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分层走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6:22:30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分层走班

“自主学习分层达标”课题研究的深入推进

--------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初探

曲阜市实验中学

孔庆良

一、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产生的背景

1、学校课题深入研究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山东省级课题“自主学习分层达标”研究实施已五年有余,绝大多数老师的理念的得到了更新,大部分教师的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教育教学效果亦有明显改变。总之,收获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总结了很多失败的教训,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较为遗憾的是课题对“分层”的认识、落实还比较浅显,比较不到位,比较达不到预设的目的,也是教育教学效果不能十分凸显的瓶颈。为更加深入的实施课题精神,必须对“分层”进行深入研究和落实。

2、原有教育差异的迫在眉睫

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外来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更主要的是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学校的义务范围内学生越来越多,另外,我校义务教育区的城区边缘化、农村化的绝对现实,使我们的生源来自“五湖四海”,因此,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认知水平、思想道德水准千差万别,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很难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这一目的。

3、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性

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对各学科的兴趣、爱好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两极分化的问题小学就已经凸显,目前的学科教学仍采用“一刀切”,同一教材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造成优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4、社会环境的必然

在现实规范办学的形势下,一些学校,巧立名目的进行分班分类教学,仅仅的平行班教学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及培养就显示出了其竞争力的不足。因此,在规范办学下的“分层走班”就成了应对社会不良竞争的有效手段。

5、政策环境

《国家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教育的个性化。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社会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山东省2009年就提倡高中组织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

二、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论依据

1、早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在他的帕夫雷什中学里就曾广泛地使用过分层次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把学生分成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具有超强的能力,不需老师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看教材就可以掌握该知识,对这部分学生老师只要给他们指明应该拓展的方向,放手让他们借助有关的参考书去自学,学生的能力就能得到迅速提高;第二个层次的学生需要在自学的基础上老师适当地点拨才可以掌握教材,第三个层次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对教材内容预习之后还是一知半解,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讲解,直到学生弄明白为止;第四个层次的学生智力发育不全,老师即使讲解了他们也听不明白,于是老师就先指导他们去读一些和这些知识有关的浅显的读物,通过这些感性的东西来启迪他们的理性思维,慢慢地他们也能接受这些教材知识。

2、孔子两千多年前的“因材施教”。

3、素质教育要求的个性发展。

三、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现有研究成果

1、上海、广东的部分学校2006年就已开始实践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海市晋元中学校长赵风飞对“走班制”实质的理解: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化时代使得学校不再是用‘克隆’的方法‘批量生产标准件’的地方,必须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特点选择课程,‘走班’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和教学思路,它解决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在每个学期期中和期末,学校还给学生两次调整层次的机会,走班本身也是流动的”。

2、我省很多高中已实施多年。我是曲师大附中高二就是分层走班,家长社会都比较认可。

四、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界定

分层走班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按一或多科学科把行政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再组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在不同层次教学班的教学中制定相应的适合本层次学生的学科教学目标、内容,采取适合本层次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找到自信、看到希望、体会到收获的喜悦。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从操作层面上讲,它是一种组织教学的方式。从理念认识层面上讲,它是生本教育的理念实践。

五、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分层方式具体操作

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学习潜力、学习兴趣、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学生的层次,对相同思维模式的学科,捆绑进行,七年级下学期,对数学英语进行分层,八年级再加物理,九年级再加化学。学习潜力主要是指接受知识的快慢、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学习兴趣是指对分层学科的喜好、热爱与钻研程度。教师评价是指对学生的成绩、作业、课堂表现等学习品质的评价。学生自评是在明确层次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后,进行的自我评价。

具体操作:依行政班为单位,根据以上五方面对学生以往的一年或半年的综合评价划分为高、低两个层次,可以分别叫A层和B层。每两个班的相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相应学科时到指定的教室去上课。如七年级,1班2班的同学,在上数学和英语时,两班A层的去1班,B层的去2班。此时,至少是两科以上同时走动。各班AB层在教学班内位置、座次、学习小组相对独立并稳定。

六、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分层要求操作

分层走班的目的就是因材施教,各有发展。因此,作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学环节的操作尤其重要。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作业设置、教育教学考试评价等务必实事求是,务必应具有层次区分,务必适合本层次。

1、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基础层面,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是通过直接感受、直接获取就能让学生认识和领悟的。

(二)发展层面,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就要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思考性。

(三)拓展层面,有关的教学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技巧性和创新性。A层全面要求,B层要求

(一)

(二)。

2、目标有了不同的层次,教学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内容的量、教学节奏的快慢。例如,对于B层的同学而言,降低了教学的起点,增加基础层面的量,放慢教学的速度,使其逐步达到最终的教学要求,这是符合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而对A层同学而言,则可以提高教学的起点,以发展层面的内容为主,并适当增加拓展层面的教学内容,这也将符合创新教学的要求,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3、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绝对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层次务必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如A层班级,完全可以采用我们“自主学习分层达标”诗意课堂的“六环节”教学法及小组合作,侧重自主、合作和探究。对B层班级,则应给学生指点学习方向,放低起点,侧重精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及时查漏补缺,注重落实。

4、目的、内容的分层,必然导致作业要求的不同。布置作业时,要切合层次实际,既不要难度过大而难为学生,又不缺乏高度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有可选择的余地和可发展的空间。

5、考试评价是分层走班的有效保障。平时的检查、期中、期末的检测务必要以各自层次出发,做不同的内容要求、不同的评分要求。基本的知识技能统一要求,思维提升的、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就要分层要求,要么直接去掉,要么评价宽松不一样,要么综合性题目设置选择性类型,A层必做,B层选作赋予附加分。对于B层,一定要改变仅以几次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加强平时的课堂提问、谈话、作业、课题研究、阅读等评价信息的过程性评价。另外,AB两层要分两个实体进行评比包括评先选优。同时注重进步结果的评价比重。

七、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随着学生交流面的扩大,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

解决办法:统一分层的两个行政班实施捆绑和竞争相结合的“组合制”评价方式。所谓捆绑,是指日常的纪律、卫生、学风等日常工作捆绑评价,两个班级统一打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教学班的相互维护,又有利于两班主任的有效合作和工作的开展实施。所谓竞争,是指在分层上课时任课教师对AB两个教学班中,各行政班的相对独立实体,进行学风、纪律、小组合作、课堂表现、作业、成绩等教学常规进行对比评价。

2、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同一个教室教授不同的层次,由于目的、内容、教学方式的不同肯定会加重教师的工作量。作业的收缴、自习辅导等都会造成不便。

解决办法:课时教案以A层为主;AB层各科都要设置课代表;每周一节分层自习或自习两个班同时安排。

3、学生的心理暗示。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对教师歧视的担心也会存在,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

解决办法: 通体行政班AB层有同一为教师认课。班主任、科任教师注意平时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师教学成绩评价加强B层班级成绩的比重。实行AB层定期流动制,每学期中期末根据综合评级,AB两层至少有3—5明的流动。

4、由于认识不到位可能出现教师、家长、社会的误解。解决办法: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

八、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保障措施

成立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对分层走班后的教学过程实施监控,强化过程管理,对相关学情和有关情况实行阶段评估和考核。 将走班情况纳入班主任及班级考核,通过科任教师评价、领导小组观察、学生座谈反馈,确保正常开展。

九、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实践与研究的实施计划

1、2012年8月15日前,提交方案,学校组织审阅,征求意见并修正。

2、2012年8月25日前,做好对市教研室的汇报,以及分层班级的组合、教师调配等。

3、2012年8月26日,学校全体教师学习方案,并宣布调整计划。

4、2012年9月2日前,完成分层。

5、开学后的第一个周周五下午,召开八九年级家长会,让家长明确分层走班的目的意义。争取社会支持。(同时九年级进行毕业班动员及加强管理营造学习环境的内容)

家长会形式:各班班主任,在班内组织。

内容:

1、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彻底整治(校长)。

2、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表彰。(宫振新)

3、“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实施说明。(具体内容可用方案)。(孔庆良)

4、九年级进行毕业班动员及加强管理营造学习环境的内容。(孔庆良)

5、各班班主任再次强调

1、3项内容,安排其它事务。

推荐第2篇:分层走班制教学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构建 (2012-11-07 15:41:31)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文摘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 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 (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是数学、英语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各重点中学在不断地扩班,其结果导致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这给数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还是按照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结果只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势必导致内部分化更加严重。

2、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需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和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数学、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英语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3、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式、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起点、教学进度、以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同,但最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对毕业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同。同时,不同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个人特长的发展方向、个人潜能发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4、我校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现状的必然需要

以本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为例,鹤城区班数学成绩分段情况如下表: 分数段 90以上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30以下 人

数 50 80 111 93 89 82 58 41 面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更好的贯彻课堂教学的四大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尤其是因材施教原则,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操作模式:

(1)将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班打散,按每个学生的数学或英语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每三个行政班组成三个新教学班,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行政班可分成九个新教学班。每个行政班级分成A层、B层、C层,每层约20人左右,成绩较差的组成1个“A层”教学班,成绩较好的组成1个“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1个“B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三个教室,有三个英语老师同时上课,除数学和英语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

(2)分层时采取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议、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的层次。

(3)学生分层依据。A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学校分层教学班级师资配备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任教至少两个层面的学生。

(2)师资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

根据以上原则师资配备由教务处协同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安排。

3、学校分层走班教学基本实施程序

(1)分层教学领导小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学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4、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 (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C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 (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位老师的学生来源是年级3个班,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每周1-2个晚自学,要求全体数学任课教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分层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评价体制,保证分层教学的质量,使分层走班能真正地“走”出实效。

六、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分层模式 层次 数

学 英

语 教学策略 A层

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

①过好单词关,过好知识点关;②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③扎实基础;④落实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难度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补缺漏,补方法;少变化,多反复,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加强重点辅导。 B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

①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②补回基础,注重学法指导;③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大部分要求;④落实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 C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

①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全部要求;②培养英语竞赛人才;③英语输入和输出能力的培养;④培养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策略、经验;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 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

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

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

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A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2、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模式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内容 层次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A层 掌握 一般理解 不作要求 B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一般理解 C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突破难点

分层施教时,可遵循A层“下要保底”、C层“上不封顶”的原则。A层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大纲最基本的要求。C层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外,还要增学其它辅助教材。 在教学方法上,对A层次的学生重“灌”,对C层次的学生重“引”,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强行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对于C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

3、作业分层模式: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C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B、C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4、分层评估模式

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本题60分,提高题20分,综合能力题20分。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经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C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另外在设计试卷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

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分层教学操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得住”,“学得进”,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3、教学方面的缺陷

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4、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5、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由于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 6.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九、相应的措施

1.继续完善“走班制管理体系”

对于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对于师资队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一门拓展型课,并指导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强化综合管理,构建班主任(辅导班)、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全员负责”的新观念。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的管理信息沟通,严防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 2.建立健全分层教学班的教学体系

首先,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每个行政班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协商选定课代表1名,这样保证在每个教学班里都能够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这些课代表是班主任和各教学班之间的联络员,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其次,为教学班设立辅导员。辅导员一般由业务能力强、敬业爱生的学科教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层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第三,建立学生周记制,以此扩大师生交流的渠道。学生通过周记向教师反映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四,加强学校的校务管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记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分层的比例,改进教学法扩大B班学生。根据常态分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的或较差的,因此,不能平均设置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数,而应多设B层班级,因此,目前A、B、C三个层次的平均分配是不符合规律的。在未来的分层教学中可增加B班的数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二,对A班实行小班化教学。现阶段A班一般有50名左右的学生,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有时甚至要花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A班的小班化可以使教师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关爱后进上。其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分层应以发展眼光来看学生。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每学期末对学生层次作局部微调,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3.合理配备各层任课教师,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班级评价体系 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层次固然有高低,但各层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方面不应有多大差距,特别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A层教学班尤其需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敬业精神强和恒心、细心、耐性过硬的优秀教师。虽然各层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应有多大差别,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明显不同。C层班:总体上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B层班: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A层班: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为调动每个教师和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可实行各教学班成绩单独考核而同科同层次班之间互相比较和“走班”学生回行政班综合考核而不同行政班间相互比较的双重考核办法。 4.丰富课外辅导形式,加强合作学习

在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后,A层次的班级中仍会有小部分学习能力较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C层次的班级中,也仍会有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困难,为此,要建立“合作小组”,好学生与差等生同在一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应。同时开设学科特长班和基础班,并定好辅导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辅导成效,以此作为“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

5.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分层走班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虽没有在全国各中小学校广泛推行,但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等地区率先进行了部分课程走班制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实验结果表明,分层走班制是一种很有发展远景的教学模式。

转自http://blog.163.com/yxezfzh@126/blog/static/32430193201191065444105/

“分层走班制教学”学习资料

默认分类 2010-09-25 18:15:21 阅读2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 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 (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是数学、英语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各重点中学在不断地扩班,其结果导致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这给数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还是按照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结果只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势必导致内部分化更加严重。

2、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需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和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数学、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英语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3、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式、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起点、教学进度、以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同,但最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对毕业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同。同时,不同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个人特长的发展方向、个人潜能发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4、我校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现状的必然需要

以本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为例,鹤城区班数学成绩分段情况如下表: 分数段 90以上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30以下 人

数 50 80 111 93 89 82 58 41 面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更好的贯彻课堂教学的四大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尤其是因材施教原则,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操作模式:

(1)将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班打散,按每个学生的数学或英语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每三个行政班组成三个新教学班,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行政班可分成九个新教学班。每个行政班级分成A层、B层、C层,每层约20人左右,成绩较差的组成1个“A层”教学班,成绩较好的组成1个“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1个“B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三个教室,有三个英语老师同时上课,除数学和英语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 (2)分层时采取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议、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的层次。

(3)学生分层依据。A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学校分层教学班级师资配备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任教至少两个层面的学生。

(2)师资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

根据以上原则师资配备由教务处协同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安排。

3、学校分层走班教学基本实施程序

(1)分层教学领导小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学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4、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

(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C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 (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位老师的学生来源是年级3个班,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每周1-2个晚自学,要求全体数学任课教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分层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评价体制,保证分层教学的质量,使分层走班能真正地“走”出实效。

六、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分层模式 层次 数

学 英

语 教学策略 A层

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

①过好单词关,过好知识点关;②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③扎实基础;④落实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难度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补缺漏,补方法;少变化,多反复,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加强重点辅导。 B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

①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②补回基础,注重学法指导;③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大部分要求;④落实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 C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

①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全部要求;②培养英语竞赛人才;③英语输入和输出能力的培养;④培养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策略、经验;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 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

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

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

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A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2、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模式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内容 层次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A层 掌握 一般理解 不作要求 B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一般理解 C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突破难点

分层施教时,可遵循A层“下要保底”、C层“上不封顶”的原则。A层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大纲最基本的要求。C层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外,还要增学其它辅助教材。 在教学方法上,对A层次的学生重“灌”,对C层次的学生重“引”,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强行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对于C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

