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更新教育观念进行科学教子

发布时间:2020-03-03 13:06: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更新教育观念 进行科学教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断裂和失承。以往家庭教育的绝大多数内容是继承而不是创新的,很多人认为只要按照父辈教育我们的经验来教育子女,就大致不会错的。可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所获得的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完全参照。因此,当代中国的每个父母都在摸索、探究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我们知道,教育不仅在于学校,如果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高素质。这道理就像是教师素质提高,使学生素质提高的基础和前提一样。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理。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在当今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尤其是如此。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换一个新的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究竟怎样教育好孩子?还需要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这是过河的桥,登墙的梯,要教育好孩子,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立亲子间的感情基础 ,对孩子爱而不溺

和孩子建立感情基础,并不简单,因为孩子常常对父母心存怀疑、惧怕和戒备。对孩子的爱,要真挚,要发自内心深处,但绝不能溺爱。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邓颖超大姐曾经说:\"母亲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目前在爱孩子的问题上有两个误区;一个是 \"捧爱\",又叫溺爱。将孩子心肝宝贝似的捧在手里。按理说,父母关心、照料年幼的孩子,满足孩子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种种需求,这既是一种爱的体现,也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分寸感,对孩子的种种需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从不说一个\"不\"字。作为孩子,年龄还小,不懂得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需求是有益的。比如,有的孩子爱吃巧克力,吃起来没个完,有的孩子爱挑食,一点蔬菜也不吃;有的孩子只能听表扬,听不得批评,有的已经有很多玩具了,但见一样就想要一样;有的作完作业自己懒得清理书包,要爸爸妈妈代劳等等。这些不正确、不合理的要求,要加以限制,要敢于向孩子说\"不\" ,讲清楚这样做为什么不好。若是家长凭感情用事,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甚至错误的行为也迁就、姑息,就会养成孩子自私、贪婪、任性等不良心理与行为。还有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经常说:\"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他。\"\"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有的低年级学生的家长在接孩子时,先问\"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一旦小朋友之间产生了矛盾,家长找老师,找对方家长,不依不饶,有的甚至动手打小朋友。

在家长看来,\" 从小不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人善被人欺\"的思想让家长们不愿意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实际上,没有善良之心的孩子也不会也不可能很好地保护自己。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别人。\"爱\"的种子就这样结出了恨的果实。

还有一个爱的误区,就是\"棒爱\",有的家长奉行\"打是痛,骂是爱\",\"棍棒出好子\"\"不打不成器\"的古训,将爱体现为对孩子的所谓的严要求,动不动就是耳光,棍棒相加。这种\"棒爱\"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产生逆反、偏执、说谎、对抗等不良心理与行为。

不论是\"捧爱\"还是\"棒爱\",都不能培育出孩子的爱心,往往扭曲了孩子的心理,使他们变得冷漠、残忍、暴躁。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怎么会懂得什么是爱,因为他从未感受过爱的温暖。因而也不爱他人,不考虑自己的行为的后果,在外界因素的诱惑下,容易走向轻生、犯罪的道路,酿成家庭悲剧。

我们提倡的理智的施爱法,就是把单纯情感支配的爱上升为理智的爱,把施爱与施教结合起来,让孩子在爱的温暖中懂得做人的义务和责任,学会同情、关心他人。孩子有了爱心、同情心,才会养成与人为善、善于与人相处,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基石,他们今后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会走得稳当。

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呢?前苏联巴布雷仕中学门口的屏风上有一条校训:\"要爱你的妈妈!\"校长苏霍母林斯基对人们解释说:\"对孩子的教育应从形象的问题入手,试想,一个如果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的孩子,还会爱别人吗?\"一个从小对父母有爱心的孩子,也必然会关心、同情他人,会爱亲友、爱小伙伴、爱人民、爱一切善良美好的事物。家长培养孩子的爱心一定要从小抓起,从日常小事抓起。

