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近代经济史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0:45: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7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经济近代化进程,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中国经济重新出现了负增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又发动全面内战,使中国人民继续遭受战争带来的苦难。

而战争使中国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经济制度相互较量的局面——日占区的殖民地型经济、国统区的官僚资本主义加农村封建主义经济、抗日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这三种经济制度一方面都受战争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由于各自的本质区别决定了各自的前途,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趋于崩溃,新民主主义经济取得全面胜利。

一、日占区的殖民地经济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7月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中国人面带来巨大灾难,给中国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延缓了中国由贫穷走向富强的经济发展速度。

其间,日本进一步加强了对已经沦陷为殖民地的东北三省的掠夺与统治,同时对关内沦陷区进行了空前规模的经济掠夺,对台湾的经济统治更是越发残酷。

在东北及关内,日本从工矿交通业、农业以及金融和贸易三个方面对日占区的经济实行了无孔不入的掠夺与控制。在东北,对其工矿交通方面实行所谓的“产业开发”政策,建立推行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政策的“特殊公司”,制定五年计划等等,将统治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日军侵华服务,中国东北工矿业在日本战时经济体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农业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在武装移民和掠夺土地、农产品搜刮、劳力统治和掠夺三个方面,对东北农用土地及农产品进行了严格的统治和疯狂的了掠夺;金融财政方面,垄断了东北金融的殖民地金融体系,民营银行钱庄不断萎缩最终成为日伪的附庸,实现了对东北金融的全面统制,同时在财政方面也进行了疯狂的搜刮。但是日本为把中国东北变成其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基地,在东北“产业开发”畸重畸轻状况十分明显,使后来伪满的生产衰退,也是日本侵略战争失败的因素之一。在关内,日本帝国主义同样从工矿交通、农业以及金融贸易三个方面对沦陷区进行了空前规模的经济掠夺,使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几乎停止甚至负增长。

在台湾,台湾殖民当局的经济政策,转向以军需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化”,农业经济结构也从单纯味宗主国输出农产品转向味自身工业化提供原料的生产,由单纯的以蔗、稻为中心转向多种作物并存的多元化经营。但是战时的经济统制政策,使民间资本缺乏生存空间,虽然台湾经济在日本统治时期有较大发展,但利益全被日本搜刮殆尽,台湾人民并无受惠,反而被绑在日本战车上陷入无底的深渊。抗战结束后台湾失去战争需求,经济陷入困境,也给光复初期的台湾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带来很大困难。

日占区殖民地型经济的民族压迫与法西斯统治的特征,必然激化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一经济由于被日本侵略势力强行拉上为侵略战争服务的战车,必然产生强制性、掠夺性和经济结构严重失调的特性,因而也必然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而产生深刻的经济矛盾,这种经济即使暂时有所发展,也是片面的、畸形的,难以持久。在这些矛盾综合作用下,日占区殖民地型经济在战争后期已呈衰势,随着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而完全失败。

二、官僚资本统治下的国统区经济

1、抗战时期的国统区经济

整个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面临的经济形式相当严峻。国民党当局把经

济战线的斗争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进行了全民经济动员,对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实现了国民经济体制由平时向战时的转轨。这些措施促进了战争初期后方工农业的发展,加强了大后方经济建设,为坚持长期抗战提供了物质保证。

但是由于国民党当局缺乏长期抗战的准备、对外援寄予过高的期望,政府战时财政困窘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导致物价飞涨、社会混乱,吏治腐败给抗战期间国统区经济带来的巨大腐蚀和破坏等原因,使抗战后期,国统区的工农业生产等普遍出现衰退。

2、抗战胜利后的国统区经济

首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后,国民党在敌伪资产的接受工作上的腐败不公,使得国民党官僚资本体系迅速膨胀,在国名经济的要害部门占据了垄断地位。其次,美国在华势力的迅速增长,并对国民党提供援助,这不仅是为扩张美国的在华势力,更重要的是援助国名党击毁共产党,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没有多大益处。再次,国民党政府内战开支使得其出现了财政危机,而为了弥补不断增加的财政赤字,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与货币制度的崩溃更加重了国民党政府的财政金融危机。最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大打内战以及通货膨胀政策的作用,国统区正常的经济秩序已经完全被破坏,城乡经济都处在崩溃的过程中。

国统区经济制度在支持抗战的大局上代表了全民族的医院。但它在农村,损害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维护少数封建地主的利益;在城市,它损害农民工商业者以及广大工人与市民利益,维护少数特权阶层及投机资本的了利益。可以说,国统区经济制度在处理民族矛盾问题上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在处理阶级矛盾问题上又是反人民的。这种两重性制约着国统区经济的发展。当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经济制度校级的一面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加强了官僚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的垄断地位,与人民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从而加速这一制度的垮台。

三、抗日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抗日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成长的重要阶段。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等各项方针政策,符合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抗日根据地在艰苦的条件下,清醒地认识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才是当务之急,保护一切抗日阶层的利益,并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策略,克服重重困难,使农业、工业、金融等各项经济事业蓬勃发展,显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新民主主义经济在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且为日后新民主主义制度取得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战略,由战略防御改为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同时制定出三大经济纲领,使多种经济成分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下都有所发展。这一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一方面随着解放区的扩大而向更广大地区扩展其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三大经济纲领的提出而向纵深发展。新民主主义财政金融体系在全国范围内业逐步建立起来。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发展农业,没收官僚资本,使国营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同时保护民族工商业,建立了统一的金融货币体系,这些都对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在中国大陆的胜利,及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带下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行反帝反封建,发展多种经济的原

则,在抗战期间实行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实行没收官僚资本、保护民族工商业与土地改革等纲领,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中国大陆的解放,新民主主义经济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下,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这几种经济成分分工合作,都有所发展,都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从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到中国真正解放,这个时期的中国是混乱而又顽强的。12年间,8年外战4年内战,中国几乎是遍体鳞伤。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还有那样一批清醒的有志之士,认清了当时的形势,找到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在这三种经济形势的较量下,新民主主义经济取得最终胜利,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打击了日伪汉奸的经济利益,保护了一切抗日阶层的利益,在处理民族矛盾,以及处理阶级矛盾的问题上都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所以最终,全国人民才能如此团结一心地答应了这两场艰难的战争。从这里面,不难看出,只有审时度势,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得到人民拥护,使整个社会得到发展。而这,也是今天的我们一直坚持的,更是未来我们必须坚持的。

经济史论文

经济史论文

经济史期末论文

经济史

经济史

经济史论文 Economic History Research

我国近代工业设计论文

中国古近代思想史论文

世界经济史

历史 经济史

近代经济史论文
《近代经济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