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甘谷方言称谓

发布时间:2020-03-03 21:39: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亲属称谓是具有血统婚姻连锁关系的亲属之间的称谓。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历来对亲属称谓问题极为重视。而中国古代又是宗法制社会,所以很注意分辨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因此形成了独特、丰富的亲属称谓语。但由于各地方言不同,因此亲属称谓语也不尽相同。 甘谷地处陇右,被誉称为“华夏第一县”。因其历史、地理、民族融合以及外来移民等因素的影响,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而其亲属称谓词更是充盈着甘谷方言自身丰厚的文化内涵,讲究秩序和人伦,区分亲疏和内外,注重礼仪和情义,既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又富有自身独特的地方文化的底蕴。以其独特魅力从一个侧面深刻地折射出了甘谷历史的源远流长。

一、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词举隅

下面把甘谷方言中主要亲属称谓列于下(括号内的为甘谷方言叫法):

血亲 1.宗亲(同姓)

(1)直系宗亲 高祖父(祖太爷)、高祖母(祖太太)、曾祖父(太爷)、曾祖母(太太)、祖父(爷爷)、祖母(婆婆)、父亲(达达、爸)、母亲(嬷、妈)、兄长(大哥、二哥„„)、弟(呼名或称老几,如排行第三,就称老三;下同)、姊(姐姐)、妹(呼名或称老几)、儿子(后人)、女儿(女子、女孩儿);孙子孙女(统称孙娃子)、曾孙曾孙女(统称重孙)。

(2)旁系宗亲 伯父(大达、二达„„)、叔父(碎爸)、姑母(大姑姑、二姑姑„„碎姑姑);堂兄(大哥、二哥„„)、堂弟(呼名或称老几)、堂姐(姐姐)、堂妹(呼名或称老几)、侄子侄女(侄儿或呼名)、侄孙侄孙女(堂孙子)。

2.外亲(异姓) 外祖父(外爷、爷爷)、外祖母(外婆、婆婆)、舅父(大舅舅、二舅舅„„)、姨母(姨娘、姨姨)、表兄(大哥、二哥„„)、表弟(呼名)、表姊(姐姐)、表妹(呼名)、外甥外甥女(统称外甥);外孙外孙女(女孙)。 姻亲姻亲姻亲姻亲

伯母(大嬷)、婶母(二嬷、三嬷„„)、姑夫(姑父)、姨夫(姨父)、舅母(妗子)、嫂子(仍称嫂子)、弟媳(呼名或老几舍的,如是老三的媳妇,就称老三舍的)、姐夫(哥哥)、妹夫(呼名)、大伯子(阿伯子)、小叔子(呼名或背称小叔子)、内兄(哥哥)、内弟(呼名或称老几)、大姨子小姨子(娃他姨)、儿媳(媳妇子)、女婿(呼名或背称女婿)、侄媳(媳妇子)、侄婿(呼名或背称女婿)、孙媳(孙媳妇子)、孙婿(呼名或背称孙女婿)。

二、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文化特点

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词讲究秩序和人伦,区分亲疏和内外,注重礼仪和情义,既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又富有自身独特的地方文化的底蕴。