3、作业分层模式: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C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B、C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4、分层评估模式

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本题60分,提高题20分,综合能力题20分。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经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C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另外在设计试卷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

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分层教学操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得住”,“学得进”,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3、教学方面的缺陷

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4、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5、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由于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 6.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九、相应的措施

1.继续完善“走班制管理体系”

对于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对于师资队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一门拓展型课,并指导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强化综合管理,构建班主任(辅导班)、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全员负责”的新观念。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的管理信息沟通,严防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 2.建立健全分层教学班的教学体系

首先,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每个行政班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协商选定课代表1名,这样保证在每个教学班里都能够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这些课代表是班主任和各教学班之间的联络员,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其次,为教学班设立辅导员。辅导员一般由业务能力强、敬业爱生的学科教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层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第三,建立学生周记制,以此扩大师生交流的渠道。学生通过周记向教师反映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四,加强学校的校务管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记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分层的比例,改进教学法扩大B班学生。根据常态分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的或较差的,因此,不能平均设置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数,而应多设B层班级,因此,目前A、B、C三个层次的平均分配是不符合规律的。在未来的分层教学中可增加B班的数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二,对A班实行小班化教学。现阶段A班一般有50名左右的学生,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有时甚至要花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A班的小班化可以使教师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关爱后进上。其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分层应以发展眼光来看学生。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每学期末对学生层次作局部微调,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3.合理配备各层任课教师,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班级评价体系 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层次固然有高低,但各层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方面不应有多大差距,特别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A层教学班尤其需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敬业精神强和恒心、细心、耐性过硬的优秀教师。虽然各层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应有多大差别,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明显不同。C层班:总体上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B层班: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A层班: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为调动每个教师和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可实行各教学班成绩单独考核而同科同层次班之间互相比较和“走班”学生回行政班综合考核而不同行政班间相互比较的双重考核办法。 4.丰富课外辅导形式,加强合作学习

在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后,A层次的班级中仍会有小部分学习能力较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C层次的班级中,也仍会有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困难,为此,要建立“合作小组”,好学生与差等生同在一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应。同时开设学科特长班和基础班,并定好辅导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辅导成效,以此作为“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 5.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分层走班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虽没有在全国各中小学校广泛推行,但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等地区率先进行了部分课程走班制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实验结果表明,分层走班制是一种很有发展远景的教学模式。

5、教学评价,以人为本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分层走班”教学评价要“以人为本”,不能“以分为本”。在传统教学评价中存在着:评价内容单一,以认知评价为主,忽视对良好心理素质、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单一,注重“一刀切”,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评价方法单一,注重“定量”,忽视“定性”;评价过程单一,强调静态,忽视学生的转变与发展;评价结果单一,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严重挫伤了中下层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们的“分层走班”教学评价是“绿色评价”,发展性评价,它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与学水平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评价项目多维、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不仅重视认知评价,同时重视学生兴趣、信心、习惯、方法、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的评价;既有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评价(见表

三、表

四、表

五、表六);二是突出评价结果的反馈、调节功能,淡化评价的检查、选拔功能,各个层次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三是不仅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四是纵向比较为主,横向比较为辅。我们的理念是:着力于多维评价,着眼于长远发展。 分层次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考试评价、层次教学班划分评价、学生成绩评价及教师绩效评价四个方面。

(1)考试评价:要有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积小成为大成。在考查中,学困生做基本达标题,中等生加试综合题,优等生再加试提高题,让各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允许在测验中未达标的学生在一星期内再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评价效果。因此,在分层教学实验中,平时月考检测实行“分层式”,各个层次考题不同,即“一卷三层”,就是一份试卷中分为A层必做题,B层必做题和C层必做题,但都应体现双基。期中、期末采取“统一式”,作为层次班流动评价因素之一。

(2)学生成绩评价: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定性方面,自评:互评:师评=3:3:4;主要评兴趣、信心、习惯、方法、知识点、思维能力、发展潜能及其它能力;先定量得分再化为定性结论的优秀、良好和合格三等。定量方面,原始成绩的四次平均分。

(3)教师绩效评价:①行政班评价:行政班平均分×50%+行政班及格率×30%+行政班优秀率×20%=行政班综合得分。②层次班评价:层次班平均分×50%+层次班及格率×30%+层次班优秀率×20%=层次班综合得分。③层次班教师评价。定性方面,师自评:学生评=5:5。定量方面,一是教学质量分,同层:(2个班期中综合分+2个班期末综合分)÷4=学期综合分,异层:(1个班期中综合分+1个班期末综合分)÷2=学期综合分 二是提升幅度分,同层:(2个班期中进退分+2个班期末进退分)÷4=学期提升分,异层:(1个班期中进退分+1个班期末进退分)÷2=学期提升分

同时,教师绩效评价方面还设立加分制度,鼓励教师参与课题实验,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老师实行加分奖励制度。也就是对每学期积极参与教研、科研的教师视级别不同给予相应的加分奖励制度,并以此作为该教师年终评定职称的主要依据之一。如:每学期上公开课的教师、辅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的教师、在一些重要杂志和学术报刊发表文章的教师、学部举行的命题比赛、解题能力比赛中获奖的教师等等,都可以加上相应的教学分值。

表三:教师课堂观察检核表

目 说

观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

1、参与有关的活动

2、初步理解

3、真正理解并掌握 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作业)

1、认真

2、一般

3、不认真

观察学生学习积极性(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并询问、讨论与交流)

1、积极

2、一般

3、不积极

观察学生是否自信(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想法)

1、经常

2、一般

3、很少

观察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听别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1、能

2、一般

3、很少

观察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有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1、强

2、一般

3、不足

观察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1、能

2、一般

3、很少 表四:看我今周的表现

姓 名

班 级

周 次

上课认真 ☆☆☆☆☆ 完成作业 ☆☆☆☆☆ 与人合作 ☆☆☆☆☆ 活动中表现 ☆☆☆☆☆ 自我整体评价

家 长 观 察 在孩子发生的变化或出现的情况前打√

()喜欢和家长谈论自己的数学教师和同学。 ()常常向家长谈起自己在数学课堂的表现。 ()乐于完成家庭作业。

()能够自觉地或根据教师要求进行预习和复习。

(说明:表中涂星部分由同桌操作,“自我整体评价”由学生自己填写,家长观察部分由家长操作并签名。) 表五:学习情况学生互评表

姓名: 是 不是 学习态度

他/她喜欢上数学课吗?

他/她总是按老师的要求做的吗?

他/她上课认真吗?上课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吗?

他/她在小组活动中表现积极主动吗?

他/她总是很认真地完成作业吗?

学习策略

他/她喜欢查阅数学资料吗?

他/她在课后跟同学讨论数学吗?

在小组活动中,他/她经常主动提出问题吗?

他/她在学习中会想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总评

很好,我要向他/她学习。

不错,我相信他/她还可以做得更好。

他/她需要努力,需要帮助。

填表人

表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表。

名: ☆☆☆☆☆ ☆☆☆☆ ☆☆☆ 自觉预习

专心听讲

能提出合理、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

积极思考

能积极查找相关学习资料

填表日期

上课大胆踊跃发言

6、分层管理,统一规范

搞好分层班的教育教学管理是常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分层走班”教学初期,课前准备、班级管理、课后辅导、作业收发等方面给老师带来了很多困难。个别学生时常上课晚点、忙着赶课、心情浮躁。铃声响了,人数到不齐,物品带不齐,作业收不齐,影响了正常的上课。课后要找个别学生订正作业错误,也找不到人。为此,学部就如何加强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职责,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分层管理专门召开研讨会,明确各自的职责,争取管理工作不留漏洞,从而对“分层走班”教学管理进行了统一规范,具体办法是: (1)自备学习袋。针对刚开始分层时,经常有学生忘记书本,文具等情况,我们要求学生每人自备一个专用塑料文件袋,把分层上课所用的一切物品放在里面,即使遇到上室外课,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不遗漏学习用品。

(2)分层选干部。B层、C层次班分别推选举一个班长和两个学习长(每个行政班1个),A层次班每班一个学习长。他们负责层次班的课前准备检查、课间纪律的维护、作业收发,并向行政班班主任及时汇报同学的表现。

(3)分层上晚修。由于各层次班上课要求不同,作业不同,住宿班的学生如果回行政班上晚修,不便于老师下班辅导,分层上晚修后,对A班和B班的同学来说,疑难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4)改变管理观念。分层教学需要所有老师打破传统班级的界限,分层学年全体教师应团结协作,齐抓共管。首先,班主任除了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管理和思想工作外,还要对调整流动的本班学生,配合原层次班任课教师和接收班教师对该部分学生的学情、习惯、特点进行密切交流,实现“无缝对接”;其次,分层学科任课教师每周保证同每个学生的行政班班主任沟通一次,如遇特殊情况要保持密切联系。每周保证同每位学生家长通过信息平台发短信汇报学生学情一次,每月保证同每位学生家长电话交流一至两次。第三,兼任分层学科科目的班主任有义务对班级内非自己所任教层次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必要指导。

三、“分层走班”,师生越走越精彩

1、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这种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教育学理论也认为,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更是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走班“教学,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比如,C层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新知快,并有一定的自学探索能力,在保持原有成绩的基础上给C层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补充思维拓展内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中下等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中下等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没兴趣,容易形成上课做小动作、说话等不良学习习惯。分层走班教学之后,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角,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了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这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也比以前主动了,从而使这部分学生逐步形成“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的良好学习态势。使大量的A、B层学生分别调到B、C层,逐步实现了“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

2、逐步改善了非智力因素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属于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态度等属于非智力因素。“分层走班”教学后由于学生水平相当,课堂上都有展示的机会,使得每个学生在课上有所收获,还能形成有效的评比与竞争;人人都能学到知识、体验成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既“解放”了优秀生,也“解放”了中等生,更“解放”了学困生,优秀生减少了许多重复性的作业,中等生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学困生也不再是看客,减轻了心理压力,使他们从学习困境和学习焦虑苦闷中解脱出来(见表七)。 表七:分层前与分层后学生课后疲劳发生率对比表

观察人次 早期疲劳率 显著疲劳率 总疲劳率 分层前 384 51.8 10.7 62.5 分层后 384 32.6 1.3 33.9 分层前与分层后的差值

-19.2 -9.4 -28.6

表中数据说明,分层教学学生疲劳率的发生比传统教学要低得多。所以,分层教学开发了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改善和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更足了,学习的有效值大幅度提升,各层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彰显,增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例如,学生对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满意程度,A、B、C三层均达95%以上;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分层前后,例如C班已由75%提高到96%以上;自评能力提高程度:分层前后,如B班则由70%提高到90%以上;作业减负满意度:分层前后,A班由58%提高到90%以上。

3、进一步优化了学习方式 数学学习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莫过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习惯,通过学习方法的分类指导,同学们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了切合自身实际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例如,各层次的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自觉预习的习惯,规范书写作业的习惯,课上自觉提问的习惯。另一方面,老师分层备课时针对各层学生相应地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增加了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讲解思路、寻找规律、讨论疑难、分析错误的机会,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桃子”,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密切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高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效率。 学生的“问题”意识日益强化,肯问、好问,会问、善问的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我们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切创造都始于问题的发现。学习的进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究过程,在探究中无疑需要问题意识的参与。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驱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分层走班”教学,由于学生在比较平等、轻松,没有压迫感的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所以“问题”意识日益得到了强化,养成了肯问、好问的习惯,提高了会问、善问的能力,既能“有疑处见疑”,又能“无疑处见疑”。

4、全面提高了学习成绩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所以“分层走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所有的学生经过“分层走班”教学达到同一水平,而是在于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让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得到较大的提高。三年的“分层走班”教学,正逐步朝这个目标迈进。现在,通过“分层走班”教学,各层次的学生压力减小,身心愉悦,形成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科学的学习方法,较强的“问题”意识,有力的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值。从下面数据对比中(见表

八、表

九、表十)可以看出,六年级上学期三次测试各层次的学生数学成绩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表八:六年级数学期初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50%) 及格率(30%) 优秀率(20%) 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C2 36 36 100 88.6 C3 29 29 100

C4 29 29 100

C5 29 29 100

B1 34 34

B2 34 34

B3 34 33

0 B4 23 23

0 A1 16 16

0 21.1 A2 13 13

0

年级平均 314 314

表九: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94.5 C2 36 36 100

C3 29 29 100 9 C4 28 28 100

C5 30 30 100

B1 34 34

B2 34 33

B3 33 33

B4 24 24 100 62.5 A1 16 16 37.5 0 A2 12 12

25 年级平均 313 312

表十: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97.3 C2 36 36 100

C3 29 29 100

C4 28 28 100

C5 30 30 100

B1 34 34

B2 34 34

B3 33 32

B4 23 23 100

A1 16 15 63.4 60

A2 12 12 100 25

年级平均 312 310

因而B层每学期结束后都有部分学生升入C层,甚至A层也有个别同学直接升入C层,C层队伍不断壮大。还是以第一批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六年级为例,经过三年“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各个层次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与四年级刚分层时的起始成绩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较好的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A层的进步特别明显,其平均分比分层初期提高了19.5分,及格率提高了,优秀率提高了;B层的教学瓶颈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其平均分比分层初期提高了9.8分,及格率提高了15.6个%,优秀率提高了,从而在4个B层次班中又扩展出一个C层次班;C层的优生率大幅度提高,95分以上的学生占85%。 所以,现在A层和B层学生正明显减少,特别是A层学生,现在每个班只有11至12人,形成了倒金字塔的可喜局面。另一方面学生在参加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也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分层前的第四和第五两届数学希望杯比赛中,

四、

五、六年级获全国三等奖的共36人次;而分层后参加的第

六、第七两届数学希望杯比赛中,

四、

五、六年级获全国三等奖的共99人次,不仅在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获奖等级上也有了突破,共有4人次获全国二等奖,2人次获深圳市特等奖。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挑战。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不仅从人才质量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教育的科学推进科学的教育,已经是时代的呼唤。通过“分层教学”的培训、自学教学理论、交流研讨和教学实践,一方面,老师们的数学教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彻底摒弃了“分数至上、见分不见人”的数学质量观,树立了“学生个个都可爱,数学人人都能学”以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基础”的数学质量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促使教师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教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2007年9月以来,参加“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的老师,共撰写经验总结或案例70余篇,交流或获奖论文十余篇,有45人次获得国家级数学竞赛优秀教练员和优秀辅导员证书,2人次获深圳市优秀教练员证书。现在,“分层走班”教学不仅成为高段数学老师的专业生活状态,也已经成为学部内涵发展的助推器和源动力。

四、“分层走班”,还需在实践中继续思索

小学高段数学学科实施的“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在学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师生近三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的招留生工作。实践充分证明了分层走班教学的优越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它有着弥补传统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教学模式。但“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目前也还有一些方面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深化,还有一些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和提升,以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分层走班”教学体系。特别是不同层次班的教学模式、学法指导模式、数学学习中健康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和方法以及科学的分层教学评价模式。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今后,我们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体实验教师,以更为敏锐的理性和更为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分层走班”教学的深化研究实践中去,只要我们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技巧,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一定会实现新的突破,也一定会为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打造学校教学特色开辟一条光明之路、胜利之路。

