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教养方式不良引发孩子行为偏差的矫正——家庭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0:25: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动画片对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康淑萍 江西省吉安市保育院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为了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社会品质及学会共同生活、适应社会需要打好基础。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有效的幼儿社会性教育尤显重要。在当今这个电视等多种媒体普及的年代里,动画片日益成为伴随每个孩子成长的伙伴,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小班幼儿这一特定群体出发,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这一课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一、动画片是小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渠道

一份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孩子在1岁以前就开始看动画片了,有的父母甚至称自己的孩子三四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坐在电视机前了,动画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带给幼儿动感十足的视听享受,使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促进了感知能力的发展,其积极作用是无庸置疑的。幼儿时期有80%的信息是通过视听途径获得的。动画片所提供的音像不仅有利于孩子获得多种信息,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使孩子获得许多间接经验,动画片成了伴随每个孩子成长的伙伴。而小班幼儿的年龄一般为3至4岁,正是进入人生剧本的“幼儿决断”或“早期决断”阶段(3至6岁)的起始点,也正是俗语所说的“3岁看大”的关键时期,这正是幼儿接受社会性教育的关键点,也正是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通过最佳渠道和采用有效方式抓住教育契机实施教育的用心点。而动画片所具有的不拘一格的视觉造型、多通道的感官刺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情感色彩浓厚、儿童化等一些特点,容易为孩子所接受,使之成为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渠道。

幼儿社会性包括幼儿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等。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博士丹涅尔--戈尔曼研究表明:“孩子的未来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也就是说,好的教育不单单是智力的训练,相比较而言,社会性水平高低更能决定孩子未来生活中获取幸福和成功的能力。从小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目标看,包括自信心、主动性和独立性;愿意与人交往,有合作态度与

行为;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行为,愿意关注、参与家庭及集体与周围的事物;遵守必要的规则等独特的内容和特点。通过对小班幼儿观看动画片的动态观察分析,小班幼儿比较喜欢看《天线宝宝》、《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反映家庭温馨、合作友好、聪明活泼等内容的动画片,而对《奥特曼》之类的包含暴力、打斗、恐怖内容的动画片表现出害怕、厌恶、不愿看等行为。小班幼儿的这种行为反映,是幼儿从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初步转入准社会环境--幼儿园后,幼儿的社会性需要、安全性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具体表现,特别是由个人为中心的全家呵护型的环境向友好合作的集体交往型环境转型之初,小班幼儿急需寻找的安全需要的心理反映,表明幼儿间接地需要情感支持及社会交往。小班幼儿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始意识,使他们对于面前的这个世界,会比成人更多地采取同化的手段来把握。对于他们来说,事物是什么样子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对于自己的意义。在幼儿的愿望世界里,为了某种功能的获得可以不惜改变事物的真实结构。动画片正好迎合了幼儿的这种需要,为了能飞行,人可以长上翅膀;各种动物可以具有人的神态表情和意愿,等等,可以使孩子体验到一种强烈的形式变化感和自由感,从中获取无穷的乐趣。有的幼儿还无意识地把动画片中的情节仿真地搬到现实中来,有时把对动画片中的理解和认知作为在幼儿园真实发生的事情向家长叙述,让教师和家长啼笑皆非。这种小班幼儿的意识识别亦真亦幻的成长“决断”,正是老师和家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最佳切入点。要通过让小班幼儿观看有利于其社会性发展的动画片,在幼儿心智模式中建立基础扎实、富有开放性特色的社会性发展的健康模式,使之成为原创最佳动力之源。同时,通过师幼互动将一些具有浅显易懂的社会性内容的动画内容编成故事进行表演、游戏,进行以情感心理的接近与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的情感特殊需要,重视和孩子们的情感交流。3至4岁的幼儿情绪不稳,主要满足于生理需要,可通过每天都摸一摸,亲一亲他们,和孩子身体接触,让他们得到生理和心理的满足,使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和谐融洽环境中促进社会性发展。

