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寒门贵子”不复存在了吗

发布时间:2020-03-03 20:34: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寒门贵子”不复存在了吗

【摘要】文章回顾了中国高等教育不平等在经济和精神上的二元结构,通过引用具体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导致这一不平等性的产业结构失衡、相对封闭的阶层壁垒和地域历史方面的原因。最后结合成因,提出了解决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不平等问题的一些反思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精神二元结构;阶级壁垒;不平等

一、引言

一份对2003年613万高考考生的统计表明: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进入大学的比例为7%,而城市学生的录取率为48%;如果考察211院校的升学率,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入学率仅为0.6%,相比之下,城市学生的入学率为7%,差距已经从7倍扩大到11倍。可以看出,虽然中国高考的整体录取率较高,但高等教育的不平等性并未得到解决,甚至在很多方面进一步恶化,“寒门贵子”现象已经较为罕见。接下来本文将对中国高等教育不平等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一些反思和建议。

二、中国高等教育不平等的现状:经济二元结构与精神二元结构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虽然整体上国家的教育开放程度比改革前更高,学生平等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但是受制于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和地域等因素,部分学生并未从扩招中受益,尤其是处于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这种教育不平等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差距

根据调查,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在高考录取上的差异最大。平均来说,农村学生的四年制普通高等学校录取率仅为2%,而城市学生的这一比例则为16%;如果考察清华与北大两所最知名高校的录取率,上述差异将扩大至43倍,分别为0.003%和0.13%。可以看到,农村学生并未在高考改革中获得足够的机会,尤其在优质教育中已经被排挤。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和推进以及社会经济与文化结构的演变,由社会“优势阶层”设计并执行的教育培训体系让广大农村学生平等获取教育资源的机会变得更为渺茫,这一差距被进一步拉大。

(二)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内部差距

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在高等教育平等性上的内部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即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而城市人口的内部差异体现得极小,比如,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城市学生在四年制本科院校的录取率上仅有2%的差距(14%与16%);而211高校的录取率差距仅为1%(6%与7%)。本质上,无论贫困地区的城市学生还是非贫困地区的城市学生,他??获取教育资源的机会是平等的,差距主要由农村和城市的整体差距造成。

通过农村与城市人口的内部差异,可以看到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对教育机会的获取影响已经微乎其微,教育资源的获取更多体现在学生与家庭的社会阶层和精神形态上。“寒门贵子”的“寒”字更多表现在社会阶层上,而非经济条件之“寒”。

(三)经济二元结构与精神二元结构

传统的经济二元结构主要指发展中国家相对先进的第二产业和落后的第一产业长期并存的现象,即工业现代化的速度超过了农业现代化,产生了不匹配现象。经济的二元结构虽然得到了明显改善,原本处于低水平但较为平等的教育公平性却并未伴随经济的二元结构优化而提高。

由经济二元结构引出的便是精神二元结构。这里的精神并非指个体的心理、文化、习俗或性格;“精神”二字主要表现在学生与学生家庭的社会阶层上,具体表现在学生心理、精神层面的整体迷失与落后。

三、中国高等教育不平等的原因

产生中国高等教育不平等的原因有很多,国外的学者主要有两种观点,即工业化理论(Lenski,1966)和再生产理论(Collins,1971)。考虑到中国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国内的学者主要持两种观点,其一是认为阶级的固化主要以资本的形式,而精神的固化则并非主流(洪岩壁,赵延东,2014);其二是认为社会优势阶层在教育资源的占有上是动态最大化的(李春玲,2010)。根据数据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平等。

(一)教育产业化导致的结构失衡

中国高考扩招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大量学生家长在地产、建筑等行业的繁荣下选择离开家乡进入一线城市打工,子女的教育被忽视。同时,潜力巨大的学生消费群体成为游戏产业和娱乐产业必争的“蓝海”。在缺乏父母监管的情况下,面对社会上巨大的诱惑,学生往往沉醉于游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同时,国家的扩招政策实际向优秀的大学倾斜。高考成绩不足以进入优质大学的学生成了二本和职业院校的必争对象。因此,职业院校农村学生占总录取人数的比重远远大于211大学就不足为奇了。

