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相关感想

发布时间:2020-03-02 15:56: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相关感想

10级CGA 李泓(201005006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然而,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而其中最与我们密切相关的莫过于高等教育改革了。那么,为什么要进行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的内涵是什么?这是我们在讨论有关高等教育问题时必须首先考虑的。

新中国成立之始,由于长期战乱,经济水平较低,教育类专家严重缺失,我们选择了仿照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细化专业,大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这项举措适应了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随后进入90年代,我国教育则慢慢开始向西方靠拢,尤其是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式高等教育模式作为蓝本来设计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可否认,定学习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是提高自身水平的一大趋势。但是,对世界一流高校的过分强调追赶及高校自身定位的缺失导致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各大高校没有自身特色。在国内一流高校追赶世界一流高校的浪潮中,国内许多二流、三流高校也开始忽视了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办学水平,同样地追赶国内一流高校,形成了一股的追赶潮。“赶超”现象在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这使得高等教育改革显得势在必行。

有研究认为:“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本质与特征的解读似乎都与高等教育的实力或贡献密切相关”。即认为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评价指标是系统而多元的。然而,无论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涵义做何种解释,也无论高等教育改革的概念是综合的还是的多元的,有一点应该是可以确定的: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诸多内涵中,培养人才的大规模、高质量是其基本内涵。不仅因为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自产生以来就具有的基本功能,而且在当今高等教育社会功能不断扩展的状况下,高等教育为社会能够做出的最大且为其他机构所不能代替的贡献仍然是培养高水平、高质量人才。

那么,怎样的人才才算是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呢?而高水平、高质量人才有应该如何培养呢?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以多样化为基本特征的。所谓多样化是指在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如办学、管理、教学、研究等体现出多元、多样的态势。培养人才也不例外。现代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从层次上讲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之分;从类型上讲有学术型、应用型、技能型之别;更不用说学科类别上的多种多样。因此,这就给我们讨论什么是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过,综合众多的有关高校人才培养的研究、论说,我们似可以对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做以下一些基本的定义。一方面,由于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类型较多、层次有别,因此高水平、高质量人才不应是固定尺度、固定标准,如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型人才与高水平、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衡量标准肯定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不论高校培养的哪种类型、哪一层次的人才,要达到高水平、高质量必须具备一些共同的品质与能力。在这些共同的品质与能力中,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与较强的创新能力应该是最为基本的。

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来讲,虽然很难给出一个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对高校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准确的数量或质量要求,但是我们可以从世界上一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中有的毫无疑问可以称作为高等教育强国)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中找到一些认识高水平创新人才数量或质量的思路。例如,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医学奖被公认为是世界自然科学界最具权威意义的奖项,它被授予那些在这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的研究人员。因此,这些诺贝尔奖的获奖人数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所大学乃至一个国家的自然科学研究水平,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所大学乃至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创新人才的能力。

如何才能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的人才呢?根据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我想或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进行课程体制的改革,优化教学质量。

二、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教学体制: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

三、提升科学研究水平: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积极探索。在服务国家的大前提下鼓励自由探索,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

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生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没有一种通用有方法可以适合所有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培养出高效的人才。

高等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成才

教育改革与感想论文

高等教育改革形势政策

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加快

高等教育改革理论心得

伦敦大学建立与近代英国高等教育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其未来

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相关感想
《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相关感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