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货币教案反思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28:45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货币教案

教学活动

课件展示:世界各国的货币,让学生对货币有个初步的了解。(配轻音乐)由老师导入新课:身无分文,难倒英雄无数,腰缠万贯,尽显富贾风流;金融风暴,诱使经济衰退,美元贬值,催生世界惊惶。为什么货币有如此神秘的力量?它是怎么产生和演变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职能?我们应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从货币产生的过程探究货币的本质

买东西必须付钱,这样看来,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事实上是先有商品,后有货币,因此我们在研究货币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商品。

(一)、商品

思考:医院里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 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货币便产生了。

(二)、货币的产生 剧情表演:

一位美国人到非洲原始丛林旅游,看到水天一色,便想租用部落的独木舟泛游于湖上。当他拿美元租船时,船的主人拒绝了,提出用象牙交换。这位美国人于是来到一个有象牙的部落,不料又遭到拒绝,提出用纱布交换。于是他又来到了一个有纱布的部落,不想也遭到拒绝,提出用针交换。他猛然想起自己帽子上别了几根针,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了象牙。当他拿象牙来找船主时,船主已经回家了。这位美国人十分沮丧。

设疑:一位商人打算在这个不接受美元的原始部落开发旅游业,你认为他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鼓励学生为之献计献策。

通过问题的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物物交换的弊端。正是因为物物交换的弊端,呼唤着一种商品的出现,大家都乐意接受,然后用这种商品去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就是一般等价物。 背景材料:

在历史上,由于各个地区各个种族在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上存在不同,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一些宏观经济学书籍把这些商品称之为“实物货币”。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实物货币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农具、米粟等等。在唐代,粮食、布帛均为法定货币。古希腊人用牛羊作为实物货币,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实物货币,而非洲人和印度人则把象牙作为实物货币。

目前在哥伦比亚有个查尔瓦族,至今仍在使用自己奇特的货币,这种货币是头人用一种清水汁写在白色宽大的外罩袍上的。西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上,有一种只用马铃薯付医药费的风俗。巴西北部知那山区,在寄书信时,通用一种加工雕磨过的石头为邮费。美拉尼西亚群岛的居民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奇特的货币,那就是狗牙。当地居民普遍都养狗,每逢节日都宰狗庆祝。他们把狗牙留下来做通货。一颗狗牙能买到100个椰子,而娶一个新娘,必须有好几百颗狗牙做彩礼。

(三)、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07年5月29日发行中国歼-10飞机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现实生活中,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于是,有人认为货币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就像迷信的人崇拜神一样,拜倒在货币的脚下,在现实生活中,货币都能起到什么作用?

二、观察体验生活,探究货币的基本职能

(一)、模拟问价场景,感受货币的作用──货币价值尺度职能 创设教学情境

模拟表演:请3位同学扮演顾客,一位同学扮演卖家电的人。

一个人在卖家电,种类繁多,不断地有人来问价。于是他不停地回答:彩电2700元/台,电话320元/部,电脑12500元/台……。最后,实在不耐烦了,干脆写上了标价牌。于是顾客自己看着价格标签,边看边说出家电的价钱。

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卖东西要明码标价。上面的价格标签表示的是什么?为什么在商品旁都有价格标签,而不是放一摞钞票?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

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的讨论,得出结论:(1)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3)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4)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二)、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这样的场景我们再熟悉不过,其实我们每天都要进行消费,都要买东西。在这里货币可以起到什么作用?买东西必须付钱。为什么不拿价格标签去购物?

通过学生发表见解,得出结论:货币可以同其他商品相交换,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这就是货币流通手段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三)、简单说明货币──产生就具有了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它们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来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三、回溯历史,探究货币的进一步演变──探究纸币的产生、发行与使用

(一)、纸币的产生、含义

什么是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个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我们使用的人民币就是纸币,是由谁发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发行人民币。

人民币小知识

迄今为止,我国已发行了5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从1948年12月1日发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有12种面额,共62种版别。这套人民币没有辅币,也没有硬币,最小面额为壹元券,最大面额为五万元券,带有明显的战争印记和恢复生产时期的痕迹。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发行至1964年5月15日停止流通使用,按版别共16种。增加了角币与分币,并发行了硬币。 第三套人民币是在1964年4月15日发行的,共有13个版别,直到今天还有少数票种仍在流通之中。

第四套人民币是1987年4月27日发行的,共14个版别,增加了伍拾元和壹佰元券的大面额币种。

第五套人民币是1999年10月1日发行的,当时发行有壹佰元券面额。 经国务院批准,中央人民银行对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版)的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了提高。改进、提高后的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和1角硬币将于8月31日发行流通。

(二)、流通中的货币量 【走进生活】

在小镇一幢屋子里,女主人在和一位男子交谈,在旁边桌子上放一叠纸币,男子说道:“不管怎么样,还债日期已经到了,我必须拿到钱才回去”。女主人愁眉苦脸地说道:“如果还给您,孩子就没钱看病了”。男子狠了狠心,去抢桌子上的纸币,女主人苦苦哀求对方,千万不能拿走。

这番情景被从塞夫星球来的宇宙人看到了,他们决定研究这是什么珍贵的东西。于是,便偷走了那叠纸币。把纸币放进复制机内,这种装置能够迅速查明被放进去物体的成分,并且照原样复制出来。无论是内部组织还是外表形态都跟非原物一模一样,复制完将这些复制品和原物放到了老地方,看那两个人的表现。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把纸币抢到了手里,仔细观看,是真正纸币,都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脸上浮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塞夫星人看到他们爱不释手,于是,又开动了复制机,复制出了几百亿张纸币。他们便驾驶宇宙飞船腾空而起,并准备把那几百亿张纸币从空中撒下去。

教学活动:辩论赛

正方:国家发行的纸币多比少好。 反方:国家发行的纸币少比多好。

通过辩论赛使学生明确纸币的发行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国家纸币发行量越多,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国家纸币发行量越少则会引发通货紧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是不利的。国家虽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三)、正确对待货币

1、规范人民币的使用

有一些不法之徒利欲熏心,通过制贩假币获取不义之财。制贩假币既给我们造成了经济损失,干扰了国家金融秩序,对于这种行为,除国家加大打击力度之外,作为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学习一些辨识假币的知识。 怎样鉴别假币?(学生参与)

多媒体投影:

摸——真币采用凹版印刷,摸上去特定位置有凸起感;

看——就是看水印,印刷质量等,假币的水印往往是后期强行印上

去的,容易模糊和变形,而真币的水印早在图案印刷前就嵌在了纸张里,看起来清晰,有立体感;

听——就是把钞票拿在手里轻轻甩打,真币的纸张非常好,有清脆的声音,而假币根本无法模仿;

验——市民可到银行柜台去,那里有专门的设备来识别真伪。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活动:学生讨论,踊跃发言。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以及纸币的有关知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正确对待人民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

推荐第2篇:认识货币教案

认识货币

(一)教案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区分和认识人民币的不同面值,能简单的换算;

2、能按要求来使用货币;

3、主动参于游戏,感受货币的用途及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活动准备:

1、真实的纸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若干;

2、真实的硬币:1元、5角、1角若干;

3、玩具、标签若干物品;

4、PPT课件。常规活动:

走线及线上游戏“童谣”《三轮车》:三轮车,跑得快,上面坐个老太太。要八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 集体活动:

提问:要八毛给一块,这八毛和一块指什么?(钱)那小朋友见过钱吗?它有什么用处呢?引导小朋友说出钱可买食物,玩具,衣服。。。。。。。。。小明小朋友放学回家肚子饿了,他去了一家蛋糕店买蛋糕,这时小明要拿什么来买呀?出示PPT和真实的人民币:100元、50元、、、、、、、、。 小结:我们国家的货币叫人民币,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有不同的面值,刚才小朋友都认识了它们了。 操作活动:

1、教师和小朋友一起操作学具,认识人民币,教师说:100元,小朋友就拿100元(也可以拿两个50元),说18元,小朋友取一张10元和一张5元、三张1元、、、、、、、。实践应用:

1、超市游戏:桌子上摆了各种物品,上面标有价格,有的小朋友做收银员,有的小朋友做顾客。请小朋友跟据物品的价格去买东西,巩固对用同面值人民币的认识。如:一个玩具80元,拿一百元,找20元、、、、、、、、。

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人民币,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有不同面值,使用时离不开数学,小朋友一定要学好数学,才能准确使用人民币哦!

2014年3月29日

推荐第3篇:货币金融教案

《货币金融学》部分章节教案

黄农

2013-3-20

第三章

利息和利息率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利率是最重要的经济杠杆之一,对于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运作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与影响。利率问题是金融市场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都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一节

利息和利息率

一、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一)利息的本质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也可以看作是货币持有人一段时期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或放弃获取投资收益的补偿。

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借贷行为,利息作为一种占有使用权的报酬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以实物形式,如谷物、布匹等,进行利息的支付。在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高利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主要形式。高利贷者的贷款对象有奴隶主、地主及小生产者。如果高利贷的借入者是小生产者,利息显然来源于小生产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如果高利贷的借入者是奴隶主或地主,利息的来源则是奴隶或农奴的劳动价值,因为奴隶主和地主是不参加任何生产的寄生阶级,他们收入的源泉是奴隶或农奴的劳动成果。所以高利贷的利息来源是奴隶或农奴、小生产者所创造的、被高利贷者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产品的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价值。高利贷的利息,体现着高利贷者同奴隶主或封建地主共同对劳动者的剥削关系。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利息的支付逐渐过渡到贷币形式上来。真正意义上的利息是资本主义的利息。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只有资本家分为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才使一部分利润转化为利息,一般地说,才创造出利息的范畴;并且,只有这两类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才创造出利息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因贷出货币资本而从职能资本家那里获得的报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但在资本的表面运动形式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被掩盖了,货币被贷放出去一定时间后,带着增殖的价值△G回到出发点,仿佛货币自身有了增殖的能力。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息的来源与本质?马克思从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的分析中,揭示了利息的来源,分析了利息的本质。他指出,借贷资本的运动特点是双重支出和双重回流。双重支出是指:首先,货币资本家把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然后,职能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双重回流是指:职能资本家把生产出来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出去取得货币,然后把借贷资本连本带利归还给货币资本。

由此可以看出,借贷资本的运动与现实资本的运动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密切相关,借贷资本只有转化为现实资本,进入生产,才能增殖。由于货币资本家在货币资本贷出期间内,将资本商品的使用价值即生产利润的能力让渡给了职能资本家,后者运用借入的资本,购买生产要素并进行生产,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必须分割一部分给货币资本家,作为使用资本商品的报酬,这便是利息。马克思经过科学的分析后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凭借自己的资本所有权向职能资本家索取的报酬,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资金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此相联系的利息范畴 1

也广泛存在。中国学者在研究与比较马克思以及西方各经济学派关于利息的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了马克思的“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的理论。他们认为,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利息来源于国民收入或社会纯收入,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下,利息主要体现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独立进行经济核算,重新分配社会纯收入的关系。

(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它来自于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生产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显然,没有借贷,就没有利息。但在现实生活中,利息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无论贷出资金与否,利息都被看作是资金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可能取得的或将会取得的收入;与此相对应,无论借入资金与否,生产经营者也总是把自己的利润分成利息与企业收入两部分,似乎只有扣除利息所余下的利润才是经营所得。于是,利息就成为一个尺度:如果投资额与所获利润之比低于利息率,则根本不应该投资;如果扣除利息,所余利润与投资的比甚低,则说明经营的效益不高。所以,虽然从理论上剖析,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是剩余价值及其转化形态利润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劳动者所创造的归社会分配的收人及其转化形态利润的一部分,但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会计制度中,利息支出都列入成本,而利润则只是指扣除利息支出后所余的那部分利润。于是,利率就成为一个尺度,用来衡量投资收益或经济效益,即人们通常都用利率来衡量收益,用利息来表示收益,从而使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将各种具有特定收益的资产,在与利率的比较中表示出价格,称为收益的资本化。一般来说,收益是本金与利息率的乘积,可用公式表示为:

B=P·r

式中,B代表收益,P代表本金,r代表利息率。

相应地,收益资本化的计算公式: P=B/r 正是按照这样的带有规律性的关系,有些本身并不存在一种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相当于多大资本的事物,只要有收益,也可以取得一定的资本价格,如土地;有些本来不是资本的东西也因之可以视为资本,如工资。具体讲,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从而不具备决定其价格的内在根据。但土地可以有收益,比如v 块土地每亩的年平均收益为100元,假定年利率为5%,则这块土地就会以每亩2000元(100÷5%=2000元)的价格买卖成交。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当土地的预期收益(B)越大时,其价格(P)会越高;在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平衡利率(r)越高,土地的价格(P)将越低。这就是市场竞争过程中土地价格形成的规律。收益资本化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社会,债券、股票、土地、技术、劳动力等都是可以被作为资本品进行交易的,这些资本品都有特定的预期收益,其资本化的价格是由预期收益与利率的比值所确定的。

二、利率的种类

(一)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根据计算利息的不同期限单位,利息率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日利率,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通常,年利率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如,对于同样一笔贷款,年利率为7.2%,则也可以用月利率6‰或日利率0.2‰(每月按30天计算)表示。这三种利率表示方法之间是可以折算的,例如日利率乘以30即为月利率;月利率乘以12即为年利率。

(二)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当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利率下跌;当资金供给小于资金需求时,市场利率就会上升。因此有入将市场利率比作借贷资金供求状 2