推荐第3篇:分层走班教育教学管理初探

走班管理

一、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起码的要求。特别走班制以来教室特别容易脏,所以我要求我的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塑料袋,自己的垃圾以及周围的垃圾,必须他个人负责.这样既方便了打扫的同学又美化了教室环境.其次对班级文化环境的布置,除了墙上的标语外,我还在后面专门建设了一块地方叫“沁馨园”其中有个《我想对你说》板块,加强了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平台,有时他们对某些同学或对班级或对我有建议会在上面贴一张纸条给彼此留言。我还每周在>中贴一篇好文章或有哲理或有优美的词句,拓宽了学生的视眼。

二、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支撑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要健康的运行,离不开制度的支持.首先,班干部都有民主选举,明确每个班干部的职责。每个班委一本记载本上面记载着班级当天早读、上课、晚读、夜自修以及宿舍卫生等情况,这样即使我当天不在我也能了解那天的情况。在学习上让一个班委记载默写情况如果连续3次没过关我就会主动找他谈话。我在班级管理中主要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创立自主管理模式。充分相信我们的班委,遇到困难我们一起面对一起解决,更多的调动全体学生对集体荣誉感的热诚,把每一位同学都紧紧团结在一起,树立“班荣我荣,班损我耻”的荣辱观。在班级里也有班规也会有班里的处分,如果有处分期末将失去三好生等荣誉。再如语数外走班我要求只要走班所有书本不能放桌面上,虽然不是很人性化,但至少减少了少书的危险系数。

在每次班风不对或者每次月考前都会对我们班学生进行动员。让他们设立阶段性目标。并且与他们最后期末考试挂钩。在高一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把基础打好才有可能实现最后的冲刺。所以每一次阶段的目标的制定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怀着信念怀着理想的学习,学生才有积极性,只有目标的确立才有你追我赶的紧迫感

我还经常对学生进行总的心理指导,每次调研考试后都很好的分析一下总体情况,传授一些补救的方法。考试后注意观察学生的每个细小动作,比如说考试后某些女生哭起来,我就会单独找她聊一些学习方法,并尽可能给于其信任和学习方法指导。我们班有个光荣榜每次前15 名都会上榜,每次进步前10 也会上榜,在最后三好生,勤学生中有40﹪取决与他的上榜次数,20﹪是平时表现,20﹪是阶段目标的实现率,10﹪民主支持率,10%为班级所做贡献,合计总分从高到低排下来。

四、感恩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于去年的学生交流中,我发觉了一个规律,让他们有份感恩的心态学习,可以使他们更积极更努力。在班级管理中我发觉,你给他们的一个小小的鼓励与信任他们会感激你这个老师。自然在某些场合中她们也会更加积极的配合你的管理。我想说的是我曾经给过许多学生信任,给过他们机会,所以我能感觉到她们对我的配合,特别是课堂上,大扫除上,更加积极主动。不要轻易放弃一个学生,你对他的好,他其实感觉的到。我们班储佳就是一个例子。 在班主任班级管理方面,走班后我有些摸不着头脑,语数外的情况不是很楚。如何让我们班学生在走班中学会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如何在走班的大背景下实现我们班语数外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能否自己班也开展一个互帮互助小组活动?比如A班学生帮助B、C班的学生,比如同班同学能否实现资源共享?在班级管理中松和紧的把握程度?对学生一味宽容会不会是放纵甚至是纵容呢?是否表扬的多,学生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呢? 作为一名新班主任,深知教育没有一条规律是适合所有学生的,在学生个性化日益盛行的今天,我面临了许多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积极面对,主动向老班主任请教,自己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我会逐步成长成熟。在这尺寸质地,我会尽我所能为了我的教育理想而奋斗

推荐第4篇:分层走班案例

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中个案辅导策略研究 一.情况概述

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教学发展的动力。分层走班教学着眼于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关系,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于是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分层递进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行之有效的个别辅导。

自2011年9月起在数学英语教学中实行了\"走班制\"。即把我所任教的八年级(3)(4)班,按学生数学、外语两门学科的学业成绩总分,重新组合分为A、B两个教学班。A班相对是学业成绩较弱的一个班,而B班是相对成绩较好的一个班。分层走班是分层递进教学的一种授课形式。

分班之后,学业成绩相近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便于教师在授课时提出与他们的可能性相协调的要求,采取适宜的方法,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也有利于学生展开竞争。B班尽管学生学业成绩相对较好,但其中也不乏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八年级(4)班李莉同学,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该学生英语成绩在班里都处于领先,数学相对差一些,但仍处于中上游水平,而她的数学成绩在分班时的一次摸底考中只得了63分。对于一个在B班学习的学生,她数学学科的分数在班里是属于最低档。经过几方面综合分析,我认为造成李莉同学数学学科成绩不良的原因是学生自己本身在学习中存在文理偏科现象,而数学又是其薄弱的一项。但是李莉同学本人学习勤奋刻苦,人品正直,资质不错,有学习的潜力,且愿意在学习上下功夫。

二.个案辅导策略

现代教育指出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教给学生独立地掌握知识的本领。心理学家E.D加涅认为现在公共教育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如何改进他们的教学;一是学生如何改进他们的学习。加涅将这两个问题概括为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策略通过教师教学和课后辅导相结合,能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水平,也能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

李莉同学的数学学业成绩不良,有其客观性,九年制义务教育对于普及文化知识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数学学科的教学还只是处在入门阶段,如果在入门阶段就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那么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状况会得到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进一步地提高。李莉同学学习自觉有热情,教师关键要在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上予以辅导。在分层施教的教学环境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其自身差异的特点,利用开发这些资源,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主动学习。 三.操作方法

(一) 学习策略的辅导

学习策略是指主动的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运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调控的有机统一。学习策略不仅包括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而且包括能根据学习任务和情景特点,制定合理的计划,运用合适的学习计划,正确的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1.制定学习计划

首先让李莉同学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及生活习惯制定一份个人学习计划,要求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原则,安排好每天的数学学习。制定学习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计划地学习,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个人及教师要定期进行指导与督促。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尽管李莉同学学习比较自觉,但有些学习习惯却尚未养成,研究表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手段。

(1).预复习――课前能独立地进行自学、预习新课,为上新课提供一定的准备。课后进行当天学习的总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定期进行系统的复习,增强记忆,同遗忘作斗争。

(2).记笔记――笔记的作用是\"以备查考\",在课堂上能及时、正确地记录笔记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复习时结合笔记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3).勤于提问――\"心之官则思\",提问的过程也正是动脑思维的过程,任何知识的掌握离不开大脑地分析、判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地机械学习,终将一无所得。善于提问的学生往往学得会更多。 (4).认真对待作业――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书面检查,要以认真地态度对待作业。在作业中出现错误,要有错必究,每错必究,如果普遍的问题要在错例本上进行记录,引起重视。 3.学会自我评估、自我监控

经过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在对学习质量进行检查、评定的过程中要对自己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评定。是否完成了预定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采取了一些怎样的措施,效果如何,要进行简单地分析,如遇到了一些比较重大的学习障碍,应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记载,并且记录下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及其后果怎样。自我监控则是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对照学习的执行结果来监督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学习进程。 (二) 教学策略的实施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所提出的\"掌握学习\"策略,是对班内学生已有的差异、学生学习可能性差异的态度而言,这是一种着眼于消除差异的教学策略。分层递进教学是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些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只要提出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开展适合的教学活动,学生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好地发展。 1.制定学习目标

结合李莉同学的自身情况,制定近、中、远三个学习目标。即近期目标为: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把七年级的2本数学教材自学一遍,在期中考试时成绩达到75分左右;中期目标:把考纲中的词汇、语法进行系统地归纳、记忆,争取在期末成绩测试中达到80分以上水平;

2.重视学生个体内部的差异

在B班的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分层是分层递进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分层的标准是多方面的,从某一角度分层,并不一定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整体水平。如李莉同学,其个体内部就有差异。 3.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教师要以民主的作风,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语言;激活学习和方法。在八年级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高一层次的学生把旧的知识向低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复习和讲解,优先让低层次的学生提问或释疑,让中层次学生进行补充与说明,最后由高层次学生进行评价。 4.精讲多练,循环复习

数学教学有其独特的一面,要注重实践,精讲多练,才能达到效果。如在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复习的两个月中,要注重多练,让学生有熟能生巧的过程。

在不断地循环练习中全班掌握知识的水平有所提高,李莉同学的成绩也取得了明显地进步。

5.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师生间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改善学生学习可能性的重要手段。作为外来务工子女的李莉同学平时的学习与生活更需要教师的关心与指点。而作为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她优先享有教师的个别辅导权,教师要优先接受她的教学反馈,对存在的作业问题进行面批。借一些参考资料与试题给她,不仅在课堂上讲解、阐述能力题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对在这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也一起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辅导。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能渗透进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四.个案辅导的成果及其意义

对李莉同学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个案辅导,李莉同学通过其自身的努力逐步完成了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在期末考试中李莉同学考了84分的好成绩。李莉同学改变了原先数学学科学业成绩不良的状况,提高了学习成绩。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与方法。

对于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只要其资质正常、主观努力肯学,教师就应该用经常性的反馈以及适合每个学生需要的个别化帮助作为班级授课制制度下分层递进教学的补充。这也是现代化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符合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推荐第5篇:分层走班制

产生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学生家庭和社会经验的背景差别也在扩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日益显著。在教学当中,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成绩差异”、“学习方式差异”、“学习速度差异”、“特别能力倾向差异”、“兴趣爱好差异”、“生活经验差异”‘等几方面。学生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性,就要求教学中要在教学目标、内容、速度、方法等方面考虑这种差异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而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以统一的要求对学生实施统一的教学,造成的最常见的现象是“能 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既抑制了前者的个性发展,也加重了后者的负担。因此,如何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背景下有效地解决学生个体差异问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是现代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尝试教学,分层教学等各种教学改革实验在各地学校得到广泛开展。其中分层教学强调教学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层次性,受到基层教育者的普遍欢迎。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是分层教学的一种主要模式,由于其打破了传统的行政班级授课模式,组成了新的学科教学班级,在教学管理上与以前有诸多不同,因而颇受关注。

现代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呼唤个性化教育,而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承认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承认学生具有选择和发展的权利,承认学生有选择课程的权利。因此,2004年我国出台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除了必修课程,有总量超过必修课程的国家选修课程和一定数量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生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就可毕业。学生大量的选修组合需要教学资源的科学整合,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学科分层走班教学作为班级教学的改良,既满足了学生选修同一学科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也保留了集体授课的形式,整合了教学资源,顺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学思想和理论

(一)孔子“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是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一条重要教育思想,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普遍尊奉的法则。从现在角度来看,其意就是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每个人都有所得,每个人都有所提高和发展。

(二)维果茨基——最近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理论:每个人都有两个水平,一是现实的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二是潜在的发展水平: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人的指导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活动水平。两者之间的幅度为最近发展区。

教学必须以学生现有水平为起点,从学生的潜在水平开始,通过教学把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把正在成熟的心理机能转化为成熟的心理机能,然后在新的水平上向新的发展区域转化。这种教学循环往复不断转化和最近发展区按层次递进的过程,就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分层教学遵循了这一过程。

教育者不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而且要了解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并根据学生所拥有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把握“教学最佳期”,以引导学生向着潜在的、最高水平发展。在教师指导下,跳起来采摘挂在树上各种各样的水果,他们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子的愉悦是难以用语言来描绘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鼓励学生“跳一跳”去达到他们最高的发展就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因材施教中的“材”不是单一的、静止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三)赞科夫——一般发展理论

教育科学重视解释学生掌握知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并以此为依据来安排教学、教育工作,建立一种新的教学体系,以求达到比较高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一般发展,不仅包括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它包括整个个性。因此,教学必须负担起使学生掌握知识和个性得到发展的双重任务。一方面,在学生的发展上取得良好结果是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深刻而牢固的知识的可靠基础;同时,要使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在发展商取得重大进步,单单从掌握知识和技巧的任务出发来进行教学是不够的。对教学中多遵循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都应该加以特殊考虑,以求同时完成两种任务。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赞科夫强调着眼于学生“最理想的一般发展”下的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的模式,级反对把教学凌驾于发展之上,也反对把教学与发展等同起来。

(三)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任务、内容、方法和形式,以及系统特征及其内外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包括“在研究该班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学任务具体化;根据具体学习情况的需要,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等,使学生的潜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挥,时间得到高效利用。着重指出的是,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中,“最优的”一词并不等于“最理想的”、“最好的”。最优的是指现有条件来说,对学生和教师在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来说,以及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

(四)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即达到掌握所需的时间、提供适合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充分的个别指导,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正如他所说:“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习——只要向他们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当时的学习条件”。分层走班教学就是建立在“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等,使其都能有所发展。

发展历程

国外的“走班制”研究基本上都基于本国的国情实际,各有特色,并且非常注意对学 生学习实效性的研究。因此,通过这方面的分析,可以为我国中学“走班制”的研究起到 很大的借鉴作用。

美国:“走班制”最先出现于美国。美国的“分层走班制教学”与“小班化”教学,“主体教育”、“赏识教育”相结合,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美国将课程分为一般课程、大学预备课程、职业课程与荣誉课程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条件和兴趣,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自主选择研究方向。

层走班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虽没有在全国各中小学校广泛推行,但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和专家的充分肯定。我省潍坊等地市和广东、上海等省在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改革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令人欣喜的是, 《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明确要求,到 2015 年,新建学校规模不超过 50 个班,班额控制在 50 人以内。这一要求必将极大地推动分层走班这一教学改革。

1991 年,上海教科所就开始关于“分层递进教学”的区域性教改试验工作,将解决教学模式的“一刀切”与学生实际水平参差不齐问题推向了改革的风口浪尖。之后,在上海模式的启发下,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纷纷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开展了分层教学,形成了大量好的作法和经验。同年,南京师大附中开始进行“分层走班制”教学实验,在全国率先开始进行分层与走班结合的新尝试。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在1994 年进行的《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建立了班内分层教学分层评价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数学分层测试法是研究人员用 5 年多的时间,研究出来的新的数学学科教学评价体系。这种新的评价模式的出发点是:强调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暂时不会或不全会,用多把标尺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允许学生在某一方面适当地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分层测试卡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在每个练习中都有针对性的安排了三层内容:第一层针对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尽量降低相关知识的难度,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层则是根据新知识点的变化而设置的稍有难度的习题,中等学生通过仔细思考,可以顺利完成,学困生经过努力也能做出来;第三层就是针对新知识点的深度挖掘,非常有挑战性,是优秀学生喜欢冲击的学习目标。实践证明,分层测试法通过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同时,能使过去厌学的学生也逐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值得关注的是,当时,分层学习的相关材料等还翻译成英文出版,在美国的部分学校实验应用。1995 年,吉林省白山 21 中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开展“分层走班制”教学的研究;1997 年,深圳中学将学科“分层走班制”教学作为现代化教育思想的体现而进行社会宣传;从 2002 年开始,笔者所在的山东省潍坊市也开始尝试开展以学科走班为主要内容的分层教学改革试验。

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的萌芽 ,始于单科走班学习。20世纪80年代华南师大附中 “高中物理按程度分班教学” ( 简称 “按程度分教”)最早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进入 90 年代, “走班制” 学习组织方式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由以往的单科走班学习向多科走班学习拓展,如长春外国语学校数学和外语科目的走班制学习。到了本世纪初,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得到了长足发展,上海的许多学校纷纷试行走班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晋元高级中学的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

宣传工作

过班会、学生会、家长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沟通,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消除顾虑,达成共识。建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学校开放周,以民主开放的姿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让家长了解和理解改革,使他们理解走班制的意义、实施办法 ,并及时澄清与走班制有关的问题 ,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 “走班制” 是否变相地分快慢班?这是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对此 ,实施者要做出回答:无论何种形式的快慢班 ,都是对学生的 “定性” ,学生长期固定班级 ,易形成“好班更好 ,差班更差” 的局面。而 “走班制” 是动态的 ,不存在这个问题。走班制是使学生根据自己水平的提高来形成流动性的学习。

优势

分层走班制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基本实现了让优等生( A 类) 吃饱,让中等生( B 类) 吃好,让后进生( C类) 吃了的教学目标。

2、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其从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出发,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 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套餐,并从中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

3、使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等状况基本相当的学生走到一起,便于任课教师确定教学起点、重点、训练计划和培养目标,便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研讨、交流等活动。

4.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 加大了同学间的互相影响,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5.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水平选班,能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减轻了思想压力,终保持乐观情绪和平衡心态, 从此体会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6.使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空前的提高,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学习及接受能力,主动的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及学习方式,并在教师的指导完成本层课程任务并争取向更高层次迈进。

如何分层走班?

