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家庭道德教育行为偏差与矫正

发布时间:2020-03-03 10:02: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家庭道德教育行为偏差与矫正

福建永春教师进修学校 郑建三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发表。《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子女成才的源头。家庭教育是个非常古老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把“齐家”作为“治国”的重要前提条件。。家庭具有教育职能,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甚至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教育、家庭道德状况如何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极大影响。“家家都有本难连念的经”,怎样做父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这已经成为需要研究的课题。

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种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因素,在家庭教育方面不尽人意,也存在不少失误,产生一些极端。

一、家庭教育偏差的几个极端

1. 过分包办

由于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子女“成龙”“成凤”是家长的共同心愿,对子女的期望值往往过高,急于求成思想严重,他们对子女的生活、学习包办代替。一方面他们要子女绝对服从,想方设法为子女请家教,辅优,补课。如发现子女有什么特长、兴趣和爱好,也变成他们追求功利的结果。另一方面,在经济上、时间和精力上,他们为子女愿意牺牲一切,无微不至地关心,一切家务劳动由父母承包、可以由孩子自己动手做的事,都由父母代劳。能为子女做的,他们一切都做到了。对自己工作得过且过,甚至辞职当“专职”的家长。这种包办代替产生的结果不利于子女全面发展,子女听话顺从,基本生活能力下降,对某种的兴趣爱好也被扼杀了。包办代替还使父母在子女眼中的地位下降,子女依赖父母、不感激父母,不尊重父母,导致子女的逆反心理,对父母的怨恨而产生的悲剧一再发生。

2. 过分放任

与包办代替不良倾向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在时间和精力上对子女放任自流。父母与子女存在血缘亲情关系的权威性有着强大的人格感化作用,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一般教育者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父母的养育和抚爱是最有效的,最高质量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养育是子女成长的原动力。父母或忙于事业或安于享乐,贪图清闲,不想因对子女的教育而影响自己生活质量,家长在业余时间不是跳舞玩牌,就是吃喝玩乐,甚至沉溺于赌博(沿海地区“六合彩”赌博盛行),必然对子女产生极坏影响。他们金钱投入充足

但对子女时间、精力、感情投入不足,有的家长在教育失误后把子女送到上一辈管教,或托亲友帮养,请保姆进家庭管教;或让子女在教师家中食住,或选择寄宿到学校,把子女完全关进去,由学校全面管理,或不惜花费巨款送子女到国外留学。这在经济条件好、子女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家庭更为普遍。但这种对子女缺乏关心和爱护,放弃与子女的情感交流,无异于取消了家庭教育中最富有的优势和特色,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3. 过分粗暴

在社会暴力中,家庭暴力占很大比例。在家庭暴力中,对子女暴力比例更大。据调查,我国有33.4﹪的家庭有着对子女在内的家庭暴力,有31.7﹪的人公开承认自己在家庭中受过家庭暴力的伤害。(此数字来自许建国著《家庭教育思考》第185页,西安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可见暴力是我国常见的家庭教育形式。把暴力作为家庭教育方式的父母,大多都带有“子女私有”的封建教育观念,他们要求子女绝对服从家长,认为“不打不成才”自己的知识水平往往不高,对子女的期望值却往往过高。“望子成龙”心切,自身不努力,却盼孩子早日成才,采取高压手段,这种家教缺乏权威性。

与暴力教育相联系的语言责骂的心灵伤害更为普遍。子女某些行为不符合父母要求时,有的父母采用有伤害子女自尊心的词语,唠唠叨叨,几个小时没完没了。他们幻想这种语言折磨会产生理想效果。但打骂的教育方式扼杀孩子的创新精神。性格内向的子女变得更加依赖顺从,像只小绵羊,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表情呆板,甚至悲观厌世。性格外向的孩子变得情绪不稳,可能会产生离家出走,怨恨父母,反抗社会的过激行为。

4.过分溺爱

溺爱几乎是中国家庭中最普遍、最广泛、最难改进的一种教育方式,随着我国逐步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环境的改善,为溺爱提供保障和支撑。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现象的存在,更加重了溺爱的程度,父母过去艰辛的经历为独生子女得到溺爱提供动力。由于父母对子女过分宠爱娇惯,过多的照顾满足与迁就保护,使得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有智力较高,自尊心、自信心较强等优点,但也有很多弱点,如由于物质需求的极大满足,却没有由于生活的富足应该对社会对父母的感恩感;因缺乏对生活艰辛的切身体验,就不能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与幸福的来之不易,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相当部分的独生子女不顾家里的生活条件,追求享乐,盲目攀比,“品牌”意识特别强。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都是他们应该享有的;有的独生子女缺乏团队精神,不善于与人友好交往等。据报上报道:暑假我市