况变化的指示器,

官定利率是指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它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官定利率水平的高低已不再是完全由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所决定,而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视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而定。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官定利率处于主导地位。 公定利率是由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银行、公会等确定的利率。对会员银行有约束作用,对非会员银行则没有约束作用。 (三)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因此,了解这种关键性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也就了解了全部利率体系的变化趋势。基准利率,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或者国库券的收益率,在我国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差别利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部门、不同期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和不同借贷能力的客户的存、贷款制定不同的利率。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的借贷资金予以不同的利率,达到鼓励、限制或调节作用,也体现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及政策导向,例如我国实行的差别利率主要有存贷差别利率、期限差别利率和行业差别利率。

(四)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息按借贷双方事先约定的利率计算,而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实行固定利率对于借贷双方准确计算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适用于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但当借贷期限较长、市场利率波动较大的时期,则不宜采用同定利率。因为固定利率只要双方协定后,就不能单方面变更。在此期间,通货膨胀的作用和市场上借贷资本供求状况的变化,会使借贷双方都可能承担利率波动的风险。因此,在借贷期限较长、市场利率波动频繁的时期,借贷双方往往倾向于采用浮动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较长期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调整期限的长短以及以何种利率作为调整时的参照利率都由借贷双方在借款时议定。例如,欧洲货币市场上的浮动利率,一般每隔3—6个月调整一次,调整时大多以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简写为LIBOR)为主要参照。浮动利率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更好地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同时,由于浮动利率可以随时予以调整,利率的高低同资金供求状况密切相关,借贷双方承担的利率风险较小,有利于减少利率波动所造成的风险,从而克服了固定利率的缺陷。但由于浮动利率变化不定,使借贷成本的计算和考核相对复杂,且可能加重贷款人的负担。因此,对于长期贷款,借贷双方一般都倾向于选择浮动利率。

(五)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在借贷过程中,债权人不仅要承担债务人到期无法归还本金的信用风险,而且还要承担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的风险。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划分,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划分的。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对经济起实质性影响,但通常在经济管理中,能够操作的只是名义利率。划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意义在于,它为分析通货膨胀下的利率变动及其影响提供了依据与工具,便利了利率杠杆的操作。根据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比较,实际利率呈现三种情况: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在不同的实际利率状况下.借贷双方和企业会有不同的经济行为。一般而言,正利率与零利率和负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互逆的,只有正利率才符合价格规律的要求。

一般来讲,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

(1)

r=i+p

(3.1) 式中,r为实际利率;i为名义利率;p为通货膨胀率。

(2)

i=(1+r)/(1+p)-1

(3.2)

通常按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有一些差别。例如,某银行贷款利率为15%,而当年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若按(1)式计算的实际利率为计算的实际利率为5%,而按(2)式计算的实际利率为4.55%,两者相差0.45%。出现这种计算结果上的差异是因为(1)式是个不精确的等式,仅有本金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其利息部分则没有免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六)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一般来说,一年期以内的信用行为被称为短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即为短期利率;一年期以上的信用行为通常称之为长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则是长期利率。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之中又各有不同长短期限之分。总的来说,较长期的利率一般高于较短期的利率。但在不同种类的信用行为之间,由于有种种不同的信用条件,对利率水平的高低则不能简单地进行对比。

三、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一)平均利润率

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率高低首先由利润率高低决定,但决定利率高低的利润率不是几个企业的利润率,而是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平均利润率。这是因为用于借贷的资本是在全社会流动的,通过竞争的作用,使得等量资本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等量的利润。一般来说,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最高界限。 (二)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理论上利率的取值限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但是在某一具体时期的具体市场中,利率则需由借贷资本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双方协商确定。在这一过程中,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就起着决定作用。通常情况下,借贷资本供大于求时,利率就会下降;借贷资本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利率就会上升。 (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随着政府对社会经济运行干预的不断加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货币当局往往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和利率管理等政策来调节利率,以此来调节经济,使经济运行能达到他们的预期目的。一般来讲,中央银行若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利率就会下降;反之,利率就会上升。 (四)国际利率水平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形成和国际经济联系的日益加深,国际利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对一国利率水平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由于这种影响,使得各国的利率水平呈现出一种“趋同”趋势。一般来讲,国际利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对国内利率的影响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其他国家的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二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的影响。一般来讲,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的下降会降低国内利率水平或抑制国内利率上升的程度。 (五)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 只要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就存在有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通货膨胀必将引起纸币贬值从而给借贷资金的本金造成损失。为了弥补这种损失,贷款人必须提高利率水平。同时,通货膨胀不仅会给借贷资金本金造成损失,而且还会使正常利息额的实际价值下降,造成利息贬值。而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为了避免利息成本上升,往往会导致利率下降。因此,为了保证实际利息不至于贬值或发生利息成本上升,在决定利率水平时,要充分考虑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的影响。 (六)汇率

在开放型经济中,汇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利率的变化。当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时,外币的预期回报率下降,国内居民对外汇的需求就会下降,对本币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使国内利 4

率水平上升。

此外,借贷期限的长短、借贷风险的大小、历史利率水平、同行业利率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利息率的高低。总之,影响和决定利息率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在以上各种因素中,有些因素与封闭型经济体制有关,有些因素与开放型经济体制有关。在决定一国的利率过程中,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将取决于一国的经济、金融的开放程度。如果一国的经济体制在金融方面对外完全开放,或者开放的程度比较深,则国内利率受国际市场利率或预期货币价值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大;否则,这种因素的影响就相对较小。 第二节

利率的计算 从上节的内容可以知道,利率就是借款者为了获得对贷款者资金的使用权,而向后者支付的价格。也就是说,利率体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即货币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利息的计算有两种基本方法:单利法和复利法。

一、单利和复利 1.单利法

单利法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进行重复计算的方法。

2.复利法

复利法是指将按本金计算出的利息额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I=P×[(1+r)n-1]

(3.5) S= P×(1+r) n

(3.6)

式中, I代表利息额,P代表本金,r表示利息率,n表示借贷期限,S表示本利和。

总结上述的例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单利和复利的区别。所谓单利就是不对本金产生的利息再按一定的利率计算利息。而复利就是通常所说的”利滚利”,本金产生的利息在本金的存续期内再按相同的利率计算利息。以单利计算,手续简单,计算方便,借入者的利息负担也比较轻。以复利计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是对贷出者(储户)利益的保护,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并强化利率杠杆的作用。由于复利反映出利息的本质特征,因而相对合理些。一般来说,单利计算适用于短期借贷,而长期借贷则多采用复利计算。同时,复利范畴在经济生活中还有广泛的用途,如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的储蓄本利和计算、企业设计折旧提存方案、社会保障机构计算退休养老金方案等。

二、现值和终值

与货币的时间价值相联系的是现值(Present Value)与终值(Future Value)概念。终值的概念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基础上:现在投入一元钱,投资者将来收到的本利和在数量上要多于现在的一元钱;比较而言现值则以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为依据:从现在算起,人们将来可以收到的一元钱在价值上要低于现在的一元钱。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假如某个投资人现在手头拥有一元钱,那么,在正常情况下,该投资人不会让其资金闲置,而是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投资方式使其不断增值,或者存入银行、或者购买有价证券、或者购买不动产和其他有价值的艺术收藏品等等。这样,一年后他(她)拥有的财富将会多于一元钱。那么,现在的一元钱相当于未来可以收到的几元钱呢?这个问题即是指现在这一元钱未来的终值是多少。反过来,对于将来能够获得的一笔收入,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其价值是应该打折扣的。到底将来可以获得的一元钱相当于现在的几角钱呢?这个问题即是指未来这一元钱收入的现值是多少。现值与终值概念是计算各种金融工具利率水平的基础。

(一)终值 1.复利和终值

以简单的银行贷款为例,用支付的利息额除以贷款额是衡量借款成本的标准,这个计量标准即是所谓的简单利率。

2.年金终值

在银行存款中,有一中比较特殊的储蓄存款就是零存整取,即每月、每周或每年按同一的金额存入,到约定的期限本息一并取出。与此类似,养老保险中的固定缴款养老金计划也是由员工和公司按照员工工资的某一百分比按月向养老金帐户存入一笔资金,专款专用,只有员工退休后才可以从这一帐户中提取资金用于消费等方面的支出。此外,住房抵押贷款可以选择等额支付本息方式,即在一定的期限和利率水平下,借款者每个月支付固定金额给银行。 在以上各种金融活动中,现金流量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每个月的现金流量金额都是相等的,我们把这些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或付款称为年金。年金分为即时年金和普通年金。即时年金是从即刻开始就发生一系列等额现金流,包括零存整取、养老保险等。如果是在现期的期末才开始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就是普通年金。例如今天8月1日,你所签订的住房抵押合同是每个月25日偿还4000元贷款,这就属于普通年金。两者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5

500

500

500

500

500

即时年金

500

500

500

500

普通年金 图3-1即时年金与普通年金的时间轴

年金终值就是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在未来一段时期的本息总额。 以上的零存整取存款属于即时年金,假设S为本息和,也就是即时年金的终值,P为每年(或每周、每月)存入的金额,r为零存整取的复利利率,n为存期,每年计息一次,则即时年金终值公式如下:

(1r)n11SP[1]r

(3.8)

我们在图2-1即时年金和普通年金的时间轴上看到,即时年金的每笔现金流比普通年金都要多获得1年的利息,所以,即时年金的终值为普通年金终值的(1+r)倍。因此,以FV为普通年金的终值,A为普通年金,r为利率, n为年限,则普通年金的终值计算公式为:

n1r1FVA[] r

(3.9)

(二)现值

1.贴现和现值

将上述计算过程反过来,情形如何呢?由于在利率水平为10%时,现在的100元钱一年后将会变成110元,据此我们可以说一年后的110元在价值上只相当于现在的100元,即一年后可以收到的110元钱的现值是100元。或者可以说为了一年后能得到110元,现在任何理性的投资人的本金支付都不会超过100元。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从现在开始,两年后的121元或者三年后的133.10元在价值上只相当于今天的100元。这种计算将来一笔货币收入相当于今天的多少数额的过程可以称为对未来的贴现(Discounting)。其计算过程如下:

推而广之,所谓现值是从现在算起数年后能够收到的某笔收入的贴现价值。如果r代表利率水平,PV代表现值,FV代表终值,n代表年限,那么计算公式如下:

PV

2.年金现值

FV(1r)n

(3.10)

如果你在未来有一项支出计划:在未来一定时间,某一项支出每年为固定金额,如果现在就为将来存入足够的金额,应该如果计算现在需要存入的金额呢?这就需要计算在未来产生的一系列等额现金流的现值,即年金现值。

一般地,我们设普通年金为A,利率为r,年限为n,现在一次存入的金额即一系列未来年金的现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PVAn(1r)1nr(1r)

(3.11)

特殊的存款方式——整存零取即属于上述普通年金现值,即一次存入一定的金额,在以后的预定期限内每月(或每周、每年)提取相等金额的货币,当到期时本利一次全部提取。 3.永续年金的现值

也就是说,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上述的普通年金就称为通永续年金(Perpetuity),即永远存续而没有到期日的年金。在金融工具中,股票就类似于永续年金,我们无法计算它的终值,却可以计算它的现值。对公式(3.9)对n求无穷大的极限,其可以得到永续年金的现值,其计算公式为:

PV=A/r

(3.12)

三、衡量利率的精确指标——到期收益率 在金融市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债务工具,这些债务工具的计息方式各不相同,不同的名义利率无法真正反映投资者所获得的实际收益率水平的差异。在物价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为了便于比较各种不同债务工具的利率水平,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衡量利息率高低的指标,即到期收益率。这里介绍四类常见的债务工具及其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一)常见的四类债务工具

1.简易贷款。工商信贷通常采用这种方式。这种金融工具的做法是:贷款人在一定期限内,按照事先商定的利率水平,向借款人提供一笔资金(或称本金);至贷款到期日,借款人除了向贷款人偿还本金以外,还必须额外支付一定数额的利息。例如,某个企业以10%的年利率从银行贷款100元,期限1年。那么,1年贷款期满以后,该企业必须偿还100元本金,并支付10元利息。 2.年金(Annuity)。年金是指在一段固定时期内有规律地收入(或支付)固定金额的现金流。它是最常见的金融工具之一。养老金、租赁费、抵押贷款等通常都采用这种方式。当第一次收(付)刚好在一期(如1年)之后,这种年金称为普通年金(Ordinary Annuity)。例如,某个人以这种方式借入银行贷款1000元,期限为25年,年利率为12%。那么,在未来25年内,该借款人每年年末都必须支付给银行126元,直到期满为止。

3.附息债券。中长期国库券和公司债券通常采用这种形式。这种金融工具的做法是:附息债券的发行人在到期日之前每年向债券持有人定期支付固定数额的利息,至债券期满日再按债券面值偿还。在这种方式下,债券持有者将息票剪下来出示给债券发行人,后者确认后将利息支付给债券持有者。例如,一张面值为1000元的附息债券,期限为10年,息票率为10%。债券发行人每年应向持有人支付100元的利息,在到期日再按面值1000元本金并加最后一年的利息100元偿付。

4.贴现债券。美国短期国库券、储蓄债券以及所谓的零息债券通常采用这种形式。这种金融工具的做法是:债券发行人以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折扣价格)出售,在到期日按照债券面值偿付给债券持有人。贴现债券与附息债券不同,它不支付任何利息,仅仅在期满时按照债券面值偿付。例如,一张贴现债券面值1000元,期限1年,债券购买者以900元的价格购入该债券,一年后,债券持有人可以要求债券发行人按照面值偿付1000元。

(二)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的计算方法

这四种类型债务工具的现金流产生的时间不同。简易贷款和贴现债券只在到期日才有现金流;而年金和附息债券在到期日之前就有连续定期的现金流,直至到期为止。到底哪一种债务工具可以为投资人提供更多的收入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运用现值的概念,运用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来衡量不同类型债务工具的利率水平。 所谓到期收益率,是指来自于某种债务工具的现金流的现值总和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水平,它可以从下式中求出:

nCF3CFnCFtCF1CF2P0t1y1y21y31yn1y

(3.13) t1其中,P0表示金融工具的当前市价,CFt表示在第t期的现金流,n表示时期数,y表示到期收益率。如果P0、CFt和n的值已知,我们就可以通过试错法或用财务计算器来求y。 下面我们将分别计算四种不同债务工具的到期收益率。

