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钢琴教学与心理因素

发布时间:2020-03-04 01:11: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钢琴教学与心理因素-音乐论文

作者:吴志仙 来源:原创 日期:2012-2-29 人气:28 标签:代发论文 论文篇 音乐论文

心理学是教育学科的基础,音乐专的意境和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是发展音乐思维的关键。从弹奏技能来说,即兴伴奏可高可低,可繁可简,在各自技能的基础上发挥,因此不必做机械性的技巧练习。练习就是练脑的反应,练脑不必总在琴上练,不论何时何地反复思索配弹方案,在内心视业的钢琴教学也应当遵循这一学科的基本原理,这对于从事钢琴教学的教师来说,在需要丰厚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演奏技巧的同时也应当具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然后根据学生在学习、演奏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心理特征和规律,制定出周密.长远的教学计划,选用适当的教材,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全面.熟练的演奏技巧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我结合自己多年教授钢琴的心得体会及结合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着重剖析学生在学习和演奏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

觉的“键盘”上配弹,用内心听觉感觉.感受配弹的音响,最后上琴检验配弹的效果。

总之,即兴伴奏不是写在纸上再去练,也不是精雕细刻的艺术珍品,它的标准和尺度就应宽而不乱,表现手法就应简而不单,它的体系就应一目了然,

现象及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训练等方面做一些探讨,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及时地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同时对我们今后的教学也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提高作用。 一.钢琴教学中的心理剖析(一)学生在钢琴练习过程中的心理剖析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意义在于能使学生能够明确练习的目的,以高度集中.有效的精力去练习并克服钢琴演奏中的技术难题,表达完整的音乐形象,充分调动其视.听.触等感官,让其一开始就养成它的内容就应易懂.易学.易练,在基本原理的掌握与理解上下功夫,做到举一反

三、闻一知十,才能不断的提高与发展。良好的运用感知觉的习惯。

在心理学中,练习的定义是“特殊的剌激一反应的重复”,而钢琴教学中的练习过程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练习过程中弹奏者要建立起运动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条件反射的高度协调的联系。巴甫洛夫指出:“我们的一切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长系列的条件反射,我们之所以能演奏,就是因为我们经过长时间的钢琴训练及音乐素质训练,而形成长系列的条件反射活动过程的结果。”这些条件反射随着动作的逐步熟练和完善,形成了一种“动力定型”,这样才能使演奏者的心理活动自动、连续地进行下去,从而保障演奏的连贯和完整。

(二)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的心理剖析

钢琴学习是一个非常漫长.艰苦的过程,受诸多心理因素,如感知.注意.情感.意志、音乐思维及个性特点等影响,大部分学习者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不利于学习的心理现象。

1、自卑心理。自卑与畏难情绪一般是由于练习中的技术造成的,如何看待练习中的技术障碍,有时往往比练习本身更加重要。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身能力和品质做出偏低的评价,自卑感强的学生,处处感到不如别人,在练习中遇到一点小困难,就容易产生对钢琴的畏惧感,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练习任务,也轻易的放弃了。

2、依赖心理。依赖性是人格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没有主见、缺乏自信,遇事总想依赖他人而不能自立或自给。钢琴教学大多数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但也容易养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信任教师是正常的,但是一切的学习行为都依赖教师,容易形成“填鸭式”的机械被动的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演奏心理障碍。演奏心理是指演奏者在演奏中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

动是在演奏实践中发生的认识活动,是演奏者注意力、想象力、意志、审美心理表达等各种心理因素的统一。现实中,学生的演奏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在还课.考试中“抛锚”;失常的演奏状态;不能完整地表达音乐;失误较大,错音较多;没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等,这些问题除了技术不过关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演奏心理障碍造成的,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技艺因素、个性因素和环境因素。二.钢琴教学中的心理训练(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钢琴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观能动性可以说是一个比任何知识、技术.乐感培养都重要的学习因素。许多技术上的难点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求学习者必须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持之以恒的耐力。

1、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因此,如何诱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学习音乐也是如此,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既可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于初学者来说,兴趣的培养则更显重要。