一般将一个年级根据学生在某门学科的差异情况分成 A、B、C 或更多层次班,如某个年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只将英语、数学等学科分为 A、B、C 层,而同一个学生英语可能在 A 层,而数学却在 B 层。这种教学模式包括四方面的特征:(1)原先的行政班不打破,只在某些学科上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其它学科的课和各项活动仍以原班为单位进行。(2)分层时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分层的目的不是将学习困难学生甩掉,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估自己在某些科目上的优势和不足,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班。(3)在层次班里进行隐性分层,这样更有利于照顾到差异学生的需要。(4)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学生发展的情况可以进行层级调整,随时保持“教”与“学”的统一,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分层科目

对于那些知识间的关联性强,且文化基础知识和能力直接影响后继课程的学习的学科,如数学、英语等。分层科目的选择。多数学校选择数学和英语两门课程实施学科分层走班教学。选择数学的理由是(1)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及严密体系,决定了数学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在数学知识链条中,不掌握前面知识,就难以接受后面知识。(2)数学的“分层走班教学”也有其心理学依据,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学生先天的遗传素质及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因而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数学活动所具有的能力的差异,与同一学生在不同类型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能力的差异。要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的问题,也必须实施分层走班教学。

选择英语的理由是(1)英语知识的学习也是链条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后面环节的基础。(2)各地区之间的英语教学水平,教学进度相差悬殊。(3)学生在英语的语言模仿能力、读听接受能力、说写表达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有的是先天遗传的,有的则是后天形成的。一方面,针对后天形成的差异,可以通过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来弥补;另一方面,正是有先天遗传因素存在,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可以帮助一部分有语言天赋的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

和数学、英语同为基础科目的语文是否有必要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一直有两种对立观点。(1)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水平差异和能力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也是较为明显的。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提高。(2)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语文知识是网状的,难以将学生的层次划分清楚。语文是母语,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往往得益于课外,单靠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来提高学生语文的能力不会有明显效果。

学生分层

多元性原则。所谓多元性,就是“指在进行学生分层时的分层依据和标准要逐步多样化、综合化,学生的学科成绩只是衡量标准的内容之一”。除此之外,还要兼顾到学生的认知风格、情意特征、发展潜力、性格倾向等一系列的因素,将学生看成个完整的人来看待,将智商、情商等多种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适应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用要始终以学生的接受程度为标准进行。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选择最高层次的学习就是最好的,要选择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状况的层次。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选择的主体。在选择层次中,主动权应该归属于学生,真正体现学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主体性原则的贯彻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本人的实际情况自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相对应的层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内驱力。

动态性原则。所谓动态性原则,就是指学生一次的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过程,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定期地流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调节,做到“有进有出”,“有上有下”。

平等性原则。分层只是在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且有意识地针对这种差异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而绝非要给学生硬性地分出优劣的等级。平等性原则强调师与生、生生之间地位平等,机会均等,“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爱与教育都要一视同仁,各得其所,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A 层(基础层):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目的和动力不足,自我约束力较差,机械的完成甚至完不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退缩。在学校的时间变成了聊天和混日子,易出现违纪行为。

B 层(提高层):该层学生对学习有良好的兴趣,对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能按部就班的完成,学习成绩一般处于中游,进取心欠缺,完全按照教师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成绩不稳定,易受各种因素影响。

C 层(优秀层):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平时学习中刻苦勤奋,勇于接受各种挑战,在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方面优于其他几层,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学习成绩优秀,情商智商俱佳。

“分辨能力倾向测验(Differential Aptitude Test,简称 DAT)”,该测验主要适应于初中和高中学生的教育咨询及就业指导。其测验内容包括八个分测验,分别是:言语推理、数的能力、抽象推理、文书速度与准确性、机械推理、空间关系、语言运用:拼写、语言运用:文法。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某门学科感兴趣的程度。其测试方式是可运用现有的量表。如测试数学就可以用杜玉祥等老师在数学差生问题研究中编制的其中数学学习兴趣度诊断量表。戴海崎等主编:《心理与教育测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 309 页。

因才选择教学方法

这对 A 层的学生应多采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所谓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探索解决认识任务过程中,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B 层,普通层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知识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上课尚能参与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学习欲望与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不够。对这一层的学生按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C层,对此层应按学科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着力于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基本知识的落实、学习潜能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所谓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助于满足学生需求的方法,都可以用。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

分层走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分层走班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管理的负担。由于走班制要在几乎整个年级范围内进行,原有的行政班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被打破了,“学生的流动性大大提高了,原来班级的班风、学风不同,学习习惯、态度也不同,学生间不良影响也会加大”,这就大大加重了学校管理和教师管理的负担。此外,由于不同学科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在原行政班所在教学班上课,班主任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会受到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管理领域要延伸到每一个分层教学班,这无疑也加重了班主任管理的难度。

2.分层走班也存在着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山于实行了分层,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容易形成对自己的错误评价,认为自己在差班就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形成自卑的心理,自信心受到打击,成就感的降低。这些不良心理在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政治课甚至是其他学科的学习。我们要看到,这种心理在原来的统一授课模式也是会存在的,因此不能以此作为彻底否定分层教学优势的原因。

3.生物教师紧缺。由于“分层走班制”教学需要同时多个班级开同一门课程,需要同学科的多个同时上课,这就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目标分层

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①基本目标:教材中要求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的内容,适合 A 层次学生,但也是 B、C 层次学生首先要掌握的内容。②深化目标:除基础知识,还要掌握较为复杂的运用和分析、总结的内容,是 B、C 层次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对 A 层学生暂不作要求。③拓展目标:生物学知识中具有复杂分析、综合运用以及创造性特点的内容。此目标适合提高 C 层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思维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纵横联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对A层次的学生,侧重于进一步挖掘潜力,以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为策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自我展示、自我提高的机会;对B层次的学生,侧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强基础、勤训练、习方法为策略,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对C 层次的学生,侧重管理和激发学习兴趣,以低起点、小坡度、重提高为策略,帮助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各层次的教学目标:A层次(特长层次)按超越学科教学大纲的标准,自行编写教学纲要进行教学,注重特长优势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学科选拔性考试的优秀水平和竞赛获奖水平;B层次(普通层次)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达到学科水平性考试的良好水平和选拔性考试的入围水平;C层次(基础层次),按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注重基本知识的落实、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潜能的开发,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学科水平性考试的及格水平。

管理制度

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团队参与的管理模式 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生行政班的体制,加大了学生日常管理的难度,班主任普遍有摸不着学生的感觉,而且任课教师面对的是来自六个行政班的学生,在课堂组织、作业收交、课后辅导等方面都遇到了新问题 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为每个行政班设立层次班长和层次课代表 学习小组长等,把学习的主动权 管理权交给学生,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二是建立年级组管理团队,明确年级组长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分层走班模式管理职责,任课教师不仅负责层次班的教学,同时负责层次班的管理,并及时与班主任交流沟通学生情况;三是定期组织年级组专题教研活动,及时研究 解决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走班制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教学管理特点:首先,学生学习的空间显著增大,每个学生既是固定行政班的成员,又是流动教学班的成员,学生之间的交往圈扩大,这样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消极的,这就给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带来了困难。其次,教师的心理会受到影响,尤其是 C 层次班的任课教师。因为在实行分层走班教学之前,教师适应了所任课班级中都有好、中、差的学生,而现在面对学习水平差异不大的群体,难免会产生消极情绪。另外,若长期任教同一层次班,且没有恰当的评价机制来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使其消极情绪滋生。即使每个学期或学年可以为上一层次班带出升层的学生,这也会使教师产生在为他人做嫁衣的心理。第三,根据常态分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的或较差的,因此,如何恰当的设置各层次班也成了教务管理的难点之一。为此,针对每个方面拟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建立双班主任管理制。所谓双班主任管理制,就是在行政班和学科层次班中设立两个班主任。行政班的班主任是由原班主任担任,而学科层次班的班主任由该学科层次班的任课教师担任。两个班主任之间相互沟通,就走班的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共商对策,管理好“走班”学生。这样学生管理的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各层次教学班。其次,配备教学班班干部。班干部的产生既可以由同一行政班中走班学生协商产生一名科代表,也可由每个行政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共同协商选定一名科代表,这样有几个行政班就有几名科代表。然后再从选出来的科代表中选出一名总值日长,负责学科层次班的基本工作,并实行轮换制。于是,行政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就可以随时通过科代表来了解本班走班学生的情况。这样管理权的分散化,有助于提高管理的成效,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再次,设立教学班辅导员。辅导员一般由学科知识综合能力强,经验丰富,懂得一定的心理健康、心理调适知识的学科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对学生课后学习辅导和学生心理辅导的工作。因此,对学生的管理就形成了班主任、学科教师、辅导员、班干部“四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 二 实行班主任和辅导员双重管理制度。在行政班级 学生的管理任务主要落在班主任身上在走班后 教学班级学生的管理更多地分流到教学班的课堂管理中 因此任课教师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授课水平、评价水平都受到极大的挑战,也面临着许多的教育机会,每个教学班设立一位辅导员,由任课教师担任,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固定每位同学的座次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情况 有了这种班主任和辅导员双重管理的保障 每一位学生都能更全面真实地得到管理 使得管理更有效更具体 更全面。

三 实行以科代表为主的学委会自主管理制度每个教学班设班长一名 卫生委员一名 学习委员一名 科代表若干名组成学委会 负责教学班的日常管理和学习管理 在行政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以班委会为主 但是在教学班学生在一起主要以学习为主 所以设立学委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更为合理 其中 班长 学习委员负责协调 管理教学班里来自不同行政班的科代表 一般来说 每个教学班级的学生来自 个行政班级 根据班主任推荐或学生自荐与任课老师共同协商选定 在教学班级中选举课代表 每个行政班一名 这样在一个分层班级中有 个课代表 课代表负责每天的作业收发与情况登记 负责课堂纪律的记录学生考勤记录 班级事务的管理 任课教师与学生的联系 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信息传达等工作 可以这么说在教学班级课代表的职责就是班长的职责 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管理 调查中发现 在网络资源普及的发达地区 有些中学使用 校园一卡通 学生无论上课或到自习教室 实验室 阅览室 学生宿舍都须使用 校园卡 刷卡进入 每节课后任课老师必须立即在网上将学生的各种情况 如迟到 早退 课堂表现及时登记 这样老师 学校领导和家长 都可以通过网络和密码 在线随时查询学生所在位置 出勤情况以及他的各学科课堂表现 作业情况和考试成绩 学生每天 每一刻的表现一日了然。

四 实行班导会制度班导会是指班级任课教师在班主任的组织协同下 召开关于本班教学 管理等方面主题的例会 分层走班情况下 学生管理更容易出现漏洞和分散点 学生的大量信息需要任课教师来提供 这就对班主任提出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组织能力 合作能力 大局意识 奉献精神方面 比如教学班级的座次表的编排就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有些班主任要协同辅导员 任课教师负责十几个座次表的编排 组合工作 再比如分层班级的课堂纪律不理想 而任课教师的水平又无法达到掌控班级的要求 这时班主任要及时介入 分工合作 必要时要进入课堂协助管理。

五 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 但最大的阻力也是学生 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学生的学习纪律 卫生习惯 集体活动 考试等方方面面都可以调动学生会 班委会 学委会的学生自主管理 更好地建设班风学风 可以让学生自主举办运动会 艺术节 也可以设立自主考场 培养学生诚信考试的习惯 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创优 培养学生过程管理意识等 学校对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对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分层走班教学最有效的保障 最根本的保障 也是所有管理保障中最有创新性的保障。

分层走班制课题

(1)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研究; (2)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如何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 (3)在 “走班制” 分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特长的案例研究;

(4)在 “走班制” 分层教学中改变 “平行班” 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 (5)在 “走班制” 分层教学中让不同层次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发展的策略研究; (6)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实证研究。

存在问题

(一)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加深, 班级管理难度加大在分层走班教学的情况下, 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一个班级的四十多名学生扩大到两个班的学生, 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影响有积极的方面,如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在为自己、为班级争光的激励作用下,学习上相互竞争, 形成了更好的学习氛围; 但与此同时, 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特别在基础班中, 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影响也很大, 给部分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这使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难度加大, 有了“抓不住学生”的感觉。

(二) 部分学生出现了一定的心理偏差 (1)产生焦虑感

分层走班教学客观上可以激发学生 (特别是提高班学生) 的竞争意识, 主动加强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但长期的竞争压力也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心理负担过大, 出现过度焦虑。 调查显示, 焦虑已成为学生心理偏差中比率最高的一种。 (2)心理不平衡导致,出现自暴自弃的心理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 “自我效能感” 理论中指出, 自我效能感具有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开展分层走班教学使部分被分到层次较低班级的学生, 心理失去平衡, 产生自卑心态,进而采取自暴自弃的态度对待学习。.由于 A、B、C 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 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 (3)对班集体的归属感降低