1.简易贷款的到期收益率

对于简易贷款而言,使用现值概念,其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是非常简单的。例如,一笔金额为100元的一年期贷款,一年后的偿付额为100元本金外加10元利息。显而易见,这笔贷款今天的价值为100元,其终值110元的现值计算如下:

PV

2.年金的到期收益率

以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为例,在到期日贷款被完全清偿以前,借款人每期必须向银行支付相同金额,直至到期日贷款被完全偿付为止。因此,贷款偿付额的现值相当于所有支付金额的现值之和。

100101r

推荐第4篇:货币银行学教案

《货币银行学》(函授)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

(二)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三)授课对象:会计学

(四)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五)课程总学时:七次课,约21学时

(六)主讲教师:

(七)指定教材: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八)参考书目:1.戴国强.货币金融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曹龙骐.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王富华.货币银行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5.郑道平.货币银行学原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二 课程性质

《货币银行学》是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规划课程教材。全书系统、全面地讲解货币金融理论的结构和内容,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注重对金融理论和实践在当代最新发展动态的介绍和分析。本书突出成人高等教育特点,不仅适应课堂教学需要,而且适应在职人员自学的要求。

三、教学目的及考核方式

教学目的:

本书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金融及其相关专业工作所必备的金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金融运行的原理,并且能够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分析全球范围内金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培养金融理论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1、使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

2、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熟悉银行、资本市场运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金融活动及其宏观金融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手段等有

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货币银行学的原理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

本课程分为理论考核与平时综合考核两部分,两部分考核独立记分。理论考核部分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综合考核主要看学生出勤及课堂表现。其中,理论考核部分占70%,平时综合考核部分占30%。

四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总课时约为7节大课,其中授课约6.5节,复习0.5节。其中第一章到第九章属授课内容,第十章内容不要求,由学生自学,具体授课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约2.5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货币产生的基本原理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变化规律,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介绍货币制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构成。

具体内容: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第三节 货币的本质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第五节 货币制度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

2.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确辩析各种货币学说。

3.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

4.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重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5.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教学重点、难点

准备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确辨析各种货币学说;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信用

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等。

第二章 信用和信用工具(约1.5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信用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几种主要的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

具体内容:

第一节 信用及其产生 第二节 信用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第四节 信用工具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掌握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作用,正确认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2.重点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3.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以出现的泡沫经济问题。

4.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应用范围。

5.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教学重点、难点

现代信用与现代经济的关系,各种信用形式等。 第三章

利率与利息率(约1.5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利息的来源和本质,介绍利率的主要种类,分析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以及利率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利息的来源,了解中外经济学家对利息本质的理论;能从利息的来源揭示利息的本质。

2.掌握利率的划分标准及其主要分类,能应用单利法和复利法进行计算。

3.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了解西方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掌握影响利率

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理,能对我国影响利率的困素进行分析。

4.掌握利率的一般功能与作用,理解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5.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利率的复利计算法,理解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等。 第四章

金融机构(约1.5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商业银行、投资性金融机构、契约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功能、主要业务和管理方法等,目的是对现代经济中的金融机构体系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进而对金融业的主要活动主体及其活动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具体内容: 第一节 商业银行

第二节 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第三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经营管理的理论发展等。

2、了解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和风险资本投资,掌握投资银行的主要特点。

3、了解证券经营服务机构的特征,理解投资基金的种类。

4、了解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的主要环节。

5、理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类型,掌握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特征。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把握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点和主要区别。 第五章

金融市场(2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金融市场的类型、功能和一些主要市场的基本特征,并对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作简要介绍。

具体内容是:

1、金融市场及其功能

2、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3、有价证券价格

4、金融工程 教学基本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2.了解金融市场的构要成素与分类方法,理解金融市场的地位与主要功能,掌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特点。

3.了解货币市场的构成与特点,掌握各子市场的主要功能与运作。

4.了解资本市场的构成与特点,掌握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主要活动内容。

5.了解金融工程的基本要素和实施目标,掌握四种基本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概念。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掌握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四种基本金融衍生品的区别。 第六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3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首先从货币需求入手,区分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需求及货币需求量,介绍各种货币需求理论和这些理论的深化过程以及各学派的政策主张;然后,较为深入地分析货币供给问题,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的供给机制及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等;最后,在前面两者的基础上,对货币均衡的确切含义、货币均衡的标志以及实现货币均衡的条件等作系统阐述。

具体内容是:

1、货币需求及其决定因素

2、货币需求理论

3、货币供给

4、货币均衡 教学基本要求

1.准确地识记本章的基体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2.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把握宏观和微观分析的角度。了解西方各种货币需求理论,重点掌握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精髓。

3.理解货币供给与供给量的概念,掌握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和各国的异同。

4.掌握货币供给过程的特点与机制,能具体分析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5.正确理解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掌握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与机制,能具体分析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理解我国货币均衡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货币均衡和其主要模型。 第七章 国际收支和内外均衡(2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仅从货币金融的角度介绍有关国际收支、外汇、汇率理论、内外均衡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目的是使学习者对货币金融学科的涉外部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为进一步学习国际金融等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内容是:

1、国际收支

2、汇率 教学基本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2.了解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及各项目的关系;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并掌握调节失衡的主要方法。

3.了解外汇的含义和种类:掌握汇率的种类,能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标价方法套算汇率。

4.掌握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理解米德内外均衡理论的基本内容和蒙代尔政策搭配法则。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等。 第八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2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成因、危害以及如何治理等问题。

具体内容是:

1、通货膨胀

2、通货紧缩

教学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掌握测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熟悉通货膨胀的常见分类。

2.正确区分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重点分析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

3.掌握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案与对策,全面具体分析各种方案的适应症状。4.正确理解通货紧缩的含义,掌握测定通货紧缩的主要指标。 5.掌握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危害。 6.掌握治理通货紧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标志及其产生原因。 第九章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3.5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首先介绍中央银行性质、职能和组织形式等有关中央银行的知识,然后着重就货币政策的有关主要内容作逐一阐述,从中可以了解货币政策从确立目标开始到最终取得目标效果的全部运行过程。

具体内容是:

1、中央银行

2、货币政策目标

3、货币政策工具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5、货币政策效果 教学基本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2.了解建立中央银行的原因,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组织形式的类型。3.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与作用,重点掌握货币政策的目标及诸目标间的关系。

4.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作用与基本要求,熟知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了解西方学者关于中介指标的争论,掌握我国现行的中介指标。

5.理解政策工具的含义,熟练掌握各种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重点掌握我国现行的政策工具。

6.理解两大政策的一般作用与功能差异,能说明的政策搭配的必要性与组合方式,重点掌握我国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客观要求。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使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等。 第十章 金融改革、创新与发展(自学)

推荐第5篇:货币课程教案

课程《货币》教案

一、课题:货币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准确理解货币的本质

2、掌握货币的几种职能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经济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4、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正确分析与综合,提高比较判断能力

三、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提问:货币也是商品,它充当一般等价物和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有何区别?

四、教学难点: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五、教学内容

(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含义。从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其次要看到货币还有和其他商品不同的地方是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而其他商品不具有这种属性。

(2)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又有着不同。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有很多商品,但这些都不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只有当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才产生了货币。

(3)从货币的作用来看,货币可以和其他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产生

(1)货币产生的原因: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交换越来越频繁和复杂化,这就需要一个交换的中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货币逐渐产生。

(2)货币产生的过程: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职能。这一职能指的是用货币来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这一问题主要讲清楚:

第一,货币为什么可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这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有价值。所以货币的这一职能实际上是用货币的价值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第二,商品的价格。在这里应该弄清楚价格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也就是说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因此,价格的变化要以价值为基础,用一定量的货币单位来表现。

第三,价值尺度职能中,人们无须拿现实的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只需要从观念上进行比较即可。因此,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职能。

第一,这是指用货币作为媒介来进行买卖商品。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简单的物物交换,货币出现后,商品交换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这时候,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买和卖往往相分离,这就给买卖双方造成一定的困难。货币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交换媒介的作用。由于货币的出现,买卖不再是直接的从商品到商品的直接交换,而是从商品到货币再到商品。这个交换过程叫做商品流通。

第二,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区别: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所起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

第三,货币的这种职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人们不可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来购买商品。

3、贮藏手段职能。由于货币本身具有价值,所以可以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贮藏手段并不是指储蓄。

4、支付手段职能。这一职能是随着赊帐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教师只要讲清楚这一过程中货币的支付和买或卖并非现场交易,而是相分离即可。

5、世界货币的职能。这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职能,它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起作用。

(三)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一种符号,它是货币的符号,代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2、纸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它只是代表着金属货币的价值。

3、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能发行纸币。

4、货币与纸币比较

一、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纸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第二、货币 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纸币只是代替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即只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第三、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纸币只是货币符号,无价值。

推荐第6篇:神奇的货币 教案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教案)

湖北省荆州中学 王孝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1)商品的含义。(2)货币的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

理解:(1)商品的基本属性;(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3)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分析: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材料入手,使学生理解货币出现的必然性、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得出对货币的理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市场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难点:正确对待金钱。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几组图片展示进入本课

(二)、货币的本质

分析判断:自然界中的落叶是商品吗?

1、讲解:商品的含义、分类、特征。比较:商品、劳动产品、物品

创意无限: 你采取什么措施将手中的树叶变成商品并顺利地卖出去?

2、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合作探究:这两排汉字有什么特点?出现更早些的可能是哪一排?你能告诉我隐藏在这些汉字背后的秘密吗?

财、贪、贫、贼、赚、赏、赔、赢、赌

钱、钞、锱、铢、银、钻、钰、铸、钿

3、一般等价物:直接和其它一切商品交换、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1 发散思维:《卖炭翁》诗句中是用什么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它在商品交换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难题呢?

4、货币产生的原因:商品交换中产生的新问题和金银本身的特点。

5、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各抒己见:我们怎样看待金钱?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讨论:欣赏动漫,思考这里的数量单位所表示的是什么?它们体现了货币的哪种职能?

1.价值尺度

含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图片展示:“人梯精神”

探讨人的生命能否用金钱来衡量?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生活体验:花100元去买你喜欢的食品,你最关注哪些因素?这个过程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把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请你参与:作为食品生产者你听了上述对话有什么感想?(把关键词排序) 欣赏歌曲:发表你的看法。 3.货币的另外三种职能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 (应为足值金属货币) 支付手段: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世界货币: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

(四)本课回眸

(五)小试牛刀:小明暑假帮超市促销单价为50元的食品,工作一周,超市给工资报酬200元,小明用工资给自己买了标价为10元的一支笔,买了些礼品送给爸爸、妈妈。这个案例体现了货币的哪些职能?

推荐第7篇:高一政治货币教案

1. 货币产生四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一对一)——扩大的物物交换(一对多)——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多对一)——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商品—货币—商品)。商品流通一定是商品交换,商品交换不一定是商品流通。

2. 2只羊=1把石斧,石斧是羊的等价物,等号后的物品是等号前的物品的等价物。1把斧头=15千克大米:1把斧头的价值通过15千克大米表现出来,15千克大米是一把斧头的交换价值。

3.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一般等价物的本质是商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 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它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易于分割。)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金银天然非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5.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另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需要实实在在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时,,也必须是实在实在的货币和足值的货币。支付手段用于支付赋税、租金、工资、债务、利息、地租。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货币的五种职能的共同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6.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没有价值,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纸币只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由金银等合金做成,既有使用价值也有价值,是商品。镍币是金属货币,起纸币作用,不能和金币和银币相比。

7.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因此,资金周转越快,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所需货币越少。

8.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实质就是纸币贬值,存款代表的实物量减少,危害是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一定都由通货膨胀引起。若出现通货膨胀,应采取的对策有:控制货币发行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商品数量,减小价值,降低价格,提高存贷款利率,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若出现通货紧缩,采取的对策有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扩大出口。

9. 反对拜金主义,反对金钱万能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取得的金钱,才是正当的。

推荐第8篇:神奇的货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举例法、练习法、层层分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看你身上和你周围,除了用钱买来的东西,我们还剩下什么?(教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这就非常奇怪了,一张薄薄的纸片,造价不超过3角钱,竟然能购买各种商品,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一目 货币的本质(板书)

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所以,在学习货币之前,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商品。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 请学生看课本第

一、三个虚框思考:这些看到的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母亲亲手为自己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从第三个虚框你能体悟出商品的基本属性吗?

