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诗词五首

发布时间:2020-03-04 01:49: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九年级语文讲学稿 主备人:冷秀芬 审核人:语文备课组

课题: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滁州西涧》两诗,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如“蓟”、“涕”等。

2.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诗歌史的地位。 3.理解把握两首诗的思想主题。

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班级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和学习诗歌中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诗歌史的地位;理解把握本课的思想主题。 难点: 感受和学习诗歌中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过程: 个人预习:

1、作者简介:

2、朗读全词 ,然后解释粗体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 ( jì )北,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wū)峡,便下∕襄 (xiānɡ)阳∕向洛(luò)阳(

滁州:

西涧:

幽草: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1、用现代汉语解说诗句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滁州西涧》:

2、概括各诗的内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 )

)(

《滁州西涧》:

3、概括主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滁州西涧》:

4、名句鉴赏:(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班级展示,老师点评: 探究及交流内容。

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做题:

1、从字数格律看,本诗是一首

2、首联主要写的是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时 的情形。

3、颔联颈联写了全家人:、的情形。

4、尾联写出了诗人 的心境。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表达诗人欣喜、准备还乡的诗句是 , 。

6、《滁州西涧》中写雨中的景色,有动有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句子是 , 。 反思:

2 九年级语文讲学稿 主备人:冷秀芬 审核人:语文备课组

课题:诗词五首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约客》《如梦令》《菩萨蛮》三首诗词,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诗歌史的地位。 3.理解把握三首诗词的思想主题。

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班级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诗歌史的地位;理解把握本课的思想主题。 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习过程: 个人预习:

1、作者简介:

2、解释词语:

灯花: 行人: 可怜: 浓睡: 残酒: 绿肥红瘦: 雨疏风骤:

3、用现代汉语解释各首诗词: 《约客》

《如梦令》

《菩萨蛮》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1、概括各诗的内容

《约客》

《如梦令》

《菩萨蛮》

2、概括主题:

《约客》

《如梦令》

《菩萨蛮》

3、名句鉴赏: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班级展示,老师点评: 探究及交流内容。

巩固练习,拓展提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①蓟.北(

②滁.州(

③涕.

泪(

) ④襄.阳(

⑤鹧鸪..(

⑥骤.(

) 苏轼.(

)遥问天上宫阙.(

),何事长.(

)向别时圆?在月光低照绮.( ch..á.nju...ā.n.(

) (

)有意,必定起舞弄.( )人间清影。 2.一词多义。

怜:①独怜幽草涧边生 (

)②可怜无数山

)却:①却看妻子愁何在 (

)②却道“海棠依旧”(

)户之间无眠,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可怜无数山

古义:

今义:

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古义:

今义:

③青春作伴好还乡

古义:

今义:

4.填空。

(1)白日放歌须纵酒,

(2)春潮带雨晚来急,

。 (3)黄梅时节家家雨,

(4)有约不来过夜半,

。 (5)知否?知否?

(6)

,毕竟东流去。

二、综合园地

5.下列古诗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D.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6.按要求填空。

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表达诗人欣喜、准备还乡的诗句是

②《滁州西涧》中写雨中的景色,有动有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句子是

③《约客》中刻画主人公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的句子是

④《如梦令》中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神采的句子是“

”。

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写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句子是

。表明军民收复失地决心的句子是

。 7.仿写。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

反思:

5

甫,字子美,是唐代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求官,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职。随即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四处漂泊,最终贫病而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歌成就极高,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

二、写作背景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三、朗读全词(先听录音,再自由诵读,注意节奏),然后解释粗体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 ( jì )北,初闻∕涕(tì)泪∕满衣裳。(收复 )( 在这里指眼泪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还,再。)(随便 ) (快要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我要 )(开怀痛饮 )(春天

) 即从∕巴峡∕穿巫(wū)峡,便下∕襄 (xiānɡ)阳∕向洛(luò)阳。(即刻

四、用现代汉语解说诗句意思

首联:我在剑门关南忽然听说收复蓟北大地,刚听说就止不住喜悦而泣泪满衣裳。 颔联:回头看妻子儿女哪里还有什么忧愁?胡乱地卷起自己的书稿,高兴得要发狂。 颈联:在白天高声地歌唱,痛快的饮酒,在明媚的春光陪伴下返回故乡。 尾联:立即动身,穿过那巴峡和巫峡,一路顺风,从襄阳直到洛阳。

五、概括各联内容

首联: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颔联:写全家人高兴的情景颈联:写他将尽情地来欢庆这次胜利,并及早地回到家乡洛阳去尾联:用四个地名组成工巧的对句,规划出回乡时的具体路线,表现出诗人急于回乡过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六、本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书写了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

《滁州西涧》

6 韦应物,唐朝诗人。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

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潇洒自然,淳厚朴实,在唐代诗人中,卓然自成名家,有作品集《韦苏州集》。白居易说他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苏东坡有一首诗甚至说:“乐天(白居易)长短三千首,却逊韦郎五字诗。”因此,韦应物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的地位。