作为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特别注重同伴之间的交往和团体认同。 但是由于分层教学上课班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致使一些学生缺乏班级的整体认同感, 班集体意识降低, 班集体的凝聚力下降。

(三) 学校管理产生一定难度

由于我校对班级考核细化到班级常规,这对上午走班期间班级卫生、纪律、眼保健操等常规工作的检查产生了影响。 同时, 由于学生的流动, 班级的公共产物、其他学生的个人财物等, 也会出现被破坏的现象。

如何实施分层和分班是遇到的重要问题 对师生评价的难度增大

分层评价

关于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动态评价、纵向评价和综合评价三种方式。动态性评价,每个层次班学生学习水平是动态化的,考试评价也应使其具有动态性和选择性与之相适应。因此设置的试题由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构成,供学生选择以体现评价的差异性。纵向评价,主要是通过不同阶段的 和平时的课堂提问、谈话、作业等评价信息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主动性等信息通过纵向的比较,而做出的评价。综合评价,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不能仅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要注意学生学习主动性、主体性和主体精神品格的提升。评价方法要多元化,即要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尤其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不仅可以评价学生自身,还可以评价教师。为了让学生的反思更加客观,可采取一月写一次反思日记,期末写反思总结。

走班学生的成绩评价:加强平时的学习检测,淡化期中期末考试,将平时的课堂提问、谈话、作业、课题研究、阅读、写作等评价信息都纳入学习成绩。平时采用分层检测, 期中、期末采用诊断性考试。同时,设置 A、B、C 三层共答试题和任选试题,并设置一部分开放性题目, 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非分层学科的考试仍在行政班进行。

动态流动

分层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 所以每学期期中、期末, 我们对学生层次作局部微调,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所谓动态的、可变的,指的是一个学期或学年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层际调整,鼓励每层的学生都积极向上递进,以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作层际调整时,可根据以下策略进行,一是学生在上一学期(年)的历次成绩的标准分,反映学生学习进展的情况;二是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如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教学;三是学生的作业记录表。即学生平时完成作业的情况;四是教师的综合评价;五是学生自评。

推荐第6篇: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邢台县皇台底中学 张成群

一、教育现状的分析

皇台底中学是一所具有辉煌历史的名校,特别是在布局调整之前,全县中考状元每年出自皇中,曾创下全县前10名皇台底中学有9人的好成绩,全县前50名、前100名的人数在县属中学中也是遥遥领先;当时,邢台市区及下县的学生都慕名而来,为了能进皇中学习托后门找关系,可以说是生源多,基础好。布局调整之后,实行划片招生,皇台底中学承担着南石门、羊范、太子井3个乡镇的义务教育,随之面临着学生生源变化,基础差异增大,教育管理难度增大等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让学生能留得住,学得好,能毕业,0

7、08年学校曾尝试实行了分层教学,设A、B、C三个层次班,实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成、各得其所。实践证明,这种分层教学的课堂改革没有成功,全县各学校现在也基本不认可、不再运用。我认为其出发点和理论依据没有问题,问题是:在初中3年的学习期间,学生的基础虽然发生了变化,却仍然按初一入学时的分层基础,对变化的学生没有做出相应的分层调整,3年一成不变,也就是只分层不调整,没有做到真正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另外,分层教学无形中也给师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A班的师生有一种优越感,与B班相比处处有优势,有高高在上之感;B班的不少师生被戴上了“差生”、“二类教师”的帽子,沾上了“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之嫌;C班大都是问题生,流失较严重,到毕业时所剩寥寥无几。面对分层教学暴露出的问题和弊端,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并借鉴我市及外地多数初中学校采用的平行班教学,我校也将A班减少为2个班,其余12个班为平行班,力求消除分层教学的弊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走分层走班之路

从近两年我县与临城、内丘三县联考成绩来看,我校与其他初中学校的差距之大令同行们震惊,昔日的全市名校,如今却名列倒数,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痛定思痛,深思多日,我认为实行分层走班教学或许是我校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出路。对分层走班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想法和认识:

1、分层走班教学的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的原则是以学定教,分层施教,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包括学习基础、能力和兴趣等来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方法和策略,着眼于每一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分层施教”就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施行教学任务,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2、分层走班教学的目标

分层走班教学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目标到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训练辅导、检测评价等方面都要因人施教:A层次侧重如何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力,依据“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机会;B层次侧重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依据“强基础、勤训练、习方法”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C层次侧重管理和激发学习兴趣,依据“低起点、小坡度、重提高”的教学策略,发挥学生一技之长,帮助学生走特长发展之路。

3、分层走班教学的活力 分层走班的活力是“把选择的权力还给学生”,使“走班”成为学生选择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让学生领悟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这一深刻的道理。学生分层、选班可按照“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定期流动,管理保障”的原则进行。“教师指导”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和学习潜力等实际情况,向每个学生提出分层、选班指导意见;“学生自主”就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层次和班级,并允许学生进行试听;“定期流动”就是每学期期中、期末根据学生的学情各进行一次层次、班级的选择调整;“管理保障”就是加强对分层、选班的监督和指导,把选择权真正交给学生。

4、分层走班教学的理念

分层走班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做支撑,努力打造高效、快乐课堂。我认为分层走班教学要树立以下六方面的理念,即“六三”理念:一是确立“三个”层次目标:学会,会学,好学;二是树立“三个相信”的学生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多方面的成功;三是抓住“三个”着力点:课前备课到每一个学生,课上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课后辅导到每一个学生;四是建立“三个”保障机制:目标机制(积极的期望)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条件机制(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写一写”,使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获得成功,动力机制(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激励下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五是落实“三个”课堂要求:课堂上要增加学生思维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主观能动性,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六是树立“三个一”的办学思想: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耽误,一切皆有可能。

5、分层走班教学的评价

分层走班教学的评价采取团队综合评价的方式,即每个年级分为两个级部,教学业绩、常规管理只评价到级部,不评价班级和教师个人。学校根据级部的整体成绩和常规工作表现,将职称指标、评优评模指标、绩效工资等考核评选下放到级部,级部民主协调分配,形成一枝独秀不是春,单打独斗不是英雄的氛围。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比学赶超,人人创先争优不拉后腿,人人献言献策出力立功,共谋级部大跳跃,大发展,成就级部,成就团队,同时也成就自己。

分层走班教学在我省的邯郸新兴中学等学校已成功实施,在我校进行分层走班教学改革,也是一场校园革命,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挫折,这需要得到教师、学生、家长以及上级部门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这场改革任重而道远,我相信变则通,学校也将随着课改的大船而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再续皇中的辉煌,再创邢台县、邢台市名校的目标。

推荐第7篇:分层教学“升级”走班制

分层教学“升级”走班制

林梦如

没有固定班级,没有统

一、固定的课程表,学生学习时间和内容完全自定,整天行走于各个授课教师的实验室……为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能力,我校构建了适合学校学生实际的分层次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及内容,在合作中实现共同成长。

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遵循的基本理念是自由与合作,追求的是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彻底的适应个性的教学方法,它不受班级授课制的限制,指导每个学生各自学习不同的教材,以发展其个性。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指路人,而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宰。在对学生学习充分的尊重下,让他们自由合作探索知识,可以自主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培养能够合理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种教学没有固定班级,而由各科实验室取代,按照学科来进行;没有统

一、固定的日课表,学习钟点和内容由学生自定,突出学生自学。每名教师固定在各自的实验室,学生行走于各个授课教师的实验室,是一种升级版的走班制。除此之外,每个实验室里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取。这样分层次有利于学生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但最终都是为了他们能在每门学科中发挥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做到因材施教。

这种教学实现了学生对自己学习时间的微观调控。它一方面表现在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哪门课先学习,哪门课后学习,在选择课程学习时间顺序上实施弹性管理,也就是给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习时间顺序的权利,使他们选择在对该门课兴趣最大的时候学习,会学得好并且学得快;另一方面,学生有在什么时间选择什么学习方式的权利,由于学生差异较大,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有人喜欢独立研究,就可以选择自己一个人学习,有人喜欢和他人讨论,就可以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学习不仅给实验室提供了一种氛围,同时也形成了可贵的思想交锋。

除此之外,学生有自己确定学习进度的权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确定在某些学习内容上投入的时间,从而形成课时的自由分配。

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让学习成为快乐,是这种分层次教学模式实施的最大成效。在校内,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实验室中配备了电脑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实验室内桌椅的摆放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可以六人为一小组围坐在一起,也可以围成两个大组,便于面对面合作交流。学校没有了铃声调控,不再有上课和下课之分。在全面的自由中,学生更加自律,他们争先恐后地进入各个实验室完成任务。

在每个学科的学习任务中,学校都设置了预习或者探究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供学生选择,每一次任务的完成都能得到教师面对面客观公正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自学能力有了提高,探究欲望增强,大胆质疑已渐渐形成一种习惯。(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四中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11-15

推荐第8篇:分层走班专题片台词

青春之花 自由绽放

回眸 钟情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只因茫茫人海中的一次回眸,让我转身遇到了你——榆林高新完全中学,因你,我们的青春自由绽放、五彩缤纷。

镜头:学生在南门外马路便道上骑环保自行车停,深情回眸,注视学校—南门及体育馆和游泳馆之间过道支架全景。

感召 抚慰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这里,肃穆典雅,大气磅礴,时时感召着我。

镜头:学生在南门外背朝南门说—从南向北摄学校正门—从西向东摄体育馆及其南侧绿化长廊—从东向西摄游泳馆及其南侧绿化长廊(用长镜头,有延伸感)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这里,天蓝地绿,惠风和畅,处处抚慰着我。

镜头:学生在东北门外背朝东北门说—从北向南摄教学楼、科教楼及其中间长廊—东北门外从北向南摄公寓楼、餐饮楼及其中间长廊—从北向南摄操场全景及升旗台(用长镜头,有延伸感)

浸润 温暖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这里,见贤思齐,

1 翰墨飘香,日日浸润着我。

镜头:学生背朝石雕长廊说(身后很多同学在边走边 看群雕,仰望,神思状)—草丛间学生诵读—花园里学生交流—图书馆多名学生翻书看书—阅览室多名学生阅读—教学楼灯火通明(晚上拍远景)-教室里学生自习书写声沙沙作响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这里,师风儒雅,同学可亲,人人关爱着我。

镜头:教师集体备课—学生在教室听课—教室里老师讲课—办公室老师贴心辅导—宿舍内同学嬉戏—餐厅里开心就餐—病休生同学搀扶—操场上校医为学生量体温或包扎

变革 走班

高玉峰校长: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跟高考制度改革步伐,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本着“尊重个性,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遇;发展特长,给每一位学生提供成长的空间”的办学宗旨,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为目标,充分借鉴课改名校成功经验,认真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大胆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把校园变成学生的乐园,用爱心浸润学生的心田,每一个学生都能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镜头:高校长在校长办公室门前说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这里,变革已成为新常态。母校打破常规,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为我们带来

2 前所未有的体验。

镜头:下课铃响起—某学生从数学学科教室起立,整理学习用具,走出教室,打开书柜,调整学习用具,锁上书柜,走向英语学科教室,开始听下一节课。多镜头同时展示其他学生课间带着书本行走于各学科教室之间(在各学科教室门上设计粘贴学科教师标志牌,标明这间教室是哪个科目学科教室,并在教室内窗台、讲台上摆放学科特色鲜明的书籍、资料和教具)

尊重 分层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这里,变革的前提是尊重,母校提供不同能力层级的课程资源供我们自由选择,让我们私人定制课程,一人一张课表。我的数学基础较好,但探究能力较差。A层是基础夯实层我达到了,我没有选;我就选报了适合我的B层,拓展知识面,提高探究能力,半学期下来,我的数学成绩由年级100名提高到了60名。

镜头:学生查看学生分学科选课指导图—查看数学分层标准及选层要求图—学生选课志愿申报表—数学学科教室听课、记笔记、做作业—教师指导—期中期末成绩对比表。

指导 调适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上学期,我在英语选层时,自以为还行,就报了C拓展运用层,想提高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深度融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半学期

3 下来,成绩没有明显提升,指导老师发现后及时找我谈心,发现我的词汇量不足,报C层有点脱离实际,建议我调整到B层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加强积累。经过半学期,我的英语成绩明显提升,增强了自信,也达到了C层的要求,这学期选报C层后感觉轻松多了,成绩也不断提高。

镜头:学生英语C层学科教室学习—教师指导交流—英语B层学科教室听课读写单词—英语C层学科教室课堂与老师辩论—期中期末期中成绩对比表—捧着奖状向老师鞠躬。

发展 特长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我是一名体育生,母校在重视文化课的同时,还为我们艺术体育生开辟了专门的锻炼场地,配备了专业老师指导。不论春夏秋冬,无畏严寒酷暑,老师都准时在清晨六点站到了操场上,教我们掌握要领技巧,陪我们练到结束。马上就要去西安集训了,将要离开母校的怀抱,我真的割舍不下。

镜头:美术老师在美术教室指导学生画画—声乐老师在琴房指导学生试唱—播音主持老师在播音室指导学生正确发音—体育教练在操场上指导学生训练—游泳、跆拳道、太极拳等学生各种训练镜头—艺体生集体做恋恋不舍状

因材 施教

李飞主任: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宣传动员,前期摸底调研,学生自愿申请,教师科学指导,分层分班教

4 学,结对帮扶指导,提高教学效率,分层测评反馈,阶段层级调适,分层评价激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准方向、自主选择、全面进步,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转换角色、准确定位、快速发展。

镜头:李主任在教务处门口说

责任 担当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我是班长,也是物理学科班的课代表,不仅要做好行政班的日常管理工作,还要按时收缴既是行政班同学又是物理学科班同学的作业,按时交到学科老师那里,做好学科老师的助手。

镜头:学生组织班会—收缴作业—楼道窗台同一学科不同学科班学生作业本—报送作业到老师办公室—请教老师问题——反馈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同学—指导同学小组合作探究纠错

选择 竞争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分层走班后,我们的选择权增大了,交际圈扩大了,社交能力增强了,兴趣特长发展了,自主管理能力提高了,时间意识增强了,行动比以前紧凑了,有利于增强同层级同学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各个学科成绩都有明显提升。

镜头: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选课指南—社团课程选报指南—各类社团课程教学设

5 计—与高考学科有关的各类社团课堂教学活动(至少六个学科)

镜头:教室里学生整理桌面桌兜、扫地、摆桌子、关窗、关灯、关饮水机、锁门离开—宿舍内叠被子、整书架、拖地板、叠衣服、叠毛巾—学生领奖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分层走班给我带来实质上的帮助,我的数学、物理两个原本薄弱的学科得到了提高,在大型考试中,基础知识失分很少,成绩明显提高。分层走班让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心情与学习双赢。感谢学校,感谢老师。

镜头:数学学科教室老师在指导其学习,物理实验室老师在指导该生实验

学霸 转变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我是同学羡慕的学霸,可是,原先的我并不快乐。因为,以前的我只注重学习,很少和大家一起玩,疏远了同学。分层走班以来,每天都可以在学科班结识很多新同学,他们的热情主动感染了我,他们的个性特长丰富了我,学科班让我走出孤独,不仅成绩飞快进步,而且天天有快乐相伴。