很多企业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有19名学生到一个厂里,嫌车间劳动苦,询问能否在办公室里工作,在未能如愿时,没有一个人愿意留下来。(见《泉州晚报》8月28日版)这说明缺乏吃苦精神已不是个别现象。

二、成因简析

中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封建古国,具有古老的文明,同时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封建意识。对子女暴力倾向与溺爱倾向是互相对立,有时却同时存在,子女私有的封建观念是其理论依据。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急聚变化,家庭教育也发生历史性变化。放任自流更是由原来的感情投入被现在的教育投入所取代。美国汤麦士·哥顿博士指出:在美国,把子女培养成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还有什么比这更困难、更需要动脑筋的工作呢﹖”他说:“美国有很多家长没有受过训练。在中国现实更是如此。首先,很多学生家长科学文化素养不高,又忽视知识的继续学习,教育观念陈旧,削弱了教育能力的发展,其次,很多家长没受过家长学校的培训,家长学校从现实意义上说是教会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可是全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家长学校,不用说农村,就是城镇,对父母的角色的培训显得不足,实效性欠佳,办家长学校是为了写总结应付上级检查。一个学期开一两次会议“教训”家长,对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再次,部分家长追求生活享受,.行为不检点,自身形象不佳,很多调查表明,不少中小学生抽抽烟酗酒,最初都是从父母学来的,如果父母本身行不正、言不端,就必然直接影响到自己子女心目中的形象,也带坏了子女。教育未成年人,主要是成年人的事。如果社会上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学校家长不做出榜样,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将是一句空话。

三、对策

对于上述的教育失误,必须努力构建一个对于未成年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设体系。在家庭教育方面具体矫正做法以下几方面:

1.学校指导家庭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学校应领导家庭”。在家校合作方面,学校起主导作用,应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人才,教师是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的专职工作者,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学校教育的优势是家庭教育无法比拟的。学校、教师,(特别是农村的学校教师)能够而且应该对缺乏教育管理理论和教育经验的家长给予观念上和方法上耐心的引导和具体帮助。积极培训家长,推荐家教有关书籍,订阅家教报

刊,拓宽家长知识领域,提高家长素质,支持家长与子女一起成长,让他们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更善于与子女沟通,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者的神圣职责。

2.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充分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通过家长报告会、设“家长论坛”、坚持“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联系与沟通,使家长深入了解自己的子女。

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更高层次作用是家长协助参与学校教育。20世纪欧美各国掀起新教育运动,把家校进一步合作作为教改一项重要内容。他们认识到家长是学校的合作者。学校要承担更多的家庭教育的责任,家长可以在协助子女学习,参与学校教学观摩,维持学生秩序,走进课堂协助教学,参与课程开发和评价,充当学校咨询委员会、董事会成员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3.提高自身素质

家长参与与学校合作教育其前提条件之一,自己要接受教育,树立终生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当好一个好家长,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特别是要学习一些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尊重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好自己子女的良师益友,改进教育方法,与自己子女一起成长,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

对于网络管理和网络教育,很多家长对青少年上网的行为失控问题,显得束手无策,非常被动,但如果是学习型的家长,为了更好地教育好子女,在家里上宽带网,与孩子一起学习计算机上网知识,最好的办法是先学一步,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家庭教育,使子女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应对新科学技术的挑战。

提高家庭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多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如购置图书资料、订阅报刊杂志,辅导子女学习进修,参观博物馆、艺术馆,有选择地收看电视电影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家庭成员(包括家长)的文化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

4.既要言教又要身教

努力提高自己道德素质,为孩子做出榜样。既要言教又要身教。父母不必时时处处包办代替,要放飞锻炼,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美好,祖国山河的壮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学到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还要尽可能让子女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开展公益劳动,在社会活动中逐步深入社会;让独生子女参加一定的家政

社会劳动,增强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尊重父母的品德。

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今后的教育应该是终身教育。父母应该以自身实际行动表现出追求知识更新的精神,并以此来影响教育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并内化为自身的不懈努力。

优化家长的人格形象,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子女的品德情操最初是从父母那里观察学习来的。为了子女健康成长,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要子女努力学习,自己要追求知识更新,教育子女诚信,自己不要带头说谎,充分发挥身教作用。家长对工作要热情,对自己的事业要执着,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对子女的无声教育,这就可作为家长道德的精髓并把这种美德传给下一代,父母人格魅力对子女的熏陶就会变成子女进取的原动力。以此实现一代胜一代的目标。

对教养方式不良引发孩子行为偏差的矫正——家庭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行为偏差帮扶计划

青少年行为塑造与矫正

中小学生行为问题与矫正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

行为偏差学生帮教工作总结

青少年三种问题行为与矫正

浅谈家庭思想道德教育

现代家庭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行为偏差青少年状况的研究

家庭道德教育行为偏差与矫正
《家庭道德教育行为偏差与矫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