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评奖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5: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

阳山县青莲中学陈志伟

做一个好的老师很难,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更难。从参加工作算来,我已不知上了多少节语文课了,也不只一次地思考过“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的问题。对此,众说纷纷,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首先要先明确怎样的语文课才是一节合格的语文课。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书声琅琅。《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朗读就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一般的阅览相比,更是一项很重要的深入理解文本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读书的声音是不可或缺的。

2、议论纷纷。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的单纯的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满堂灌式的“一言堂”当然不是合格的语文课,老师和学生的“你问我答”式的“问答堂”也不是合格的语文课。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与文本之间就必须要有对话。阅读是人与文本的对话,而师生、生生间的对话就表现在纷纷扬扬的议论当中。没有纷纷的议论就没有思维碰撞的火花,就没有师生间的深入探讨和交流,也就没有所谓的合格的语文课了。

3、见解独到。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对文本、同学、老师有所质疑,不能人云亦云。当然,这里的“疑”是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同学和老师的观点,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是怀疑一切的盲目的“疑”。不仅学生应有所疑,教师本身也应该有所疑。“有怎样的师傅就会有怎样的徒弟”,本身欠缺独到见解的老师,是教不出有独立精神的学生的。老师对文本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不能唯教参是从。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会展示出师生自己的思维火花。否则,师生也只能沦为各种参考书的传声筒。

4、眼睛有神。一节课下来,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到一定的语文能力,那么,这一节怎么也不能算是一节合格的语文课。要判断学生是否学有所得,看什么?看学生的眼睛!一个学生的眼睛,如果是熠熠生辉的,闪着智慧的光,那他一定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如果学生是迷惑不解的眼神,这也是好的。因为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有困惑,说明他深入思考了,发现问题了,这不也是一个“得”吗?相反,如果学生们的眼睛只是呆呆地盯着黑板记笔记的话,他们在这节课

1中可能没有什么收获,这节也不是合格的语文课。

那么,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我认为,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多点欣赏,少点解读。欣赏是把别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东西来感受,感受别人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体会别人这样写的情趣意味。解读是把别人的文本当作别人的东西来分析,发掘其中蕴含的意义,学习文本的形式。前者是“品其言而会其意”,需要我们亲近文本,深入文本;而后者则是“得其意后学其言”,需要我们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对其进行分析。对照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注重的往往是解读,而不是欣赏。很多的教学环节,如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主题、中心思想,学习作者表现手法等,这些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得学生在与文本接触时,始终需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即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的方式是手术刀式的剖析解读。而且,这些所谓的“解读”,又有多少是学生的真正思想呢?只不过是老师和参考书的观点大杂烩罢了。因此,我们在备课之时,就应该静下心来,用心地品读文本,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领悟。而不应该只是迷信教学参考书。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读,用心去悟,真正地用心欣赏作品,再做适当的解读,不宜作过多的讲解,把活生生的文本解剖得肢离破碎。

2、多扣文本,少搞花哨。不论是什么课型,语文课是不应该离开文本的。文本的缺席,必然会导致语文课的变味和异化。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木兰诗》时,为了追求课件的情节性和趣味性,剪辑了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大量片断。结果,一堂课下来,播放电影的时间占了将近一半,连基本的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更别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了。这样的语文课,难道还不是变味和异化吗?不论是积累字词还是发掘主题,不论是理解内容还是品味语言,不论是分析人物还是拓展探究,我们都应该紧扣文本,让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3、多点启发,少点灌输。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是不能靠灌输,只能靠领悟积累。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能做的,很大程度上就是诱导学生走向文本,在学生疑难上给予启发。启发要注重时机。孔子曾提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观点,意思是说在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处于积极思考尚未搞通的心理状态时,指导学生思考;当学生已有所思考,但未思考成熟,处于想说又怕表达不清的心理状态时,适当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考的内容,并能确切地表达出来。简而言之,应该在学生阅读品味文本,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给予提供另外一些思考的角度、方法,为问题的解决做一些铺垫。当然,接受学习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方法,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直接灌输也无妨。

4、多点反思,少点漠视。教学反思是上完一节课后才做的,似乎与如何上好一节语文

课无关,但是我觉得这“一节课”应该是广义的。对于已经完成的一节课而言,其中必然有一些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老师对自身的教学存在的问题也要有所发现,有所解决。我们如果漠然置之,视而不见,见而不理,则无益于在下一节课的教学,最终也不利于我们的成长。

5、多点激情,少点平庸。学生的情绪是很容易被老师的情绪所左右的,要想学生有激情,老师就必须要激情十足,要想学生间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老师更要有敏锐的思维。如在指导朗读时,我们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和特定的情境,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不同的情感体验,或舒缓或急促,或高昂或低沉,或喜悦或悲伤,或激动或惊讶„„一个充满激情的语文老师,他的语言一定是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像说书人一样,讲话绘声绘色,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把人、事、物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或语言幽默,妙趣横生;或旁征博引、语带双关;或富有启发,激发联想。学生自然会听得入神,不知不觉间受到感染,情不自禁地模仿,从中积累词汇,形成语感。一个平庸的老师,他是不能吸引学生的。他上的课自然也是淡而无味,自然也不是合格的课了。

当然,我上文所讲的属于“少点”之类的(如“平庸”、“漠视”)我们在教学中最好没有出现。但人非完人,能做到好的方面多点,不好的方面少点,已经很难得了。正如毛泽东先生说的,“一个人要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不做坏事”。在这里,我也要说,一个语文老师要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上合格的语文课,不上不合格的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节初中语文课

读《上好一节语文课》有感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反思

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评奖稿)
《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评奖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