镜头:学生课间同学邀请出去玩拒绝了自己在教室学习孤独状—学生同学主动打招呼、热情邀请、死啦硬拽、外出玩耍、快乐开心、热情拥抱

回忆 美好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一眨眼,四个学期过去了,分层走班伴我度过了许许多多的美好时光。老师们既注重课内知识的夯实,也注重课外延伸,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促进知识的迁移,课内课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镜头:学生在操场上自由散步—在草坪上围坐谈心—与高考相关社团课堂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英语老师的耐心教导使我明白如何与他人相处;

镜头:英语老师耐心指导发音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化学老师生动形象的实验演示让我明白大千世界的神奇;

镜头:化学老师指导实验演示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物理老师严谨的逻辑推理帮我懂得万事万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镜头:物理老师板书逻辑推理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历史老师指导我们经纬串珠式的学习形成了我正确的历史观;

镜头:历史老师在学科教室讲解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地理老师带我周游世界帮我树立空间概念;

7 镜头:地理老师在地理学科教室演示立体地图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政治老师纵横捭阖谈古论今引导我关注时势。

镜头:政治老师结合新闻联播指导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分层走班教学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它不仅有助学激发我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沉闷或冷场,能保持轻松活跃的气氛。

镜头:课堂小组合作探究热烈讨论

适合 个体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谁也没有想到,母校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别样的风采。分层走班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学科班同学的能力基本相同,有利于老师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大多数同学的自律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有提高。每个同学都能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镜头:师生手拉手—学生宿舍自学—教室站着大声诵读—演讲—组织调度指挥合唱

质疑 感谢

张慧子父亲:刚开始我们不理解分层走班教学的好处,甚至怀疑孩子会成为实验牺牲品。事实证明,分层走班教学是很科学的教学模式,我的孩子进步很快,不仅原来的优势

8 学科学得更好了,而且薄弱学科也赶上来了,综合成绩明显进步, 孩子的性格更加开朗了,和我们家长的交流增多了,自理能力也明显增强,分层走班有利于孩子们的综合发展,我们家长很高兴,希望学校坚持下去。

镜头:家长在阳光广场高兴地说

立德 树人

马志宏主任:本着“立德树人”的德育原则,校级领导蹲年级包抓、年级部直接管理,学科班主任和行政班主任双轨管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让每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能全面提升,让每一位教师都成长为优秀德育工作者。

镜头:马主任在德育处门口说

全面 关照

刘开业主任:学科班主任课堂管理指导、结对教师课后指导帮扶加上行政班主任日常管理指导,学生在学业进步、心理疏导、成长规划、行为规范、综合素养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关照,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也带来了学生各方面的进步。

镜头:刘主任在高一年级部说

成绩 见证

学生(年级 班级 姓名 ):2014级高一质量检测,全市35所中学参加考试,我校综合排名第九,单科

9 排名,语文、地理位列第四,生物位列第六,数学、物理、英语、化学、政治等科目均名列前茅。

李婵婵(年级 班级 姓名 ):我的语文102分位列全市第二。

马茵茵(年级 班级 姓名 ):我的语文101分位列全市第六。

屈鹏鑫(年级 班级 姓名 ):我的物理98分位列全市第二。

白浪浪(年级 班级 姓名 ):我的入学成绩为446分,未达到榆中录取线,如果在榆中同年级排名要在1000名以后,经过分层走班教学,一学年下来,学校采用榆中试题同步测试,我考了507分,跻身榆中同年级136名,前进了800多名。

镜头: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教室拿着荣誉证书说,其他同班同学在自习。

幸福 深化

杨军社主任:分层走班为老师真正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没有了以前那种优秀生吃不饱、薄弱生吃不下的顾虑。看着孩子们人人进步、个个高兴的样子,我们很欣慰。存在感回归了,幸福感增强了,我们将逐步深化分层走班教学,把教学改革进行到底。

镜头:杨主任在高二年级部门口说

热爱 感谢

学生:分层走班,我爱你,我的青春,我做主。 学生:完全中学,我爱你,自由绽放,任我行。 学生:我们的青春岁月因您而更加五彩缤纷.学生:敬爱的老师! 学生:谢谢您!镜头:学生在操场北边背朝南门说,抒情,欢呼。

摄录制作:中鼎传媒

2016年6月23日

推荐第9篇:分层走班的感想

分层走班的感想

分层走班是为了让我们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不同等级的班级中,让我们学到不同含金量的学习内容。在未走班前,对于难题,基础扎实的同学,只要老师一讲,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老师即使讲很多遍,他们也很难理解,或者还很模糊。这样,老师为了照顾到全班学生,我们整班学生的学习进度就会落下许多。同时,基础好的同学由于已经领会了老师讲的知识,听到老师还在重复原来讲的东西,往往会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会产生麻痹的思想,学习反而会下降。

通过分层走班后,班级内的同学之间充满了竞争,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讲清楚基础知识后,可以讲一些比较难或者比较深奥的题目,让学生懂得更多题目的解法,并且上比分层走班前更多的学习内容。还可以与其他优秀学生比较,向他们学习学习方法、解题思路。在学习中,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习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如今,我已经学到了许多关于能够更好学习的方式、方法,能明白更多较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明白了态度决定你最终能达到哪一种学习水平、深入到学习的深度及探究学习的高度。通过走班,让我们每一个学生,深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基础好的学生,在老师们的教育帮助下,能“吃饱”;基础差一点的学生,能“吃好”,充分“消化”,这样的教学,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

八(2)班 宋恒宇 分层班级:B班

推荐第10篇: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策略27463

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策略

——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 浙师大附中化学教研组组长:石杏元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主要从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和设计学生课后作业这四个方面着手,来完成分层教学的操作。

分层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我校实际,我们确定了“学业水平测试、专业心理测试、学生自主选择、成长导师指导、定期流动调整、规范管理保障”的分层原则。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把每个学科都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B层:学生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能力中等;C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表现优秀。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修习的层次。对于相对水平较低的A层学生,要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之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中等水平的B层学生,要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思想上使其树立奋斗目标以增强学习化学的动力,学习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拓展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高水平的C层学生,要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注意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化学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制定“乙烯与溴的反应”教学目标时,由于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对于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就会有区别地提出目标:A层学生重在知识技能的落实,B层学生重在养成辨析能力,C层学生注重推理过程、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分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据此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

分层完成教学设计 结合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对化学教学进行分层次备课。三个层次教学班的化学教师合作探讨、集体备课,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比如在教学“乙烯与溴的反应”内容时我们是这样备课的:A班的学生,备课目标重在基础知识的落实,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以讲授法、实验法为主,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对于难点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或者少讲,比如本堂课中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就可以直接给出。B层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程度均属一般,教师此时需要把握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理论上应该掌握了取代反应,那么对于本节课要学习的加成反应,教师则可以以取代反应为出发点着手设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探究法及实验法。通过烷烃与烯烃的比较,B层学生需要掌握加成反应和相关方程式的书写。C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小组,先自行收集乙烯相关资料,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将乙烯等试剂、实验器材准备好,适当地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这样,对大部分学生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少部分学生适当拔高、弹性调节,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能、学有所获、学得有味。

分层实施课堂教学

根据分层备课的教案实施教学,A层学生拉着走、B层学生小步走、C层学生主动走,各层学生分步走。教师在施教时,要充分考虑到自己所教的教学班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根据备课教案灵活安排课堂内容,展开教学过程。

比如在“乙烯与溴的反应”教学时,A班采取以教师讲授兼学生实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到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实验现象,教师直接给出乙烯与溴发生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班采取的是复习提问兼导入分析的教学方式,先复习回顾乙烷与氯气的反应,再抛出问题:乙烯能否与卤素单质发生反应?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试着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最后老师点评分析得出结论。C班学生基础好、能力强、学习自主性高,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先播放视频展示学生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乙烯与溴发生的是不是取代反应?是取代反应的话可以用哪些实验来加以验证?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药品,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发生的不是取代反应。最后播放乙烯与溴发生反应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自己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总结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烃应该具备的条件。这样,通过分层施教,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差异发展。

分层完成课后作业

每个层次学生的能力不同,所以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能再搞简单的“一刀切”了,要根据不同层次水平实际,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教师在确定三个层次的学生作业时,题量要适中,难易比例要适当。各层次学生在完成本层作业后,可试做更高层次的习题。教师负责设计并布置分层作业,每节课的作业由易到难,难度随着层次逐渐加深。始终把握的原则是:对A层学生,练习不出难题,主要打牢基础;对C层学生,习题有一定难度、深度;B层习题难易适中。

在整个化学分层教学中,分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核心,是教学全部工作展开的起点;分层教学设计是基础,是教学实施顺利进行的前提;分层教学实施是重点,是整体教学过程的关键;学生分层作业设计是教学的持续,是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当然,实践过程中,学生分层标准的合理制定、分层教学过程的教学管理这两个难题,还需要在更进一步的实践推进过程中加以研究和解决。

第11篇:对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对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想,枞阳中学分层走班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枞阳中学分层走班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等把学生科学地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关注,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走班教学有利于实现人人学有价值,人人在学业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逐步缩小差距,实现整体优化。2013年枞阳中学从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实行数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2014年下学期又将高二年级的地理教学纳入走班教学。走班就是保持原有的行政班不变,根据学生上学期数学、英语、地理期中及期末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把学生分成C、B、A三层,将相应行政班的每个学生按成绩、学习潜力和学习态度等重组教学班级。学习困难的组成A层教学班,学习优秀的组成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B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在不同教室配备最相应老师同时上课。

的确,分层走班教学,能让行政班学生获取更多的优秀教学资源,分享更多的教学成果,师生的变化也比较大。以数学为例,13年下学期枞阳中学自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以来,组织了月考与期中两次大型考试,数学成绩C层学生更为优秀,B层学生能迈大步,A层学生不落伍,A层与B层均有部分学生冒了出来,达到了优秀学生水平,行政班的数学均分差距比以前大为缩小。期中考试4个C层次班级数学150分的有7人,140分以上有49人;9个B层次班级130分以上有23人;2个A层次班级100分以上有13人。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实践,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能比、拼、赶、超,引入竞争机制,教学相长,共同追求卓越。学生的数学成绩与能力普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信心。数学教学组织有序、科学、高效,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得到了学生赏识、家长肯定、教师的支持、社会的认同。

枞阳中学在分层走班教学上已经迈出了坚定的一步,在未来的征途中会演绎更多的精彩,这势必为新高考开辟广阔天地。特别是为新高考的综合六选三走班以身试险,带领大家在新高考来临之际摸石头过河。为他们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点个赞。

但我认为,分层走班实际上还有很多的挑战。如果不能跨越,分层走班最终将流于形式而劳民伤财,师生疲于奔波,无功而返。

首先,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学校是否能承受?进入像枞阳中学这样的省级示范高中的学生都是县内各初中学校的尖子生,都是老师、家长的“掌上明珠”,他(她)们到了学校后经历一学期或更长时间的“历练”后,被考入“A”班,进入所谓学困生系列,这叫他们及他们的家长心理上如何能承受?三年后的高考现在还不得而知,要是平稳过度,大家无话可说。如果出现了波动,尤其是出现下降,那么学校的领导将背“千古骂名”于一身,谁敢“担此重任”?

第二,枞中将某次月考和期中考试的学生成绩进步作为分层走班教学的收获,我觉得有失偏颇。不同的考试,试卷的难度系数不一样,成绩有起伏,是一种正常现象,况且,不同的考试,命题老师不相同,监考力度,阅卷尺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考试成绩。如果认为分层走班教学在几个月后就有多大的效果,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最终可能是“欲速而不达”。 第三,在教师管理方面。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学生分成ABC三等,老师是否也要将他们分成三等?尽管枞中领导在介绍他们的走班经验时说把最好的老师调到A班,相对差点的老师去教最好的学生。我想问,这不也是将老师分成ABC三等了吗?如此这样,学生及学生家长答应吗?老师自己答应吗?我想,学校在老师绩效考核这块也要大费一般周折而“吃力不讨好”的,因为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第四,老师每节课都“同课异构”,他们能做到吗?我对他们的这种说法表示怀疑。当然,我不是在怀疑枞阳中学老师的能力、态度和敬业精神。就以我听的一节地理课为例,说的是农业地域和农业区位因素,三位地理老师同时上课,用的是同一篇教学设计,但不同的是三位老师所选用的是不同难度的例题和习题。A等生、B等生、C等生选用的例题和习题从易到难,但通篇教学设计里都没有学情分析,甚至根本就没有提到学生这一块,但三位老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关注了自己的学生。既然学生有ABC三等,为什么教学设计里不提到学生的差异?在这样一种向全市公开的观摩课都没有注重这样一些细节,那么平常的“同课异构”能“异”到什么程度?所以,我认为分层教学不一定要走班,在同一课堂上同样可以实现分层。

在地理教学中,同一课堂可以突出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地理教师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灵活调整。在课堂教学中应以A、B层次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中心,同时兼顾A、B层次学生的个别辅导,尽可能做到使差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

其二,那就是授课的层次化。分层教学法,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差优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B、C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B、C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其三,那就是练习、反馈检测的层次化。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

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分层达标检测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C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A两层学生感到不足,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实行分层练习和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12篇:关于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关于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6月12日,受学校委派,在

副校长的带领下赶赴山东烟台二中,考察学习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

上午,烟台二中张副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座谈中,张副校长交流了学校关于分层走班教学的设想,畅谈了个人对于分层走班教学、高校课堂的看法,回答了我们对于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应该说,有收获,收获很大。

目前,我校已在

一、二年级实行了分层走班教学,这种形式实际上是一种优生培优、差生补差的教学,是教育背景下有效地解决学生个体差异问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是现代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举措。

1、分层走班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分层走班教学贯彻了教学的基本原理——层次性原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师生交流必须在同层次下才能顺利进行,即交流双方必须有“共同语言”。

3、分层走班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综述: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承认学生学科间存在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使处在相同“最近发展区”的生生交流、师生双边沟通有“共同语言”,彻底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实施“因材施教”。这就是分层走班教学的要义。

而新的高考背景下的分层走班教学,关乎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和将来要选择专业。目前很多学校在尝试,有更多的学校在观望,并无成型的教学模式可供借鉴。 我觉得,“怎么选”,“怎么管”,“怎么教”“怎么评“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13篇: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材料)

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禄丰广通中学

杨以彪

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并说,“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

前苏联教育家、杰出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并提出了“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这样一个著名的命题。

原苏联教育学家、心里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 使班上所有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理论。赞可夫提出,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不是将学生的水平拉高就低,使之一般齐,降低教学要求,限制优等生的发展,而是让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在自己的智力起点上,按照自己的最大可能性,得到最理想、最充分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区别对待”, 实施差异教学,力求将相同或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上。教学过程中“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他还指出,教学必须带动学生个性心理整体发展,整体的发展效果远远高于部分的单打一的发展效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博士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他主张实行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

