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揭开货币的神密面纱》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4 03:09: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及反

第一部分设计思路

现实生活中,商品、货币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刚刚踏入高中生活的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对商品、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形成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但是怎样才能使这种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呢?结合高一学生特点(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具备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本框题的特点(知识含量大,知识跨度大,注意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知识),在设计教案时,我着重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体验、师生的对话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老师的洋洋洒洒、宏论滔滔,侧重于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似的课堂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自我思考中形成对商品、货币等经济现象的理性认识。

第二部分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流通手段职能(板书)

材料:河南省中牟县是我国大蒜的一个重要生产区,这里的大蒜产量高、质量好,多年来名扬海内外。2007年中牟25万亩大蒜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1000公斤,然而,短暂的喜悦过后,当地蒜农却陷入了丰收的苦恼中,今年的大蒜销售形势恶劣,市场上每斤大蒜报价4000元每吨,实际销售中,大蒜通常才卖到不足1元每斤,而且,伴随着新蒜的上市,大蒜的价格还在下跌,2008年春天,郑州市场的大蒜更是便宜到0、4元甚至0、3元,蒜农愁苦不堪。

阅读材料后,设置问题,由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1)蒜农用大蒜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2007到2008年上半年,蒜农卖不掉大蒜,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逐渐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蒜农用大蒜换取货币,并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再换取自己生活必须品的一种手段,可见,货币在这里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我们把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结论2:与物物交换(商品——商品)相比较,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克服了商品交换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使商品交换更加便利、通畅,对于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货币──商品。

学生质疑与教师答疑 学生质疑: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纸币是否也可以充当价值尺度呢?

教师答疑: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因而就可以以自己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这就正如尺子能够衡量物品的长短,是因为尺子本身有长度一样。而纸币只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它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也就不能充当价值尺度。我们一定要了解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第四部分课后跟踪 走进生活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向银行工作人员或者财务会计人员了解如何鉴别假币,调查我国在反假货币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自我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白居易的名诗《卖炭翁》导入,分析商品的含义以及基本属性,然后在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等的教学中,继续用《卖炭翁》来为同学们创设学习情景,使得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学生。

《揭开货币的神密面纱》教学反思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反思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反思[推荐]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揭开货币的神密面纱》教学反思
《《揭开货币的神密面纱》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