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开题报告第四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14:15: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瘦金体”研究

一、研究综述

目前学术界对于宋徽宗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传记类。如冯其超的《宋徽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

2、其在位期间的政策体制研究。《帝国政界往事》(北京出版社 2008年)

3、书法成就类。研究宋徽宗书法创作的专著目前只有一部——《赵佶的书法艺术》作者水赉佑(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

硕士论文主要包括赵佶摄政期间的经济发展、政治局势、宗教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涉及书法的有《从宣和书谱看宋徽宗时期的书学》,此篇以《宣和书谱》为切入点,分析整个北宋时期书学的特点,总结其体现的理论范畴等,论文对宋徽宗书法创作的研究只是稍有涉及,但其个性的面貌依旧是模糊的。

此外,还有一类论文,以载于中国书画的《两宋二帝书法》为代表,此类论文的作者多是能目睹宋徽宗书法作品真迹馆藏的博物馆工作人员,他们多以作品的文物、史料、收藏等为价值取向,因此切入的视角决定了其研究在比较细部的方面往往匆匆带过,且多为泛泛而谈。总体上,这些研究还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所得结论也通常是保持着类似的面貌。

综上可知,目前对宋徽宗书法创作系统、专业的研究是非常薄弱的。自古“以人论书”的书学传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书法史。宋徽宗是一名亡国之君,靖康之耻丧尽了北宋政权的尊严,这使得后人对这位皇帝书家在心理上始终保持着疏远的态度。有关其书法成就的研究也就遗留了一些问题:如宋徽宗书法创作的书法渊源及其与北宋“尚意”书风之间的关系,北宋科举制度对“尚意”书风的形成的影响,赵佶书画创作中的道教情结,赵佶开创后世硬笔书法的先河问题等等,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归纳,本人梳理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二、创新之处

历代帝王对于书艺的爱好往往附庸风雅者居多,鲜有对前人突破和创新而彰显个性者,宋徽宗地位和经历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书法创作的特殊性,他对所处时代的书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宋书法艺术繁荣的背后,始终离不开皇权力量这股内驱力的推动。其在位期间组织大规模的刻帖、收集整理书画作品,这些著录和收藏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艺术文献资料,保留中华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宋徽宗本人的书画艺术成就及其 为中国书法史所做出的贡献是无法磨灭的,这是任何一部中国书法史的撰写都将绕不开的话题。因此,本人将对这位皇帝书家的书法传世作品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尤其对“瘦金体”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给予这位皇帝书家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定位。本人的创新之处在于:

1、北宋科举制度的完善对尚意书风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历史上科举制度对书法创作影响最深刻的是唐代,唐代取士标准是“身、言、书、判”,“书法取其楷法遒美”这是唐代统治者将法度、中和、秩序等审美标准纳入书法体系的表现,柳公权锻造了楷书的法度之极,并形成了应付科举考试的“干禄体”。宋初科举考试完善,为了体现公平,实行“糊名制”,设立“誊书院”,“考书之等,以方圆肥瘦适中,锋藏画劲,气清韵古,老而不俗为上”,书写自此没有了统一的标准,这促进了书法创作的自由化和多样化,客观上推动了书法尚意的进程。

2、瘦金体意味着北宋尚意书风的终结。

赵佶在唐代“尚法”精神的笼罩下独辟蹊径,完成了楷书在宋代的巨大创新,之后几乎没有任何书家在楷体创作上有所突破。他的“瘦金体”是轻视法度又凌于法度之上,既不仿魏晋俊逸之法,又不取颜柳雄劲之笔,而与苏、黄、米、蔡一样善变其态,标新立异,自成格调;其草书“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气象万千,变幻无穷;他的工笔画创作更展现了一种自然、空灵,这些都淋漓地展现了赵佶“尚意”的情趣,赵佶的用楷书延续了北宋尚意的传统,这种精神在北宋之后不复存在,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赵佶应该是“尚意”传统的终结者。

3、赵佶的书法创作的理论指导是道家的文艺观。

赵佶宠任道流,向往神仙世界,一生中多次亲注道经,并将其颁行天下,纳入科举考试。今《道藏》收录《宋微宗御解道德真经》四卷、《冲虚至德真经义解》六卷、《灵宝无量度人经符图》三卷及《西升经》四卷。这些作品思想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流畅,反映出赵佶浓厚的道家、道教美学思想及审美情趣。如以“神”为核心的审美判断标准,要求艺术创作要传神;强调主体创作时的“无心”状态;以“自然”标准来评价书画作品;“淡而无为”的道教文艺观等。

4、瘦金体开创硬笔书法的先河。

瘦金体锋芒毕露,精神外露,将长锋狼毫的用笔特点发展到了极致。它发扬了唐代“书贵瘦硬”的古训,剔除了“颜柳”楷书中所有的骨与肉,起笔收笔多有修饰,笔画充满韧性,颇似当今的硬笔书法。

三、选题设计

绪论

第一章 瘦金体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1、宋代“崇文”的社会传统

2、宋徽宗时期的书法教育和刻帖活动 第二章 瘦金体形成的过程及影响

1、宋徽宗的学书渊源问题

2、米芾对宋徽宗瘦金体创作的影响

3、瘦金体的历代评价

第三章 尚意书风与瘦金体创作

1、科举制度的完善对尚意书风影响

2、宋代工具质料对尚意书风的影响

3、瘦金体是尚意书风的延续和终结 附录 赵佶书法传世作品表

四、参考文献

1、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

2、金开诚、王岳川《中国书法艺术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3、李宗玮《悟对书艺》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

4、陈振濂《书法美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5、刘守安《全彩中国书法艺术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

6、沃兴华《插图本中国书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7、姚瀛艇《宋代文化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8、《赵佶的书法艺术》水赉佑,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

9、《宋徽宗》冯其超著,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年

10、赵佶《御解道德真经》 (清) 阮元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

11、沈括《梦溪笔谈》齐鲁书社,2007年

12、陶宗仪《书史会要》上海书店,1984年

13、蔡绦《铁围山丛谈》 中华书局 1983年

14、《宋史》〔元〕脱脱中华书局 2004年

15、《宣和书谱》桂第子,湖南美术 1999年

16、《宣和画谱》桂第子,湖南美术 1999年

17、《玉海》(明)王应麟 文渊阁四库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

18、《书林藻鉴》 马宗霍 文物出版社 1984年

19、《宋代帖学研究》 水赉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年

20、古墨新研——《淳化阁帖》纵横谈 仲威 沈传凤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年

21、《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 刘正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22、《历代笔记书论汇编》 华人德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年

23、《中国书法理论史》 王镇远 黄山书社 1996 年11 月版 参考论文:

宋裴《宋徽宗的美学思想评析》《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三期

开题报告答辩稿

开题报告(第三稿)

研究生开题报告答辩稿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第四稿)

说课稿(第四稿)

企业员工培训开题报告(正稿)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终稿 3

开题会报道稿

开题报告终稿

开题报告终稿

开题报告第四稿
《开题报告第四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