把爱的情感与教育的理智结合起来,对孩子爱而不宠,敢于说\"不\";重视爱的双向交流,培养孩子从小爱父母,爱亲友,从而扩展到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这就要求父母在建立转化孩子的信心的同时,克服自身的一些心理障碍。比如\"定型心理\",认为孩子\"朽木不可雕\";\"厌弃心理\",把孩子看成包袱,会给家长丢脸,添麻烦;\"偏激心理\",把孩子看得一无是处,以偏概全;\"惩罚心理\",以为自己权力在握,想用惩罚管住孩子。与此相反,父母们应该相信爱与期望的力量,对孩子的前景,有一个美好的期望。

二、尊重孩子的人格 ,和孩子平等相处

一个人心灵的世界是靠尊严支撑的。不怕没有钱,就怕没有尊严。人人都需要尊严。尊严是人生的丰碑,尊严的丰碑树立起来,人生就会创造辉煌;尊严的丰碑一旦倒塌,心灵就会被践踏。像需要爱一样,孩子更需要对他们人格的尊重。贫困、残疾家庭出生的孩子需要尊严,那些学习差的孩子也需要尊严,有时这些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生\",缺的不是分数,而是人格尊严。因为他们的人格已经受到了漠视,连他们自己都在别人的冷眼中减少着甚至失掉自尊。他们看不起自己,很自卑。因此,只有父母们看得起他们,尊重他们,才能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自爱、树起新的精神支柱。

为此父母必须谨言慎行,绝不做伤害孩子自尊的事。当众揭孩子的短处和伤疤是最忌讳的。我们培养孩子从小要有骨气、有尊严。尊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孩子是不是有尊严,不取决于家里物质条件的好坏,而在于他们生长和教育的环境。

许多家长多以羡慕的神情来看别人的孩子,甚至拿别的孩子的优点来与自己的孩子的缺点对照。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孩子犯错误时,您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接受调查问卷的53%的父母回答是:\"你看某某多好,你有他(她)一半,我就知足了。\"\"你怎么搞的,又闯祸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父母不能正确评价孩子,关键是评价标准有问题。较多的是看到自己孩子的不足和缺点,做不实际的要求甚至指责。他们常常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蠢才;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认为提醒孩子看到别人的成绩,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结果却事与愿违。久之,伤害了孩子的自尊,破坏了应有和谐家庭环境甚至亲情,这是十分有害的。所谓自惭就是,家长要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找教育差距。勤读教子之经,勤学教育之法,寻找教子良方。\"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的复制品。永远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人们无数次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孩子的心灵像干涸的小苗,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

另外,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对孩子的担心,慢慢转变为不放心和不信任。于是一些父母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用雇私人侦探\"跟踪\"的办法干涉孩子的生活,孩子们对此很有意见。青春期的孩子有秘密,需要尊重,需要好好维护他们的隐私权,给他们自由的空间。

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需要社会,需要与人交往。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强烈需要有自己成长的空间,希望别人把他当作成人看待。如果这时老师和父母还把他当成孩子,就会引起他们的厌烦,产生对抗心理。要学会对孩子的引导。与其把孩子封闭起来,控制他的交往,不如打开大门,让孩子在广泛交往中学会与人沟通。有的专家提出把\"早恋\"变成\"早炼\",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就像大禹治水一样,\"疏\"比\"堵\"效果好。

父母必须给孩子以同样民主、平等的人格地位,倾听他们的心声、他们的苦衷,倾听他们的愿望和建议。这样,父母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心理的活动。但是,对于孩子的问题和缺点也不要故意掩饰,而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最能引起他们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方式适时地给于以指出、分析,使之逐步改正。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应得到肯定性的评价。

三、家长从小合理引导,培训孩子良好的习惯

首先,培训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作息与饮食习惯,有益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这些都需要做父母的坚持要求和监督监控。当孩子已经形成了规律的作息和饮食,对他的一生都是有意义的。孩子的房间和床铺要让他自己整理,家长可以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从小教育孩子要讲卫生,好的卫生条件与环境,能够愉悦孩子的心情,减少疾病。另外,他还不会或不忍来破坏它。

关于零花钱,我认为还是少给为好。需要的话,事先最好和孩子制定一个支配计划。在美国,许多孩子自己可支配的零花钱都是用他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比如不同的家务劳动给以不同的报酬。这样孩子在花费的时候会很珍惜的。