教师提问并归纳:首先这些商品都是生产出来的,都是要人们耗费一定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其次生产出来这些物品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为了卖出去,为了交换。因此结合起来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毛衣不是为了交换,不是商品。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这两个属性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板书) 了解了商品,我们再来说说它的孪生兄弟——货币。我们知道中国是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商朝——见币;周朝——刀币、环钱和蚊鼻钱;秦朝——半两钱;汉朝——五铢钱;唐朝——开元通宝;清朝——机制铜元、银元„„据文献记载和文物考证,中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那么,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呢? (1)物物交换的困难(板书)

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别人的劳动产品相交换。假设我们现在就处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在进行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比如我牵着一头牛到市场上,想换回一些食品和工具,那我会碰到什么困难呢?市场上没有我想要的食品和工具;市场上有我想要的商品,可是别人不要我的牛;市场 上有我想要的不同商品,但持有不同商品的交换者都想要我的牛,我无法将一头活牛进行分割,最后我只能是与一方进行交易;我想换的商品的价值低于一头牛的价值。又比如荔枝树的主人很难用荔枝去与柑树的主人换柑橘,因为这两种水果的成熟季节不同,而且不易保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物物交换存在太多弊端了。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双方恰好都需对方的商品,这就限制了交换的发展。 (2)一般等价物的产生(板书) 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比如动物皮毛、布匹、象牙等等),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人们把这种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在各种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的作用。在历史上,由于各个地区各个种族在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上存在不同,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等。在唐代,粮食、布帛均为法定货币。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的一车炭,被宫中派出的宦官夺走,换来的就只有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一般等价物,而非洲人和印度人则把象牙作为一般等价物。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板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又出现了困难。比如粮食作为一般等价物,缺点很多:不耐久藏,体积笨重,难于携带,粮食的长途运输尤为不便。同时由于各地的一般等价物不同,进行跨区域交换就出现困难,只有找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金银。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金银就成为货币。

金银有什么资格最终脱颖而出代替了其他林林总总的一般等价物,成为了货币呢?教师提问并归纳: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分割、不易磨损等特点。货币出现之后商品交换就成了“商品——货币——商品”。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和货币。要记住商品的“两条”、“两基”所以如果没有两条和两基的都不是商品。货币的“一本”。

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一对孪生兄弟——商品和货币的一些知识。我们了解了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了解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那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一些关于货币的知识,货币的职能。那么,货币有哪些职能呢?让我们马上进入新课。

1、价值尺度(板书)

请学生看课本第四个虚框思考:它们体现了货币的哪种职能?为什么货币具有这种职能?这里的数量单位表示的是什么?教师提问并归纳:体现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也就是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因为它本身是商品,是有价值的,所以能够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这正如尺子可以衡量物品的长短是因为尺子本身有长度一样。这里的数量单位表示的是商品的价格。 当我们用货币衡量一件商品的价值多少时,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定的计量单位。比如看古装戏,当臣子杀敌有功,皇帝就会给予一定的赏赐,比如赏良田百顷,黄金万两。“两”就是货币单位,除了“两”还有“锭”(一锭银)、“文”(一文钱)、“贯”(一贯铜钱)。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注意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为什么在商店里,说明商品价值的大小只要摆放在一个小小的价目表、写出它的单价即可,而不用摆放在它所值的货币? 这就表现了货币价值尺度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好了,我们知道了货币的第一个职能价值尺度,那么接下来我们学习货币的第二个基本职能——流通手段。

2、流能手段(板书)

什么是商品流通(板书) 【教师引导】

货币产生以前,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它的公式是:商品──商品(W──W)。 在这种物物交换中,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同时进行的,用不着什么媒介。

【教师提问】货币产生以后,一个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另一个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怎么办? 【学生回答】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所有者首先把商品换成货币,再用货币换商品,货币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教师小结】回答正确。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作商品流通。”它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 G──W)。

人们日常从商品买卖中所看到的货币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的职能,所以这种职能又叫作购买手段。 【教师提问】商品流能与流通手段这两个概念,有联系,容易混,谁能认出二者的区别? 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流通手段”是从货币职能的角度上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用图表示:

流通手段: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板书)

“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讲的,为的是区别于物换物的直接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用图表示; 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板书)

这两者的关系我们可以以一个简图来表示:

【教师提问】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有什么区别?

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 :在物换物的直接交换中(商品──商品),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不需要媒介;而在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商品)买和卖成为两上不同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这一方面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必须同时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克服了商品 交换的障碍,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 从中我们发现商品流通的优点比较多,那么商品流通是不是没有缺点啊?

当然不是了,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也随之进一步发展。买、卖脱节,商品所有者在这里卖、到那里买,今天卖、以后买,其结果,必然有人的商品卖不出去。课本第六页下面那个虚框里有句话从商品流通的过程来看,从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跳跃不成功,也就是意味着商品所有者没有将自己的产品出售,劳动白费,产品积压,最终将导致商品生产者破产倒闭。那么如何能让自己生产的产品能够卖的出去,实现惊险的跳跃呢?课本提到两个途径,一是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二是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货币的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那么,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也是观念上的货币,行吗? 【学生回答】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因为任 何一个商品所有者都决不会允许有人凭空话拿走其商品、侵害其利益的事发生。 【教师小结】回答正确,这是我们理解流通手段要明确的第三点: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过渡:好了。学完了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那么,货币除了这么两种基本职能,还有那些其他的职能呢?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那么我们简单的说下这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比如你在乡下田间挖到一坛子黄金,这些黄金就执行了贮藏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比如银行付存款利息给你。世界货币:比如你在国外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特别要注意的是很多同学可能会把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混淆。简单的说流通手段就是我们平时买东西使用到的货币职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即时性!

支付手段有时间间隔的,记账式的货币,比如发工资,转账还钱,债权的转移等等。 如买一套房子,房价为25万,首付了10万,剩下的15万靠分期付款偿还。 这里面,10万是货币执行的流通手段,15万是货币执行了支付手段。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货币的五种职能。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两基”。

第三目

纸币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纸币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知道纸币是随着商品经

济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理解和掌握纸币的含义、本质和职能及纸币的发展规律;了解我国纸币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 辨别能力。

情意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爱护人民币的责任意识,不在人 民币上乱写乱画、保持人民币的整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纸币的含义、本质及职能;纸币的发行规律 难点:纸币的发行规律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看过电视的我们都知道古代人是用什么来购买商品的呢?

生:金、银

师:与之相比,从具体形态上看,我们现代人通常情况下又是用什么来购买 商品的呢? 生:纸币

师:是的。那么,纸币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呢?什么是纸币呢?纸币又具有 哪些职能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纸币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

1.纸币的产生与发展 图示: 金属条块——富商打上金属印记的条块——国家制造的铸币——纸币。

2.纸币的含义和职能

第二个问题,我们要了解指纸币的含义。关于纸币的含义我们要记住它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合。从纸币的含义,我们要理解下面三点。 (1)本质:价值符号,没有价值,因而不是商品。

也许大家有这样的疑问:既然纸币没有价值而只是价值符号,那么我们是怎样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呢?其实,纸币虽然能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但它知识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着媒介作用,并不能又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只是金属货币价值的代表,本身没有价值。一旦纸币离开了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只是纸片一张。另外,就生产一定面额的纸币而言,虽然也耗费了一定的劳动,但这种劳动相对于生产金属货币而言是微乎其微的,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2)主体:国家或某些地区(以我国为例,国家法律赋予港澳台地区有权 发行纸币)

(3)强制力:现在正在强制使用

向同学们展示1949年发行的面值1000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这张人民币现在可以流通吗?(不能,不是现在强制使用的,但可到银行兑换。)

师:既然以前的纸币现在不能使用,那么世界各国为什么还要用纸币取

代金属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呢?(纸币相对于金属货币而言有着自身的优点。) 3.纸币的优点 (1)成本低 (2)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3)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师: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纸币有其优点也有缺点。

纸币的缺点:易出现假币;具有时效性;易破损。 但是纸币的优点是大于缺点的,且现在世界各国还没有找到一种比纸币更方便的东西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正因如此,所以世界各国均用纸币取代金属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纸币具有同货币一样的职能呢?(不是) 4.纸币的职能

首先带领同学们回顾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职能),然后一一讲解纸币的职能(纸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部分纸币具有世界货币职能,如美元、欧元、日元等)。

师:为了检验大家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咱们来练习一下。 练一练:

1.当前,统一的欧元日益显示其强大竞争力。从本质上看,欧元是( C ) A、货币 B、一般等价物 C、价值符号 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注:欧元是纸币,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人们之所以能够用人民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是因为人民币( A ) A、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B、在商品交换中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C、在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 D、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注:可采用排除法。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纸币没有价值,不是商品。

师:正如第二道题所述,人民币纸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而人民币 又是我国大陆的法定货币,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的纸币。

(三)我国的纸币

我国大陆的纸币----人民币 我国香港的纸币----港 币 我国澳门的纸币----澳 元 我国台湾的纸币----新台币

师:刚才讲到纸币的缺点之一是易出现假币,那么我们是如何辨别假币的 呢?(向同学们讲解辨别纸币的常用方法。)

师:知道如何辨别假币后,那么大家再设想一下:假如你遇到了假币,你 会怎么办?(大家讨论)。 (1)拒收 (2)送银行鉴定 (3)知道制造假币者,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总之,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师: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是不是意味着可以任意发行呢? 生:不是。 师:纸币虽然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发行 纸币,它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也就是纸币的发行规律。

(四)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的确定: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和纸币流通次数。 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得出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师:为了检验大家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咱们再来做一道练习。 练一练: 3.假设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为 亿元。( A ) A.8000 B.4000 C.200000 D.400000 注:5000*8/5=8000

小结:含义、本质、职能、发行规律。特别是发行规律是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二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 能力目标

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信用工具 外汇 【教学难点】外汇 汇率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导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生:支票、信用卡

师:那大家知道这些工具都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

生:„„

师:那这节课我们来理解这些问题,大家一起翻开课本第8页,学习“信用工具 和外汇”这一框。

★讲授新课

一、信用工具 1.两种结算方式

师:课本中提到,人们常用的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那

结算大家能理解不?结算就是核算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收支往来的情况。 那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有什么区别呢?

生:前者是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后者是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 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师:对,两者的区别就是前者必须是现实中的纸币,而后者可以是观念中的货币。 【探究一】现金消费和刷卡消费有什么不同?

师:大家看一下这张卡?是什么?(展示学校的一卡通)

生:一卡通。

师:大家回想一下,以前没有办理一卡通的时候怎么买东西啊? 生:都要用到钱。

师:还有其他方式吗? 生:刷卡。

师:大家刚刚说到的“用钱”就是现金消费,现在大家都是有卡一族,在学校里消费一般都是刷卡。想一想,现金消费和刷卡消费有什么不同?

生1:„„ 生2:„„

师总结:现金消费增加了纸币的流通量,但是,携带不安全。例如„„使用起来 手续麻烦,增加收款的劳动量,也不方便购物。刷卡消费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缩短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加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更多的便利。 总结:(这两种就是人们常用的结算方式,现金结算重点划出“纸币”,转账结算 重点划出“银行转账” ) 生1:„„ 生2:„„

师总结:现金消费增加了纸币的流通量,但是,携带不安全。例如„„使用起来 手续麻烦,增加收款的劳动量,也不方便购物。刷卡消费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缩短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加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更多的便利。 总结:(这两种就是人们常用的结算方式,现金结算重点划出“纸币”,转账结算 重点划出“银行转账” )

2.信用工具 (1)信用卡 ①信用卡的含义

师:既然转账结算时通过银行转账来实现,那必然也要用到转账工具吧?同学们平常中都接触过哪些信用工具呢?

生:一卡通、银行卡、信用卡„„

师:我们的一卡通本质上也属于信用卡中的一种(?)。那信用卡是什么呢?

生: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 子支付卡。

师:在这里要注意,部分与全部功能。是不是说所有信用卡都有这些功能?

生:不是。一卡通就没有信用贷款、取款的功能。(学生回答不出时,老师引导) 师:银行的信用卡是最常见的一种,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 信用凭证。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广义上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就像我们的饭卡没钱,食堂的阿姨就不会给我们打饭了吧,能够透支的是银行信用卡,这是狭义上的信用卡,我们下面谈到的信用卡一般都是指银行信用卡。)

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使用,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账。 (请同学回答银行信用卡的概念,然后重点划出“商业银行”和“资信状况良好”,在这里提醒同学们中国人民银行不发行信用卡,因为中国人民银行一方面是我们的国家机关,另一方面又是我们的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管理银行,不对个人开展业务。) ②信用卡的方便

师:前面讲到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是因为它有一定的优点,那它有哪些优点呢?

生: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运输和携带,不易磨损。

师:如前【探究一】中总结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了信用卡,说明信用卡 具有纸币所没有的功能和优点吧?大家想一想。

生: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 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分角度分析信用卡的优点:

对持有者——方便、安全,外出购物、旅行不必“腰缠万贯”,携带大批现金,并可超出自己的存款数支付。

对收款方——可节省大量收付、清点、保管押运现金的工作。

对银行——不但节省大量印刷、发行、收付、清点、保管现金的劳动,而且 可以从使用信用卡的双方收取一定手续费(跨行结算2元/次),当持卡者超支时银行还可以收到较高利息。

(我们前面讲到银行信用卡中的借记卡具有透支功能,这也是信用卡普遍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真是因为有了这个功能,现在社会上又新出现了一批人,他们使用大量的信用卡、现金卡,进行透支消费,但于月薪或收入无法将透支的信用卡偿还,每个月都要为这些卡还款,他们被称作“卡奴”,这个行为影响了社会风气,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持卡人不成熟的消费心理,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

2)支票

【探究二】这张票据是什么? ① 什么是支票? 师::信用卡是在生活中常见的信用工具,还有另外一种大家不怎么接触的,或者在电影中常看到的?那就是支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第9页下面那个虚框,请同学们思考,小组前后进行讨论,看看下面的问题能否回答?

① 这张支票的面值是多少? ② 是哪个单位开出的?

③ 你拿到这张支票该去哪个银行取款? ④ 这是一张什么类型的支票? ⑤ 什么是支票? 生:„„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 ①支票,是活期存款凭证支票时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到票据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注意: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那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拥有支票?任何人都可以 去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去办理?数额是不是任意填写的?

生:不可以。

师:显而易见是不可以的。必须在银行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的人才可以。存户可以 在其存款金额内签发支票。那么支票有哪几种类型呢? ②支票的种类 A.转账支票怎么用?

师:课本第10页第二段提到:收款单位在付款单位开出转账支票后,凭借该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账户。 B.现金支票怎么用?

师:同样在第二段,现金支票是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那现在,大家知道小张如何把那张支票兑换成现金了吧?

