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走进连城鲁土司衙门

发布时间:2020-03-01 16:54: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走进连城鲁土司衙门

从兰州驱车进入永登,再从永登向西,一路上多是一些荒山沟壑和一些坐落在山坡下的村庄。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去追寻这群山之中的一座古老的建筑,去感悟一段悠久厚重的土司历史。

发源于青海沙杲林那穆吉木岭的大通河已经流淌了几千年,河水弯弯曲曲,在不远处汇入黄河。在蜿蜒流淌的大通河边有一座古老的小镇——连城。这里有一座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鲁土司衙门。它的主人正是在西北地区众多土司中赫赫有名的鲁土司家族。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一种统治制度,通过分封当地部族首领为土司并准其世袭而统治当地人民的方式,旨在维护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才得以彻底废除,,但作为秦汉以来长期对少数民族地区施行的“羁縻”政策的重要表现方式,土司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十月的连城,已有一丝凉意,车子穿过一段小巷,鲁土司衙门的高大的木制牌坊出现在了眼前,牌坊上,四个大字“世笃忠诚”苍劲有力。牌坊后的广场上,一群人在玩纸牌游戏。不知是何人在门前挂起的彩带随风飘扬,似乎在诉说着鲁土司的历史。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王朝,也就在这年七月,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夜半逊国逃往蒙古,蒙古人退出中原,他们建立的元朝也土崩瓦解。史料记载,元宗室、中书省平章政事脱欢,跟随不及,流落河西。洪武三年(1370年)脱欢率部归降明朝,被朱元璋安置在庄浪西山的连城,便是今天所见的这个小镇了。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三世土司失伽因为战功卓著被明成祖朱棣赐姓鲁,后世遂称“鲁土司”,失伽则改名鲁贤。鲁氏土司治第连城以后,享有朝廷赐封的大片自治区域,总面积约九千平方公里,包括今兰州市的永登县、西固、红古区的大部和武威市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及临夏州的永靖县、青海省的民和、乐都等县区的部分地区。至1931年正式废除土司制度,鲁土司一共延续了十九世,统治时间长达到561年。

连城鲁土司衙门作为历代鲁士司的统治中心,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到了清嘉

1 庆年间进行了大规模重建,目前保存下来的鲁土司衙门大致就是嘉庆时期的格局。 土司衙门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由照壁、牌楼、仪门、提督军门、东西厢房、大堂、如意门、燕喜堂、朝阳门、东西配楼、祖先堂和大库房等主要建筑物组成的六重院落。院落与院落间利用地基由南向北逐渐抬升,突出展现了土司衙门森严威仪的气势。衙门东侧为住宅区,配置书院、二堂、寝院等多组院落和花园。西侧为其家族属寺妙因寺,列置山门、万岁殿、禅僧殿、德尔经堂、大经堂等。三组建筑高低错落,深邃威严,气势恢弘,堪称我国土司衙门建筑中的杰作。

先进仪门,因为有中间和左右三间共六扇门,又称六扇门。六扇门上描画着6位身披盔甲的将军,手持兵器,很是威武。土司衙门的第二道门叫提督军门,是为纪念八世土司鲁光祖而命名,鲁光祖因军功卓著曾被明朝廷任命为南京大校场总理提督。军门中间有门通行,但不常开,土司有重大政务活动或审理案件时,才开此门。军门两旁有两个小门,东侧一门书“生门”,西侧一门书“绝门”,“绝门”是死囚通行之门,“生门”是普通人通行之门。

大堂是鲁土司办理案件、发布政令和举行典礼的地方。中悬一匾书“报国家声”, 大梁有题记“大清嘉庆二十三年岁次戊寅巳未月辛卯日乙未时重建”。 大堂建筑平面呈凸字型,内有刷成蓝色的木制台墀,上面摆着案桌、刑签,前半部右边有一磐,左边则是一个鼓、两侧陈列半幅鸾架。堂前四株千头柏枝叶繁茂,东西两侧各有五间厢房,是鲁土司衙门衙役办公和住宿的地方。燕喜堂是鲁土司接待客人的地方。上悬匾书“燕喜堂”三字,房中有棕床、长桌、摆有八扇屏。堂的两端隔开,各成一室,室内各有土炕一个。在“燕喜堂”的前边走廊上有一坑穴,当天冷时,在坑内火口处放柴火点燃,火眼通向室内地下、土炕及墙内纵横的火道,最后顺山墙高出的烟口排除,冬季室内既干净又温暖。