其次,要培训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人和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的主观劳动意识。但是劳动意识也有可能逐渐的湮灭,因为所有的人也都有惰性的一面。当劳动本身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时候,孩子便会积极的去做。从小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是家长在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过程中要重视给他带来愉悦体验。

最后,是培训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孩子掌握高效的学习技能。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对孩子的学习多讲刻苦。如,囊萤取火、凿壁偷光、刺骨悬梁等。刻苦,作为训练孩子的学习态度并不为过。然而,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快速涌现的今天,仅有刻苦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就有了\"苦学莫如乐学,学会不如会学\"之说。所以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养成在刻苦基础之上的会学。于孩子的学习,做家长的切不可不管不问。对于孩子的学习,主要应该放在时间要求,质量要求和效率要求三个方面,不能只重数量。建议不要陪孩子作业,主要作为应该是做好检查和评价。

很多孩子读书很用功,但成绩差,这是因为孩子没有掌握好学习的技能。学习的技能包括学习的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学习的规划。父母对于这类孩子,首先要肯定孩子用功刻苦的精神,给孩子以信心。然后在此基础上,要和孩子以相互讨论的方式指出孩子学习中学习技能的欠缺之处,并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方式和习惯。而且要通过设定目标和不同阶段计划来检验这些方法和方式的有效性,使之在不断学习中加以完善和提高。

四、注重对孩子的欣赏鼓励,调动孩子自身的积极性

欣赏、鼓励是亲子情感交流的最佳渠道,也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我们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在单位受到领导、同事们的赏识赞扬,或者回到家里还有爱人的欣赏鼓励时,你会心理乐滋滋、甜丝丝的,觉得自己还挺不错,干起工作来格外有劲,还想干得更好一些。如果换一种情况,单位的领导总是挑你的毛病,老是训斥指责你,爱人又常埋怨、数落你,这也不是,那也不行,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肯定会影响你的工作情绪。

孩子也是一样,他们需要快乐,要在快乐中成长。我们做家长的要欣赏自己的孩子,多摸摸孩子的脑袋,多发现和表扬他们的优点、长处,多给孩子一份鼓励,孩子就多一份快乐,多一份自信,这是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好好学习的动力。每个孩子都有独自的行为特点,我们没有必要时时、事事和别人比,最好的办法是多看孩子的进步,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只要有进步,就要给予鼓励。当孩子在学习中出现滑坡或生活上有什么过失的时候,家长要帮助他总结教训,不要一味训斥、指责,以一点否定他的全面。特别是对那些缺点、毛病比较多的孩子,他们有了点滴的进步,家长更要及时表扬、肯定,逐步加深他们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如果我们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生活上有过失的孩子,老是批评指责,甚至打骂,他们会经常产生不愉快的心理体验,情绪会越来越低落,心理上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甚至厌学、自卑,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对抗行为,最后会发展到弃学、出逃。

家长教育孩子的成功与否,往往在于方法是否得当,能否很好地运用欣赏鼓励法。家长对孩子的欣赏鼓励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语言是交流情感的工具,孩子总是喜欢听到父母表示关心、信任和鼓励的话。如\"你做得很好\"\"这是个聪明的主意!\"\"你一定会做得好\"\"你能行\"\"你能帮我,真好\"这样孩子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诲,可是也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缺乏语言修养,因而掌握不好欣赏的原则,也影响了教育的效果。根据平日的观察和了解,建议家长与孩子交流时试着改变一下语态。

对孩子的教育,还须配合他们的自我教育,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因此,家长要找出孩子自身所具有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要千方百计调动、刺激他们的积极因素发挥作用,克服消极因素。

孩子的特点不同,调动积极性的方法也不一样。比较普遍做是:满足他们的成就动机,使之产生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表现的心理,给他们以适当的表现机会,满足他们的自尊需求,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满足他们的求助心理,给予及时的关怀和帮助;满足他们的感情需要,跟他们坦诚相待,做知心朋友。

