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一课《山中访友》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9:03: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清爽、吟诵、瀑布、唱和”等词语。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作者展开联想,运用拟物的修辞方法,抒写人与山中景物亲密无间的关系。

3: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学习作者采用“全景式”选材,大量选取山中景物,妙用排比,一句一景,进行略写的方法。体会使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段落抄写的行款美。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运用拟物的修辞方法,抒写人与山中景物亲密无间的关系。

2:学习作者采用“全景式”选材,大量选取山中景物,妙用排比,一句一景,进行略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前准备: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齐读课题。理解“山中访友”的意思。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散文作家李汉荣的散文《山中访友》。(板书课题)

师:“访”就是?

目标一: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清爽、吟诵、瀑布、唱和”等词语。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指名读词语:清爽、吟诵、瀑布、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其中 “唱和”的“和”是多音字,音调为四声。

2、特别提醒“挺”字右边不要写作“延”,“拔”字右边不要写成“发”。指导写好笔画较多的“瀑”字,最后一画不要写成一捺,应该是一点,是学生练习写两遍。

3、形近字组词。

瀑( )邀( )度( )驱( ) 爆( )遨( )渡( )躯( ) 独立完成后小组相互批改,教师了解情况。

目标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作者展开联想,运用拟物的修辞方法,抒写人与山中景物亲密无间的关系。

1、师: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2、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3学生根据“导学精要”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探究内容,教师巡视。

问题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想作者怎样运用拟物的方法抒写人与山中景物亲密无间的关系的?

【学习反馈1】小组汇报,交流问题,组际补充、评议。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法。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中,使用了拟物的修辞方法,请你勾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体会表达效果。

(2)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作者漫步山中展开的联想,将拟人和拟物的修辞方法相融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3)指名展学,交流“学习反馈1”中的问题,组际评价并补充。

教师小结: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同时,作者采用拟人和拟物的修辞方法相融合的手法,是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 “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过渡语:下面有一篇文章也用了这样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请大家读一读并完成练习。

(一)阅读练习

春雨写意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仿佛是调皮的云娃娃惹恼了老天爷,使它一天到晚都阴沉着脸;又像老天爷把云娃娃打哭了,使它抽抽噎噎,清泪涟涟。小雨时而无声无息,时而淅淅沥沥,下得天潮潮地湿湿。

雨渐渐地大了起来。大滴的雨缀成一条条“鞭”抽在玻璃上,打在大地上,甩在大树上。雨水把玻璃冲刷的模模糊糊,看不清外面的风景,只听见由飕飕风声 潇潇雨声,沙沙树叶汇集成的交响曲。

不知不觉中,这宏大声音退去了,天空中飘落下来的只是朦胧的小雨星。推开窗户,使劲儿闻这儿空气,清清爽爽。 我推开门下楼,投入了雨的怀抱。雨星乱蹦乱跳像调皮的孩子,待偎依到人身上却是温暖的,像母亲的手臂。雨默默的,但仍然能听见一种不可琢磨的声音,如一把古老的竖琴,奏出深沉的曲调,余音袅袅,似幻似真,又似儿时的摇篮曲缥纱在耳边。雨仿佛密了一些,抬眼望去,俨然一幅清虚淡远的山水画。在这如梦如幻的世界中漫步,细细玩味着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棵树。路旁的花贪婪地吮吸着甘露,花瓣上缀了些水珠,让人不由联想到美丽姑娘的容颜。小草修长的碧发被润湿了,发梢上还挑着没来得及擦干的水珠呢!

雨淅淅沥沥地下啊下啊,我化作一滴雨,和着柔柔的风在空中飞舞。我总是轻轻柔柔,丝丝缕缕,朦朦胧胧。我悄悄走向大地,滋润干涸的土壤;落到水中,交织出悠扬的曲子。我对着淡淡的绿洒下一点缤纷;我静静聆听小草对我的呼唤,再唤醒梦中甜甜的小树苗。待雨过天晴,被我洗涤一新的花草树木又出现在蓝莹莹的碧空下,变得丰姿绰约,宛若刚出的美人,碧玉般洁净,兰花般可爱,亭亭玉立,脉脉含情 。而后,我与阳光打个招呼,便匆匆转身离去„„

(1)短文①—④自然段写了 ,第⑤自然段写了 ,描绘了一幅“物我交融”的画面。

(2)短文第二自然段,作者采用了拟物的修辞方法,把自己想象成“一滴雨”,首先写“我”在空中 ;接着写 , ;然后写

;再写 , ;最后写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3)指名展学,交流拟人和拟物的修辞方法相融合的手法,组际评价并补充。 过渡语:在文中,作者除了使用拟人和拟物,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哪一个自然段用了排比?(第五自然段)

目标三: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学习作者采用“全景式”选材,大量选取山中景物,妙用排比,一句一景,进行略写的方法。体会使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问题2: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采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介绍了山中哪些景物?想想运用第二人称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 【学习反馈2】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ɡǔ)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第5自然段作者采取“全景式”选材,大量选取山中景物,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一句一景。作者都介绍了哪些景物,请默读课文圈出来。

(2)第5自然段五个排比句都以“你好,××的××”开头,请读一读,想想这里运用第二人称的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变换为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更为充分,让人倍感亲切。

(二)表达练习

请你抓住事物的特点,仿照课文第5自然段,采用“全景式”选材,妙用第二人称,一句一景,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或熟悉的地方,介绍一下那儿的美景吧。 课后完成小练笔:写一个片段(全景式选材) 目标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段落抄写的行款美。

1、自由诵读,练习背诵。

2、抄写自己背诵的部分。提醒:大小、间隔、高矮一致,一段话自成一体。

3、展示、评价。

4、总结全文,学生交流收获。 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第一课《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第一课《山中访友》教案
《第一课《山中访友》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