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之我行

发布时间:2020-03-03 11:28: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之我行

分层走班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大学期间上课方式的一种下放体验,在高中阶段实行分层走班制需要把大学的灵活性进行有效的管理调控,而不仅仅是照猫画虎的生搬硬套,在高中实施中有一定的风险和机遇。下面就是对我校所进行的高三分层走班制实践的分析和探索。

一、分层走班在我校高三年级实施有一定的可行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素质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我校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走班制”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分层走班制”是对“分层次教学”的完善和提升的,同一班级里仅仅进行分层次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多层次需求,这对教育资源来说是一种浪费,对学生来说也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以类聚人以群分”说明人都是有一定的差异性又有一定的共性的。如何合理的缩小差异性发挥共性的优势,发扬团队作战精神,达到教育最优化,这是分成走班制的优势所在。

分层走班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走班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在各学科分成多个层次,根据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不同老师的适应认识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走班制在我校具体的实施细则。

1、行政班级划分:按高二原有行政班级划分为19个班,原有班主任担任行政班级负责人,对日常生活学习进行管理,早中午自习在原所在班级上课。

2、分层班级划分:各科分层,全年级统一安排课表,也就是说相应文理分科,文科生每个人的课表是完全一样的,理科生亦是。

3、阶段性考试后微调:每月进行阶段性考试,对于“限线生(在分层线上线下波动的学生)”进行分层调整,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每次调整前,如果学生自愿调整层次需要提出申请,结合成绩、行政班级班主任和分层班级任课教师意见综合考虑进行调整,杜绝频繁调整,造成学生很大的波动,影响其发展,每人每学期只有2次机会。

三、分层走班制的基本实施程序

1、教学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高三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四、分层走班制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下来,学进去。”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五、分层走班制在我校进行了一个月后夭折的原因分析。

一开始没有做好学生以及家长的动员工作,学生在分层走班过程中管理不到位,缺课逃课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适应能力较差,自由散漫,有时甚至影响了教学时间。最关键的问题是分层走班制选取的班级有待考量,高三作为高考前最重要的一年,不应该作为实验对象,分层走班缺乏学生对学习上的紧张和压力,不适合高三年级操作实施。

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总之,分层走班制的思路是正确的,实施是大胆的,虽然结果不太乐观,但是这正是我校对传统旧的教育模式的挑战,是对新素质教育改革的伟大践行。这种方式是为我们学生的“私人定制”,使他们的的学习教育更加丰富个性,达到教育的最优化。虽然在短期内失败了,但是我们将探索完善分层走班制,使其更好的为教师减负为学生服务。

分层走班

分层走班案例

分层走班制

“分层 选课 走班” 之浅体会

分层走班专题片台词

分层走班制教学

分层走班的感想

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分层走班体会(冉伟)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之我行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之我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