分层教学的实质就是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这既顾及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一刀切”的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升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个别化的有效模式。

分层教学的现实状况

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面对着大量移民儿童的涌入,为了教育这些背景各异的新生,教育官员认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分类(分层)教学。

50年代,英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在将学生根据能力分到不同的层,并且始终待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所有的课程。60年代中期,英国的小学96%的教师都在分层后的班级里教书。

法国政府70年代就要求在初中

三、四年级进行分层次,开设向职业教育分流的技术班。

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呈现出两大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持赞成的态度,认为教师对分层后的同质班级进行教学更容易,对学生也产生积极的效果。另一种是持反对态度,认为分层教学对差生不公平,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效果。

到了9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对精英人才和学术成就的重视,大部分学校重新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当中。据美国1993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86%的公立中学仍在实施分层教学,只不过方法上有所调整。

在国外,分层教学的形式多样,有基础班,提高班等,并形成走班的选修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例子。各地在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都总结出了不少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90年代初上海率先提出实验。1993年福州八中英语学科的教育实验,平行分班,分层授课,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东莞塘夏理工学校1999年实施以升学和就业进行分层的教学实践,连续两年都有170多名毕业生通过高职和普高高考。青岛经济职业学校2001年在英语、数学两学科实施“走班制”的分层教学管理,效果显著。

1997年9月,第11期《人民教育》发表了论文《初中分流教育的实验研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分层教学的行为意义

分层教学思想,实际上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 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学生升入初中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使他们的学习差异较大,数学、英语学习差异更大,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日益加剧,导致部分学生厌学、辍学。要扭转这种教学被动局面,使所有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统模式,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防止学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的流失原因多种: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跟不上而流失;有的学生升学无望而流失;有的学生过早地选择职业而流失;有的学生因教师的不公允对待而流失等。分层教学是解决、控制流失学生的重要途径,减少流失学生,增加了分层教学的社会效应,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分层教学符合课堂教学的原则,其原因在于学生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而实施目标分层、教学分层的策略,符合教学的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真正作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进而是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此外,分层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因为其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因而必须使教学目标设定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学生有可能获得成功与自信。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毅力,因为分层教学实际上是引进了“竞争”机制,从而学生在内心深处就意识到了拼搏、探索、进步的必然性。但同时,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同时,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毕竟还是学生,他们还是区别与成人的成熟的,引导与鼓励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困难、挫折面前,他们更需要老师的支持与信任。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与分层次教学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是健康的心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相信学生,给学生一片空间。

分层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它比分优、良、中班教学更为大胆、更为具体,更敢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1、心理教育先导 。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积极进行心理教育,注意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全面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

2、尊重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实施个性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兴趣,深入了解、理解学生,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3、激励学习动机。教学中引进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责任感、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方法、导通阻滞点、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学生产生向上的动机和行为。

4、强化情感教育。针对学生思想散漫、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动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等问题强化情感教育。针对学生基础差、知识掌握不牢采取小步走、小口吃、步步准、口口饱的小步教学法。

5、目标层次分明,内容难易适当,精讲精练,精讲多练,补旧学新,使学生能学得懂,弄得通,感到学会有望。

6、.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差生的学习目的、态度、思想、观念。同时,通过分层教学,培养一批尖子生和特长生,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7、教师观念转变。密切师生关系,教师更加热爱学生,更加兢兢业业,促进教学科研工作,激励教师自身提高。

分层教学的管理形式

分层教学班学生来源于不同的行政班,而且教师与学生交流时间和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时间都不多,学生常常处于流动状态,因而很难在短时期内形成相对稳定的班级集体文化。这样,加强层次班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对教学时间、辅导安排作适当调控,以增加教师与层次班学生交往的时间和层次班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时间,并且要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接触学生、同学生交朋友;另一方面,建立与分层教学相适应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如分级教学班设班委会、学习小组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等,通过组织建设加强管理,并加强原行政班和层次班的信息沟通交流,使两者密切结合。

管理机制上应确保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第一,建立与走班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实施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后,必须加强教学督导、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收集和处理师生意见等,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促进、激励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彻底摒弃传统的“见分不见人”、“以分为本”的管理模式。

第二,改进班级管理工作,确保走班制的顺利实施。走班制客观上要求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细化和深化,要适应走班制的特点和内在要求。实行走班制后,由于每个学生分布于不同的教室上课,行政班的班主任很难监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任课老师在短暂的一节课里也不够熟悉学生,老师们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由于“走班制”属活动上课,老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同时,学生的集体观念会日趋淡化,思想教育和集体活动的组织也比较困难。因此,必须为教学班配备一支高水平的学生干部队伍,采取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班干部“选聘”激励制,学生的“评价”激励制和“奖惩”制,让班干部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情况传递给班主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思想上遇到的问题。其次,选配热爱学生工作、有高度责任感、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好的教师担任教学班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

分层教学的评价策略

建立不同学生的分类评估标准,构建不同学生相应的学业评价体系是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使学生学习成绩能逐层提高,健康向上的策略。通过这种激励机制,能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学学生习的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

分级评价也是分级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级考核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如果再以一张试卷或是统一的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不能有效反应出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因此,对学生进行分级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级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级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评价能够对少数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及时发现学生优势,及时调整,允许层次间流动。

“走班”学生的成绩评价如果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作为一种筛选、选拔的工具,提供的是终结性的结论,则学生在考试中考得好的,受到积极鼓励与肯定,就会心情开朗,充满自信;考得较差的受到批评、惩罚就会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更加困难,这样的教育将会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发展。学生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在评价学生时,应将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评价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多把尺子“丈量”学生,挖掘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真正发挥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分层教学的支撑核心

分层教学的支撑核心是课堂有效教学。离开有效教学,任何班级模式、教学模式都不能取得 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实施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的有效学习。有效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根本。有效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理解、探索、研究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便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学工作必须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只有抓住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才算是抓住了有效教学的根本。因此,教师的备课必须从仅仅研究教学内容的传统圈子中突围出来,要更多的研究学情、教法、学法;一切教学管理的措施,同样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有效教学的着力点是在教和学的方式上的转变。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学习、思考、探索的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为学生学习创设环境、氛围,是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心智。到目前为止,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被动应付的顽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更多常态的课仍然是在知识传授的老路上重复。通过全面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是教师有效教学的真谛。

具体的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学活动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换言之,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最后才能实现教学目的。再有,初、高中生作为一个群体,有其发展的身心方面的共同特点,但是在性格、气质、知识、能力、特长、天赋、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的确确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要注重个体发展,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有效教学实施的基本保证是制定学校可行的教学常规。教师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平衡,这既有教师本人因素,但更有教学管理上的原因。有了新课改下可行的规范,实施有效教学就有纲可依,常规到位,督察到位,强力推进,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很差。因此,必须动真碰硬,一抓到底,促使执行教学常规成为全校教师的自觉行动。

第14篇: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索

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家高考制度的变革,教育形势的转变,愈加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趋势日益明显。基于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考虑,学校秉承着“在变革中坚持真教育”的理念,经过多次调查、研讨,进行了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新的变革有两个关键词:差异性和选择性。差异性带来多样性,学生、教师都有差异,差异性已经存在,不可避免。差异性带来“选择性”,同时,高考招生制度也带来“选择性”,“选择”是内外因共同的结果。学生不得不选,教师也不得不选,这是我们必然解决的问题。

分类、分层走班教学总体设计

2012年,我校已在国际部英语教学方面做了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并于2013年扩大范围,在2013级高一(现在高二)进行理科实验班数学、物理分层走班以及文科班数学、英语分层走班的教学尝试。2014年,进一步扩大了分类、分层和课程内容及范围。

我校关于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总体架构涉及高中15个科目(如下表),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9个考试科目,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校本必修课生涯规划5个非考试科目,共三类:第一类是非考试科目的分类选课走班探索,从高一年级开学初进行;第二类是数理化分类分层选课走班的探索,从高一年级的第二学段开始。第三类是语外史地政的分类走班探索,不涉及分层。教学组织形式是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

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总体架构

1.模块建设与学分评定

“非考试科目”具有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技术素养、艺术素养等重要价值,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保障,所以,这类分类走班我们称之为“综合实践类”课程分类走班。学科模块化是分类的重要特点,即把5门学科模块化,构建模块课程群组,每一学科建设4门以上项目模块,每个项目2学分,32课时。每个学生每学期选择2个模块,获得4学分,两学年共选择8个模块,获16学分。如美术共设了四个项目模块:书法篆刻、摄影、绘画、陶艺,学生不用每个模块都选,选修1个模块,一学期获得美术的2学分。本学期5门学科共开设了24个项目模块,每个学生从24个模块中选修任意2个模块,并通过学期评价就可拿到4学分。

2.学时安排

“综合实践类”分类走班课程统一安排在每周四下午,共两个时段,第一时段是1:40到3:00,2课时。第二个时段是3:20到4:40,2课时。课程群组的所有模块课程在周四下午的两个时段内容完全相同,每个学生在这两个时段分别完成2个模块的修习。

数理化分层、分类走班教学

1.层级设置

我们把数理化三科分别分成“PARB”四层,称之为“PARB”分层课程体系。

PARB,是Profeional,Advanced,Regular,Basic的首字母合体,P是专业,A是高级,R是标准,B是基础。其中,标准级R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是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标准。以R级为基准,分别向上向下延伸。向下延伸出B级(基础级),教学和评价的标准是课程标准和会考标准。

A、P有什么区别?首先是课程教学内容。二者均超出课程标准,指向不同,P指向竞赛标准,竞赛有竞赛大纲;A指向大学先修课程。另外,P级指向高校相关的专业,为相关专业深造奠定基础。第二个区别,P级教学课内外打通,课内上竞赛的课程内容,课外继续课内的学习,不间断、不重复,课内外的教学具有延续性。

总之,PARB四个级别的区分在于:B级面向将来学文的学生,R级面向高考科目选择理化的学生,A、P面向将来要进行理、化自主招生的学生,属于高端班。但是能否进入A、P级学习,不仅是意向的问题,还得看学习能力。

2.分类、分层教学

高一共13个教学班,分成四类四组。四类:1班到5班是普通平行班,6班是人文实验班,

7、

8、

9、10是理科实验班,11到13是国际课程班。四组:1到3班为第1组团,4到6班为第2组团,7到10班为第3组团,11到13班为第4组团。

第1、2组团都扩建1个班,A班,高端的学生进入A班,原班教师不变,教实验班的教师教A,教学要求与第3组团的A班一样,这样有利于统一管理。第3组团情况比较复杂,数学分为1P2A2R,物理、化学分为1P1A3R。第4组团国际课程班有其特殊性,国际班的学生不参加国内高考,所以数学、物理、化学全部是1A1R1B,按照学生的接受水平进行分层。

3.选课和管理

选课基本上是意向和程度相结合。我们依据学生志愿、期中考试成绩和教师面试结果进行双向选择。为了便于课堂和作业管理,每一个教学班设助教1名,相当于班长;课代表2-3名,根据本教学班涉及行政班的个数而定。如:1A教学班由1-3班的学生构成,则设3名助教,每一个行政班1名。每个行政班会有若干名课代表,分别负责所在教学班学生的作业管理。

4.课程评价

学生评价包括多种评价方式,我们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强调过程性,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不同层级的班编制了不同的课程纲要、学案和练习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上允许有差异,客观上已经有了差异,比如,教学方式上,数学A级班的教学完全可以变成师生共同学习,R级班还是师讲为主,生听为主。比如,讲解一道数学例题,在A级班是学生做的时候多,在R级班可能是师生共同做,在B级班就是教师在讲台做,学生跟着下面做。就检测试题而言,P级单独命题,ARB是一份试卷,拆成必做和选做的模式,必做100分,后面的选做50分,A级和R级特别是A级必须做,R级选择做,B级不要求做。

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实践反思

在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比如教师数量,原来一个班48人,现在一个班30多人,班级数量增加,教师资源需要增加,涉及的因素比较复杂,一方面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还要解决教师工作量的问题,等等,有待出台更为有效的措施。再比如,专业水平的提升。P级班的教学,专业水平很高,除了专业师资,还需要建设更加专业的教室、实验室。此外,普通教室尚需扩建,课程、课堂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课表的编排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等等。不过,虽然困难重重,我们依然会坚持探索。

我们的反思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索的核心什么?分类、分层走班实践探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1.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索的核心

首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提升。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如何提升学生在选课过程中的判断力和自主性,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如学生的志和趣的判断,学生的志向和兴趣未必是统一的,他想选择这个门类,后来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实际兴趣不在那里;另外,对于学科的选择实质上是对将来专业的选择,学生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自我的认知究竟达到什么程度,学生自主发展的情况,既是学生要探索的,也是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去探索的。其次,我们需要探索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探索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进一步多样化。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们尚需探索更加完善的行政班和教学走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2.分类、分层走班实践探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出发点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堂,这是从课堂的角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这是从成长的角度。我们分层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如果是全面走班,我们判断,对前20%的高端学生一定有促进作用,但是我们担心对于后面的80%总体的成绩,下降的可能性要远远高于提高或稳定的可能性,就是因为多数学生是在学校、教师、家长和培训机构的共同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所以通俗地说,我们现在就是要探索如何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情况下,让高端学生得以解放,低端的学生得以解决,中端的学生又不放松的教学模式。

落脚点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都焕发出生命活力。学生的生命活力是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他的专业取向和层次取向,是他自己一定要做出判断的。为什么我们的非考试科目满意度这么高,就是因为大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我校教师的满意度也特别高,因为教师也开始关注自身发展了,教师的专业优势得以发挥。

编辑 王宇华

第15篇: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分层走班教学的相关内涵,对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中应用分层走班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分层走班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较好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内涵

所?^分层走班教学,就是在原有的班级不变的情况下,将一个年级或者一个学校看作一个整体,对此展开教学策略的研究,让学生不再受到原有班级的限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结合家长、老师的意见来进行层次教学班的选择,展开一种流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层级教学班中收获自己想要的信息技术知识。

二、高中信息技术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

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及学习方式,完成本层课程任务后进入更高层级学习。学习目标是适合本层学生的发展水平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成为可能。在高中时代,学生不仅仅是在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信息技术更能说是差异巨大。在我国的教育中,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加强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上的学习,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较少甚至是没有,多数学生是在初中的时候才开始轻微的接触到信息技术,但是信息技术老师对于知识的传输也不太重视,因而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越来越大。对于一些农村小学、初中来说,更是不能够奢望有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一些出于形式的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最终也都没有受益于学生。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的差异一般表现在,有的学生会基础的打字;有的学生会熟练的操作电脑流程;有的学生已经知道如何解决网络问题等等,这些都还能算得上较好的信息技术水平,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对计算机一无所知,连鼠标键盘都不会操作。