衙门内有一明皇敕建的“效忠楼”一座,其建于明洪武年间,也称祖先堂。室内陈列先祖画像,供奉牌位、家谱,是为纪念一世土司脱欢妻子马夫人而建。据说马氏为人机智,长期辅佐其夫。脱欢死后,河西有藏人达管戳只(俗称王蟒)作乱,号召藏人聚集在河西走廊的萝卜山一带为寇,截杀路过的官使和商客,阻塞了丝绸古道,官兵奈何不得。明朝廷将剿匪的事交给脱欢长子阿实笃。不料戳只的武功非凡,身材巨大,勇猛无比,善于齐射,只手能勒奔马,无人能制服他。 2 洪武十一年(1378年),年事已高的马氏假与王蟒订立盟约,将其骗来赴宴,设侍女几十人,高弹琵琶,为之祝酒,酒醉后,所伏壮士将其捕捉,用铁锁捆绑,准备交给朝廷。不料戳只酒醒后奋里挣扎,差点挣脱铁链,马夫人紧急下令就地处死。将戳只的头颅悬在乌鞘岭下示众,于是番匪军心散乱了,很快被剿除。武威一带从此平定。后人将其手悬挂在土司衙门旁妙音寺的古隆官殿内,直至解放后有人见过,在1958年“大跃进”中被毁。

鲁土司衙门的所有建筑都排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如果所有的门都大开,你站在牌坊对面的照壁前,透过牌楼正中,可以一眼望到底,看到最里边的祖先堂。

在土司衙门的东北部有一处神奇秀丽的园林,它是鲁土司休憩和避暑的地方。传说旧时花园有绿照亭、八卦亭、园门房、土主庙、戏楼、蜈蚣墙等亭台楼榭;花园内云杉、胭脂柏、千头柏、香椿、旃檀、吊柳、核桃、山荆子、桑、槐、杨等古树参天;金银花、探春花、迎春花、翠竹、牡丹、芍药等奇花异草;八哥、金翅、百灵等云雀水禽。现在古树则所剩无几,而各种名贵的花草也被马步芳移往青海。。

现花园中有一绿照厅,为清乾隆年间十三世土司鲁风翥所建,是土司盛夏避暑之所。绿照厅的各个房间都有门相通,并且从大厅中可将花园的景色尽收眼底。据传在农历七月初五这一天,达官贵人从此门出入可仕途顺达,官升三级。平民百姓出入此门可一切顺心,万事如意。在绿照厅的东南方向有一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亭子,八卦亭。建筑平面呈八卦状,象征“紫微星”。其东北原有七棵大柳树,人称“七星柳”,象征北斗七星。西南有六棵古树,象征南斗六郎。它们左辅右弼,拱卫紫微星,整个布局设计精巧,构思巧妙。八卦亭中心高耸,八角凌空,试想坐在此中,把酒言欢,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花园中现存三棵古老的核桃树,三棵树均植于明万历年间,树龄已近五百年,确属国内罕见的核桃老树。三棵树枝叶繁茂,相依相偎,貌似枯朽,但筋骨刚强。站在树下,看着老态龙钟的树干,有一种自然而生的敬畏感。一阵微风吹过,窸窣有声,似在倾诉着五百多年的鲁土司历史。核桃树下,有巨大的陨石一块,相传七世土司鲁东出生时此石从天而降。当时,空中通红,一火球轰然落地,是为天降祥瑞,众人称奇。后鲁东身经百战,神勇无比,率领土军,多次击退鞑靼的 3 进攻,是鲁土司辉煌历史的开拓者。自此,陨石被尊为神石,受历代土司的尊崇。

在土司后花园,一块墓碑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正面刻“大明荣禄大夫都督鲁公墓”,背面刻“弘治七年甲寅四月上吉日重立”。墓碑是四世土司鲁鉴为其父鲁贤所立。史料记载,三世土司鲁贤在明永乐年间,多次随明军征战,先后升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使、右军都督佥事,授封骠骑将军。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病故,朝廷遣使谕祭。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朝廷又以子功追赠为荣禄大夫、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解放后,由于土司墓地被毁,鲁公墓碑被移往此处。同样从墓地搬来得石人、石马、石虎、石猴等石像生也摆放在杂草丛生的花园中,让人不得不感慨世事的苍凉。

妙音寺在鲁土司衙门的西侧,和土司衙门一墙之隔,是鲁土司的家族属寺。妙音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明初,鲁土司借“飞来佛”之因,在宅旁建寺,当时此地称西大通,故名西大通寺,藏语称“代塘多吉羌”,汉称“大通金刚持寺”。明宣德二年,宣宗皇帝赐寺名“妙音寺”。由于土司建寺,皇帝亲自赐名,妙音寺香火鼎盛,喇嘛众多,不断扩建,至清咸丰年间,已成规模宏大的融合汉藏风格的一座寺院。

在寺庙的院子里,有几棵百年古树,苍桑的树身上挂着白色和黄色的哈达。在古隆官殿前,一棵古树树形优美、枝叶繁茂,从树上挂的牌子得知,为暴马丁香,又叫旃檀,在这边人们也称为菩提树。多吉羌殿,一位信徒正在虔诚的上香敬佛,案前的酥油灯不停地闪着火苗。一位喇嘛不时敲响大殿内的铜钟,钟声在寂静的寺院里四处回响。推开大经堂厚厚的木门,偌大的殿堂中里面满是寂静,除了供奉的大佛,空空如也,回想当年明亮的酥油灯和上百喇嘛在这里诵经的热闹场面,落寞之感悄然而生。