(一)长幼有序 中国传统社会很讲究宗法,以此来规范社会行为,而作为社会生活的缩影家政管理,自然也要求有严格的秩序性。甘谷话的亲属称谓词就很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特征,其亲属称谓系统按照辈分原则井然有序地排列。甘谷方言亲属称谓以父系称谓为中心,突出辈份,注重排行,长幼有序,具有严格的秩序性。对长辈和晚辈,不同的辈分采取不同的称呼,如儿女辈、同辈、父母辈、祖父母辈、曾祖父母辈等等,老少分明。 对长辈,称父亲为“达达”、“爸爸”,母亲为“嬷”、“妈妈”,祖父为“爷爷”,祖母为“婆婆”,曾祖父为“太爷”,曾祖母为“太太”,高祖父为“祖太爷”,高祖母为“祖太太”。称祖父的兄弟姐妹为大爷爷、二爷爷、三爷爷„„,大姑婆、二姑婆、三姑婆„„;称父亲的兄弟姐妹为大达、二达、三爸„„碎爸,大姑、二姑、三姑„„碎姑。他们的配偶,也按他们的排行称之为“大婆婆”、“姑爷”、“大嬷”、“姑父”。 对同辈的称谓,则按照年龄原则,不同年龄的同一类亲戚注重排行,长幼有序。 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哥哥比弟弟大几岁,哥哥的孩子又比弟弟的孩子大几岁,几代之后,大门的后代与小门的后代相比,同辈人可能差上几十岁,并不因此而影响辈分关系,常常会有长胡子的孙子或怀抱着的爷爷。所以,甘谷人常有“大门转小辈,小辈变大辈”之说。对于辈分长于自己的,即便年龄比自己小很多,也一定得按称谓系统规定的尊称,长者为尊,不可直呼其名。长辈称晚辈,面称可直呼其名或昵称,以示亲近。对于年长于自己的同辈人,不可直呼其名,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人,面称时,一般直呼其名。 在家族中,长者对家事有绝对的发言权和处置权,体现传统秩序“长者为尊”的权威。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古代宗法制度特别是其中的立长制度。有的大家族,人丁很旺,但三代以内的同代人,仍按一个顺序排行,这样的家族一般家族统治比较严密,族人比较团结,在当地势力较大,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亲疏有别 甘谷人在运用亲属称谓时很讲究亲疏。亲就亲,不亲就不亲,与甘谷人耿直的性格颇有相似。在对姻亲、族亲、庄亲等非血缘关系的亲属上,是亲疏有秩、内外有别的。 对于姻亲,当面称呼要用血缘关系的称谓称呼。对于妻子来说,称呼丈夫的一切亲人,一律随丈夫,也就是说,如同称呼自己的亲人一样。如,称公公为“达”、“爸”(背称阿公),婆母为“嬷”、“妈”(背称阿家),大伯为“哥”(背称阿伯子),小叔为“兄弟”(背称小叔子),对丈夫的妹妹呼名(背称小姑子)。但对于丈夫来说,称呼妻子的亲人就不一定一律随妻子,如,称岳父为“姨父”(背称丈人),岳母为“姨娘”(背称丈门家),大舅为“哥”,小舅为“兄弟或呼名”。因为甘谷方言中兄弟间互称“房家”,如老大为大房家,老二为二房家,于是对于大伯、大姑来说,称呼弟弟的妻子为“娣妇子”(背称几房家的或老几的婆娘)。夫妻互不称名,谓夫为掌柜的或呼娃名(背称老汉或皋的屋人),谓妻为屋内的或呼娃名(背称婆娘或老婆子)。妯娌之间互称“先后”。女婿之间互称“挑担”。夫妻两家老人互称“亲家”。 对于族亲,同样讲究亲属称谓的使用,长幼辈分的严格区别。如果是同一个“祖太爷”的后代,互称“亲房”。对于庄亲,即同村异姓的人之间的称谓也是用亲属称谓,以示亲近,尊卑长幼也不得随意。但亲属称谓用于关系比较远的族亲和庄亲时,一般在亲属称谓词前应当加上对方的名字。

(三)重情崇礼 甘谷人在运用亲属称谓时很讲究“重情崇礼”。在甘谷县礼辛镇的大门上,有一副对联曰:“礼让是远古遗风,穷源溯低,五千年漫长历史,纵彩陶石斧不言,谁能抹煞;辛勤为斯邑本色,播雨犁云,卅七载大好时光,既舜日尧天何敌,人尽讴歌”。一联道尽斯邑本色!

在使用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语时,为了强调人际关系的亲密,亲属称谓还作为一种尊称,大量用于非亲属的交谈者身上,如称“老爸(年长男子,老伯之意)”、“阿爷”(大娘之意)、“大哥”、“大嫂子”、“大姐”,被认为是对对方的尊敬,表示关系的亲密。同时,这也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另外,在他称、直称时也很讲究。所谓他称,即降一辈称呼对方,站在下一辈人的角度上称呼,这是甘谷方言的“尊敬体”。使用尊敬体要注意在称谓词前中“您”或“他”,以示区别。如,在孩子面前称呼自己的父母为“您爷爷”、“您婆婆”。对晚辈的他称非常简单,称所有的子、侄、孙辈男性为“他哥或呼名”,其配偶为“他嫂子”,女性为“您姐”,其配偶为“您姐夫”,而不以弟、弟媳、妹、妹夫称之。这种他称也可前加晚辈子女的乳名,如称妻子为“小强他妈”,丈夫为“小芳她爸”,婆母为“文生他婆婆”;也可前加“娃娃”,如“娃娃他娘”、“娃娃他爷”。 这种在交际、相处时,不是亲属但是在称谓中以亲属称谓称呼的事例非常普遍,路途相遇,即使互不相识,打招呼时也以“老爸”、“阿爷”等相称。这既是以血缘亲族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度的反映,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一贯“崇礼重情“的淳朴民风。

