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当时装周遇上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0-03-02 13:06: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当时装周遇上博物馆

博物馆收藏着记载人类文化的珍品,时装周则是与商业息息相关的视觉盛宴,一个是收藏人类文明的宝库,一个是缔造流行并顺便将其推广销售的展览盛会,“博物馆”与“时装周”看似格格不入的两件事物,它们的相遇会碰撞出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中外哪些博物馆可以满足时尚人士的品味,来一顿视觉上的饕餮大餐?接下来请您跟随笔者的脚步,踏上这博物馆的时尚之旅。

博物馆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集收藏、科研、教育于一体的机构。它起源于私有制产生后对珍品的收藏,当私藏珍品的规模发展到相当程度并建立了专门保存珍品的场所之后,就开始有了原始意义的博物馆行为。比如公元前3世纪,统治埃及和叙利亚的托勒密王(Ptolemy soter,公元前350-30年)在亚历山大城的宫殿里建立缪斯庙,以存放亚历山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323年)在亚里士多德学园里璇存的珍品,这座缪斯神庙即为博物馆的前身,博物馆的英文museum就是源于希腊语缪斯庙mouseion一词。又比如在中国,公元前21世纪的奴隶社会,商王室就将用于占卜的甲骨收藏,周王室设有专门的收藏机构“守藏室”,并有“簿录”登记,宗庙、府库也收藏文物宝器。

1683年,英国出现了第一座具有现代特征(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馆中的藏品为特拉德斯坎特父子的收藏,包括鸟、鱼、动物、植物、昆虫、矿物、宝石、武器、钱币与纪念章、服饰、生活用具、雕刻、绘画、手工艺品等藏品。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欧洲各国皇家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的现代化进程,最为瞩目的要属1759年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British Museum)和1793年法国卢浮宫(Musée du Louvre)的对外开放。

时装周(Fashion Week)是以服装设计师以及时尚品牌最新产品发布会为核心的动态展示活动,也是聚合时尚文化产业的展示盛会。国际上最为著名的时装周分别是法国巴黎时装周(始于1910年)、美国纽约时装周(始于1943年)、意大利米兰时装周(始于1958年)和英国伦敦时装周(始于1984年)。在这些影响力举足轻重的时装周中,百年老店与时尚新秀同台竞技,各大百货商场的买手、时尚媒体和影视明星们汇聚一堂。如果我们将价值百亿的时尚产业比喻为一台机器,那么时装周则是这台机器中的发动机,因为在这短暂一周之后的一整年里,我们将切实感受到时尚从金字塔顶端向下的流动:各大百货商店橱窗的变换、买手店精品店中陈列的换置、随之而来的广告对流行生活方式的推崇、流行色的蔓延等等,时装周就如同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阵阵流行的风潮。

凭借着法国时装协会的影响,卢浮宫卡鲁塞勒大厅(Carrousel du Louvre)和杜乐丽花园(Jardin des Tuileries)成为巴黎时装周的官方秀场,一向把服饰视作艺术的法国将时装周与博物馆巧妙地联系起来。除去形式不谈,单就内容来说,博物馆和时装周还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笔者将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中的欧洲古代服饰与2016秋冬国际时装周发布的服饰进行对比,在回顾上个世纪欧洲服饰的同时,您还可以从中掌握这流行的解码。

19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后,很快传播到欧洲大陆、北美和日本,随着时代的进步,服装也开始渐渐凸显女性的身体原貌。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思潮席卷整个时尚界,女装的特点是袖形膨大饱满、裙子上身合体、裙身因为内裙的层叠而鼓起成钟形。宽大的肩膀造型、纤细的腰身和膨起的裙摆让服装的整体造型呈现X形状。羊腿袖和泡泡袖非常流行。

1 19世纪下半叶则是裙撑的时代,在这期间的流行裙式几乎都是以裙撑来命名的。第一种裙称作“克里诺林裙”,形状类似于钟形,里面的裙撑是用有弹性的鲸须或金属丝制成环装框架,然后用带子连接而成。第二种裙称作“巴瑟尔裙”,它的裙身不再是四周膨起,而是集中隆起在女性身后的臀部,在紧身胸衣的共同作用下,女性的性别特征非常明显。而这一时期的共性是袖子,女装的袖子自19世纪中期就开始膨大,直到1906年才偃旗息鼓。

无独有偶,2016秋冬时装发布会上恰巧出现了许多泡泡袖、羊腿袖与紧身裙结合的造型,让我们感受到似乎是浪漫主义的回归。这种膨起的袖管不仅与束腰长裙相结合,设计师们还将它融入到各种风格和材质中,于是乎便出现了俏皮优雅的毛线衫、帅气十足的皮夹克、以及前卫轻薄的羽绒服。

