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2稿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4:42: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国青少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学校名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业名称:法学专业姓名:龙正军学号:077030365注册号码:20077651030365导师姓名:职称:导师签名:

2009年12月1日

我国青少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在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要充分利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文化等手段,不断改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消极影响,才能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通过法庭审理就达到教育、感化、挽救的目的。

二、调查的时间、地点

2009年9月26日,经本人在图木舒克市公安局前海街派出所调查,据悉,近几年来,少年犯罪成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据统计全球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设计面广,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如今,青少年犯罪已经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第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除了无业人员及城市周边地区人员居多,父母离异、畸形家庭子女犯罪的多,结伙犯罪的多,两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多,侵犯财产的案件多,还有一些网络犯罪、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犯罪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以及与之相伴的失业、教育产业化、贫富差距悬殊等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加剧。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三、青少年犯罪的内容

当前,青少年犯罪在年龄、类型、手段、方式上呈现一

些新特点。

一是犯罪年龄低龄化。据统计,某地区1998年以来14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41.7%,其中刚刚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13.5%。

二是犯罪类型多元化。青少年犯罪类型越来越多,主要有盗窃、抢劫、伤害、敲诈。此外,杀人、强奸、绑架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

三是犯罪手段成人化。十几岁的孩子作案前精心策划,作案后伪造现场,一些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反侦察手段被频频使用,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了明显的成人化、智能化特点。

四是犯罪方式团伙化。据统计,60%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属于团伙作案,纠集多人,相互作用。

一些调查表明,从14岁开始犯罪人数逐年增加,

15、

16、

17、18岁是犯罪的高峰,约占犯罪青少年总数的69.9%。而20至25岁,犯罪人数又逐渐下降。由此可见,13至20岁这个年龄阶段非常关键,如果引导不好,很可能酿成终身悲剧。经分析,有几种心里在少年犯罪中比较常见:逆反心理、模仿心理、意气心理、报复心理、利己心理。

四、从青少年犯罪中得到的启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建议

(一)从青少年犯罪中得到的启发

1、内因。违法犯罪年龄一般集中在14—25岁。此时刚进入少年期或刚进入青年初期,这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

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他们虽在生理上、心理上发育很快,但还未成熟,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状态,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对于自我意识不健康的青少年,在纷繁的社会现象和大量社会信息面前,易受外界的诱因直接引起的欲望所驱使,强烈追求私欲,造成种种不计后果的违法犯罪行为。

2、外因。环境的不良影响和教育不力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外因。

(1)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良社会因素很多。西方一些腐朽思想和没落的生活方式;影响上有不顾社会效果宣扬低级趣味的东西;各种渠道进来的淫秽、暴力的书刊;此外,社会违法犯罪团伙的诱骗、教唆、威胁,对缺乏分辨力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诱惑力、侵蚀力。

(2)家庭问题。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特殊的作用,青少年社会化能否顺利,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环境。有的学者认为,青少年犯罪的病因植根于家庭、病象显于学校、病情恶化与社会。父母的隐蔽的不道德和残暴的行为,使子女暗中模仿。

(3)学校问题。目前,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升高,这说明学校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或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具体表现为:一是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二是学校法纪教育方法、途径不多。三是教学脱离学生实际,

学生厌学、逃学情况严重。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建议

1、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懂得自尊、自爱、自重,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从而有效地预防或者制止犯罪。

2、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学校应当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理想、道德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教育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情况,开展以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如观看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要内容的电影、文艺演出、举办法制报告会,搞好警校共建等。

3、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长不仅要把教育子女作为一种家庭私事看待,更要把子女教育与国家、社会利益联系起来。在家庭环境中,不仅要有严教善教的家教,还需要文化、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强的好父母。在家庭环境中消除子女的因素和条件。

综上所述,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势在必行,同时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评价方法。因此,法制教育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又重视法律意识、情感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行为实践。而且充分认识法制教育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及家庭各方面的配合。

调查报告.docx——稿 2

城乡调查报告2稿(虞晨)

城乡调查报告2稿(虞晨)

调查报告稿

调查报告2

调查报告2

调查报告2

调查报告2

调查报告2

调查报告2

2稿调查报告
《2稿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