妙音寺主殿多吉羌殿内还供奉着一枚酷似人手的树芽。每个见过的人,都会为它的神奇和逼真而惊叹。它五指分明,脉络清晰,甚至连指甲和关节都依稀可见。关于它的来历,在连城有一段流传甚广的故事。1992年,一个小姑娘从鲁土司花园的一棵旃檀树(佛教圣树,也称菩提)上掰下树芽带回家。日后小女孩得一怪病,久治不愈。母亲在洗衣服时发现树芽,放在家中,有人串门发现后让其赶快送往妙音寺,此后小姑娘病情逐渐好转。此树因此被人们称为神树,这枚酷似人手的树芽被称为“佛手”,供奉在妙音寺多吉羌殿内,每天接收各地游客和信 4 众的瞻仰和膜拜。

妙音寺各殿堂的墙壁、藻井、拱眼、门裙板、都绘有精美佛像和装饰画。绘画用矿石颜料,历经数百年任然鲜艳夺目。在万岁殿暗廊内有许多明代早期壁画,绘的释迦牟尼一生教化事迹的佛传图。画面严谨工整,色彩鲜艳,画面的景物,层次分明,真实准确。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画面人物面容丰满、装束得体、比例协调、气质儒雅,具有明显的唐宋遗风。

在妙音寺山门、科拉殿和多吉羌殿的山墙上有许多精美的砖雕作品,墙身不光有花卉纹、鸟兽纹、人物图案和梵文字体,此外还雕有佛、菩萨、罗汉塑像。每尊砖雕佛像又是一个佛传故事,其中有一件为米拉日巴劝佛记,内容是:米拉日巴(藏传佛教噶举派创始人之一)坐林中讲经说法,飞禽鸟兽及花木草卉专心听讲,忽有一猎人宫保多吉追逐猎物至此,看到鸟兽都跪在佛前听经,于是感动万分,放下猎枪,一心向佛,以后他也得道成佛。佛像雕刻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线条清晰,衣褶纹理如同真实一般,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在妙音寺内还有一座大经堂,它坐西朝东,它是全体喇嘛诵经和集会之所。整座大殿内外共108柱,殿内有象征十八罗汉的通天柱,中间形成了一个无柱子的大空间,其跨度之大,令人惊叹,我们不得不惊叹古人高超的建筑技术。藏语称此殿为“度黄嘎迈”,意思正为没有柱子的经堂。它的木架结构堪称奇迹,全国范围内与之类似的建筑只有在北京北海一处,但两者相比较妙音寺大经堂在空间跨度上更大、年代更久远。更为引人注目是大经堂还与文溯阁《四库全书》有一段历史渊源。1966年10月,中苏关系正处于紧张时期,因备战需要,为保护《四库全书》,周总理命林彪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秘密从沈阳运至兰州,藏于妙音寺大经堂,直到1971年。

从土司衙门出来时已近黄昏,晚霞印着远处的荒山,深秋的旁晚使人感到丝丝凉意,冬天已经临近了。在夕阳下,一位年老喇嘛在门口一间厢房的墙根默默的坐着,眼神悠远,表情安静。我小心的走过去,想和老人的交谈一会,可惜老人听力不好。旁边的一位村民告诉我老人今年89岁,50多岁出家到妙音寺当喇嘛,如今已有三十多年了。三十年了,老人一直守护在这片神秘祥和的佛门净土,一时都没有离开。

临行的时候,一位鲁土司衙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在清嘉庆元年 5 (1796年),十五世土司鲁纪勋带领土兵300人奉命镇压四川、湖北白莲教起义,因其作战英勇,屡立战功,被特许赴热河参加嘉庆皇帝60寿辰庆典,在太和殿受到皇帝赐宴,并赐予十五世土司鲁纪勋一件金丝龙袍。这件金丝龙袍现藏于永登县博物馆,它不仅是鲁土司辉煌历史的直接反映,更是鲁土司在西北地区历史作用的重要实物。而到了末代土司鲁承基,鲁土司的命运则截然相反。鲁承基于民国十六年袭指挥使,二十年彻底废除土司制度后,其为继续维持其势力,重金贿赂甘青要人,当上了青海省政府参赞和甘肃省连城保卫团司令部司令(虚衔),人称鲁司令。民国二十九年将衙门、森林土地卖给马步青,栖身于今大有乡官庄,1951年被永登县人民政府定为不法地主,执行枪决。鲁承基有一子鲁勋,1979年病逝永登县大有乡,无子,鲁土司直系绝。

曾经在明清两朝,都在西北地区赫赫有名的鲁土司家族真的结束了。而唯有这些建筑和古树,似乎还在向我们诉说着鲁土司五年六十多年的历史,也向世人昭示着世事的沧桑变化。

尹成轩 2013年4月

连城鲁土司始祖及其祖属再考

连城鲁土司始祖及其祖属再考

土司制度

土司遗址

土司制度

用衙门造句

雅安土司制度

土家族土司文化

古时衙门对联考释

“冷衙门”的“生意经”

走进连城鲁土司衙门
《走进连城鲁土司衙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鲁土司衙门 连城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