(凡在银行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的,银行给予空白支票簿,存户可在其存款金额内开发支票。银行按照票面签注的金额付款给支票人。在这里呢,小张就可以在10天内,拿着这张支票去银行取款) 生:知道。

师:在使用过程当中,应该注意使用的注意事项,在相关链接中有提到,大家课后看看,此外还应该注意,支票的使用在不同地区会有差别,在不同时间使用也会有不同的要求,用过一两次就知道了。

在上一节课中,老师提到货币发展的趋势是: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可能到了大家真正能赚钱来花的时候,见到纸币的几率已经很小了。 ●比较信用卡和支票这两个范畴:

1.信用卡可以直接用于消费,而支票不能;

2.信用卡要有密码才能取钱,而支票是无条件支付;

1.外汇 ①外汇的含义 师:【多媒体展示外国风光】国庆即将来临,我打算去威尼斯旅游,在那里我能 够用人民币消费、购物吗? 生:(学生阅读教材,同桌之间展开讨论)回答:不能。 师:那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生:用那个国家的货币。

师:外国的货币,也就是外币。但是上一节课老师提到过,有的国家的货币在国际上还不被普遍接受,所以,用于国际间结算最好是用外汇。大家看书,待会告诉我,外汇的定义是什么?

生: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师:嗯,很好!外汇含义—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当前在

国际市场上用于国际间结算的主要是美元、英镑、德国马克、瑞士法郎、日元等一些发达国家货币。外汇执行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一般不是本国货币,而是外国货币即外汇,对中国而言,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都是外汇。(外汇≠外币)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外汇包含外币,但却不是外币,外币要成为外汇需要具有自由兑换性,聚集着中外比可以自由的兑换成本币;其次,要有普遍接受性,即,这种外币在国际来往进能够被各国普遍的接受和使用;再次,要有可偿性,即这种外币能够保证得到偿付。例如:美元。大家要知道,我国的人民币在国际上还不能自由流通,一国的货币要能成为外汇,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很雄厚的,虽然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② 汇率

师:现在我国与外国人有经济往来逐渐增多,这个过程就要用到外币。但是不同国家的币种不是对等的,所以我们必须知道外币与本国货币的折算。例如100块人民币能够换多少外币,设计到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也就是汇率。 课本说: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汇率有两种表示方式:

A. 外汇汇率=外币/本币(一定单位的外币兑换成一定数量的本币) B.本币汇率=本币/外币

★我国汇率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升值,外汇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下跌。如果用100单位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外币,说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外汇汇率下跌。 记忆口诀:汇率跟币值同升同降,成正比关系。(就同种货币而言) ●例题:教材第10页相关链接的人民币外汇牌价的题目

学生自主做题,然后举手回答,教师总结:题中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与2007年的相比是降低了,说明用100单位的美元可以兑换的人民币数量减少了,就说明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 ③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师:我们前面讲到汇率跟币值同升同降,那么汇率的波动会给经济造成怎样的影 响呢? 生:„„

师:本币升值,利进不利出;本币贬值,利出不利进。 A.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师:假定某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兑10元人民币,一只中国产的花

瓶成本为5元人民币,即0.5美元,现在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兑5元人民币,那么花瓶的成本将提高到1美元。这样一来,花瓶的成本在人民币升值后成本提高了0.5美元,出口花瓶的企业为了弥补成本的提高带来的损失只能提高商品的出口价格,这样会导致其利润下降,削弱花瓶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出口受阻,外贸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导致外贸企业工人失业,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也就是说,货币升值后,按外币计算的商品出口价格相应提高,削弱了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使进口商品价格降低,大家都愿买进口货而不愿买本国货,造成本国货在内销上的困难。同时货币升值还会使外汇储备受到损失,使外汇储备折成的本国货币相应减少了。

B.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师:人民币升值,利进不利出;人民币贬值,利出不利进,从上面可以看出,不 管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都是有利有弊的,都会对一国的经济带来重大的影响,所以在美国、日本等国再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仍然坚持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①涵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对外保持人 民币汇率稳定。这里的基本稳定是指人民币币值不出现大的波动。波动本身就包括小幅度的升值和贬值。

②意义:我国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常用的两种核算方式、信用卡和它的优点、支票的含义和用途、外汇和汇率、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的含义和意义,重点学习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板书设计】 信用工具和外汇

二、外汇

(1) 外汇的含义

(2) 汇率的含义

(3) 正确认识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4)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推荐第9篇:货币的职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货币的五种职能的具体内容;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觉悟:增强学生商品经济意识、法律意识;正确对待货币,自觉抵制\"货币至上\"的极端错误思想。

教学重点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教学难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堂活动:自读--讨论--互评--小结

2.课外活动:参观超市,观看琳琅满目商品的价格标签,了解不同商品有不同的价格,以帮助理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及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 画面为:在大型超市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旁有价格标签,顾客购买商品时交钱付款……

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用钱(货币)去购买商品,支付生活中的各种费用。请问,钱除了能买到商品外,还有什么作用和功能?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总结:在生活中,钱(货币)除了能购买商品以外,假如有了余钱,人们还可以存放起来;人们也经常出现彼此借钱或者还债的现象;到外国旅游购买商品时还必须兑换外币等。这说明,在我们现代的经济生活中,货币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 (多媒体显示)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6页第2-3段的内容,然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展示cai:

1、什么是货币的职能?

2、货币有哪些职能?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授:货币的五种职能是在现代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才具备的,但其中从货币产生之日起它就具备了两种基本的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多媒体显示) 展示课件: 画面为:在大型超市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旁边有价格标签。

教师提问:在这个场合,货币起什么作用?它为什么能起到这种作用?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在这个场合,货币起了价值尺度的作用。这是货币的第一种基本职能。它是指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教师提问:货币怎样充当价值尺度呢? 教师小结:人们把充当货币的金银按一定重量作为计算单位,即货币单位。用货币单位来确定某种商品价值的大小。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这是因为此时的货币只是表明某一种商品值多少钱,而不是真正用商品与货币相交换的过程。

教师提问:什么叫价格?价格与价值是什么关系? 学生看书、思考回答(略)。

教师小结: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时候,就叫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的高低,一般来说与商品本身价值大小成正比。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如下图(展示cai课件): 基础、决定

价值 价格

货币表现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从货币产生过程来看,商品的价值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简单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个别地、偶然地表现在别种商品上,如: 2只羊 = 1把斧头(等价物) 交换价值

②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如: 1袋米 1把斧头

2只羊 = 10尺麻布(等价物) 20斤盐 6分黄金

③一般的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如: 1把斧头 1袋米

10尺麻布 = 2只羊(一般等价物) 20斤盐 6分黄金

④货币价值形式(价格):货币成为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如: 1把斧头

50斤谷物 = 6分黄金(货币) 20尺布 20只羊

2、流通手段(多媒体显示) 教师提问:商品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阅读课本第18页第1段后回答(略)。

教师归纳:商品交换经历了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形式上讲的。为的是区别物与物的直接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流通手段\"是从货币职能上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和联系如下图(展示课件): 名称

项目物物交换商品流通

区 别公式表示

不同商品--商品商品--货币--商品

出现的时间不同货币产生前已存在货币产生后才出现

买卖时空不同买、卖同时进行买、卖在时空上分离

联 系买卖行为都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从本质上看都是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因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教师强调:作为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但作为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8页第2段,思考课本第18页的\"想一想\",即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他们的共同本质是什么?)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的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

3、贮藏手段(多媒体显示) 展示课件: 画面为:某建筑工地,工人在挖地基时挖出了一个罐,里面装有大量银元和少量国民党制造发行的法币的残渣。

教师提问:岁月沧桑,法币已腐烂变成残渣,假如是完好的,它还能不能使用?银元依然完好,它有没有用处?这些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小结:法币即使完好也不能使用,银元却可以继续充当财富的代表。这些告诉我们: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但纸币不能充当贮藏手段。

教师提问:假如某人证明自己是那罐银元的主人,他能不能把这些银元卖给别人?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不行。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金银在国内市场上流通。他只能将这些银元出售给国家。

4、支付手段(多媒体显示) 展示课件: 画面:农民在田间耕地。

教师提问:假如农民张某在春季时无钱买犁耕地,铁匠李某先把犁赊给农民张某,张某到秋季收获粮食以后才付钱给李某。在这里,钱发挥什么作用?它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小结:支付手段。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它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由于先购买,后支付,卖者成为债权人,买者成为债务人。赊账买卖,实际上是一种借贷活动,即信用。随着赊账买卖的发展,产生了各种信用货币,如期票、支票、汇票、银行券等也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同时,它们所代表的债务,可以互相抵消,这就大大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如三角债务关系等)。

支付手段,必须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

5、世界货币(多媒体显示) 展示课件: 画面:2000年,江泽民主席访问古巴时,向古巴总统卡斯特罗提供了4亿美元30年无息贷款的国家援助。

教师提问:在这里,4亿美元货币发挥什么作用?它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4亿美元在这里发挥着世界货币的作用。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货币在国与国的经济关系中具有以下作用:(1)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2)作为一般的支付段,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3)作为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国际贷款、转移财产、战争赔款,等等。

教师提问:是不是只有黄金或白银才能充当世界货币?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是如此,铸币和纸币都不行。但随着货币的发展,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强大的国家的货币也具有某种世界货币的职能,如美元、欧元、日元等。在我国的周边地区,人民币也可以流通使用。人民币要想成为世界货币,还有待于我们的继续努力,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教师提问:货币的基本职能与其它职能的关系如何? 学生小结(略)。

教师归纳:货币的基本职能是其他职能的基础。由于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也因此产生了贮藏货币的愿望,于是货币就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在赊买赊卖开始时,货币是充当价值尺度,计量商品的价值;同时又作为现金上的购买手段,使商品从卖者手中转移到买者手中。只有到了约定的付款日期,才用货币

清偿债务,此时,货币充当的是支付手段。也正是因为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货币才会出现世界货币这一职能。

教师提问:货币五种职能的共同本质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一般等价物。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它们都是在商品交换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步具备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一产生就有的两种基本职能。货币之所以具有五种职能就是因为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扩展

强调学生要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

课堂练习

展示课件:

一、选择题

1.在商品价值、货币价值与商品价格三者的联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当商品价值提高,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

②当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下跌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

③当商品价值下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就会下跌。

④当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就会下跌。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商品--货币--商品,这个公式说明:①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②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价值和使用价值不可兼得;③买和卖这两种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分离;④买和卖同时进行,一次成功 。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3.马克思指出:\"货币当作价值尺度,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现象形态。\"由此表明 ( ) a.商品价值必须由货币来表现 b.货币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

c.商品价值的大小通过货币来衡量,是商品流通的普遍现象 d.货币产生后,许多商品共同表现为一种商品的价值

4.美国2001年9月爆发恐怖袭击事件后,中国向美国输出1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这10亿美元是在执行货币的 ( ) a.流通手段职能 b.价值尺度职能 c.世界货币职能 d.支付手段职能

二、辨析题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因此,只有货币才能充当交换的媒介。

参考答案:

一、

1、d

2、a

3、b

4、c

二、(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以后,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之为商品流通。这是正确的。

(2)在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之前的扩大的物交换中,商品交换曾以羊、布等不固定的一般等价物为媒介进行。

(3)纸币产生以后,作为货币符号在商品交换中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但是执行价值尺度的依然是金属货币本身。认为只有货币才能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观点是错误的。

板书设计

价值尺度

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

货币的职能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一般职能

世界货

推荐第10篇:货币的产生教案

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理解一般等价物、货币职能等概念。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逻

辑思维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看演示文稿,相互讨论的方法理解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2、货币的含义及其职能

三、教学难点:

1、货币的含义及其职能

四、教学方法:

阅读法 讨论法 归纳法 讲授法 比较法

五、课型:

新授课

六、课时:

一课时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

画面:中国历代货币

商朝:贝币;周朝:布币、刀币、环钱、蚁鼻钱;秦朝:外圆内方的“半两钱”;汉朝:“五铢”钱;唐朝:开元通宝;清朝:机制铜元、银元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国家之一,据文献记载和文物考证,中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历史`。那么,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呢?它的本质是什么? 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树立正确的金钱”。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产生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2)什么叫一般等价物?

