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数学课堂巧妙实行环境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3 02:22: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数学课堂巧妙实行环境教育

摘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小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途径。新《数学课程标准》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指出了小学数学课程所应承担环境教育的任务,在数学的教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新形势新课程的必然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利用一切契机为环境教育创造空间,努力开发利用数学资源,探究环境教育的最佳途径。使数学教学内容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数学知识,而且尽可能多地从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获取环境保护知识,受到环境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环境教育 数学教学 新课程 渗透 有机结合 正文:

“环境的和谐与平衡,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条件”。二十一世纪是环保的世纪,环境保护是我们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科教学内容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学科知识,而且尽可能多地从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获取环境保护知识,受到环境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新《数学课程标准》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指出了小学数学课程所应承担环境教育的任务,在数学的教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新形势新课程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想结合数学教学,谈一谈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挖掘教材,寻找环保信息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生动的和有意义的。数学课本不但是承传知识的载体,更是发现知识、创新知识的凭借。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环境教育因素,把显性的数学知识和隐性的环保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环境教育功能。在教材内容上大做文章,给学生创造“环境教育”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取环境保护知识。

例如,人教版新教材比较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新知识的引入几乎都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而且图文并茂,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大部分的插图都蕴涵着丰富的环境教育信息。所以我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组织教材,注意把握好每一课、每一幅图中蕴涵的环境因素,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机渗透。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我带领学生观察主题图,认识美丽的校园,在学习数数的同时教育学生爱护校园,爱护周围的花草树木,才能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使学生感觉到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是幸福无比的。又如,第三单元“1~5的认识”,教材插图是一幅参观动物园图,在学生观察主题图,沉浸在去动物园游玩的回忆中时,我趁热打铁,把有关野生动物知识贯穿于数数活动中,让学生在认识“1~5”的同时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这样,将环境知识充实到单调的认数、数数中,课堂内容变得丰富而有趣,学生学起来兴致盎然。

另外,在一年级的上、下册教材中,“青蛙吃害虫”、“植树”、“统计马路车辆”等等大量数学问题都渗透了环保意识,都是鲜活的环境教育素材,作为教师应及时进行开发与利用。只要我们教师心中有环保,做环境教育的有心人,就会发现环境教育资源是无处不在的。

二、创设情境,营造环保氛围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天真活泼。喜欢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身边的问题更加能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引发他们积极的思维。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规律以及教学内容,在学生熟悉的小故事、小情境、小游戏等“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背景材料中,见缝插针,将环保知识、环境问题“搬到”学生身边,营造有利于环保教育的氛围,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时刻让学生感到环境知识就在自己身边。

听故事是小学生的最爱,在故事情境中学知识,学生热情非常高,探索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如,教学“0的认识”时,我设计这样的故事情境:“树林里有一棵大树,大树上有一个鸟巢,里面有3只可爱的小鸟。鸟妈妈去觅食了,小鸟在鸟巢里等妈妈回来。突然,‘砰’传来一声枪声,小鸟给吓飞了。鸟妈妈回来再也见不着它的宝宝了,怎么办呢?”这时,同学们情绪激动,都义愤填膺,纷纷出主意要严惩可恶的捕猎者,保护树林中的小鸟。这样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与故事中的小鸟同呼吸、共命运,对小鸟产生同情心。进行环保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师既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0,教会学生“小鸟都飞走了,一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又培养了学生爱护鸟类的环保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在练习中经常设置“小猫钓鱼”、“鸽子送信”、“蚂蚁搬家”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故事中、在游戏中增长环保知识,使环境教育融于数学教学中,也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动手操作,激发环保动机

环保知识的学习,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发展、生活有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身边的有利于环境教育的一切因素,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获得环保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发现环保问题、获取环保知识的快乐,进一步激发环保动机。

如,教学“年月日”知识后,我组织学生制作“年历卡”或“日历卡”。在活动前,我提出几个问题:(1)家里有没有废置的纸皮、纸盒等物品?(2)为什么会有很多,这是不是一种浪费?(3)如何将浪费减到最低?(4)年历卡的制作能否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再利用?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如何将废旧物品循环再利用。由于有了事前的“预防针”,所以在正式活动课上学生都带来了家中废弃无用的纸盒、纸皮做原料。在想想、画画、剪剪、贴贴、看看等活动中,看到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年历卡时,学生不仅体会到“年月日”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更加深刻体验到废物制作年历卡的乐趣,从而达到激发了学生节约资源、利用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组织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环保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成功,在操作中发现环保,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探索数学知识,又寓环境教育于操作活动中。

四、实际应用,深化环保行为

常言道“学以致用”,学数学的目的在于用数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所以,在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使学生由课堂走进社会的大空间,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发现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环境的密切联系,培养并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使环境教育真正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例如,教学“统计表”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我让学生对班内同学使用文具状况进行调查,搜集数据信息,将使用的铅笔、作业簿、橡皮擦、纸张等文具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表。可选择个人独立完成统计表,也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从节约资源、能源这个角度启发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出与环境问题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并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在参与搜集数据、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知道节约使用文具、纸张就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学生的环保意识,就会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强化和提高。统计活动结束后,学生在数学日记里惊叹:“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原来在我们身边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我一个月大约用8枝铅笔,有的用了不到一半就弄丢了,有的没写完就换新笔。我一个人这样浪费,十个人,一百人该浪费多少啊!”这样来源于心灵的震撼,远比教师平铺直叙的说教更深刻、更让学生难忘。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利用一切契机为环境教育创造空间,努力开发利用数学资源,探究环境教育的最佳途径。让我们用智慧和信念去点缀环境教育的春天,让绿色的种子在数学课堂中发芽!

巧妙设问,课堂增色

巧妙应对课堂意外

将幽默巧妙的运用到数学课堂

数学环境教育总结

数学课堂创新教育

巧妙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巧妙运用生活素材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创设学习环境 营造数学课堂

巧妙激趣活跃拼音课堂

巧妙借助动漫 生成精彩课堂

数学课堂巧妙实行环境教育
《数学课堂巧妙实行环境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