五、运用期望引导法,抓住和激发孩子的闪光点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进行一个教育实验,到一所小学某个班作\"预测未来发展测验\"。事后把一个名单交给老师,并对老师说,这个名单上的学生将来会有优异的发展,他要求老师对此保密,不要外传。8个月后,他回到这所学校,发现列入名单的学生成绩进步比别的学生快,求知欲望旺盛,适应能力强,与老师的感情特别深厚。实际上名单上的学生是这位心理学家随便开列的,他们并没有特别的智力。罗森塔尔认为,这是由于教师得知名单上的学生会有优异的发展,从而对他们产生了好感和期望,老师在与这些学生接触中,以表情、眼神、传达暗示与期望,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影响,这也是一种\"罗森塔尔效应\"。这种心理暗示的运用,就是我们说的期望引导法。

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长都对孩子抱着成才的期望。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产生适合自己心理的期望。可以说,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推动孩子成长进步的动力。当今有许多家长的眼睛老盯着孩子的考分,或以自己为标准,希望孩子比自己强,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甚至采取\"拔苗助长\"的高压行为,结果使孩子处在难以成功的心态中,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反而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严重的产生厌学、自卑和退缩心理,这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倡导的期望引导法,是合理的期望,适度的期望,应有利于孩子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和自我优势的发挥,是孩子现有能力水平的适度提高。

初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那样,没有任何天然的坏习惯、坏毛病。不仅如此,他还潜存着与生俱来的能力,有些方面的能力还很强。任何孩子都是有闪光点的,关键在于是否被发现;被抓住。所谓闪光点,就是他们的一点进步,一件好事,一次克制不良习惯的表现,一次较好的作业-----这些都是\"星星之火\",家长都应及时给予肯定,有分析地加以引导,这样的闪光点就会逐步扩大,引起质的变化。只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以不懈的努力坚持引导和教育,就能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成功。

六、经常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社会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即动态的。比如,升级、调班、座位调整、转学、教师调换就是孩子经常遇到的环境变化。孩子将来走上社会面临的各种变化将会更多。如果他没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经不住各种环境的考验,那么他的生存就有可能产生危机。于是,做家长的要及早做好对孩子适应能力的培养。适应能力和现实承受能力应该是孩子必备的能力,这对已孩子今后的发展意义是重大的。

在人的一生中被别人误解是很难避免的,要教育孩子学会坚强。只要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就不要怕误解;同时还要告诉孩子有些误解一时难以说清,甚至没有必要去说清。随时间的推移,用自己的行为来证明别人误解的错误,这样更能说明自己的正确和宽容;当受到排挤和疏远的时候,自己一定不要自我贬低,学会坚强。

以良好的心态和状态做事,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优势,对自己充满信心,是孩子保持进步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一定要重视和孩子共同发现他自己的长处,培养他的自信心,加强他的表现力。

孩子既有普遍的心理特点,每个人又有各自的心理特点,家长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孩子的普遍性的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看是他们多有期待心理,期待别人(特别是父母)尊重他们,看到他们的优点,期待别人相信他们能够进步,显示一下自己的身手,尤其想做一些让别人肯定的的好事情;他们多有争取进步的愿望,他们不甘心长居下游,希望通过努力,成为好学生。从消极方面看,他们可能有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别人看不起自己,想进步,别人也不会相信;还可能有惧怕心理,怕考试,怕挨批评,怕家长打骂,怕受处分;不可能有逆反心理,一批评,一教育就厌烦,不爱听,觉得反正总说我不好,我也不听你们的;还可能有报复心理,谁管教他多,批评他多,便会对谁产生反感,而且想寻找机会报复一下,发泄怨恨。

一位教育家说:\"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家长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所以,对家长来说,不光要辅导好孩子学习,还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对孩子的心理状态作一番了解,然后寻求合适的办法为孩子的心理解禁。

七、重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爱的基础,爱是感恩的表现动力,良好的作为是爱的体现。就感恩来说,应该让孩子知道,他来自哪里,谁为他创造了如此的条件,家、国与孩子的关系等等。如果孩子不能把家、国和自己紧密的联系起来,那么孩子将会是自私的。