(3)金银为什么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

货币的产生

对货币产生的阶段,基础好的同学能概括出来,基础差的同学还有一定困难,

学生思考回答后,由教师归纳,并对关节点进行点拨。

我们现在买东西时,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却不是这样。在历史上,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的出现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货币经历了四个阶段:

1、偶然的物物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商品所有者以自己的商品直接和他所需要的另一种商品相交换。例如一头羊可以换取一柄斧头,说明尽管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其作用价值可以等价,互相交换。

2、扩大的物物交换;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品交换的频繁,不只是局限于生活必须品之间的交换,交易更加广泛。一头羊可以交换很多的物品,比如黄金,粮食,布匹,珠宝等。

3、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

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逐渐变成经常的行为,交换数量日益增多,范围也日益扩大。但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常会出现商品转让的困难。因为被交换商品必须对双方都具有使用价值,且商品价值又必须等量。而物物交换不可能永远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必然要求有一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的媒介。

4、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最初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固定的,它只在狭小的范围内暂时地交替地由这种或那种商品承担,当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特定种类的商品上时,它就定型化为货币。 货币的本质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历史上不同地区曾有过不同的商品交换充当过货币,后来货币商品逐渐过渡为金银等贵金属。 货币的分类

(1)实物货币。是指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和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实物商品。

(2)代用货币。一般是指纸制的凭以换取实物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其本身价值就是所替代货币的价值。

(3)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许多国家被迫脱离金本位和银本位,所发行的纸币不再能兑换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应运而生。 (4)电子货币。电子货币通常是指利用电脑或贮值卡所进行的金融活动。 货币职能

价值尺度 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储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 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世界货币 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正确的金钱观

马克思与金钱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金钱的本质和历史作用,认为金钱作为物质财富,是人类创造的,并为人类服务,人类应当是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 不同人的金钱观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有钱能使鬼推磨”;

“世上只有钞票好,有钱的孩子像块宝”; “脚板朝前长,钞票人人想”;

“我不喜欢人民,但我喜欢人民币” “有钱能使鬼推磨”。

“钱有两戈,伤尽古今人品”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 万不能的”

“金钱是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让你付上一世的不幸”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 ......消费心理

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 大致有四种消费心理,分别是:从众,求异,攀比,求实。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包括消费者兴趣、消费习惯、价值观、性格、气质等方面的特征

小结

金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但是金钱不是万能的,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待金钱,取之有道,用之征途,做一个正确的消费者。

作业

怎样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第11篇:货币的本质教案

1、商品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商品有哪些?那什么是商品? 有人说“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 这只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提问)你们能从粮食、蔬菜、衣服、农药、化肥、钢笔、书籍等物品中说出为什么称它们为商品吗?换句话说,商品的含义或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定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品。(物品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有形和无形的东西。对人类来看,分为有用无用和有害物品) 如我们买来的粮食、蔬菜、衣服、鞋帽,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工厂购买机器、设备,都是工人或农民的劳动产品。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如果农民生产2000斤粮食,卖出800斤,剩下1200斤自己吃,这1200斤粮食就不是商品。又如:农民向地主交的的租粮;天然的空气、矿泉水。而医院的氧气,柜台上的矿泉水则是商品,因此,劳动产品还必须用于交换。通俗点说就是用钱买来的。当然这不够科学哈。

(2)、理解 “用于交换” :

① 商品交换体现的是买卖关系,而非赠送关系。所以赠品、礼品不是商品。奥运会得到的奖牌,送人的贺卡,抗震救灾物品,人道主义援助的帐篷棉被等,义务献血,义诊。农民交的地租,农民种来自己吃的粮食。都不是商品。

② 从时间上看,商品交换分为 交换前、交换中、交换后。不包括交换后。 a 交换前 只要是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即使没交换(如工厂仓库里的商品)或还没实现交换的(如商店里柜台上的、尚未出售的商品),是商品。 b 交换中 正在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 c 交换后 (曾经是商品的东西如果)退出流通领域不在用于交换而进入消费领域用于生产、生活消费的产品,就不再是商品。 继续用于交换,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用于生产、生活消费的产品,仍是商品。 (注意:商品可能是通过一次交换,也可能是通过多次交换,才退出流通领域,成为生产或生活消费品。)

元旦前夕,同学们互赠礼品,甲同学把自己动手制作的礼品送给同学,乙同学从商店买来礼品送给同学,你们说这两种礼品都是商品吗?甲同学自己制作的礼品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不是是商品。乙同学从商店买来的礼品,因既是劳动产品,又是通过交换得到的,所以是商品。乙同学买来的礼品,在商店或生产厂家时是商品(待交换或为交换而生产),一旦买回家,就退出流通领域,成为消费品。乙同学再把它送给同学,是为了发展友谊,而不是为了交换。乙同学与接授礼品同学的关系不是买卖关系,所以他送出的礼品不是商品。 可见,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就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品了。

③ 商品交换(用一种商品去换另一种商品)关系的现象和本质: a 现象:是物与物的交换关系。 b 本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劳动的交换(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类劳动的交换),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 商品从形态上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有形商品, 如 商店里卖的牙膏、牙刷、洗衣粉、方便面等;无形商品,如 知识、保险、信息、服务、技术、专利技术、短消息、彩铃、加密的电视节目、理发店、补鞋的等。

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 ; 二必须用于交换;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1)、商品与物品、劳动产品的关系:

右图反映了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说明物品不都是商品,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区别:含义不同:物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东西.劳动产品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品.(劳动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就成为商品); 范围大小不同; 产生时间不同.

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比较表:

比 较 商 品 其 他 劳 动 产 品

区 别

1、用于交换;

2、有价值;

3、是个历史范畴;

1、不用于交换;

2、没有价值;

3、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范畴;

联 系

1、都是过去产品;

2、都有使用价值;

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表:

比 较 商 品 其 他 非 劳 动 产 品 的 物 品

区 别

1、是劳动产品;

2、用于交换,有价值;

3、是个历史范畴;

1、不是劳动产品;

2、不用于交换(特殊情况除外);

3、是个永恒范畴;

联 系 都有使用价值

(过渡)商品作为劳动产品,可以说自从有人类社会时就有了劳动产品,但用于交换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下面我们要研究商品交换及其媒介----货币。

第12篇:货币

第二章 货币

1、货币: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广泛接受的任何物品,都可以叫做货币。

2、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在一定时点上由政府和存款机构之外的经济主体所拥有的货币总量。

3、货币层次:

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

M2=M1+储蓄存款(活期和定期)

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关系:M1表示狭义货币,反映社会直接购买支付能力,导致经济过热或萧条。M2表示广义货币,反映潜在购买力。

4、货币职能:交易媒介、价值尺度、贮藏手段。

第三章 利率的计算

1、终值公式: TV=PV(1+r/m)^nm

其中TV代表终值,PV代表现值,r代表年利率,m代表每年计息次数,n是年数。

特别地,瞬时复利:TV=Pe^rn

2、系列现金流现值公式:

PV=A1/(1+r)+A2/(1+r)^2+......+An/(1+r)^n 其中Ai代表第i年末的现金流量。

3、连续复利下的现值

一年内多次计息:PV=An/(1+r/m)^nm

如果是连续复利:PV=An/e^rn

4、利率与债券价格:债券价格随市场利率(到期收益率)反向变化。

5、债券的平价发行(到期收益率=息票利率)、折价发行(...>...)、溢价发行(...

6、永久债券到期收益率:r=A/P

其中A为每年末利息支付额,P为债券的市场价格。

7、P55 复习思考题

1、3

第四章 风险与收益

1、影响资产需求因素:财富总量、资产流动性、预期收益率、风险。

2、资产需求的财富弹性=资产需求数量变化百分比/财富变化百分比

资产弹性1的称作奢侈品。

3、预期收益率:实际上是收益率这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E(r)=r(i)P(i)

4、资产流动性(资产转化成现金的难易程度)

注意:各种资产的划分就是由流动性来确定的。

流动性排名:现金>支票存款>信用卡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债券>股票>房产

5、风险(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风险大小用收益率的标准差或方差衡量。

6、通常把政府债券视为无违约风险债券,其利率可以用来作为比较违约风险的基础。

7、资产组合预期收益率:E(rp)=∑ E(rj)Aj 其中E(rj)为j资产预期收益率,Aj为j资产在总资产中占的比重。

8、资产组合收益率标准差:Ϭp=√∑∑AjAkϬjk=√∑∑AjAk rjkϬjϬk 相关系数小于1时,组合资产标准差小于单个资产标准差的加权平均值。并且相关系数越小,Ϭp也越小,多样化降低风险的效果越好。

9、P71机会集合、P73复习思考题

6、

7、8。

第五章 金融体系概述

1、资金盈余单位、资金短缺单位

2、直接金融:资金短缺单位出售股票、债券等凭证获得资金,资金盈余单位买入证券来获得未来的本息收入或是股息分红。

间接金融:资金盈余单位和资金短缺单位不直接发生关系,而是分别同金融中介机构发生一笔独立交易,中介机构发挥着吸收资金和分配子资金的功能,在金融市场上居于主导地位。作用:可以减少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通过多样化组合降低风险、实现期限转换(短借长贷)。

3、货币市场:期限在一年以内

资本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上

4、资本市场工具:主要是股票、债券、抵押贷款。

资产贷款证券化:指抵押贷款持有人将一些性质相似的抵押贷款放在一起,构成一个抵押贷款组合,然后向第三方出售这一组合的股份或参与证书。证券发行者负责定期向抵押贷款借款人收取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并支付给证券持有人。作用是增加抵押贷款的流动性,使更多资金流入这一市场。

5、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有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协议。

第六章 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1、现代银行出现于文艺复兴的意大利,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

2、商业银行发展趋势:集中化、全能化、电子化、国际化。

3、商业银行资产

准备金:商业银行不需要再所有时间内都符合法定准备金要求,只需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数达到规定标准即可。

收款过程中的现金:支票清算中产生的负债。

同业存款:(前三项为现金项目、一级储备)

证券:主要是各种债券(二级储备)

贷款:流动性较低,利率最高。构成商业银行利润主要来源。

其他资产

4、商业银行负债

支票存款

非交易存款

借款:向央行的贴现贷款,金融机构的同业拆借,企业的证券回购协议。

5、银行资本(代表银行财富、抗风险能力。

股本

资本公积

未分配利润(留存收益)

补偿性准备金:为应付意外损失而从收益中预先提留的资金,银行可以从税前收益中提取补偿性准备金,所以这成了商业银行避税的重要手段。注意,作为资本之一的补偿性准备金和银行资产之一的存款准备金是完全不同的!!

6、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主要有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信用卡业务等。

7、表外业务:指涉及承诺好或债权的活动,即银行对客户做出某种承诺,或者使客户获得对银行的或有债权。在一定条件下,表外业务可以转化为表内业务。

8、商业银行管理一般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9、资产负债联合管理

缺口管理法:利率敏感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包括零缺口战略、正确口、负缺口。

第七章 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1、主要风险

信用风险

国家风险

市场风险:指银行的表内标外头寸由于市场价格变动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利率风险

流动性风险

操作风险:在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2、商业银行的设立实行批准制,必须经过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

3、《巴塞尔协定》

①核心资本>=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银行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附属资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资本混合工具、长期从属债务(每年20%累积折扣,小于核心资本50%)。

②资产风险权重

0%: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对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券等

20%:

50%:住房抵押贷款

100%:对私人机构、商业公司债权、固定资产、不动产等其他资产

③表外项目信用风险等额=表外项目本金额*信用风险转换系数*表内相应科目风险权重

加权风险资产总额=表内加权风险资产+表外项目信用风险等额

核心资本充足率(>=4%)=核心资本/加权风险资产总额

总资本充足率(>=8%)=总资本/加权风险资产总额

第八章 金融市场

1、证券市场

2、期货市场

3、期货交易方式:开仓与平仓、最小价格变动单位和涨跌幅限制、保证金制度、每日结算制度。

4、期货交易目的:套期保值或者投机,而不是商品的实际交割!!

套期保值做法:在现货和期货市场分表建立两个数量品种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头寸,从而使两个市场的盈亏大致抵消。

5、期权 P185图

期权买方的风险是既定的,即支付的期权费,但收获的利润是巨大的;期权卖方的风险是巨大的,但最大收益却是既定的,即买方支付的期权费。

第九章 中央银行

1、1983.9或1984.1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行使商业银行业务。

2、央行基本职能

发行的银行:垄断银行券发行;货币政策最高决策机构,决定货币供应量 银行的银行:保管准备金、组织全国范围清算、最后贷款人

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办理金融事务、为政府提供资金融通(财政赤字货币化或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最该金融管理当局,金融行政管理

第十章 货币供给

1、存款创造条件:部分准备金制度、部分现金提取

2、基础货币B=流通中的现金C+银行准备金R

3、货币供给量:M=M/B*B=C+D/C+R*B=c+1/c+rr+er+t*tr *B=m*B

货币供给乘数:m=c+1/c+rr+er+t*tr

其中D为支票存款,M为货币供给。

4、P240 复习思考题1

第十一章 货币需求

1、马克思和费雪:从社会角度出发,把货币视为交易的媒介,从而探讨货币需求量。

2、剑桥学派等:从微观个体出发,把货币视为一种资产。

3、凯恩斯流动偏好论

货币需求: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

投机性需求:创新之处,与利率反向变化,与收入同向变化

凯恩斯货币需求同实际收入正向关系,与利率反向关系。

4、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交易性需求:鲍尔默 交易性需求随收入和债券的交易费用成正向变化,同时随利率反向变化

预防性需求:惠伦 预防性需求随利率反向变化

投机性需求:托宾 不仅要考虑到各种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而且要考虑到风险

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财富总量、财富在人力和非人力形式上的划分、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其他资产预期报酬率、其他因素

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货币需求函数本身是相当稳定的

6、大量经验研究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是敏感的,但是流动性陷阱并不存在;货币需求函数有时候是稳定的,但有时并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有较大波动性,还表现出顺周期波动的特点。

PS: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段时间内即使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第十二章 利率的决定

1、利率的风险结构:即期限相同的各种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受违约风险、流动性、税收因素等影响。

2、利率的期限结构:期限不同的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各种期限的债券利率往往是同向波动的;长期债券的利率往往高于短期债券的利率。

3、收益曲线(利率曲线)P288

4、解释利率的期限结构的理论:

预期理论: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有完全的替代性,即投资者没有期限偏好。投资者能对短期利率有正确的判断。I=(i1+i2+......+in)/n

分割市场理论: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完全没有替代性,即投资者有强烈的期限偏好,不同期限的市场相互分割、彼此独立,不同期限的债券的利率仅仅取决于该债券供求。 优先聚集地理论:是前两种理论的综合,投资者有期限偏好但并不绝对,当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差距达到一定的临界值后,投资者会放弃之前的偏好。I=∆R+(i1+i2+......+in)/n,其中∆R看作是一项气象补偿,正负取决于投资者的偏好。

5、货币供给对利率的影响较为复杂,在适应的语气条件下,货币的供给增加将先通过流动性效应是利率下降,然后再通过收入效应、价格水平效应是利率缓慢上升,并有可能高于原先的利率。

第二十一章 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与操作

1、最终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2、中介目标(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银行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

3、操作目标(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非借入准备金、借入准备金、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基础货币

第13篇:幼儿园大班教案《外国货币》

大班教案《外国货币》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游戏\"环游世界\"巩固对主流货币的认识和使用,知道钱币的用处,欣赏各国钱币,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钱币,体验爱世界爱生活的情感,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外国货币》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钱币的用处,欣赏各国钱币。

2、通过游戏\"环游世界\"巩固对主流货币的认识和使用。

3、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钱币,体验爱世界爱生活的情感。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各国货币(票样),银行卡一张,环游世界ppt(包含美元,迪斯尼乐园图片,澳元,袋鼠图片,泰铢,日元,富士山图片,寿司图片,大象表演的视频。)

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昨天小老鼠杰米和凯特猫去环游世界了,它们都去很多的地方,有美国的纽约,澳大利亚,由法国的巴黎。他们去了这么多好玩的地方,今天我就当做导游,带你们去环游世界。

2、教师:我们出发之前呢要准备一些东西。引导幼儿说出准备钱。

3、欣赏外国的货币图片,简单了解外国货币图案的特点。

(1)出示人民币,日元,澳元,美元,泰铢的图片,带幼儿认识这几种货币。(先出示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不能在别的国家使用。

(2)教师出示各国硬币的图片让幼儿认识。

教师:在国外除了纸币,也有也有许多各种各样好看的硬币,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外国的硬币。

(3)教师小结:原来每个国家的钱都很漂亮,也都不一样,上面有它们国家重要的人物头像,和一些重要的风景。在哪个国家就要用哪个过家家的钱购买物品。

4、通过游戏\"环游世界\",加深幼儿对主流国钱币的认识和使用。

(1)教师:我们准备这么多国家的钱现在就可以出发了。

(2)这是哪里,你怎么知道这是泰国,泰国的国宝是什么,请你们找出泰铢和我一起去看大象表演吧。

(3)这个雕像叫什么,它是哪个国家的我们要进美国的迪斯尼乐园要用什么来买门票呢?