2、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钢琴的基础技术训练可分为?站.走.跑。一个不会弹琴的人都需要经历这几个阶段性的必经之路,任何初学者,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手指能“站”,即手指支撑,如不注意手指的站立,好似小孩子因身体缺钙不能站起来像得了软骨病一样而留下“后遗症”,因此,每个手指能在琴键上单独站立是最重要的。其次,手指站立后就要考虑“走”了。手指在琴上“走”跟小孩学走路很相似,大多数学生的手指在琴上站不住,就是因为他没有学会各个手指之间的“走路”。再次,在“走”的基础上加快速度就是“跑”了。手指灵活.均匀的跑动是钢琴基本的演奏技术中最基本的问题,这其中“均匀”比“速度”更重要,它包含有三方面的含义:①时值的均匀;②力度的均匀;③音质的均匀。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想象,指人的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钢琴演奏是一个创造性过程,它不是机械地照搬乐谱上的术语,因为乐谱上无法记录下作曲家无限的精神和情感,演奏者在遵循作曲家的基本意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本人的悟性.情感.审美观,去把自己感知到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可见,钢琴演奏过程就是一个从感知到再现的过程,而贯穿整个过程的就是想象。学生在创造音乐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就谈不上音乐表现力,只能像机器人一样做机械的弹奏,违背了音乐最终是表达情感的宗旨。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精彩的示范和生动的讲解来启发学生,运用音乐作品本身的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和想象力,使他们恰如其分地表现作曲家的精神实质和情感内容。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最早源于体育训练,指人对于自身思想情感的控制、调节,对于内外干扰的排除以及对时空变化的适应等心理机能。良好的演奏不仅需要过硬的技巧和方法,还必须具备良好而稳定的心理素质,在以往的钢琴教学中,无论是教师或学生,往往都比较注重演奏的技能技巧,而容易忽视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我们知道演奏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并非一时就可以获得,它是在日常训练中经过无数次的磨练逐渐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取决于后天的锻炼和培养。在教学训练中,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训练:

1、培养学生稳定、集中的注意力

注意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演奏和练习的全部心理过程中,都必须有注意品质伴随,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一遇到考试.演出等表演活动时,就会产生紧张情绪,致使演奏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第一.要集中注意,就要加强意志的锻炼。为了养成因时因地而注意的习惯,除了可以在客观条件方面做些调整外,主要依靠自觉调节自己来维持高度的注意力,也就是说,必须努力使自己获得能抵制各种干扰因素的主观条件,这种主观条件就是自己的意志。第二.训练听力是集中注意的最好办法。听力是指接受声音.分辨声音的能力,听力的培养与训练在钢琴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和训练手指同等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听力的培养与训练,要求学生边弹边听,养成聆听的习惯这样做能使学生在弹奏中集中注意力,积极进行思维,对提高听觉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指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我

钢琴学习者的自我评价,突出表现在对自身能力、演奏效果和技术难易三个方面的认识上,自信型与自卑型自我评价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待同一问题的主观看法与角度不同而已,因此,要纠正自卑型学生的自我评价习惯,关键在于培养他们养成正面思维的习惯,在练习和演奏中不要过于注意缺点和失误,对自己的优点和成绩要予以充分肯定。对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的自我评价.自我鼓励.减少和避免对于失败的消极心理体验,让成功的喜悦.愉快的心理体验伴随学习的全过程,通过这些不断地自我暗示转化为自我肯定,逐步树立起自信,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

3、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理智的演奏状态

钢琴演奏是一个强烈的自我意识过程,它包括演奏前的自我内心感受和演奏中的自我内心感觉,这种感觉包括理性的分析.理解.综合的控制力,对音乐的感受和发自肺腑的表现音乐情感的创造力。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理智的演奏状态呢?首先,要求学生科学准确地背谱。钢琴家列文指出:“背谱应当是一乐句一乐句地背,而不是一小节一小节地背,乐句是音乐中的基本单位,小节却不是。背谱是背音乐的思想,不是背乐谱的符号。„„要背音乐的思想,背记作曲家的构思,这才是需要抓住的东西。”^其次,让学生对乐曲的分析.处理要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概念,使各个细节都能成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处理好作品整体和细节的关系,因为学生在学习一个作品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对“整体一细节一整体”作若干个回合的重复,而每一回合中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都较前一回合更深刻、更细致.更完整。

二、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的教学与心理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深入心理的东西才是本质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技术训练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与心理因素有关的诸多品质的训练,如:注意、想象.情感.意志、音乐思维.音乐听觉及个性特点等等。与此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责任心对学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态度、极大的教学热情和爱心去感染、引导学生,使学生对钢琴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在根据学生练习和演奏过程中的一般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品质,运用科学的教学心理方法分析研究、积极引导.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善于自我 分析.自我总结.增强表演欲望和自信心,排除与学习和演奏状态中不利的心理因素和心理负担.自如地控制和支配自己的动作,使各个感知觉器官高度协调配合,以保证练习活动和演奏活动的完满成功,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论心理因素与企业形象设计关系

论生产力发展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论影响社会印象的心理因素

论影响社会印象的心理因素

论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论文

手风琴演奏心理因素分析与教学训练

钢琴教学

钢琴教学

钢琴教学

钢琴教学

论钢琴教学与心理因素
《论钢琴教学与心理因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