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8.28)

发布时间:2020-03-02 15:36: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8.28)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示例一]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掌握文章大意并捋顺文章思路。

2.学生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学会分析花木兰的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以及她的智略和才能。

3.懂得和体会文章中花木兰带给我们的勇敢乐观和爱国忠心的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人物描写方法,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 难点:体会花木兰带给我们的勇敢乐观、爱国忠心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进行导入,向同学展示花木兰巾帼英雄的图片,并进行阐释:同学们,请问大家知道大屏幕上展示的是谁吗?对,是巾帼英雄——花木兰,她男扮女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保卫家乡。请问同学们,想不想继续了解一下这位女英雄呢?花木兰的英雄形象又与别的大英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花木兰》这篇文章。(书写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分析文章讲了什么故事?思考“本文讲了关于木兰的哪几件事?”

明确:①本文围绕女子花木兰替父从军前、中、后不同的表现,刻画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高度赞扬其勇敢乐观、爱国忠心的精神。

学生前后四人组合成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给文章进行分层概括。

②本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讲了:

从军缘由:“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从军过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和“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辞军归家:“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文章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有什么用意? 通过学生反复有感情的诵读,为其明确:

①通过写木兰在替父出征前的准备活动,体现出花木兰办事果断干脆,前面许诺替父从军就已经下定决心,不会犹犹豫豫。

②这句话对应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气势。通过读这句话,能够形象具体地感受到花木兰筹办物资时的气势,为其征战沙场,表现赫赫战功埋下了伏笔。

2.请同学思考:“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中的景和物,为我们营造一种怎样的氛围和基调呢? 明确:这句话写了战士们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后终于到达战场营地,但是,迎接战士们的确实无比寒冷凄凉的环境,更是肃杀沉郁的氛围——冷气通过金柝的敲击声袭来,寒月照在铁衣上泛着银光。这几种简单的事物却全面概括出了战场环境之凄凉。文章语言背后也极具抒情性,一个“寒”字将战士心中的寒意展现出来。

3.文中有一处对话,问:“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对应回答:“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通过这简单的问答,请同学们分析出其中的深意? 明确:木兰决定代父从军,此时已无心纺织,迎来的是沉重的忧思。问女所思所忆,运用排比,扣人心弦,处处关切。再看回答:无所思也无所忆。回答的十分平静,仿佛已做好了十足准备。实际上,木兰一个女子之身,出征本是一种挑战。所以,她内心之忧思,也是情理之中。但其经过激烈冲突后,毅然下定决心,可见其勇于承担责任,果断勇敢的性格特点。

4.文章最后交待了花木兰恢复女儿身之乐,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①在内容上:充实文章内容,使文章叙述顺序自然丰满。此外,木兰英雄不仅是骁勇善战的战士,脱下军装,贴上花黄后便是光彩照人的女郎。这样,木兰的人物形象又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吸引和兴趣。也为我们解开了全文的谜题,这种写法增添了文章的喜剧性效果,使文章情节发展达到了最高潮。②在结构上,此处的妆容打扮为下面的“火伴皆惊忙”(通“伙”)做了铺垫。使文章结构完整,过渡自然。

5.作者单单是为了塑造花木兰的巾帼女英雄形象而对其进行赞美吗?有什么弦外之音呢? 明确:作者通过讲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坚贞无畏、勇于担当,不慕名利而有血有肉的女英雄形象。侧面写出十年征战的旷日持久和激烈悲壮,以及给家庭带来的离别之痛。体现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反感,对于和平的向往。木兰对祖国之忠心,实为高度体现中国文化的“家国精神”。

(四)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爱家,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给学生展示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体会其中母亲对我深深地爱以及我对母亲深深地怀念。

(五)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查找一下描写花木兰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五、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诗的相关的写作背景以及陶渊明的语言风格,理解词

意,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习表达技巧,提高诗词语言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及羡慕田园生活,同时保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陶渊明的“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感受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那么回忆我们曾经学过的陶渊明诗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同学们积极发言)那么关于陶渊明我们也已经不陌生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陶渊明的诗歌,感受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美丽和他深刻的情感。让我们走进《归园田居》这首诗歌。(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解决阅读障碍。

(2)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3)然后提问“陶渊明从那几个方面写作本首诗歌的?”

明确:第一层:表作者个性思想,渴望归田。第二层:绘作者情趣盎然的田园生活。第三层:写田园乐之因。

(三)深入研读

问1:诗歌开篇两句写出了作者“爱丘山、憎世俗”的情感。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明确:作者以比喻、对偶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为官13年的“羁鸟”“池鱼”的仕途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

问2:第二个层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 明确: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以

下四句,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

然后用舒缓的语气朗读描写田园风光之一部分,体味淡然的平凡。 问3:作者为何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这样一幅田园风景图?(同学自主发言描绘) 明确: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小组讨论分享,教师指导) 问4:最后作者发出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呐喊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明确:对社会的虚伪的批判,对可疑返回田园的快乐的最直接表达。 试着朗读最后一句,读出感情。然后听朗读音频,加深对情感的品味。 (四)拓展延伸

问1:“千古平淡之宗”是对陶渊明语言风格的整体评价,你认为陶渊明的语言风格是怎么样的?(同桌之间相互谈谈,请同学起来回答) 明确: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读来十分亲切,还富有意境。

问2:多媒体呈现钟嵘的评价,然后结合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明确:每个人的评价代表一个时代,片面的,我们应该吸收学习。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在配乐朗读中结束本课。

作业:查找“魏晋风流”的相应资料,下节课“品赏魏晋风流”探讨。然后熟读成诵本首诗歌。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整个教案的设计,把握住了诗歌的最主要的核心部分,一个朗读,一个是情感的赏析。在最开始的时候通过朗读,直接把握了诗歌的语气和大致的情感走向,其次是整个过程中有穿插着多次的朗读,这样能让同学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住陶渊明的诗歌情感,虽然在之前同学有接触过陶渊明的其他诗歌的情感,但是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上,我把情感具体细化。另外就是语言风格,高中的学生,应该注重语言风格等文学素养的提高,所以在整个拓展延伸,围绕陶渊明的语言风格提出了两个探讨的问题,可以方便学生感受陶渊明的语言风格,所以这两个方面的知识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整个教案在整个教学中,并没有完全实现最开始设置的教学目标,尤其是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所以在以后会改进和提高。

(来源于网络整理)

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8.21)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设计(9.7)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5.29)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7.23)

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5.7)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音乐教学设计(7.6)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11.28)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11)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8.28)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8.2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