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3: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一、

(一)一般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

1)作为学习检测工具,帮助学习者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设计、追踪监察和评价反思。

2)作为媒体,承载和传递各种类型的教学信息。

3)作为信息工具,帮助学习者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并设计生成新的信息。

4)作为社群工具,支持学习者与学习社群成员的交流互动。

(二)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角色和功能

1)效能工具 提高学习效率 支持知识建构;

2)信息工具 获取资源/探究知识 支持在建构中学习;

3)情境工具 创设情境 支持做中学;

4)交流工具 支持协作学习;

5)认知工具 支持高阶学习发展高阶思维;

6)评价工具 记录学习过程 展示学习作品 促进反思;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谈谈你对AECT’05定义的理解,试比较AECT’05定义与AECT’94定义的异同)

(一)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二)AECT’05定义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利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三)AECT’05定义与AECT’94定义的区别:

1)AECT’05定义采用的是教育技术,而在AECT’94定义采用的是教学技术。

2)AECT’05定义主要包括3个范畴:创设、利用、管理,其中AECT’94定义中的设计、开发职能在新定义中演化为一个职能:创设。在新定义中,评价范畴也不再被列为一个单独的范畴,已经将其融入创设、利用、管理中。

3)AECT’05定义添加了有关改善绩效的新内容。改善绩效的提法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

4)AECT’05定义更加强调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与合适性。倾向于认为教育技术的技术性是教育技术区别于教育领域中其他过程或资源的根本所在。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试论在我国进行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功能和意义))

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日益突出,其应用及研究将走向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教育技术是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通信技术学等多种学科息息相关的交叉学科。

2)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开始从重视技术应用过渡为重视技术的设计与效果检验技术,尤其是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

3)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始逐渐关注技术化环境中的学习者心理研究。

4)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更加深入。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技术的研究重点,也是教育技术真正发挥实际作用的领域之一。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分为“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

(一)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始终。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名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着,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探索性学习和实验研究学习)

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地思考。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观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观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学习并非如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一样。

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名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和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

(四)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

1)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4)学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五、教学媒体

(一)什么是媒体

媒体,又称媒介。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载体。

(二)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指教学活动中交流、传递信息的技术工具和手段,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

(三)教学媒体的特征

1)固定性。2)散播性。3)重复性。4)组合性。5)工具性。6)能动性。

(四)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

1)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合必须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媒体的选用不是教学的目的,只是教学的手段,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不能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的教学媒体,无论多么先进都不应选用。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是选择教学媒体的重要依据。 3)学生特点

学生智力水平、经验积累、认知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 4)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如何去控制教学活动,如何调节师生间的互动,这些教学的因素也是教学媒体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一般来说,对于教学媒体大多数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感情参与,但各种不同媒体学生参与、支配程度及师生互动方式都有不同的。

(五)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基本要求

1)全面规划,合理安排

2)恰当使用,最优选择

3)认真准备,课前检查

4)适时出现,恰到好处

5)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6)适当讲解,提问引导

7)现代教学媒体与常规教学媒体相结合

8)引导学生把视听和思考结合起来

9)从实际条件出发,讲求实效

10)平时检查,妥善管理

(六)图片的主要文件格式

BMP格式

JPG格式

GIF格式

PSD格式

(七)主要的视频文件格式

AVI格式

MOV格式

MPEG格式

DAT格式

ASF格式

RM格式

WMV格式

RMVB格式

六、网络教育资源

(一)网络教育资料的分类

网络教育资源按形态划分,可以包括教育环境资源、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人力资源三个方面。 使用对象,网络教育资源可分为3类:学习资源、科研资源、备课资源。

(二)网络教育资源的特点

1)信息形式的多样化

2)信息获取的便捷性

3)信息的共享性

4)信息的时效性

5)信息的互动性

6)内容的丰富性

7)网络教育资源的获取

七、多媒体技术

(一)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各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

(二)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包括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多媒体的集成性和交互性3各方面。 1)信息载体的多样性 2)多媒体的集成性 3)多媒体的交互性

(三)多媒体课件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是采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表达某一课程或若干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达特定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是一种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允许学生进行人机交互操作,取得反馈,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适当评价的教学媒体。

(四)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

1)提供多元的信息展示方式。

2)为培养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创造条件。

3)为灵活的、多样化的学习步骤提供了基础。

4)为教学提供了大容量和集成化的教学信息资源。

(五)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评价标准) P98

1.教育性

2.科学性

3.技术性

4.艺术性

5.经济性

八、PPT

(一)由于PPT主要用于教学和会议等场合,至少有两个原因需要注意可视化思维与表达

时间原因。

可视化图像能够更好地传递复杂的信息

九、网络课程

(一)网络课程的概念

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网络教学环境3个组成部分。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是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二)网络课程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呈现。

2)课程内容的非线性组织。

3)教学过程的开放与互动性。

4)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与个性化。

(三)学习工具设计

P255 所谓学习工具,是指有益于学习者查找、获取和处理信息,交流协作,建构知识,以具体的方法组织并表述理解和评价学习效果的中介。

常用的学习工具有: 1)概念地图 2)电子学档

3)学习契约

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供学业成就,并使其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地终身学习者。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

4)强调“协作学习”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1)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是否合理

3)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四)网络主题探究(Web Quest)

是一种面向探究的活动,活动中学生们所用到的所有或大部分信息都来自网络。

主要特点:①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问题(可派生出多个具体的问题);②这类问题可通过寻求信息而得到解答;③问题的解答没有唯一性。

案例:走进西藏

十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

P293

1)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2)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各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区,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P304

1)教学过程任务驱动式原则

2)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基本认知工具的原则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原则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结构原则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原则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P306

1)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2)可以帮助教师教学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可以帮助学生学习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6)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展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什么?)

1)评估体系的构建 2)教学资源库的统一建设

(六)学习资源

在传统教学中,学习资源往往是相对固定的教材和辅导材料,因而对于学习资源的评价相对忽视,往往只是在教材和辅导材料等成为产品前,才有由特定学生与教师所实施的检验或实验性质的评价出现。而在信息化教学中,学习资源的来源十分广泛,特别是互联网在学习中的介入。

(七)学习契约

P320

1)学习契约的概念

学习契约又称学习合同,是一种由学习者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商、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关于某一学习主题的书面协议。

2)学习契约的特征

①目标差异性

②内容个性化

③制定协商性

④任务契约性

3)学习契约的设计流程

①诊断学习需要。

②确定学习目标。

③规划学习资源和策略。

④确立目标实现的依据。

⑤确立验证依据的标准。

⑥确立目标实现日期。

⑦实施学习契约。

(八)档案袋

P322 档案袋,是按一定目的搜集的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的一整套材料,这些材料借助信息技术得以很好地组织与管理。

(九)概念图

P322

概念图,是一种图表,可用以指示课、单元或知识领域的组织。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课程内容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总结)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