二、正确认识动画片在小班幼儿社会性教育中的“富集效应”

社会性发展得较好的孩子适应能力和自制力都比较强,容易与老师、同伴相处得关系融洽,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同伴交往,从他们那里得到信息,扩大自

己的眼界;在与同伴的合作游戏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社会性发展得较好的幼儿,往往心态积极稳定,自信心强,比其他的幼儿表现出更有“毅力”,他们能保持较长时间专注地“工作”;遇到困难使他们也能寻找原因,努力克服困难,而不轻易放弃。相反,社会性发展不好的孩子,不仅不会学习如何“学做真人”,还会导致不真诚、虚伪、道德水平低下。这里有一个社会性教育成效的“富集”过程。

“富集”这个词是生物学的一个概念,在这里借指增长的一种效应,一种级数关系。人生活在社会环境当中,时时刻刻在接收着来源于周围人事或自身内部的种种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整理和分析,会对我们的情绪、情感产生影响。本文所提出的“富集效应”,是指幼儿将一定的好或不好的社会性发展信息不断吸收,并在认知行为中予以不断模仿,这样的行为强化到某一个特别点时,就转化为一种习惯,从而成为影响人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动画片的观看中,同样存在“富集效应”。优秀的动画片都宣扬真、善、美,给幼儿提供一些可供模仿的模样和群体的一些行为规范,促进幼儿是非观念的形成,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应根据小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目标,有选择地组织观看一些优秀动画片以实现“优势富集效应”。如果教师和父母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动画片,放任不管,孩子会把动画片中的一切照单全收,那些品位不高、制作粗劣的动画垃圾,会不负责任地污染孩子的稚嫩心灵,这就很难避免出现\"劣势富集效应\"。如儿童具有强烈的模仿倾向,而且区分信息的能力很弱,特别是年龄小的儿童几乎没有区分能力,对行为与其后果间的联系也不甚了解,因此经常发生一些悲剧。如一个3岁男孩学动画片中小鸟飞行,从窗口“飞”下,导致肝破裂死亡。而那些充斥暴力行为的动画片会使儿童认知上形成对暴力的合理化,生活中的问题也往往用暴力来解决。

幼儿之所以喜欢动画片,是与幼儿对世界的理解、幼儿的认知方式及动画片的表现形式有着密切关系的。根据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家、理论家、小说《指环王》的作者约翰·托尔金所提出的“第二世界”理论,第一世界是神创造的世界,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那个世界。而人们不满足第一世界的束缚,用“幻想”去创造一个想象的世界。在第二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一种看得见的“真实”形象建构起来的。也就是说,幻想是人类的自然活动,幻想的物力能把我们带到现

实看不见的另一个世界去,做不平凡的旅行。在那里,人类的一切梦想都不难实现,任何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第二世界中也能当作事实来体验。按照无限的形象和丰富的表现创造出来的第二世界,比我们所居住的第一世界还准确、还真实,能够窥视到人生幽微深处。动画片主要用动作来完成故事讲述,在表现形式上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通过图画的直观性及影视的活动性,能将幼儿内心的第二世界形象、直观、动感地表现出来,使幼儿内心已有的这一世界,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体验与复现。这样,幼儿喜爱动画片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了解了幼儿喜爱动画片的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引导幼儿观看动画片了。进入小班阶段的幼儿,生理不断发展,神经系统的机能进一步增强,加上言语的真正形成,开始具备了较强的心理活动能力,大多数儿童开始注意周围的事物,这个特殊时期,为孩子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神话故事、古老的童话、有关动物植物的故事,一方面满足其旺盛的好奇心,一方面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当然,这些动画片里的人物要形象可爱、性格鲜明,情节要简单、紧凑,矛盾冲突激烈,也要画面色彩鲜艳,配乐优美,具有欣赏性。同时,要持之以恒地做到家园互动,要把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动画片中的故事情节作为与幼儿交谈的重要内容,加深初始印象,并在生活的细节行为中,家长和教师做到以身作则,引导幼儿的正确判断,在不断实现新的认知起点上实现“优势富集效应”,使幼儿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受益终身。