(4)接下来要去哪呢,这是什么动物,小朋友找出澳元,去买袋鼠明信片吧。

(5)我们最后到的是哪个国家,这座山叫什么,这个国家叫什么,去了这么多国家你们的肚子都饿了吧,日本的寿司很棒,准备好你们的日元我们要买寿司吃了。

5、出示银行卡,简单了解其使用方法。

(1)教师:如果你要去更多的国家还要准备更多的钱,就不是很方便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让幼儿认识银行卡。

(3)教师总结:原来它不光本领大,使用起来还很方便呢!有了银行卡去再多的国家都不怕了。

小百科:货币是购买货物、保存财富的媒介,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

第14篇:货币银行学教案(一)(二)

教材:《金融学》( 佟玉凯、纪宣明 主编 )

(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 )

第一章

导 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货币银行学课程在经济类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定位、研究对象;课程特点、教学总体要求及学习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货币银行学研究对象、教学总体要求、课程学习方法

三、教学时间: 2 节

第一节 货币银行学课程定位及其研究对象 一.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知识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 1.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商品→商品交换→货币→货币兑换保管→银行→

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的多样化→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完善 2.金融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活动范围扩大→金融机构发展→促进资本积累、生产集中→促进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促进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推动各国经济发展

3.社会生活中离不开货币、银行、金融知识

日常收支;财富积累;投资;

(二)货币银行学是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1.从事经济工作的,都应掌握货币银行学知识

企事业单位财务,经济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工作都需用到金融基础知识。

2.学习货币银行学知识,为其他经济类专业课奠定基础

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金融学、银行会计学、保险学等课程

二.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

(一)货币银行学研究货币流通及与货币运动相关的问题

(二)货币银行学与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 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特点与教学总体要求 一.课程特点:概念、术语多,涉及面广,基本原理较易掌

握,但理论分析部分的数学模型有难度。

二.教学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货

币、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初步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分析研究现实经济生活中的 经济、金融问题,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专 业基础。

第三节 如何学好货币银行学课程

一.学习原则

(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要结合我国经济金融的实际来学习

(三)要注意借鉴西方《货币银行学》研究的科学成果

(四)要踏踏实实地学习二.学习方法

(一)教学方法:自学指导、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相结合;成绩考核办法。

(二)学习方法探讨: 如何加深理解; 如何加深记忆。

总体构架—→具体模块—→主要知识点、基本原理 三.主要参考资料: 1.《货币金融学》/戴国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货币银行学》/姚长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金融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4.配套习题集

四.思考题: 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货币的产生、货币层次的划分及货币制度的发展演变等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及货币制度的演变

三、教学时间: 4 节

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本质与基本职能

一.货币的产生

要正确理解货币的本质,首先应认真研究货币是怎么产生的。

货币起源于商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一)商品交换的产生

生产力发展→出现剩余产品→出现社会分工(产品须交换)

↘出现私有制(为交换创造了条件)

被交换的产品成为商品

(二)商品及商品交换的含义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劳动产品;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产品。

2.用一种劳动产品换取另一种劳动产品的活动叫商品交换

(三)商品交换的二原则及交换价值

1.两个原则: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有相等的价值。 2.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

(四)货币是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中产生的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一)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1.货币是商品 (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2.货币是特殊商品(货币作为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特殊商品,其特性表现在:它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它对一切商品具有直接交换的能力。)

(二)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三.货币形式的发展

货币的本质特征不会改变,但货币的存在形式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演化而不断变化。(低级→高级)

实物货币 → 金银 → 信用货币 → 电子货币

为什么金银最合适用作币材

铸币;纸币;信用货币。

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货币形式不断发展; 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货币形式不断发展。 四.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功能。货币职能发挥得充分,其作用就大。

货币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五项职能(第五项有争议。)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一)价值尺度

1.什么叫价值尺度职能

2.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 3.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特点 4.价格与价格标准的含义

(二)流通手段

1.什么叫流通手段职能 2.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特点 3.纸币产生的理论依据

(三)贮藏手段

1.含义

2.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特点 3.意义

(四)支付手段、

1.含义

2.货币支付手段的产生 3.货币支付手段的表现 4.分析其积极作用及矛盾

(五)世界货币

1.含义 2.特点

3.货币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主要表现(作用)

小结:上述五项职能不是彼此孤立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早也是最基本的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货币的其他职能是在这两项职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P20)

第二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一)货币制度的概念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二)货币制度的形成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发行保证制度等。

(一)货币材料的确定 1.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 2.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

(二)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1.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

2.价格标准:货币的价格标准即货币的单位及其划分的等份。(如:元、角、分)

(三)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1.本位币和辅币

2.本位币的铸造及其偿付能力 3.辅币的铸造及其偿付能力

(四)发行保证制度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银本位制 → 金银复本位制 → 金本位制 → 纸币本位制度

(一)银本位制 概念及内容; 盛行→崩溃;

(二)金银复本位制 概念及内容;三种形式;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是金银双本位制不稳定的表现。)

设:金银市价比为1:16,政府规定比价1:15,此时黄金是良币、白银是劣币,因为黄金实际价值大于名义价值(官价)。人们收藏黄金或将金币熔化输往国外换白银牟利。

(三)金本位制 (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制度,有三种形式。) 1.金币本位制

(1)概念:是以黄金为币材,铸造金本位币流通的制度。 (2)主要特征:

(3)积极作用;

(4)金币本位制崩溃的原因:

2.金块本位制 与金币本位制的区别;

3.金汇兑本位制 与金块本位制的共同点、特殊点; 评价:金块本位制及金汇兑本位制的局限性

(四)纸币本位制 (属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纸币本位制的形成 2.纸币本位制的特点(P31)

纸币本位制是指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以纸币为代表的国家信用货币,由政府赋于无限法偿能力并强制流通的货币制度。其特点: 四.国际货币制度

(一)国际货币制度

是指国际间关于各种交易支付、国际收支调节、汇率 确定所采用的一系列安排和惯例,以及支配各国货币关 系的规则和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

(1)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

(2)汇率制度的安排;

(3)国际储备制度的确定;

(4)国际货币事务的协调与管理。

(二)布雷顿森林协议与美元黄金本位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政治经济实力增强。为争夺国际金融霸权,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城召开了由44国参加的“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主要内容:

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2.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 证提高辅助性的储备供应来源。

4.成员国有义务维持美元在该体系的中心地位。

小结:该体系实质上是“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汇 兑本位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使这一货币体系正常 运转的中心机构,它具有管理、信贷和协调三方面职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1)汇率固定;(2)货币可

以兑换黄金;(3)融通资金;(4)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 性不平衡时,可改变汇率;(5)国家经济政策自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1)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制度决定了美元必然陷入可兑换性危机;(2)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效率不高;(3)调节机制不对称,逆差国家负担过重;(4)储备货币的供应缺乏有效的调节机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美国军事扩张→国际收支出现逆差→黄金储备外流→债务增加→各国用美元兑黄金→美元汇率下跌→美元贬值→各成员国货币纷纷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五.我国的货币制度

(一)建立 1948年12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1950年底建立起社会主义货币制度。

(二)内容

1.人民币是我国的本位货币。

2.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是纸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是价值符号,在流通中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3.坚持高度集中统一和坚持经济发行的原则。 4.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

5.人民币目前是部分可兑换的货币。

(三)关于 “一国三币”问题.

(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及其衡量 ( M0 M1 M2 M3 )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

二.现阶段我国货币计量划分

流通中现金+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分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三.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意义

为便于对货币流通量、供应量的统计,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M1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思考题:

1.西方人过圣诞节常互赠礼物,有人称之为“物物交换”,既然货币是最好的交换中介,为何不互赠货币而互赠实物?

2.中国人的送礼行为中,“礼”由送实物趋于送货币,其理何在? 3.解放战争时期在陕甘宁地区,边区政府发行的边币与蒋介石政府发行的伪币同时在解放区流通,在边区政府未做干预的情况下,伪币最终被逐出边区,为什么?

第15篇:货币的基本职能教案

导入:

师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用钱即货币去购买商品,支付生活中的各种费用。请问,货币除了能购买商品时使用外,还出现在哪些场合? 生 略

师 在生活中,钱除了能购买商品以外,假如有了余钱,人们还可以存放起来;也经常出现彼此借钱或者还债的现象;到国外旅游购买商品时还必须兑换外币等等。这说明,在我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货币的基本职能。(板书:货币的基本职能)

新课:

师:要学习货币的具体职能,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做货币的职能?

请大家看着课本第五页倒数第一段,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它具体都有哪些作用呢?

请看虚线框中给大家呈现的几幅图,自行车380元一辆,彩电2700元一台、电话329元一部、电脑12500元一台,这里的380元一辆、2700元一台表示的是什么?

生:他们值多少钱;价格;自行车、彩电的价值···

师:不错,这些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正是商品价值的大小。换句话说,货币能表示商品的价值大小,货币的这种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就叫价值尺度。(板书:价值尺度)

我们课本的后面标注了定价8.15元,大家在食堂进餐时能看到刷卡上方赫然几个大字:营养套餐8元等等,都是货币在发挥着价值尺度的作用,在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对价值尺度的理解:(PPT)

设问:为什么货币具有这样的职能? ① 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只有这样,它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设问:是现实的还是观念的货币? ②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生:回答略

师:刚才大家的谈论中已用到了定价、价格等词,大家想一想,看能不能给价格下个定义。 生:略 师:(1)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3)所有的商品都有反映其价值量大小的价格。

(过渡)一般等价物能充当各种商品交换的媒介,学习了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后,我们再来看一看货币充当各种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请看黑板(PPT呈现课本虚线框图画),在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大致出现这样的交换模式,商品所有者先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在用货币买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在这个过程中,货币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生:中介、媒介、桥梁··· 师:对,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我们把这种职能就叫做货币的流通手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过程就叫做商品流通。 大家知道,最近中国一家公司的万人旅游团正分批进入韩国济州岛,韩国上下都为此而兴奋,可以想象这会给韩国带去多大的商业利润。中国游客在韩国旅游购买韩国商品时货币执行的是什么职能呢? 生:流通手段。

从上图可以看出商品流通的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

“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是卖的阶段,“货币——商品”是买的阶段,卖不出去,就没有买回来的实力。马克思有个经典的比喻:“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大家想想为什么? 生:才能买生产资料,才能生存、盈利···

师:怎么才能完满的完成这个惊险的跳跃呢?给出理由和例子。 生:回答略 师:(从方法和结论等两个方面总结)大家都从某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某种程度上讲,谈的都很好,既亮出了观点,又有依据,还有例子。 对于商品生产者卖商品的问题要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既要看市场需不需要,又要看质量好不好。按这样的方法,综合同学们的观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够卖出去。

(补充、拓展)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就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就会亏本,这是市场的要求,商品生产者要有这种市场意识;商品生产者要生产质量好的产品,要按商品的价值量定好价,这是诚实信用的要求,商品生产者要有这种诚信意识。

请大家在第六页倒数第二段的旁边写一段话:企业重视产品质量的经济学原因。

刚刚我们说在执行价支持的职能是货币是观念的货币,那么流通手段呢?也是吗?当然不可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如果仅用观念的货币就能购买商品的话,那这个世界恐怕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了。

既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购买商品,那么在流通领域是不是货币越多越好呢?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请看第七页专家点评。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解释一下,货币的流通速度表示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周转次数。如:1元货币1月内平均执行4次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职能,就起了4元货币的作用。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少,反之则越多。我们可以用公式表示:见第七页。习题练习。

师: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现实的货币,只需观念上的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用现实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货币除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生:自主阅读相关链接

一起看看这三种手段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贮藏手段:

① 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银货币。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发挥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

② 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职能。只有当纸币币值长期保持稳定的条件下,人们才会储藏纸币。纸币有储存手段(在银行)的职能,不具备贮藏手段的职能。

2.支付手段:

①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和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的。

② 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可以是分次交付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可以分开的。或先交钱,后服务;或先服务,后交钱。