(二)再生产理论与阶层壁垒

再生产理论认为中下层人民的教育属于一种无法解开的恶性循环,社会中的优势群体会通过制定某种特殊的教育门槛使自身的子女受益而轻松地取得成功,弱势群体的子女则会被社会淘汰。同样的,最大化维持不平等假设(MMI)认为,只要社会中优势群体的教育需求未饱和,阶层之间在教育上的不平等关系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所以家庭的社会阶层和属性会被其子女所继承,从而形成一个看似没有出路的恶性闭环,“寒门”子女能够真正意义上突出重围,成为“贵子”的希望愈发渺茫。

(三)地域与历史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西部和中东部地区在地理、经济、资源禀赋上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对教育平等性的影响较为复杂。比如有许多学者研究地理环境对当地人民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影响,而这种潜移默化的习俗会对当地学生的教育倾向产生影响,相对落后的地区尤其明显。再者,资源的禀赋也是教育的硬性条件,偏远山区在教育条件和质量上便无法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提并论,其高等教育的平等性更是无从谈起。

并不意外,贫困地区的家庭由于缺乏条件支持子女维持良好的教育,因此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教育都较为欠缺,更难以进入大学。同时,外地就读的生活成本和择业的机会成本也促使部分贫困地区学生提早步入社会。

四、反思与建议

城乡精神二元结构阻碍了城市化的推进。虽然人口城市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心理城市化和文化城市化程度仍然较低,大量进入城市工作的农村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的生活,适龄学生更加难以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机会。

当然,解决城乡教育不平等性并非一蹴而就。但作为城市化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壁垒,平等的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是国家经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教育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因此,国家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应该改变以区域为标准的做法,而向广大的农村倾斜。国家的扶持力度应该划分为城市和乡村,将更多的资源倾向于农村的基础教育,如增加初、中、高级学校数量,降低教育费用,提供更多的助学贷款等。

(二)重建精神而非扶持经济

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是精神上的二元结构而非经济上的二元结构。国家政策的倾斜和扶持应该着力在重建农村地区的教育精神和文化。农村长久形成的二元结构让很多家庭和学生对教育产生了敬畏和抵触。因此,精神重建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经济扶持。

重塑精神和培养文化是任重道远的工作。国家可以以基础教育、初等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培养一个地区的教育文化,比如增加宣?鞑棵旁诮逃?上的投入,普及相关知识,展开长期性的教学活动,建立足够合适的初中级教学组织等。

(三)教育的投资应该更为多样和开放

国办体制和私人办学一直都是教育行业难以回避的问题。公办教育带来了稳定的环境、良好的设备和完善的保障体制;相反,私人教育投资类型多样,组织灵活,效率高并且针对性强。但目前的教育投资仍然反映出强烈的投机倾向,投资者永远追逐于利润最高、成效最快的区域,即发达地区的初中级教育,而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仍然较为保守。

因此,政策的制定方有理由相信,良好、公正、多样的投资环境和稳定的投资回报保障是吸引投资者的关键。同时,企业与教育的联合也是重要的出路之一,房地产和IT等行业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房地产和教育在土地与教学上的合作以及IT与教育在职业化培训上的合作都存在良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Hongbin Li.Unequal Acce to College in China: How Far Have Poor, Rural Students Been Left Behind?[J].The China Quarterly, 2015(221): 185-207.

[2]洪岩壁,赵延东.从资本到惯习:中国城市家庭教育模式的阶层分化[J].社会学研究,2014(04):73-93.

[3]李春玲.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2001)[J].中国社会科学,2003(03):86-98,207.

[4]李春玲.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考??[J].社会学研究,2010(03):82-113,244.

[5]刘精明.能力与出身: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的机制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4(05):139.

寒门贵子

寒门贵子

寒门贵子

寒门贵子

寒门贵子

寒门贵子

寒门贵子

寒门难出贵子

寒门难出贵子

《寒门贵子》演讲稿

“寒门贵子”不复存在了吗
《“寒门贵子”不复存在了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