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浙江:上虞市人才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3 08:48: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上虞市人才规划

上虞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08-01-07 ]

为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一支与上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根据浙江省和绍兴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精神,结合上虞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围绕《上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的目标任务,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创新方法,进一步营造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为实现上虞“十一五”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⒈统筹协调的原则。依据“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做到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人才的结构素质目标优化相统筹,确保人才与产业、人才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⒉重点突破的原则。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重点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各类创业人才以及其他紧缺人才。以提高各类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着力打造一支适应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群体,带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

⒊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的要求,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使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更加符合上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策措施更加切合上虞人才队伍建设实际。

⒋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扰的人才工作机制和氛围,搭设人才创业舞台,创设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二、“十一五”人才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较为完善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加大力度,拓宽渠道,创新方法,使人才规模进一步扩大,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造就一支规模较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一)规模目标

根据“十一五”上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到201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93300人,比“十五”期末增加27100人,年平均增长8%左右。

(二)结构目标

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到2010年,第一产业人才总量达到8500人,第二产业达到48000人,第三产业达到36800人。三次产业人才结构目标由“十五”期的7.5:55.7:36.8调整为9.1:51.5:39.4。

“五支队伍”结构目标为:党政管理人才2300人,占2.4%;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5000人,占37.5%;专业技术人才40000人,占42.9%;高技能人才4000人,占4.3%;农村实用人才12000人,占12.9%。

(三)素质目标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品升级换代要求,到2010年,全市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达到2000人,占人才总数的2.1%;大专以上的人才达到33800人,占人才总量的36.2%;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才达到20000人,占人才总量的21.4%;40岁以下的人才58600人,占人才总量的62.8%,人才趋向于高学历化、职称化和年轻化。

三、“十一五”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与保障措施

(一)加快人才集聚,努力扩大人才总量

结合上虞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切实加强人才创业平台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增强人才的吸附与产出能力,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努力优化人才结构、扩大人才总量。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力求在机电、化工、轻纺产业形成三大人才高地。

⒈加强高层次人才载体平台建设,增强人才吸附能力。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加快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中型科技骨干企业,作为人才集聚和发挥作用的主要平台。利用上虞经济开发区、杭州湾新区和市重点建设项目等创业载体,吸纳各类人才。按照块状经济产业链分工,加快建设铜管、伞件、劳保、化工等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加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载体与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集聚能力。鼓励企业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日常管理和指导,重点落实好企业博士后科研项目支持资金,争取引进8名博士后进站工作。积极扶持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争取新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省级20家。

⒉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提高人才产出能力。建立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高校院所长期合作关系,定向培养适应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大力发展与支柱产业和成长型产业相配套的职业技术教育,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紧密联系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服务区域经济的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开展重点职校、示范专业创建活动,再创建国家级重点职校1所,省级示范专业2个,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万名,培养高级技能人才4000名。

⒊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上虞急需的各类人才。实施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出台政策鼓励企业重点引进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研项目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引导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招商引智等多种方式,引进紧缺人才。五年内引进各类人才1万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6000名。加大人才的柔性引进力度,鼓励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来我市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合作、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上虞产业关联度较高的高校院所的联系与交流。加大国外智力引进力度,创造条件组织规模企业到境外招揽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加大对引进国外智力的资助力度,在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助经费的同时,落实好同级财政1:1配套经费。

(二)加强人才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人才竞争力

要以提高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五支队伍的分类培养,不断提升上虞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⒈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抓好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省特级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151”第一第二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市级拔尖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技能带头人组成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开发与选拔,优先开发重点产业急需的高级人才;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每年举办1期高层次人才专题研修班,选送优秀人才到高校、科研机构学习进修;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项目扶持力度;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管理,完善高层次人才任期目标责任制,定期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竞赛,开设高层次人才论坛,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优化对高层次人才的服务,通过定期组织外出疗休养,开设健康绿色通道等多种途径,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⒉加大分类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人才的自身素质。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五年大规模培训规划,通过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手段,健全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运用所学理论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理论培训、知识学习、实践锻炼等途径,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组织MBA、EMBA核心课程专题培训、高层论坛、学历进修、专题考察等,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系统的现代经济、管理、法律和科技知识的教育;积极推行职业经理资质培训及认证工作,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职业经理人。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精心设计载体,优化激励措施等途径,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职校培养、企业岗位培训、外地订单式培训、社会中介培养、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重点在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培养一批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抓好粮油、水产、茶叶、畜禽、蔬菜、花卉等优势产业种养能手的培养,抓紧培养加工农业、外向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人才和农村经纪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短缺人才。推行终身学习制度,引导用人单位把人才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鼓励在职学习,完善带薪学习制度,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终身学习体系。

(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促进人才作用发挥

人才作用发挥是人才引进、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探索创新人才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不断提升人才的效能。

⒈健全人才评价机制,确立人才使用导向。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形成党委政府引导、用人单位和人才通过市场自主选择的人才机制。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机制。党政人才重在“群众认可”,研究建立党政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和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经营管理人才重在“市场认可和出资人认可”,建立科学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评价机制,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化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对技术职务实行动态管理,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

⒉改进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业热情。鼓励、引导用人单位完善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让人才要素参与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构建以绩效考核为核心,与人才智力贡献密切挂钩的多元化分配体系。加大公共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健全人才创新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加大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科研项目的经费配套及支持力度。加大评先奖优力度,组织开展上虞市突出贡献人才评选活动,继续抓好优秀企业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评选活动;积极推荐各类优秀高层次人才参加党代表、人大代表的选举或推荐为政协委员,不断提高优秀人才的政治、社会地位。通过各方努力,力求使一流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报酬,形成有效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

⒊发挥人才主体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挥政府杠杆作用、市场的主导作用和企业、人才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和鼓励,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完善激励科技人员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快自主创新过程中人才引进、培养步伐,加大对自主创新作出重大贡献人员的奖励,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加大对重大科技项目的投入,改革科技项目管理制度。

扶持企业创办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四)提高服务水平质量,优化人才工作环境

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政策措施,加强舆论宣传,优化管理服务,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

⒈加强宣传引导,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每年组织开展人才月活动,进行人才工作专项评比和宣传,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要政策、重大举措和各类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大力宣传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彰优秀人才和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等观念,增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⒉强化投入意识,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公共财政的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加大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工作投入机制。“十一五”期间,财政要优先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经费支持,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引进、奖励和人才的培训。人才专项资金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逐年有所增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用于组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升职工能力的学习培训项目。抓紧启动市本级人才公寓建设工作,降低企业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成本。

⒊整合市场资源,提高人才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推动人才工作体系与人才服务体系的融合,加强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以及人才中介机构之间的协作,整合人才资源和人才信息,努力推进我市人才市场与国内外人才市场,特别是“长三角”区域内人才市场之间的合作。完善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定期组织开展高级专家、产业紧缺人才招聘会和各类人才交流活动,提高市场的集聚力和影响力;扎实开展人事代理、人才推介、人才素质测评、择业指导等人才中介服务,拓展人才服务领域。不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手段,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公平竞争中的作用。

⒋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进一步深化对党管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党在人才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发挥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切实发挥市科协、工、青、妇、企业协会、行业协会等群团、社团组织与人才的纽带作用,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合力。完善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加强人才工作的日常联系、协调和沟通。加大对人才政策、人才规划与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及时通报督查结果,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浙江省新规划

上虞市政府工作报告

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崇州市人才规划

海南省人才规划

人才规划读后感

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人才培训规划

浙江上海高层次人才洽谈会

浙江:上虞市人才规划
《浙江:上虞市人才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