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外国经济史论文—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0-03-02 12:52: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班级:经济学(国贸)、学号:51230051430

9、姓名:邓驭懿

摘要:

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苏联时期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苏联解体后其经济一度严重衰退。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全面超过解体前的1990年。2007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3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入世后的俄罗斯在普金的经济理念下实现了飞速发展,未来俄罗斯的经济既充满了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关键词:

苏解体初经济、俄罗斯入世、普金经济理念、未来发展

正文:

目录

一、苏联解体初的俄罗斯经济

二、俄罗斯入世

三、普金经济理念

四、未来发展

五、中国经济现代化当今应思考的问题

六、结语

一、苏联解体初的俄罗斯经济

通常,经济增长是引起综合国力变化的最明显因素,苏联解体后俄综合国力下降最直接的体现和最主要原因也是经济全面滑坡。1991年底,苏联解体,独立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但当时的俄罗斯可谓穷家难当,共有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计划经济转至市场经济。面对着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最关键时期,也是俄经济危机频繁发生的时期。时任总统叶利钦采取了“休克疗法”的经济政策,但是,激进式的“休克疗法”并不适合俄罗斯的基本国情。自1992年起,俄罗斯一直存在着财政赤字,苏联欠下的债也全部由俄罗斯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叶利钦政府全面贯彻“休克疗法”。“休克疗法”的主要内容是想通过开放价格和国企大规模私有化来换得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但是,1992年年初实行的激进式“休克疗法”的经济改革方针完全失败了。实施的结果变成只有休克,没有治疗:休克疗法更加剧了企业的艰难处境,导致全面支付危机。俄罗斯既没有摆脱经济危机,更没有振兴国家,反而使得国家陷入越来越困窘的境地。同时在私有化的过程中,一批经济寡头开始形成。而1998年的金融危机更加速了俄罗斯全面经济危机的爆发,进而变成了全面的社会危机。整个俄罗斯的经济变得十分脆弱。所以说叶利钦时代的“休克疗法”给俄罗斯带来了沉重的代价,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这种代价换来的是,彻底抛弃了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这为普京在位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俄罗斯入世

俄罗斯漫长的18年“入世”之路终于在12月16日画上句号:世界贸易组织(WTO)同意俄罗斯加入,俄罗斯将在30天后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这是2011岁末国际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让俄罗斯加入WTO无疑是一个双赢之举。倘若长期让一个有份量的大国扮演世贸组织局外人,那么WTO名称中的“世界”二字就始终感觉不够十足成色。通过接纳俄罗斯入世,WTO得以覆盖全世界97%的贸易。应该看到,加入世贸组织符合当今时代潮流,有利于俄罗斯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为有效解决俄国内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对于俄罗斯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对于俄罗斯来说,入世更是对其长期发展有利。目前俄罗斯对外贸易高度依赖于原材料出口,若想超越单纯原材料出口国地位,走上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需要更可预期的外部市场,就离不开WTO这个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更不用说可以通过入世推进内部改革、建设公平透明竞争环境、进而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等好处了。在入世谈判期间和入世之后,中国经历了近乎脱胎换骨的改造,虽然不无痛苦,但换来了一个国际竞争力实现飞跃的国民经济。相信俄罗斯若能切实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也能取得同样的进步。

三、普金经济理念

什么是普京治理经济理念的核心思想?我们这样加以概括:强政府的经济治理+俄罗斯的民族特性。普京强调指出,俄罗斯“竞争力的实现在于俄罗斯的民族思想。”也就是说,普京所推行的强权治理经济的理念,来自于俄罗斯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与历史惯性,即俄罗斯的民族思想和特性。从俄罗斯的历史演进看,俄罗斯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集权统治方式。普京执政后,俄罗斯政府逐渐实施“强总统、小政府、弱议会”的治理机制,将工作的重心转向更加务实的国家经济发展,推行以经济发展带动制度变迁和社会改革。这一思路,从根本上扭转了叶利钦时代为改革而转轨、重转轨而轻发展的战略和思路。普京总统表示在第二任期内将坚持既定的改革道路和国家治理模式。他在国情咨文中指出,“我们政策的基本原则不会发生任何改变”;那种“彻底改变经济政策、全面修正外交政策、偏离历经磨难的俄罗斯所选择的历史道路的做法,只会带来不可逆转的灾难。”有的学者这样解释,普京的“国家资本主义”终结了叶利钦的“寡头资本主义”,这是普京与叶利钦在国家发展战略上的最大不同,“国家资本主义”是普京的未来发展战略选择和道路选择。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和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在经济政策上不仅表现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大改革力度,而且还表现在强化政府对经济的监管、治理混乱的经济秩序方面。