爱的教育不应该停留在要求上,做父母的应该给孩子做出榜样。以榜样的影响力实现爱的接力与传承。善心、善根是孩子得福报的基础。有爱心和有善心的人一生都将是幸福。因为爱和善的过程是施加在别人身上的,于是也必将惠及他自身。我们可以抽点时间带着孩子看望奶奶、爷爷、外公、外婆,给老人做生日,使孩子在亲情交往中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是老一辈的艰辛给下一代带来了幸福。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鼓励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份礼物,有意识的让孩子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情,如爸爸下班回来,让孩子为爸爸递上一双拖鞋,给妈妈递上一条毛巾。让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整理房间等。家里有好吃的东西,要求同大家共同分享。

八、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当孩子脱离母体以后,他就是一个人独立的生命个体。在孩子还比较孱弱的时候进行必要的呵护和帮助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但最终孩子必须独立自主的生活和发展。而自主意识,自理、自立能力是孩子独立的开始。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是家长必须重视的。否则,孩子将来将成为一个依赖性较强,自主生活和发展能力差的人。

盼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幸福,那么,建议从幼儿抓起,以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自立能力为起点。逐渐把孩子培养成在空中翱翔的雄鹰。

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多承担任务,使自己有机会独立面对问题,促使自己拿主意,想办法,勇敢的迈出第一步,练就独立做事的本领。当他们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后要及时鼓励,进一步增强他的自信心。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多给予帮助、理解,和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渐使他学会独立做事。

九、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做孩子的好榜样

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造就好孩子的必要条件。家庭和谐的关键是夫妻和谐。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和夫妻对孩子爱是孩子产生回报意识的根本动力所在,是孩子自然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庭教育的另一个恼人的问题是,一方面家长们希望孩子成才,而另一方面家庭的氛围却不利于孩子成长。如:有的家长经常搞窝里斗,闹家患,打离婚,给幼儿的心灵造成创伤;有的家长则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做买卖赚钱,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甚至在孩子面前也不检点自己的行为......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形象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许多幼儿的性格、作风、行为习惯之所以很像父母,遗传并非起决定作用,而主要是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幼儿平时是很善于模仿的,他们对事物好坏的辨别还比较差,只要是父母和老师说的或做的,就认为是好的、对的、美的。他们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光去注意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和观察着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切都想模仿,一切都想学。于是,父母便成了他们学习的示范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像一张张生动形象的图谱一样展示在幼儿们面前,幼儿从中模仿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标准、善恶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有人也把这个时期的教育称为\"图谱教育\"。如果父母在各方面的表现是良好的、适当的,幼儿看得见,学得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健康地成长起来。否则,正如鲁迅所指出的:\"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

家庭教育的主要教育力量,在于父母的榜样作用,这一点已形成共识。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少年儿童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孩子的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孩子出生以后,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及其家庭成员,其最初形成的行为习惯几乎都是从模仿家长而来的。因此,家长要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作用,时时处处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如果家长处处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子女的表率,这不仅可以提高和树立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可以使家长牢牢地把握住教育子女的主动权。

所以,在日常的具体生活中,家长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父母首先要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一番成绩来;要求孩子在思想品德上和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家长自己首先要与邻里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不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不占小便宜,公正无私。

如果家长能始终如一地这样严于律己,就会给孩子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会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敬,因为家长本身的言行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众所周知,千万个孩子就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孩子所处的环境和孩子的成长都是动态的,不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遇到问题。于是,当我们解决问题存在实质的困难和障碍的时候,一定要积极投师问道,不可吝啬。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一种成功能够弥补家庭的失败;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家庭渎职,即使有再多的学校、社区工作站、心理咨询室和劳动教养所,都将无济于事。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教子方法是培养孩子最有力的武器。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正视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切实转变自己落后的家教观念,学习科学的教子方法,真正掌握家庭教育的艺术,全面提高自身的家教水平和家教素养,才能最终避免家教误区。愿我们的家庭教育开出成功之花,结出成功之果!

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一更新教育观念

科学教子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更新教学观念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进行科学教子
《更新教育观念进行科学教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科学教子 教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