绩效考核等机制,在落实窗口单位创先争优各项工作要求的同时,注重统筹推进,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各种有利于提高窗口单位服务水平的活动载体结合起来,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中心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工作作风风明显转变,工作效能显著提高,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市行风评议活动中,我市连续四年取得好成绩,分别在200

8、200

9、2010年市直33个窗口服务部门中排名第

三、第一和第二,2011年上半年又名列前茅。

(二)抓理论培训,业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年初,制定了详细的业务人员培训计划,采取全员培训、短期培训和进修培训等继续医学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全年我中心参加国家和省组织

的培训学习23次,培训人员67人次。在单位内部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共举办内部学术讲座10次,培训内容涉及各科室各学科。同时积极组织对县市区疾控人员、城市基层医生、农村基层医生进行培训,全年共培训县市区人员734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在2011年度全省疾控系统技术大比武中名列前茅。

(三)抓制度建设,疾控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迈进。我们把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行政执行力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切入点,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办公制度》、《考勤制度》、《岗位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工作绩效考评制度》、《会议制度》、《工作计划总结制度》等制度,同时还将党建制度、实验室管理相关制度等一并纳入制度汇编,确保制度切实可行,实现了以制度立规范,以规范促管理,以管理出实绩的工作目标。同时,积极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考核工作更加量化、细化、具体化。疾控工作一整套科学规范管理机制正在形成。

(四)抓硬件建设,基础发展能力更加夯实。

近两年来,市疾控中心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为顺利完成疾控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投资20万元建立了hiv抗体确认实验室和cd4检测实验室,并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同时在全市28家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基础上,每县市区建3所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任务已基本完成,等待省级验收。

2、投资430万元建设了pcr实验室和p2实验室,购买了pcr仪器及配套的相关仪器设备。

3、投资10余万元,按生物实验室二级标准进行了实验室改造,面积

共计58平方米,分细胞培养主实验室和染毒主实验室各1间,具备了病毒分离的实验室条件,已正常开展病毒分离工作。

4、投资8万余元,购置了毒物检测仪等职业卫生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和生活饮用水检测设备,充分利用日元贷款项目购置各种检验仪器设备,为各类检验提供了可靠保障,提高了检测检验能力。

5、向市政府申请财政资金400万元,加强中心综合实验室建设,目前市长已经签批,资金将分三批到位。届时,水质监测106项指标的目标有望实现。

二、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一)大力加强麻疹和手足口病防控措施。2011年,我们不断调整防控策略,规范组织开展麻疹和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确保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立专人负责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疫情分析工作。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环节和重点阶段的疫情防控,疫情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通知传达到位、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加强学校疫情监测,建立“疫情联系人制度”,全面落实晨午检制度,落实消毒、卫生保健等措施;加强医院病例的监测,及时搜索发现病例,规范采集样本,统一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为科学研判提供依据。

截止12月31日,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3298例,其中重症76例,死亡5例,试验室诊断381例,发病率为75.977/10万。全市11个县市区均通过网络直报报告了传染病疫情。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7850例),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乙肝、肺结核、痢疾;丙类传染病7种(5653例),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手足口、流行性腮腺炎、

其它感染性腹泻。全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503例,发病率为311.074/10万,比去年同期上升11.521%。

(二)积极做好霍乱监测工作。全市31所二级以上医院设立了肠道门诊,实行了逢疑必检,全年共接诊1499例腹泻病人,采集1349份腹泻便样进行检测,便检率为89.99%,未检出霍乱弧菌。其中对市级监测点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和市二院完成可疑(腹泻)病人便检65份。重点监测县故城县、阜城县、景县共接诊293例腹泻病人,完成便检259份,便检率为88.40%。衡水湖、滏阳河、滏阳新河外环3个采样点和县级疾控17个监测点共完成342份样品的采集和检测,均未检出霍乱弧菌。流行性出血热病共报告4例,均进行了个案调查,采集了病人血清,将调查资料输入数据库并报送省疾控中心,血清学核实率和个案调查率均为100%。

(三)sars、人禽流感防治工作列入常规化管理。督导县级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对发热病人、流感样病人、不明原因发热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进行监测,每周进行汇总分析并报省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选定我市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周围为国家级人禽流感监测点,全年共采集鸟粪、湖中物体表面等环境标本3次,共计120份,均进行了人禽流感病原检测,未发现人禽流感病毒。采集禽类养殖、贩卖、屠宰等职业暴露人群血清133人份,并按要求送省疾控中心。

(四)做好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在衡水市区设立了蚊虫、成蝇、蟑螂、鼠类监测点共56个,根据病媒生物的生活特性开展每月定期监测,及时掌握我市病媒生物现状,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联合市爱卫办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工作,共调查了3个县、15个乡、300户居

民,采集土壤样品60份,任务完成率为100%。

三、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在原有应急队伍的基础上,2011年又从县疾控中心抽调4名疾控人员,充实了市级应急专业队伍,完善了应急预案,对其中8项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确保了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等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不断规范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继续坚持每天24小时疫情浏览和12320电话值班及领导带班制度,同时开展基层督导检查和网络设备维护,保证信息畅通,确保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通知到位、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全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即饶阳县留楚乡初级中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共报告病例38例,无死亡病例,与去年同期(1起)持平。均得到有效处置。

(二)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处置能力。圆满完成了3月份衡水军分区、市政府组织的两次民兵专业应急拉练,共出动车辆9台次,应急队员61人次,使用应急处理箱58个、消毒喷雾器6台次。下半年又组织开展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急演练。在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反应速度和规范处置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应急队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免疫规划工作成效明显

(一)做好麻疹防控工作。按照《2010-2012年河北省消除麻疹攻坚行动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消除麻疹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部门协调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加大了常规麻疹疫苗的接种力度,将我市乡镇接种门诊的常规接种服务周期由月接种改为周接种,城市接种门诊改为日接种,确保麻疹疫苗的接种率达到95%以上。

接诊中心工作总结

接诊服务流程

医生接诊流程

医师接诊流程

电话接诊技巧

接诊流程及时限

体检医生接诊技巧

急诊科接诊护士职责

口腔医生接诊技巧

门诊医生接诊流程

接诊中心工作总结
《接诊中心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