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发布时间:2020-03-03 00:00: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近代中国社会两对主要矛盾

①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相互关系

Ⅰ、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Ⅱ、相互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必须先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原因: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①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②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统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③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富有幸福。 3、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内容) Ⅰ、军事侵略:①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②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③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Ⅱ、政治控制:①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②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③扶植、收买代理人 Ⅲ、经济掠夺:①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②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③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④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Ⅳ、文化渗透:①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②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Ⅰ、原因:①社会制度的腐败

②经济技术弟弟落后

Ⅱ、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5、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与无法瓜分中国的原因

Ⅰ、西方略强瓜分中国的原因: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帝国主义迫切需要扩大市场和寻求原料,从而掀起了一场对弱小国家的瓜分,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Ⅱ、西方略强无法瓜分中国的原因: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重要原因)

②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

6、民族意识的觉醒(林则徐、魏源、严复、孙中山主要思想) 林则徐:《四洲志》 、《地理大全》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严复:《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7、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而且,《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均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行。(《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8、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P47 ①兴办近代企业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9、评价洋务运动

①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②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局限③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是,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10、太平天国运动P

45、洋务运动P

49、戊戌变法运动P55失败的原因、教训

Ⅰ、太平天国运动: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战略上的失误;

③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Ⅱ、洋务运动: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①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制压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制度。

②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与商人一定的发言权,政府干预不要太多。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对现代企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Ⅲ、戊戌变法运动: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③惧怕人民群众

④袁世凯的告密

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②主观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群众,将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④企图用和平、合法的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11、评价三民主义

A、进步性:①它是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代表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应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

②成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结束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局限性:①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12、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意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③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④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失败有原因:

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②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③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13、评价辛亥革命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③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④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但是革命过程中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导致革命流产。 1、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口号P9

8、特点和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解放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口号:民主和科学。即所谓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特点:①期内容: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②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意义:①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解放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是一场前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局限性: 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态度

2、十月革命如何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P101

①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②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③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3、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P10

3、结果P10

4、特点P104

原因: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③政治:北洋军阀的统治使得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结果:①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于6月10日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张宗祥、陆总舆的职务; ②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③释放被捕学生。

特点:①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P114和意义P114,中国共产党制定革命纲领P115

特点:①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②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意义: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②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使得一切反动势力感到深深的恐慌。 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P115):

①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②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5、毛泽东对探索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重要贡献

Ⅰ、实践: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粉碎国民党围剿,巩固革命根据地 Ⅱ、理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左”右倾错误的主要表现及原因P133 Ⅰ、右倾错误: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Ⅱ、“左”倾错误:

①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原因: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②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原因: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③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原因:A、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B、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器起义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C、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持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D、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E、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7、井冈山、兴国土地法。土地革命的路线和土地分配的方法,土地革命的历史意义P130 Ⅰ、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土地分配的方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

Ⅱ、兴国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1929年2月,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了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所有私有,任凭自由买卖。

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的指导下,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 8、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P136 内容: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 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①抗战初期阶段: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②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③抗战反攻阶段:消极抗日积极剿共

1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P151 Ⅰ、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①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②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Ⅱ、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①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②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Ⅲ、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①同意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②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③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①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②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③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Ⅴ、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①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 ②抗战文化工作的开展 Ⅵ、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②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③争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11、理解抗日战争的持久性P152 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式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取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12、延安整风运动的背景P16

1、内容P16

2、意义P163 背景:①中共党员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在他们身上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②党的路线已经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但对曾经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还没有来得及从思想上进行认真的清理。

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格、反对宗教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意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1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原因P166: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②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基本经验P167:①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阵。

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将来。

14、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的努力P170 ①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建国; ②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P171 15、为什么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贩蒋介石?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P174 毛泽东指出: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下的反对中国人民解放运动的反革命的战争。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表示软弱,表示退让,不敢坚决地起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我们民族的前途就会被断送。

毛泽东又指出: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在这方面,我们占着优势。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16、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P190和基本经验P193 原因:①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主持

②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主持 基本经验:①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②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③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面临哪些新的严峻的考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成就 Ⅰ、考验:①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③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④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进行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Ⅱ、成就:①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从发展新民主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⑤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条件

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渐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资本家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理解

我国之所以对资本家采取和平赎买政策,是因为:

①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 ③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是造成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④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进行统购包销,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进行监督。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4、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伟大转折

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得到指导方针

②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的战略决策。 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④(伟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