众所周知,普京政府一方面确立以能源特别是石油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点的政策,其中石油天然气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项;另一方面,政府对于石油这样的垄断性和赢利率极高的大型公司的经营行为,也进行了严格的税务审计。俄罗斯的这一经济政策获得了成效。

四、未来发展

2012年3月16日,一份名为《2020战略: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新的社会政策》的报告对俄罗斯民众发布。该报告被视为2008年在考虑到度过全球经济危机的经验基础上所制定的《俄罗斯2020年前发展战略》报告的一次调整。各方预测,该报告将成为任期至 2018年的俄罗斯新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就职后即将开始执行的新政府工作纲领。

对于俄罗斯未来的经济发展,无疑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是举足轻重的。普京执掌国家大权正直俄罗斯社会处于一个内外交困的历史关头。在吸取叶利钦外交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普京调整了俄对外战略。与前任相比,普京的对外战略更积极、灵活、务实。在对外战略指导思想调整下,俄罗斯对美外交政策出现重大变化。普京明确承认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认为俄美关系的不对称是事实,但不是悲剧。从立足国内发展,振兴经济、确保国家安全,融入国际体系的战略需求出发,寻求与美国合作成为普京对美政策的主流。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欧洲战略可以称之为“回归战略”,即回归到欧洲的安全体系、经济体系、制度体系及价值体系。在经济领域,利用俄欧经济关系使俄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积极参加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构筑“欧洲统一的经济空间”,利用欧洲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推动俄罗斯市场经济的建设

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更加积极、全面的发展势头,成为世界上国与国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典范。中俄关系现阶段的特点主要是: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和战略互信不断提高;务实合作不断扩大,质量与规模同步提升;人文合作和民间交流蓬勃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和战略协作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更加巩固,世代友好的和平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日益密切,有力维护了两国根本利益,促进了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中俄两国元首在2012年互致新年贺电中共同宣布启动的中俄“旅游年”,是两国继“国家年”、“语言年”之后的又一项国家级大型主题年活动,是两国领导人从中俄世代友好和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度出发做出的重要决策,必将进一步推动两国人文交流乃至全方位务实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情感,为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世代友好大业奠定坚实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五、中国经济现代化当今应思考的问题

1、应正视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与俄罗斯类似的问题

中国在经济改革的相当长一个时期,并没有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提出这个问题,并对世界大国有关这一问题加以研究。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的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是粗放型的。拿能源消耗来讲,我国单位GDP能耗目前是世界水平的2.2倍、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另据报道,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成本很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们付出了过多的资源能源成本,从现在看到的资料来说,我们用了占世界总量50%左右的煤、水泥、钢铁和10%左右的石油、天然气,支撑了8%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创造了占世界GDP总量7%左右这样一个经济成就。二是我们的环境被严重污染了,这个事实有目共睹。三是劳动力价格被过分压低了,消费严重不足,劳动报酬所占比重严重偏低。”[8]可见,在转变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紧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样才可以提高经济素质,提升经济竞争力,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拉动经济增长不能片面地通过加速出口增长来实现,而必须走以扩大内需为主的道路。在中国扩大内需的潜力很大:中国居民消费率1952年为69%,1978年降为45%,2008年进一步降至35.3%;而2008年美国居民消费为70.1%,印度为54.7%,目前世界上居民消费率大体平均在50%上下,只有中国低到35%的水平。这次危机使中国进一步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迫切性。如果经济发展模式不能改变,要保证中国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为此,中国把改变发展模式作为“十二五”改革的主线。而不论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是改变经济发展模式,都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目前经济结构的调整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结构等。当然,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与结构调整,最终都离不开深化改革,必须有体制机制做保证。正如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理顺体制机制,难点是调整利益格局,解决办法从根本上要靠改革创新。”