③ 注意与流通手段区分。

(PPT)这是空中客车公司研制的大型民用客机A380。它享有“优雅的绿色巨人”的美誉,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民航客机,单价为2.95亿美元(2006年)。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2005年订购了5架空中客车A380,空中客车公司将于十月中旬向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交付其订购的五架A380飞机中的第一架。在这里货币发挥的是那种职能呢? 3.世界货币:

主要作为购买手段、支付手段。

结语:以上便是目前货币具有的职能,包括两种基本职能和三种衍生职能,都是在货币史中不断发展、变化的。

第16篇:《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依据课标要求,知识跨度,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减去了商品概念,增加了对价值和等价物内容的处理,但是并不把它作为知识要求,只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货币本质时减少难度.新课程要更注重教学策略的应用,由于采取情境教学法,学生探究法,课堂中的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悟,因此学生不仅\"懂\",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或者是有些学生并没有体验——比如确定交换比例,但是它能够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很好的结合,是可以体验的.),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工具,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知识与生活的交融.注重设置问题情景,激发求知和探究欲.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模拟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力求实现认知过程与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方法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悟,因此学生不仅\"懂\",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第17篇:《揭开货币的神密面纱》教学反思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及反

第一部分设计思路

现实生活中,商品、货币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刚刚踏入高中生活的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对商品、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形成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但是怎样才能使这种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呢?结合高一学生特点(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具备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本框题的特点(知识含量大,知识跨度大,注意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知识),在设计教案时,我着重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体验、师生的对话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老师的洋洋洒洒、宏论滔滔,侧重于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似的课堂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自我思考中形成对商品、货币等经济现象的理性认识。

第二部分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流通手段职能(板书)

材料:河南省中牟县是我国大蒜的一个重要生产区,这里的大蒜产量高、质量好,多年来名扬海内外。2007年中牟25万亩大蒜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1000公斤,然而,短暂的喜悦过后,当地蒜农却陷入了丰收的苦恼中,今年的大蒜销售形势恶劣,市场上每斤大蒜报价4000元每吨,实际销售中,大蒜通常才卖到不足1元每斤,而且,伴随着新蒜的上市,大蒜的价格还在下跌,2008年春天,郑州市场的大蒜更是便宜到0、4元甚至0、3元,蒜农愁苦不堪。

阅读材料后,设置问题,由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1)蒜农用大蒜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2007到2008年上半年,蒜农卖不掉大蒜,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逐渐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蒜农用大蒜换取货币,并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再换取自己生活必须品的一种手段,可见,货币在这里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我们把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结论2:与物物交换(商品——商品)相比较,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克服了商品交换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使商品交换更加便利、通畅,对于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货币──商品。

学生质疑与教师答疑 学生质疑: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纸币是否也可以充当价值尺度呢?

教师答疑: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因而就可以以自己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这就正如尺子能够衡量物品的长短,是因为尺子本身有长度一样。而纸币只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它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也就不能充当价值尺度。我们一定要了解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第四部分课后跟踪 走进生活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向银行工作人员或者财务会计人员了解如何鉴别假币,调查我国在反假货币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自我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白居易的名诗《卖炭翁》导入,分析商品的含义以及基本属性,然后在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等的教学中,继续用《卖炭翁》来为同学们创设学习情景,使得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学生。

第18篇:《揭开货币的神密面纱》教学反思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及反

第一部分设计思路

现实生活中,商品、货币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刚刚踏入高中生活的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对商品、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形成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但是怎样才能使这种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呢?结合高一学生特点(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具备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本框题的特点(知识含量大,知识跨度大,注意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知识),在设计教案时,我着重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体验、师生的对话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老师的洋洋洒洒、宏论滔滔,侧重于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似的课堂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自我思考中形成对商品、货币等经济现象的理性认识。

第二部分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流通手段职能(板书)

材料:河南省中牟县是我国大蒜的一个重要生产区,这里的大蒜产量高、质量好,多年来名扬海内外。2007年中牟25万亩大蒜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1000公斤,然而,短暂的喜悦过后,当地蒜农却陷入了丰收的苦恼中,今年的大蒜销售形势恶劣,市场上每斤大蒜报价4000元每吨,实际销售中,大蒜通常才卖到不足1元每斤,而且,伴随着新蒜的上市,大蒜的价格还在下跌,2008年春天,郑州市场的大蒜更是便宜到0、4元甚至0、3元,蒜农愁苦不堪。

阅读材料后,设置问题,由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1)蒜农用大蒜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2007到2008年上半年,蒜农卖不掉大蒜,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逐渐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蒜农用大蒜换取货币,并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再换取自己生活必须品的一种手段,可见,货币在这里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我们把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结论2:与物物交换(商品——商品)相比较,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克服了商品交换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使商品交换更加便利、通畅,对于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货币──商品。

学生质疑与教师答疑 学生质疑: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纸币是否也可以充当价值尺度呢?

教师答疑: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因而就可以以自己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这就正如尺子能够衡量物品的长短,是因为尺子本身有长度一样。而纸币只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它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也就不能充当价值尺度。我们一定要了解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第四部分课后跟踪 走进生活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向银行工作人员或者财务会计人员了解如何鉴别假币,调查我国在反假货币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自我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白居易的名诗《卖炭翁》导入,分析商品的含义以及基本属性,然后在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等的教学中,继续用《卖炭翁》来为同学们创设学习情景,使得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学生。

第19篇:货币金融学

《货币金融学》内容简介:本书是货币金融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自十几年前引入中国以来,一直畅销不衰。由于次贷危机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极大地改变了金融体系的结构与中央银行的运作模式,因此,《经济科学译丛:货币金融学(第9版)》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几乎全部进行了改写。此外,围绕次贷危机,《经济科学译丛:货币金融学(第9版)》适时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应用和专栏。虽然本版较前一版做了较大的改动,但依然保留了其作为最畅销货币金融学教材的基本优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基本经济学理论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市场结构、外汇市场、金融机构管理以及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作用等问题。本书适用于货币金融学课程,同时,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它也可以作为很多渴望了解货币金融知识的人的学习用书和参考读物。

货币金融学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首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本书带给我们的绝不仅是金融学的一些知识和理论,而是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例如,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看似枯燥的理论是如何通过生动的事例得以体现的,可以学习如何方便、高效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如何利用工具对五花八门的经济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及如何培养我们的金融学思维,用一种崭新的方式来认识和剖析我们周围的世界。其次,这本教材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加深了我们对实际金融体系的了解。米什金教授长期供职于美联储,对美国金融体系的结构和运作机制了如指掌,在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国金融风情画卷的同时,米什金教授还对金融体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由于中国在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米什金教授在最近几版中特别增加了对中国情况的介绍,其中有些内容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却能够启发我们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

货币金融学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看样子是教科书.作为一个初次经济学的人,我读起这本砖头来并不费力.行文通俗易懂,而且揭示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读完700多页用了我3个多星期的业余时间.收获很多.对利率,汇率,通货膨胀都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

第20篇:货币说课稿

货币银行学说课稿

财会金融系 郁志英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财会金融系教师郁志英,我说课的课程是《货币银行学》,拟从以下六个部分说起: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三学生基础和智能特点分析;四课程内容选取与教学组织安排;五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手段;六教学条件;七是教学单元设计。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定位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与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货币运行与经济运行之间关系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它是经济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更是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经济学基础,后续课程为各类专业课程。

(二)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分岗位模块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金融理念,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掌握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金融的工作程序和实务操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课程知识体系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将货币银行学这门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促进学生理解和重点掌握货币、信用、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货币供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调控、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有关货币制度变革、信用体系建立、金融市场开放、金融机构体系变革、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货币政策调控措施和效应、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动态等问题的正确方法,综合应用货币银行学理论解决现实中经济与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掌握扎实的货币银行学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分析等其他金融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为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高素质职业能力,我校《货币银行学》以银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一) 我们根据银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的讲授内容和银行实际操作、职业资格考试形成一体,给学生提供一个获得职业上岗证书的机会。

(二)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理论与实践将结合,不断增加实验课时,加强对实验的考核力度。

(三) 校内、校外教学,学校和行业企业合作,树立以课程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整合了各种教学资源,积极而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目前已经建立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货币银行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三、学生基础和智能特点分析

我院的招生对象主要是职高生和普高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整体素质偏低。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学习的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

基于以上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本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改革教育方法,以工学结合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教学内容的选择考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组织安排

(一)教学内容选取 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内容包括:金融与经济;货币和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息率;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金融创新。

第二部分为金融机构体系,内容包括:金融机构体系概述;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投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第三部分为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内容包括: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

第四部分为国际金融与经济均衡,内容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制度;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

(二)教学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大致分为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3类,按各类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

(1)理论性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理论性教学内容包括金融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这部分是本课程教学最主要和重要的内容。教学组织方式以任课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占总课时的50%以上;课堂讲授的基本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基本概念范畴、基本理论的理解,使学生在掌握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正确的金融理念、思维方法和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观,奠定坚实的金融理论基础。教学中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基本原则,将实现“理论功底扎实、人格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

(2)应用性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应用性教学内容包括货币金融政策分析,金融工具价格、收益的计量,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派生存款、汇率变动等的测算,金融改革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等。应用性教学内容的教学组织方式采用教师课堂指导与学生课堂或课下完成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对应用性内容作简要指引,布置作业,作业形式包括课后书面完成的专题分析,课堂完成的计量和测算题目,以及小组协作完成的现实问题解决方案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金融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应用能力、实践与操作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实践性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模拟运作、金融工具虚拟交易、中央银行政策工具应用、商业银行业务操作等,教学组织形式以实验教学和现场观摩教学为主。利用金融实验室进行金融市场、金融交易模拟实践;采用分散性现场参观与观摩形式感受真实交易的氛围;通过互联网访问中央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网站,了解金融中介业务运作。实践性教学的目的是增强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手段

(一)教学模式

为适应高职高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货币银行学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为了使学生掌握金融必备知识并能加以运用和提高其基本操作技能,我们 运用模拟操作、实地参观访问学习、网上操作、专题调研、论文写作等实践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内容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创造逼真的教学环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1、借助多媒体,完成课堂讲授

面对面进行知识、理论传授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在有限的时间内浓缩课程精华,突出重点难点,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借助多媒体课堂讲授还可以保证信息的充分传递,突破教材内容的滞后性,使教学内容充分吸纳国内外金融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金融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利用多媒体可以实现讲课过程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实现课堂教学与情景教学的结合。

2、借助校园网络,进行课后指导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中包含的金融知识、金融运行规律有一定难度,需要联系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状况来学习。课堂讲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原理,学生要做到融会贯通仅凭课堂教学是不行的,需要借助于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强化课堂学习效果,拓展知识领域,挖掘知识深度的有效方式。在学生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兴趣的学生的不同要求,活跃能够学习气氛,丰富学习内容,扩展学生认识金融问题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内模拟、校外实践增强学生操作能力

借助于网络开展模拟教学,如模拟股票市场交易、网上银行业务、电子货币支付结算等,还可以访问各商业银行、各保险公司、中国人民银行、股票期货交易所、国际大银行等网站,了解金融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与实际部门联系,建立金融实训基地,通过调查、走访、实习等方式,增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职业能力。

(二)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我们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及较完备的教学手段,实现本课程的设置意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素质教育。具体方法有:

1、案例教学法

张惠到ATM机取现金500元,这属于商业银行的什么业务?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会产生什么影响?

2、讨论式教学法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增加学生之间的协助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围绕某一中心内容进行讨论,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集思广益、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讨论法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试讲教学法

在高中的政治、历史课中,学生接触过部分本课程的知识,进行一章内容介绍时对学生进行指引,由学生课下进行预习,在老师讲授新课程前进行20-25分钟的试讲,其余的同学在听讲的过程中,也可以指出试讲同学错误的地方或提出更好的讲解方式。试讲教学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上讲台锻炼的机会。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对学习本节课内容的难易定位。

六、课程对教学条件的要求及现实情况

(一)师资队伍

本课程经过几年的建设,逐步培养了一支理论和实务水平较高、梯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团结协作的优秀教师队伍,双师特色明显。

1、职称结构:副教授:2人,讲师:8人,既保证了目前教学的高水平状态,又有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

2、学历结构:本科4人,硕士6人,

3、双师资格:6人经济师,1人理财规划师,1人注册税务师。充分满足本课程对教师职业资格的要求。

(二)课程资源

1、教材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本课程选用了张丽华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金融保险系列规划教材《货币银行学》。教材通过案例进行情景模拟,突出职业性和实务性,以学生思考为主。

2、网络资源

本课程建立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库。还有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实训指导等学习参考资料共同构成本课程教学资源库,学生还可以利用开放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网站及财经类网站等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七、教学单元设计

(一)教学程序设计(以第一章为例)

1、复习旧课

2、新课导入

3、新课讲授

4、案例解析

5、梳理知识网络,总结重点、难点

6、布置作业,提要求

(二)考核方式

改革传统的期末考卷单一性考试方法,建立以考核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规范化考评指标,以保证对学生学习成绩检验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1、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作业题,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并围绕讨论题目让学生写出专题论文,依据学生的作业和论文评定平时成绩。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扩大知识面,增强对货币银行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思考空间。

2、学期末的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采用以考核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计算、简答、论述等七种题型,合理确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注重试题的认知层次和难易程度的协调搭配,便于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为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结合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教师可采取课堂或课余开办系列讲座方式,邀请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使本科生层次的学生了解更多的金融理论前沿,培养对金融理论的科研兴趣、问题意识和学术涵养。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协议单位的现场作业,邀请实践部门业务骨干讲解业务知识与流程,然后提问与讨论,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抽象性理论知识与具体性实践操作相结合,以便对所学知识获得感性理解,从中可以加深印象,找出不足,继续努力。

货币教案反思模板
《货币教案反思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