三、要让“距离美”成为动画片影响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重要认知方式

幼儿社会性发展形成,主要是通过简单的重复、模仿、有意练习等方式获得的,而动画片中的画面中出现的各种角色极易为幼儿所接受,哪怕是一个细微变化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幼儿在动画片观看或讲述时,表情与动作能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可以说,动画片不仅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工具,它有助于幼儿的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目前有许多家长与教师常常为无法将幼儿从动画片中拉出来而苦恼。其实,家长与教师不必为此着急。因为每个人,尤其是充满好奇心的幼儿,他们都急于想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若幼儿过分沉迷于这一幻想世界,家长和教师可用其他同样表

述幻想世界的文学形式,如图画故事书、故事讲述等,适当地分散幼儿对动画片的注意,让幼儿从其他文学形式中去体会、观照幻想世界,这样,便可减少幼儿对动画片的痴迷程度。在幼儿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在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更为客观时,他们自然会走出动画片所构造出来的幻想世界。应该让“距离美”成为动画片影响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重要认知方式。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情感发展是需要真实生活经验的,特别是在小班幼儿阶段,直接感受显得尤为重要。动画片中的人物、内容再好再逼真,它毕竟是假的,是真实事物的简化和编写,给人的体验远远没有真实的情境那样丰富与深刻。现在的都市孩子在电视中认识大海、高山、星空,却无法体验真实的大海、高山、星空给人的感受。这种充满了各种仿制的、模拟的东西的生活,孩子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留给真实的生活呢?然而,缺少直接经验、真实体验的思维是不健全的。因此,我们不能只让幼儿停留在与动画片在感情上的“零距离接触”上,而应让幼儿与动画片产生“距离美”,即通过合理安排家庭生活,给孩子安排各种有益的活动。如,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带孩子爬山、嬉水、游玩,与孩子一起分享走进大自然的乐趣。在这些活动中,既能增强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也使幼儿有一个宽松且充满爱意的成长环境,保证幼儿拥有一颗健康而快乐的童心。另外,还应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同龄幼儿接触、交往。让幼儿在交往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他人建立平等的关系,学会如何正确地待人接物;如何关心同伴,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学会在争执或矛盾中,如何协调关系,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提高自身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距离美”,创造一种精神情感享受与实践体认感知良好互动的有效机制,使幼儿能在社会性发展上走出那种认知上的亦真亦幻状态,不断增强正确认知社会和他人的能力,大胆地从家庭走向学校,促进身体和心智的健康发展,面向社会,融入社会,有益于社会。

关于动画片对幼儿有何影响的调查报告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1180 关于动画片对幼儿有何影响的调查报告-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发现,由于大部分家长平时忙于自己的事,无暇照顾孩子又怕孩子自己玩会有危险,当幼儿在家时总让孩子看电视,动画片一部接着一部地看,那么长时间看电视对幼儿有何影响呢?为了进一步地深入了解,我运用了所学的教育管理理论,于2009年8月15日至9月15日,随机选取南浔镇中心幼儿园中班的30名家长,对他们进行一次较全面的问卷和访谈调查,现将调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结果及统计:

在这次调查中,我针对幼儿看动画片的时间、内容以及看动画片后对幼儿视力、人际交往、幼儿模仿能力等的影响进行了问卷和访谈,现将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1、幼儿在家大部分时间用于看电视。

在问卷调查中首先提到:“你的孩子通常一次看电视的时间为”:[①60分钟---90分钟 ②90分钟---120分钟③120分钟---180分钟 ④更长]家长回答的结果如下:

选择①的占13.3%,选择②的占20%,选择③的占50%,选择④的占16.7%。

从上述的结果来看,幼儿看动画片的时间120分钟----180分钟的占了50%,这个比例实在太大了,幼儿看动画片的时间显然太长了。虽然动画片中鲜明、新颖、具体形象、突然性、显著变化等大大地吸引着幼儿的眼球,片中外形独特的人物,突然出现的声音或音乐与画面上的显著变化,是幼儿注意力集中的焦点,但长时间看动画片给幼儿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统计结果显示,有53.3%的幼儿在家中主要的活动是看电视,而出去与同伴玩的只占7%,严重影响了幼儿之间的正常交往。

2、大部分幼儿一次看电视的时间过长。

长时间看电视,消耗大量视网膜内视紫质,明显影响视力。此外,眼睛周围的肌肉也可由于长期处在紧张状态而易引发近视眼等疾病。调查的结果中每次看电视120分钟---180分钟的占50%,超过180分钟的占16.7%,视力与以前对比下降的占43.3%。

3、大部分幼儿喜欢看暴力的动画。

对问卷中“你的孩子是否喜欢看暴力性的动画片,模仿片中攻击

性的动作?”

[①是

②否

③没有特别注意]家长的回答如下:

选择①的占40%,选择②的占26.7%,选择③的占33.3%。

从上述可以看出,幼儿模仿动画暴力动作的比例占了40%,这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位小朋友在玩游戏的时候,一位小朋友为了要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强行从同伴手中抢夺,而后者出于保护自己喜欢的玩具不被抢走而推开前者,两个人就打了起来,这样的攻击性行为是屡见不鲜的。40%的父母也反应自己的孩子平时最喜欢看带有暴力的动画,不断地模仿片中攻击性的动作。

4、大部分家长没有与幼儿一起看动画片。

通过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30%的家长从来没有同孩子一起看电视,60%的家长只是偶尔陪孩子一起看电视,经常陪孩子一起看电视的家长只占10%,这也影响幼儿对动画内容的正确理解,也影响了亲子之间的正常交往。

5、大部分幼儿视力有下降的趋势。

在问卷中,对“孩子的视力与以前对比如何?”[① 下降

②上升

③没有变化]的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选择①的占43.3%,选择②的占20%,选择③的占36.7%。

从上述可以看出,43.3%的幼儿有视力下降,这对幼儿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

二.对调查中某些问题的思考。

1、幼儿在家以看电视为主,缺乏群体活动。

幼儿是好群体活动,爱玩的,家长怕孩子不安全,受委屈,将其封闭在家中加以控制和保护,由于家庭环境的寂寞,活动的单调,整天坐着观看动画片,长期如此容易形成孩子的孤僻,胆小的性格,使语言能力发育迟缓,容易养成不合群的性格特点,缺乏待人处事的勇气和智慧,社会能力差。

因独生子女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感情的“自我中心”。容易养成不善于团结,不善于同情,不善于竞争,不善解人意,缺少协作,不尊重人,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

由于缺乏在同龄人相处过程中的逆境锻炼,如有矛盾时,如何辩解、争吵、闹意见、最后互相迁就、妥协、和解,从中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区别,懂得别人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从而逐渐从“以我为中心”的硬壳中解脱出来。同时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缺乏所模仿的相互交往的儿童、只能和大人交往、向大人学、容易形成他们说大人话、做大人事的早熟倾向,过早失去孩提的天真。事实上成人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他们成人化的行为,不论在和儿童或成人交往中,都会产生困难,而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3、多看电视易使幼儿发胖。

儿童电视肥胖症就是因为长时间坐着看电视,缺少活动,再加上营养过剩或者相对性营养不良,比如:偏食、忌食等造成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不足,结果使得内分泌调节功能失衡。每天看电视5小时的孩子比每天只看l至2小时的孩子的“儿童电视肥胖症”发生率高1倍。儿童内分泌科专家从临床就诊的肥胖症儿童发现,除了10%的肥胖儿童是由疾病引起,10%的肥胖儿童属于家族遗传外,绝大多数的肥胖儿童还是属于单纯性肥胖,而这些肥胖儿童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爱看电视。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爱好有选择性地看电视。特别是