2、一个重要问题是正确认识与解决过去30多年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中国目前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三:腐败、垄断与贫富差距拉大。对于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是因为搞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另一种看法认为是因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笔者赞成后一种看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应该是:政治体制民主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垄断部门走向市场化,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舆论监督实现社会化。当前,中国出现的否定改革的第三次思潮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通过深化改革去解决。

3、解决改革或转型的正确方向

所谓正确方向,不应简单地归结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问题。笔者认为,正确的方向应该是符合国际社会发展潮流,即人类共同文明的方向。中国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等,这些思想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亦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特别要指出的是,前不久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第二,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把“人民的尊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反映了党与政府“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笔者以为,如果实现了“尊严”的以上三个方面内容,就是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4、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经济改革的同时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历史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执政党面临以下极其复杂的局面:体制改革要深化;社会经济发展要现代化;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急剧与重大的变动;各阶层、地区与部门间的利益分配急需调整;在过去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日渐突出,必须也只能通过进一步改革才能得以解决。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尤为重要。根据我国当前的情况,特别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化进程,活跃理论的探讨,推动理论的创新。今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应该是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切实做到邓小平提出的要“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管理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9]。党的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党内民主与接受人民的有效监督。只有民主化进程有了大的发展,才能为理论创新创造需要的政治环境,党才能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思想、理论,从而提高执政能力。只有这样,经济现代化才有思想、理论支撑。

第二,反对“左”的教条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根据目前的情况,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情况,及时加以总结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论与答案。这对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的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该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思想来完善与构建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二是重视当代科技的新发展,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社会经济的变化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不革新理论,党的思想必然失去先进性,也就不可能准确地认识当今世界。三是结合本国国情推行改革和构建新的体制模式时,应充分考虑与吸收原本就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如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公正、人权、自由、权力制衡等)。否则,这会使党的思想、理论失去先进性。四是通过改革实现理论创新。改革要求新的理论指导,同时,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消除理论创新的种种障碍,小平同志讲,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也可以说,改革是促进理论发展,使党始终具有先进思想的一招。

5、继续增加创新领域的投入

在这方面,我国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用于研发的支出1996年占GDP的0.6%,到2007年已达到1.5%,为1020亿美元。美国2007年用于研发的支出占GDP的2.7%,绝对额为3720亿美元,占全球研发支出的1/3。中国在这方面的支出仅次于美、日。不过,美国近50年来GDP的增长50%靠科技创新,主力是企业。

六、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经济表现不俗,成为近年来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经济体之一。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转轨阵痛之后,在有利的世界能源原材料市场行情的支持下,俄罗斯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但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增长是否能够持续下去,这种疑虑困扰着俄罗斯的官员、民众、学者以及国际学术界。领导俄罗斯人民取得9年持续经济增长成就的普京政府认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一个十字路口。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领导下,假以时日,俄罗斯一定能够实现GDP翻两番的目标,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

不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要实现经济转型,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现代化,都必须加速科技进步与提高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靠本国积极发展教育事业与增加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而中俄两国科技合作有着很大的潜力。这几年,中俄科技合作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了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讲,只能说仍处于起步阶段。从国际范围来讲,目前两国的科技合作水平与面临的经济全球化、经济技术一体化的机遇不相适应,在加速改变两国经济发展方式与推进经济现代化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从两国经贸合作关系来讲,科技合作远起不到振兴经贸的作用,远未成为发展贸易关系的突破口,更没有成为两国经贸关系稳定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外国经济史》

《俄罗斯经济转轨路径与效应》

《春眠不觉晓:困境中复苏的俄罗斯经济》 《21世纪的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 《苏联经济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 《普京文集》 《邓小平文选》

经济史论文

经济史论文

经济史期末论文

近代经济史论文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论文)

论文: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外国经济史论文 浅析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光绪新政(优秀)

经济史

经济史

俄罗斯国庆论文

外国经济史论文—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
《外国经济史论文—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