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议论文写作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0-03-02 02:47: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主题: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与评价

1.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与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结合体会来谈,结合实际来分析)

2.面对这些问题,我有什么好的方法?(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来谈)

3.还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针对这些问题。你的具体建议是什么?(结合教与学的实际来谈)

【案例评析】

长期以来,初中生议论文写作水平一直不高。近几年,随着中考作文在体裁上的开放,一部分学生选写了议论文,但又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极少数考生写得很棒,思路开阔,知识丰富,立意深刻;大部分考生则写成了“四不像”,只能得一个中偏下的分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以为主要还是教学上的认识问题和指导的效用问题。以前中考以考记叙文写作为主,中考作文题一定有适合写记叙文的,这是人所共知的底线,所以老师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记叙文写作的指导和训练中去了,议论文写作在有些老师那里就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可练可不练的“额外活儿”。在这种急功近利思想的左右下,自然就缺少“耕耘者”,初中议论文写作园地的寂寂寥寥和记叙文写作园地的花团锦簇相比,实在是苍凉有余,生机不勃。观摩了由北京市文汇中学 李硕棠 老师执教的《学习写一事一议的议论文》作文录像课后,隐隐感到有一丝温和的风从那寂寥的园地吹来,心情是愉悦的。下面就这节课谈几点具体感受:

一、不误教时,相机播撒。

农作物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有相应的“农时”,应遵循自然规律和满足自然条件。教学也有“教时”,也要遵守相应的“季节性要求”,满足相应的条件。教材、课标就是这种“季节性要求”,课标提出了“能写简单的议论文”的要求,各大版本教材也或显或隐地安排了议论文写作任务。可见,议论文写作教学是“份内之事”,是“必须训练”的,不能敷衍,更不能一步迈过去。作为初三学生,对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确立,正是进行议论文写作指导、学写简单议论文的最好时机。作为实施教学的教师而言,无论中考怎么命题,都要按部就班,不折不扣地落实教材和课标的要求,这是一份责任。 李老师抓住这一时机,适时从最好入手的“一事一议”开展议论文写作训练,可谓像农民一样不误农时。

二、定位准确,操作性强。

将“一事一议”作为议论文写作的初阶,定位准。将“就事论理”作为圆心,将“有

事可议、把事议好”作为突破口,可以说抓住了写作“一事一议”文章的魂魄。在讲授和训练过程中,低起点,小坡度,贴近学生生活,操作性强。

三、准备充分,资源共享。

从教学的前期准备看,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设计到成型,从课前学情调查到各种资源的准备,都比较充分。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使用的“错例和范例”资源来自 李 老师执教的另一个班级。 李 老师将两个教学班的资源交换使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特别是将错例资源交换使用,照顾了那些出错同学的面子。这也为执教同一年级两个 班级的 老师如何合理利用和有效处理资源提供了好的借鉴。

四、思路清晰,程序规范。

作为年轻教师,能从比较高的站位去看待某一个教学点是难能可贵的。正是因为有这种视野,这节课有一条很清晰的主线:写作指导——错例分析——范例分析——写法小结——联系实例,开展训练。这条主线,从理论到实践,从技巧到技能,错例和范例结合,吃透一篇,既让学生从同伴的作文错例中吸取教训,又从同伴作文的范例中总结经验。可以说,这节课实践了一条“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路子。从教学流程和教案编写来看,程序规范,显示出在努力践行课标强调的“三个维度”。

五、指导有方,调控有法。

在介绍“一事一议”的写作知识时,施教者并不忌讳用讲授法,这是求实的态度。因为关于何谓“一事一议”、它的基本写法和基本结构,并不需要探讨,由教师直接给出,倒自然了,客观了。而从另一个班学生习作中的典型错例出发,通过讨论,让本班学生避免犯同类的六个错误,即就事论事、以叙代议、一事多议、一事旁议、多事一议、多事多议,这种指导是实在而有效的。将来学生在写作中出现了类似的错误,就会引起警觉,就会回忆起这节课的内容,从而加以反思和改正。在讨论错例的基础上,老师拿出一篇范例,通过讨论,总结出四点正确的做法,即要写好一事一议的文章,就必须有正确的观点,有鲜明的态度,论证要令人信服,叙议要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无形中通过错误和正确的的对比,对一事一议的写作有了明晰的印象和具体的方法,这便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而从整个课堂的时间调控、节奏把握、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安排来看,繁简适度,有条不紊,顺其自然,没有刻意地雕琢或堆砌。

六、以读促写,训练到位。

学生的作文一旦成文,就成了可供阅读的材料。通过阅读有问题的文章和范文,来促进写作,这是以读促写。引导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解决了“无事可写”的问题;通过对

实例的叙述和分析,实现了“就事论理”的总目标; 通过 老师的点拨,让学生达成“把事议好”的分目标。三步训练,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训到了实处,练出了功夫。

七、师生互动,思维迸发。

这节课师生之间有互动,学生表现更精彩。学生的精彩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错例的分析能通过讨论马上切中要害,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准确找到病因,并能用概括性的词语加以描述。二是在结合生活实例进行“一事一议”训练时,能将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结合起来,课堂不躁,但思维奔腾。有几个学生的发言,有深度。比如一学生谈“英语剧比赛”的事,提出了“团结是最重要的”的看法,首先从正面谈,接着通过假设性分析,从反面论及观点,论证严密。再比如谈“看望孤寡老人”,一学生谈到,“以前对自己的爷爷奶奶不关心,通过这次看望别人的家的爷爷奶奶,明白了对自己家的长辈也要关心”。生活的确是这样,有些人出于各种原因,能在学校、在单位关心他人,但对自己家朝夕相处的亲人却比较冷淡,甚至厌烦。这位学生,由“推己及人”作反向思考,由人及己,他的思维是独特的。还有一位学生,由这件事分析“关爱别人”与“被别人关爱”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思辨性。这些都说明, 李 老师平时是注重思维训练的,这一点也从这个班级的日常学习成绩中得到了印证:这个班的语文成绩在本年级最好。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为三块:

一是讲课过程中,对时间的安排还应更合理些。

讨论的时间还可以适当放长,总结时讲课速度还可以稍微放慢,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有了一个沉淀的过程,而思维沉淀的过程就是学成的过程。教学设计时有这个过程和没有这个过程,这个过程时间长短是否合适,都会直接影响最后的学习效果。

二是教法如果再多一点变化则更好。

比如在归纳错例时,四则材料都是一个学生读材料,一个学生指出问题,师生共同提炼病因。模式一样,刺激的频率和强度一样,这样就显得单调了一些。如果稍加变化,多向度、多形式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哪怕是变化一下读的形式,将个读和齐读结合起来,效果都会好于单向度和单一形式的刺激。

三是要尽量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传达更多的有效信息。

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好,要及时鼓励,并表扬好在哪些点上,这样关于这一块学习内容的标准就无形中渗入了所有学生的心中,将来别的同学也有了遵循的准则。

最后还有一个小的细节需要更正,即将第五张投影片上的“例文分析”改为“事例”。

因为《爱因斯坦的故事》不是“例文”,只是“一事一议”的那件事,更何况这里只是叙述了一个故事,并没有什么分析。

从总体看,这节课是很成功的,其中两个突出的特点是“实”和“活”。从实际效果看,学有所获,教有所得。最后,祝愿年轻的 李 老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早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思考与活动

1 .结合教与学的实际,谈谈如何将口语教学与议论文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2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将议论文阅读教学和议论文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3 .以当地近几年中考作文题目为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议论文写作与评价4

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与评价

议论文写作与评价作业2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与评价
《议论文写作与评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