另外,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词除了具有上述文化特点外,还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体现了民族交融及明清移民的特色

纵观史册,从上古伏羲文化、商周文化、羌氐文化、秦源文化、三国文化、至两汉后儒、佛、道文化及石窟文化,构成了甘谷浑厚的多元文化底蕴。同时也包容着西部少数民族和西方多元文化,具有半汉半蕃,多元兼容的特质。这里是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长期攻战争夺的前哨,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冲突的边缘地带。从周秦以来,众多降服的少数民族居民在这里汉化,元明清三朝,大量内地居民移民于此,使这里成为汉文化与其它多元文化融合的中心。体现在语言上,使甘谷方言表现出了“你中有我,兼容并包”的民族特点。在甘谷方言里,至今保留着许多蒙古族、回族、羌族等民族的语汇。例如甘谷方言把父亲叫“达达”与羌族的称谓有关。《广韵》记载:“爹,陟邪切,羌人呼父也。”爹音dia,讹读为da,今俗写为:达、大等;又一说是元朝蒙古人对长者的尊称。无论怎样,都反映了民族交融的特征。

三、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发展趋势

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自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及人们观念等的变化,亲属称谓语也会产生相应的发展变化。在甘谷方言亲属语中这种变化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称谓没有延用传统的亲属称谓语,由于某种原因使用了从他性称呼。过去有的儿媳妇或女婿对自己的公婆或岳父母常常感到难以启齿称他们为“爸”“妈”,如果说话人有了孩子,他们就会用从儿称谓来解决这个难题,把老人称为 “娃娃他爷”“娃娃他婆”。如果说话人没有孩子,他们常常避免作任何称呼。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般的姻亲亲属,面称都用从夫、从妻称谓来称呼,对岳父母或公婆也随妻子或丈夫称为“爸”“妈”。另外,现在对姐夫也可称“哥”或“名字+哥”,对亲堂姑表兄妹称呼一般也不冠“堂”“表”,而直呼“哥”“姐”,这大概是因为这样称呼更亲密些,更少嫌“外”的缘故。

2.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汉语普通话的进一步推广,有些亲属称谓语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表现出向普通话靠拢、向城镇靠拢的趋势。比如许多小孩都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称祖父母为“爷爷”“奶奶”,称舅父和舅母为“舅舅”“舅妈”。 3.由于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致使家庭结构关系大为简化,许多亲属称谓语渐渐失去用武之地,逐渐成为历史词语。比如大爷爷、二爷爷、三爷爷„„,大姑婆、二姑婆、三姑婆„„,大达、二达、三爸„„碎爸,大姑、二姑、三姑„„碎姑这些称谓将逐渐淡化。 [立论依据]

1.基本情况:目前,甘肃方言的整体研究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国内仍显滞后。至于在各方言区结合民俗文化进行方言研究,更是少有人去涉足。虽然有人做过一些整理工作,但都是零散的,很不成系统。并且许多方言词汇、语法的整理工作仅仅局限于罗列,并未归类,更不用说对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 笔者结合《中国文化导论》课程所学知识以及平日积累,就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词这一个类别进行整理罗列、归纳分析,以小见大来进行其文化内涵的分析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以期能引起更多人对本地区方言研究的关注。

2.大概内容:包括对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词的调查整理,进行罗列归纳、分析比较,结合其历史、地理等因素,探讨甘谷方言的独特魅力及其所折射出的民俗民风、氏族关系、宗法制度、伦理道德以及文化渊源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甘谷教育思考

甘谷一中简介

甘谷五中开学工作总结

甘谷丧葬礼仪考

甘谷的婚恋风俗

甘谷二中连片质量

甘谷效能风暴行动心得体会

甘谷10月18日开班仪式

暑期甘谷电信公司社会实践论文

学习甘谷电厂5.13事故心得体会

甘谷方言称谓
《甘谷方言称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甘谷方言词汇 甘谷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