因此,在面对这样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只是采用课堂理论知识对他们进行教学,学生是远远不能够理解知识,并且在面对电脑时仍然不知道怎么操作。并且,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此课堂上难以吸收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又难以发挥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造成学生之间无法实现共同学习。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分层走班教学方法来解决这样的矛盾,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进步的班级,在班级中学生可以找到自信心,并且充分的展示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比如,老师结合家长的意见,给学生制定一份信息技术能力层次书,供学生参考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班级,在层次教学班中,老师积极的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解决学生的信息技术难题,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

(二)班内分层弊端明显

在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老师或者学校针对这样的现象对班内情况进行了调整,采取有目的的进行分组教学,采取班内分层的方式,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分组,高层次和低层次的学生各位一组,在上课的时候依然是在一个班级,老师对此进行讲解,对不同层次的小组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由此,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作业、考试等方面也不同。这样的班内分层教学妨碍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让老师的教学效率也降低,难以较好的促进学生提高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知识。

采取班内分层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但是弊端也是较为明显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高中课堂时间本来就比较紧凑,学生在短时间也难以吸收,这样实施下来的难度较大,也不适用于高中的学习环境。因此,采用分层走班教学策略可以较好改善这一问题,将学生统一层次的安排在一个班级,对于一些遇到的问题老师也可以统一进行回答。

三、分层走班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学校如果有两个机房就可以开展分层走班教学方法的应用,两个机房就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三个机房就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分层走班教学中,将学生分的层次越多,其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当然在分层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师资的搭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城镇化水平的加强,许多农村的孩子逐渐在城里上高中,因此,农村孩子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也可以和城里的学生一样。一些高中学校也得到了国家的资助,逐渐的改良学校的机房设施,增加了机房,促进了分层走班教学方法的良好实施。

分层走班教学方式可以改善传统的快慢班模式,对学生进行平行的分层,让学生不会在班级中感受到压力和失落,也不会让学生滋生骄傲的情绪。比如,对学生采取信息技术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同时还可以跟学生进行相关的信息技术讨论,以此掌握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范围对学生进行分层,让学生不会感觉到自卑。在层次教学班级中,学生可以积极的发言,老师给出统一的回复,学生学习快,接受信息技术的知识也快。比如,在对计算机不熟练的层次班级中,部分学生对如何使用鼠标仍有疑问,这时老师就应该采取统一回复的方式进行答疑,方便其他学生也可以进行知识的学习,了解如何使用鼠标。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在社会中处处都会用到计算机信息技术,高中学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人群,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十分必要。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充分的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环境,采用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积极的探讨适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策略,有效率、有质量的提高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将会不断的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去,并且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较好的创新与进步,同时,学校也要响应社会的需求,及时的更新机房设施设备,便于学生在学校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参考文献

[1]邹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彝族地区异地办学中的问题探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S1).

第16篇:分层走班体会(冉伟)

关于英语“分层走班”的体会

冉伟

由于初二英语难度的增加,学生兴趣在慢慢的降低,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愿望,真是让我煞费苦心。英语歌、英语电影、英语小剧、英语小报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是再适合不过的,既锻炼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又加强同学们的合作精神,而对于那些及格边缘的同学而言,他们仿佛一个看客,总觉得与自己无关,让别人去忙乎吧,对于任课老师来说如何一节课高效分层照顾不同学生的需求难度太大,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就在此时学校正式在初二年级进行了语、数、外、物四学科的“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的研究。

分层走班的探索

(一)学生分层

就是不打散学生的行政班级,保持任课教师不变,只在上语文、英语课时(或物理、数学课时),实施两个行政班之间的AB分层教学,这种小范围的分层,因为没有改变学生的行政班级和任课教师,最易被学生和家长接受,这样可以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在A班重基础的同时加强拓展延伸,满足优秀生,在B班以基础为主,反复巩固,照顾学困生。达到正视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目的。在分班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在自愿的基础上做调整,形成语文和英语的AB班。

(二)集体备课,分层备课

因为实施走班式的分层教学,同一学科教师每天上课要面对的是不同程度的两个班级,虽然是同一节教学内容,但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教法和难度必然不同,教师的教学已经不再是以往两个行政班之间的重复,必然加大教师的备课和上课难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我们三位备课老师在充分了解教材后,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实现同课异构。

(三)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

针对A班的教学,不但识记、理解、应用三个维度都要达到,还要注重拓展和延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学法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容量加大,梯度设置明显,学生自学就可以明白的内容,就放手,教师增加教材活用综合应用部分内容,增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内容,按4∶3∶3的比例布置基础性、提高性、综合性作业;在A班,教师侧重激发、挖掘学生潜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对B班的学生,三个维度中,把识记和理解贯穿到教学全过程,达到简单应用,一般不要求综合应用;在课堂教学中降低梯度,放慢速度、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重点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反复巩固,达到当堂解决;按7∶2∶1比例布置基础性、提高性、综合性作业,而且提高性和综合性作业可以选做;在B班,教师侧重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以此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分层走班的感悟

(一)提高课堂效率。

走班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把水平相近的学生划到一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指导、分层练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并且把它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细节中。这样一来,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材的采用、备课、上课、布置作业等更加优化、更具有针对性,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面向全体学生。

走班分层教学模式下,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在师资、学习条件上享有同等待遇,与传统的快慢班、实验班有着本质的区别。快慢班、实验班的学生在师资、学习条件上享有不平等的待遇,实施的是好教师教好学生,学校的优质资源让少数好学生享受,关注的只是升学率。而走班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模式,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三)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自主、合作学习,挖掘其内在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发展提高。它有助于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去开发知识的宝藏,去享受获得知识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极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这如有一学生,英语成绩中等偏下,自从到了B班之后,教学符合他的认知水平,在本人和家长、老师多方面的配合下,进步巨大。

分班的成绩效果还是明显的,我所教的两个班级A班期末平均分92.36, 优秀率89.29%;B班平均分56.63, 及格率51.86,80分以上人数5人(其中两名同学考到了89)

反思

如何把A班靠下的同学提高?B班不学的同学的兴趣如何调动?这是本学期需要解决和攻克的难题。

第17篇:浙江省平湖中学分层走班

浙江省平湖中学“分层走班教学”管理办法(讨论)

一.宣传动员、准备实施阶段

利用2014年7月上旬,召开高二年级教师大会,宣传动员。确定实施分层走班的学科,分层走班的行政班,分层走班的教学层次,分层走班的任课教师等。让相关的任课老师在假期做好分层走班的备课任务。

2014年8月中下旬,召开学生大会,向学生介绍分层走班的具体做法,并以书面形式将高二年级分层走班的具体目标、原则、实施办法向家长和学生做介绍。

2014年9月1日公布学生分层名单、任课教师名单、上课地点等相关信息。 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展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 二.根据学生差异,组建分层教学班

根据学生在高一一年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各学科的兴趣差异,结合学生原有任课教师的意见与学生自主选择,最终实施分层走班的学科划分为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1、分层原则:

根据我校实际,我们提出了“学科成绩差异、心理测试差异、学生选择差异、成长导师指导、定期流动调整、规范管理保障”的分层原则。

学科成绩差异:利用学生在高一时四次大型考试成绩,确定层次。

心理测试差异:根据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的心理诊断,参考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选择差异:学生根据自己的自主填报志愿,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开展分层教学。

成长导师指导:充分参考高一班主任、高一任课老师的意见,实施分层教学。并在高二时,为每个学生确定成长导师,成长导师需对学生高中其余两年的走班提供建设性意见。

定期流动调整:每学期的期中、期末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各调整一次分层情况,以激励学生奋发学习、不断进步。

规范管理保障:出台相关教学班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实行双岗管理,既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班主任协同管理。 2.具体分层走班方案

方案一:高二理科平行班6-13班,8个班  成绩:

根据学生在高一年级的4次大型考试成绩,根据高一班主任的评价,  分层走班的行政班

根据高一任课老师的意见,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最终将高一理科平行班8个班分成三个层次。

A层2个班,B层4个班,C层2个班。

A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 B层: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学科成绩中等; C层: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学科成绩优秀。

 分层走班的学科 所有学科中任选一或几科

方案二:高二理科14-18班,文科1-5班  成绩:

根据学生在高一年级的4次大型考试成绩,根据高一班主任的评价,  分层走班的行政班

1-5班为1个走班序列,14-18班为1个走班序列。10个班5位英语老师,1-5班走班时,5位教师按3个层次,5个教学班上课。14-18班走班时,5为教师按3个层次,5个教学班上课。

根据学生成绩及自主报名,走班成5个教学班。其中A层2个班,B层2个班,C层1个班。

A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 B层: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学科成绩中等; C层: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学科成绩优秀。

 分层走班的学科 语文或英语学科 3.重排课表、调整教师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师资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防止学生对师资偏见的误解。

1.课表编排:按照“同一时间不同教师授课”的原则安排课表,例如上午第一节6-9班都安排数学课,三个层次学生同时上数学课。第二节10-13班都安排数学课,三个层次学生同时上数学课。

2.教师安排: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按照“不跨层”的原则安排教师。“不跨层”是指某一老师尽量安排教同一层次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保证教学质量。

第18篇:高中数学分层走班之我行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之我行

分层走班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大学期间上课方式的一种下放体验,在高中阶段实行分层走班制需要把大学的灵活性进行有效的管理调控,而不仅仅是照猫画虎的生搬硬套,在高中实施中有一定的风险和机遇。下面就是对我校所进行的高三分层走班制实践的分析和探索。

一、分层走班在我校高三年级实施有一定的可行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素质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我校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走班制”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分层走班制”是对“分层次教学”的完善和提升的,同一班级里仅仅进行分层次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多层次需求,这对教育资源来说是一种浪费,对学生来说也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以类聚人以群分”说明人都是有一定的差异性又有一定的共性的。如何合理的缩小差异性发挥共性的优势,发扬团队作战精神,达到教育最优化,这是分成走班制的优势所在。

分层走班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走班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在各学科分成多个层次,根据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不同老师的适应认识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走班制在我校具体的实施细则。

1、行政班级划分:按高二原有行政班级划分为19个班,原有班主任担任行政班级负责人,对日常生活学习进行管理,早中午自习在原所在班级上课。

2、分层班级划分:各科分层,全年级统一安排课表,也就是说相应文理分科,文科生每个人的课表是完全一样的,理科生亦是。

3、阶段性考试后微调:每月进行阶段性考试,对于“限线生(在分层线上线下波动的学生)”进行分层调整,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每次调整前,如果学生自愿调整层次需要提出申请,结合成绩、行政班级班主任和分层班级任课教师意见综合考虑进行调整,杜绝频繁调整,造成学生很大的波动,影响其发展,每人每学期只有2次机会。

三、分层走班制的基本实施程序

1、教学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高三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四、分层走班制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下来,学进去。”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五、分层走班制在我校进行了一个月后夭折的原因分析。

一开始没有做好学生以及家长的动员工作,学生在分层走班过程中管理不到位,缺课逃课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适应能力较差,自由散漫,有时甚至影响了教学时间。最关键的问题是分层走班制选取的班级有待考量,高三作为高考前最重要的一年,不应该作为实验对象,分层走班缺乏学生对学习上的紧张和压力,不适合高三年级操作实施。

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总之,分层走班制的思路是正确的,实施是大胆的,虽然结果不太乐观,但是这正是我校对传统旧的教育模式的挑战,是对新素质教育改革的伟大践行。这种方式是为我们学生的“私人定制”,使他们的的学习教育更加丰富个性,达到教育的最优化。虽然在短期内失败了,但是我们将探索完善分层走班制,使其更好的为教师减负为学生服务。

第19篇:七年级分层走班教学告家长书

台门学校关于七年级学生试行分层走班教学告家长书

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初中阶段,组织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进而推进初中基础性课程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为此,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八年级段先行试点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同步推进七年级分层走班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1.分班原则:学校将本着自主选择、动态分层、因材施教,并兼顾有利于教学管理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知识水平、能力倾向、学习兴趣和教师评价等因素将学生分成A班(基础班)、B班(提高班)。

2.走班科目:试行前期,先组织数学和科学两门学科进行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管理为要素的分层走班教学。

3.动态分层:根据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从知识水平、学习态度、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A班优秀者可以进入B班,B班学习吃力的可流动到A班学习,实现动态分层。

希望家长帮助孩子合理选择班级意向。教务处将参考学生提交的选择意向,再确定第一阶段分班名单。

我选择的班级是?请在的括号内打“√”,并带回学校交班主任老师。

A班[基础班] ( ) B班[提高班] ( )

家长签名__________

学生签名班主任签名_____________

台门学校初中部教务处

2017年5月4日

第20篇:3.重建管理机制 保障分层走班教学

重建管理机制 保障分层走班教学

作者任学宝,系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

分层走班教学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管理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如何建立健全相关“分层走班制”管理机制至关重要,我校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形成扁平化管理模式。从传统管理学中照搬来的金字塔结构的管理模式,校长处在塔尖,普通教师处于塔底,中间隔了好多,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忽略很多有效的决策和指令。学校设立人文部和科学部,管理模式由原来的繁杂层次变为校长、部级和教师三个层次,形成一种扁平化的管理结构,提高管理的精细化和高效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完善“全员导师制”。深化课改背景下的分层走班教学,行政班与教学班同时存在,教学管理难度增加。为促进分层走班教学的有效开展,保证走班教学管理无漏洞,我们构建“三位一体”的走班管理体系,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这就解决了传统行政班教学及分层走班教学实施中“一人对多人,工作难到位”的工作难点,促进改革的有序高效进行。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教师双岗管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前提下,对学生管理实行双岗管理,即行政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同管理。确立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核心,是教学班中教学、纪律、财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一岗双责,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承担起对所任的教学班学生管理的责任。二是学生自主管理,教学班设一位班长,管理本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卫生监督等工作;教学班设多个课代表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次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三是成长导师指导,以双向选择的方式,为每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每位教师为十位左右的学生当成长导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导师将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科成绩、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习潜力等方面进行跟踪,帮助学生选择与其性向、志趣相一致的课程,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和生活上指导。 制定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措施。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教学班配备任课教师以及对他们的评价要综合考虑,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又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提升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制定相关措施,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多样化的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铺设更多的教师培训路径,聚焦“课程研发”、“教学执行”两大关键性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借助校外的合作型力量,进一步发展教师的执教能力,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引导教师自我定位,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公平地安排合适的教学班级。给予教师空间,给老师选择,让每一个老师朝着自己的梦想,运用自己的智慧走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上。成立学校“课程研究所”,建立学校“课程网”,加强导师的梯队化培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从职业道德、工作量、教学常规、专业发展、教学业绩等方面全方位评价,覆盖教育教学各方面。同时,通过学生、家长、教师、主管领导等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评价。此外,教学成绩不再与教师的个人评价挂钩,改为学科团队整体评价。

建立家校互动的学情反馈机制。学校构建必修走班管理平台,利用平台对教学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这一平台中,任课教师记录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导师辅导情况,学生有问题也可以给老师留言,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

分层走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分层走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