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同时,鼓励孩子多做一些室外活动。在双休日,注意避免让看电视成为儿童的惟一休闲方式。

4、幼儿理解能力差,易受动画片的影响。

人们对暴力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认为只有杀人流血才是暴力,那么电视中的暴力就少得多。有的人则认为,暴力就是以某种言语或行为使人屈服,无论是否有伤亡。这样口语威胁、物品损毁都属暴力行为,电视中的暴力就相对增多了。只要是有意采用武力手段去伤害人,就是暴力。在电视中,包括儿童节目中,仍有大量的暴力内容。幼儿易受其影响的原因是:在电视里,暴力行为很少受到惩罚,相反倒是男子汉的英雄表现。暴力是解决冲突及达到个人目标的有效方法,而其它解决冲突的方法如妥协、辩论、和解等常常是无效的。在这些情况下,儿童更容易模仿电视暴力行为来解决生活中的冲突。有的儿童则盲目崇尚暴力节目中的英雄,另外一些儿童将看暴力节目看作是一种精神寄托,他们的生活需要“暴力”的刺激,否则就会感到压抑。儿童则倾向于认同媒介中的暴力,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侵犯性行为,如与教师顶撞,与父母频繁发生冲突,或与伙伴打架等。

三、关于减少动画片对幼儿负面影响的几点建议:

1、鼓励幼儿常与人交流。

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不是靠成人说教,而是通过他们相互交往发展的。儿童良好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的最好对象是儿童伙伴,这种作用是成人替代不了的。因为成人的许多言行是孩子难以理解的,因此成人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克服因缺乏儿童伙伴的孤独感。大多数的孩子是好群体生活的,特别是游戏。通过集体教育他们尊重他人,不执拗任性,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商量,谦让、分享玩具(购买玩具),关心小弟弟、小妹妹、家长切不要因爱子太深,怕孩子吃亏,将孩子封闭起来;或者偏袒孩子去责怪别人,这样做只能害了自己的孩子。

2、保护幼儿的视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眼与荧光屏的距离要适宜:一般情况下座位与荧光屏的距离是:20英寸的电视机不应小于1.2米,29英寸的电视机不应小于2米,34英寸左右的电视机不应小于3米。

收看电视的时间不易过长,并应有适度的照明:为了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最好在看电视1~1.5小时后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若能在休息时做眼保健操最好,有利于保护视好力。

电视机放置的高度要适当:一般以电视机荧光屏的中心高度比观众的眼睛稍低一些为适宜。

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A是形成眼底一种感光物质的要素,缺少它在夜里看东西就模糊不清。长时间看电视会消耗维生素A,人体内缺少维生素A会降低对暗的适应能力。因此,经常看电视的人,应多吃一些含维生素A较丰富的食物,如胡萝卜、番茄、甘薯、各种绿色蔬菜及动物的肝、蛋黄等。

3、家长应陪幼儿看动画片。

幼儿看电视,家长要尽可能陪伴在旁边,有家长的陪伴与引导,可以避免电视的消极影响,更大程度上发挥电视的教育作用。陪孩子看电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帮助幼儿选择符合某年龄特点、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如选择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大风车”等节目;可以及时解答幼儿看电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提醒幼儿保持眼睛与电视机的距离和正确的坐姿;可以适当限制幼儿看电

视的时间;陪孩子看电视还可以增强其安全感。当电视中出现恐怖镜头时,家长只要设法转移其注意力或告诉他这是电视里的故事,不是真实的,孩子就不会害怕了。

总之,通过本次调查,使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动画对幼儿的负面影响,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使幼儿能健康地成长。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莲山课

:http://www.daodoc.com/Article/zjbgdcbg/53972.htm

家庭道德教育行为偏差与矫正

家庭教养方式对海南省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自信影响的调研报告

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对行为偏差中学生的个案研究

行为偏激儿童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行为偏激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行为偏激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对教养方式不良引发孩子行为偏差的矫正——家庭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对教养方式不良引发孩子行为偏差的矫正——家庭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