当时尚进入20世纪,女性的身体迎来了解放,紧身胸衣被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细长型的女裙。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设计师——保罗波列(Paul Poiret),是他首先发出了“向紧身衣宣战”的宣言,给时尚带来了新的变革。他把衣服的支撑点挪到肩部,其余的部分则采用了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折裥,设计出类似于希腊服饰中的“希顿”式样的服饰,自此以后,紧身胸衣被完全摒弃,保罗波列开启了近代服装的新纪元。20世纪20年代时髦的女性们开始留波波头、戴钟形女帽、穿低腰上衣和及膝的直线短裙,裙上饰有大量的珠片,显得璀璨夺目。在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之后,女性开始奉行享乐主义,时髦的她们喜欢爵士乐,热衷于各种玩乐和舞会,被称为“夫拉帕”(Flaper)。夫拉帕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上个世纪的流行样式,她们那镶满珠片的裙子从此成为一种设计语言,代表着华丽、奢侈和纸醉金迷,经久不衰地被设计师们沿用至今。在2016秋冬国际时装周上,我们依然看到了这些金光闪闪的装饰,它们与精美的刺绣、薄如蝉翼的乔其纱交相辉映。当人们禁不住赞叹设计师创造的这座“魔幻仙境”时,是否也隐约看出上个世纪夫拉帕们的时髦身影?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让夫拉帕女孩们变得成熟,具有女性曲线的长裙重新回到时尚舞台,这个时期的日常装束是宽肩和曲线结合的过膝裙。这段时间内还涌现出了大量优秀设计师:可可·夏奈尔(Coco Chanel)、玛德琳·维奥内(Madeleine Vionnet)、珍妮·朗万(Jeanne Lanvin)、埃尔莎·夏芭亥莉(Elsa Schiaparelli)。女装大多采用柔软飘逸的材料,塑造了女性优雅浪漫的气息,而宽大的肩部和收紧的腰身所形成的造型,则一直延续到50年代。这一时期的女装对当今服装影响至深,可以说奠定了现代晚礼服的基本造型。

回过头再来看2016秋冬的时装,去掉那些五彩斑斓的印花图案,廓形上是否有些似曾相识?

20世纪40—50年代,经过战争的洗礼,高级时装重新回到时尚舞台,1947年迪奥(Christian Dior)推出了他的“新风貌”,女装的肩部圆润、胸部饱满、腰部收紧,怀旧而优雅,魅力无限。西班牙籍设计师巴伦夏家(Balenciaga)注重剪裁和廓形,强调服装和身体之间的空间,以舒适度而闻名。1954年夏奈尔(Coco Chanel)强势回归,凭借其简洁的结构和强大的功能性,成为20世纪现代风格的代表。这一时期由于战争带来的材料短缺和严格的配给系统,短裙套装成为主要造型,军装风格开始形成,一般多为加了垫肩的肩部、皮带束腰和多功能大口袋组成的套装。这一时期的女装实用、舒适、简洁、优雅。女性形象成熟而端庄。

回顾2016秋冬国际时装周,我们发现依然有品牌延续这种低调的优雅,也有借用该时期的流行元素作为设计符号,融入到自己的风格中。

时尚是轮回的,但绝不是简单的改良或重复,而是风格的延续和创新。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大多数人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即在熟悉了某一种流行元素之后,渴望和追逐新的流行元素的心理。博物馆为我们保存下那些具有历史性的瞬间,那些划时代意义的变革,让我们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大牌时装屋的设计师更是注重回顾历史,以求对品牌精神的延

2 续。在国际合作日益加强的今天,作为时装院校的学生,更应当深入了解这些变革时期的服饰外貌和剪裁方法,以求将来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上发挥才华。而如今,我们不必跑去国外即可欣赏到西方服饰艺术的精髓,位于杭州市玉皇山庄路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了近4万件(套)西方时装,其中不乏珍妮·朗万(Jeanne Lanvin)、可可·夏奈尔(Coco Chanel)、巴伦夏家(Balenciaga)、迪奥(Christian Dior)、纪梵希(Givenchy)、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等名家之作。本文介绍19世纪-20世纪西方服饰所用的插图,全部来自于该馆的收藏。

作为国内最大的国家级的纺织服饰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自2011年起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政府相关组成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近四年的考察、谈判、签约、清点、运输,完成了38306件(套)西方服饰的清点收藏,并在2015年3月27日—5月26日遴选出200件珍品进行了展览。“我们也想打造一个巡展,在全国各地进行展示,让更多的人更快地看到这批时装的内容的魅力。”馆长赵丰如是说。

此次征购的西方近现代时装,着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服装设计界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之时,为国内院校师生提供了珍贵的教研资料。现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已整修后重新开放,焕然一新的博物馆带给我们一份精美的西方服饰文化大餐。

当亲情遇上利益

当违建遇上亚运

当奥斯卡遇上爱情

当元宵节遇上情人节

当青春遇上军装散文

当传统剪纸遇上年轻人

当语文遇上信息化教学

当“青花瓷”遇上“呆木瓜”

当“鲜花”遇上“毒花”总结

当房价遇上通胀[优秀]

当时装周遇上博物馆
《当时装周遇上博物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