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东京审判

发布时间:2020-03-03 08:59: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东京审判》

——梅汝璈

人物简介:梅汝璈(1904—1973),江西南昌人,曾在清华学校学习,1924年公费赴美到斯坦福大学留学并获得文学士学位,后进入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学习,获得法律博士学位; 1946年5月至1948年12月,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举世闻名的东京审判,对第一批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夜深了,四周似乎也很配合的安静下来,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看完了《东京审判》,思绪飘回1946年,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那一个背影,似乎装满了心事,他还在思考怎么让二战中那些无辜的人们瞑目。

影片中梅汝傲法官在和外国势力交接中不卑不亢,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在关键时刻站起来,大喝一声:“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仅仅是因为在各国的出场顺序这个看似并不重要的问题上,他竟为此争论不休,甚至以辞去法官职务为代价,最终使外国法官妥协。在他眼中,这一个出场顺序是我们名族荣誉的象征。试问,换做是今天的我们,还有多少人还会像他一样?他的名族荣誉感怎么能让我们忘记他。

影片中那战后的日本,在广岛、长崎,那一片废墟,一篇死气沉沉,看不到任何希望。不仅仅是日本,抑或是中国,还是全世界,在战争的践踏下只剩下了一篇废墟,有多少无辜的生命离开,给活下来的人留下了多少伤痛。那个日本青年对中国的仇视,看着自己的同胞受到战争的伤害,自己兄弟在战争中离开,那一刻她似乎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切都是他的国家所带来的,他也不知道战争中有多少无辜的中国人离开,他不能接受军国主义的失败,不能接受弘二的死。而明白真相的和田正夫不能原谅自己,大骂日本,这样鲜明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那双没有别蒙蔽的双眼现在还剩下多少?

看完这部影片,浓浓的爱国之情已经点燃,在庭审时,那些罪犯“义正言辞”的说着自己无罪,我无法想象他们如何做到的,作为一名高级军官,对那些屠杀没有丝毫的悔过之心,反而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甚至觉得他们是在帮助中国,我无法理解他们的思维。看着他们的表情,他们为自己辩护是一副“理所应当”的神情,我无言。恬不知耻的为自己犯下的罪孽找借口,这是因为什么?将二战战犯列入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这又是为什么?这些如何让我们原谅他们曾今给我们造成的伤害。

里面有几个场景我记忆犹新,那就是梅汝璈将盛满水的玻璃杯砸在地上,水花溅了一地,破碎的玻璃片分散在四周的角落里,说:“如果说水杯代表人类,水代表文明。文明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了人类,文明从何谈起?”他用了一个有一个的例子说服在场的每一个人。他只是为了他的民族的荣誉,为了名族的利益而争论着,为了中国的八年抗战有一个结果,能够得到认同。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在告诉我们国耻难忘,为南京大屠杀的三十万无辜百姓,为九一八事变,为七七事变,还有那很多很多的的那一忘怀的历史。在每一段悲剧里一定还是有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场景,影片用了许多细腻的文笔,描绘出了战争之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平的向往。梅汝璈常去的那一个小酒馆里那位年轻的老板娘依然轻哼着歌曲,忙碌中看的出来她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即使被飞来的那颗子弹射穿了胸膛,但是她依然面带微笑,她生性的善良,也许反映了一部分日本民众否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平的渴望,他们希望自己有一个幸福的生活,然而战争却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伤痛与失望。然后在战后日本却还有人没有认识到战争所带来的伤害是日本军国主义所带来的,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日本是始作俑作者,还以为的为他们的罪行找借口,一直在推脱,在否认。是他们的谎言蒙蔽的日本民众的双眼。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庭上,当质问那20多名主要战犯是否承认自己有罪时,他们却理直气壮的说自己无罪,我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

梅汝璈先生尽其所能,为战争中的受害者们找回属于他们的尊严,在影片中,拍摄者让曾今的场景再现,告诉我们国耻难忘。在当今社会下,中日关系一直很紧张,无论是因为靖国神社还是私自篡改教科书,但历史终究是历史,没有谁可以更改他或者否认他。为什么德国能够得到欧洲人民的原谅,而亚洲人民却始终无法消除在二战时期留下的伤痛,这也与他们对战争的态度有关系吧。德国总理在二战牺牲的人们墓碑前跪下,而日本却公开参拜靖国神社中的二战战犯,我们怎么可能当做视而不见?

历史可以被原谅,但历史一定不可以被遗忘。让我们记住历史,记住我们的过去。不仅仅是曾今的荣耀,更应该谨记国耻,然后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东京审判简介 东京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