二、朗读诗歌(先听录音,再自由诵读)

三、解词: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四、用现代汉语解说诗句意思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五、探究讨论

1、从字数格律看,本诗是一首 :七言律诗

2、首联主要写的是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时 惊喜 的情形。

3、颔联颈联写了全家人: 欣喜若狂、准备还乡 的情形。

4、尾联写出了诗人 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的心境。

5、中心思想: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以情写景,借景抒情,表露出作者当时的心境: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找一点自由和安静。

(一)、了解作者

。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是南宋后期诗坛的一个文学流派,因为他们的籍贯都是浙江永嘉(今温州),且四人的字号都有一个“灵”字(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徐玑字灵渊,徐照字灵晖),四人的诗歌风格、生平际遇都有相似之处,因而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名为“永嘉四灵”。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作家。有《清苑斋集》传世。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

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绵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7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译文: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被裹在蒙蒙雨雾中,长满青草的池塘一带,到处是一片蛙声。夜已过半,(诗人)约好的客人还不见到来,只得对着棋盘独自推敲,不知不觉间灯花都落了。

四、探究讨论

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什么季节(时令)、什么时间的什么景物?烘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春季:梅雨

时间:夜

单调、寂寞的氛围,

2、诗的后两句中哪一句点题?哪个细节描写最为传神?这一细节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前一句点题。细节:闲敲棋。心情: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着急、生气、失落和无奈。

五、学习《如梦令》

(一)、了解作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后由于金兵入据中原,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她展转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婉约派大家。她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悠闲风雅的生活和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写得清丽婉转。后期词多叹悲惨身世和抒发伤感悼亡之情,写得深沉哀婉。作品有《漱玉词》传世,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属前期词。

(二)、朗读诗歌(先听录音,再自由诵读)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三)、解词:

①如梦令:词牌名。②雨疏风骤:雨点稀

疏,

风声急骤。

③浓睡:沉睡。

④残酒:残余得酒意。

⑤卷帘人:这里指侍女。

⑥绿肥红瘦:绿叶多而红花少。

三、用现代汉语解说诗句意思

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四、探究讨论

1、“如梦令”是 词牌名 。

2、“绿肥红瘦”中“绿”、“红”各指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8 “绿”指叶;“红”指花。用了借代、拟人的手法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心态? (无忧无虑,闲适。)(

4、这首词中心思想?

写一位贵族少女怜花惜春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曲折的反映出一种悠闲、淡雅的生活情趣。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同为豪放派词人,世称“苏辛”,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1、主要经历

辛弃疾一生志在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统一祖国。1161年秋,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暴发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余人的抗金队伍,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投降金营。他率身边仅有的五十余人,飞骑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并收拢义军残部万余人投归南宋。

辛弃疾南来后,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美芹十论》,

六、七年之后,再写《九议》。他反复上书,议论恢复大计,批驳悲观论点,但均未被采纳。相反,他却被朝廷派去镇压南方的农民起义。辛弃疾南来后,先后任建康、滁州、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吏。在任职期间,他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的好事;同时,还尽可能地为北伐做些军事上的准备工作。从四十二岁起,他先后被削职闲居达二十年之久。晚年一度起用,不久又被削职,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而病死于铅山。终年六十八岁。

2、文学贡献

辛弃疾是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由于恢复失地、抗金救国的伟大理想不能实现,他就用词这一文学武器来进行斗争,来抒写他积郁于心的复杂情感。他的重要词篇,表现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坚强决心,批判了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抒发了自己虚度岁月、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

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和表现手法,突破了诗、词、文的界限。他善于以诗、文为词,常用暗喻和比兴手法,使词旨委婉含蓄并具有沉郁顿挫的韵致。

二.了解写作背景: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金兵趁机大举南侵,如入无人之境。金兵兵分两路,一路下建康,陷临安,猛追高宗,直捣福建。另一路从湖北进军江西,紧追隆佑太后(高宗的伯母),隆佑太后由南昌仓猝南逃,先乘船至 9 造口,再由陆路逃到赣州。当时金兵追至造口,隆佑太后侥幸逃脱,但赣西一带的百姓却遭到金兵的屠杀劫掠,损失极其惨重。

本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与监察并兼管农桑)时所写。作者路过造口,见景生情,想起四十多年前金兵入侵的事,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的悲痛。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三.朗读全词(先听录音,再自由诵读,注意节奏),然后解释粗体字

书江西造口壁( 书写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里指逃避战乱的难民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里借指宋的故都汴京

)(可惜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zhègū)。

四、词作赏析、探究讨论

1、郁孤台和造口并不在一个地方,作者为什么在造口,却突然写到郁孤台呢?

(极表怀念旧京师及中原之意。旧京师即北宋京都汴梁。)

2、“中间多少行人泪!”本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既是感慨,又是控诉)

3,“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如何理解“无数山”的含义?

(峰峦重重的自然障碍。暗示主和派在收复河山问题上形成的社会障碍。)

4、如何理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的意思? (从字面上来理解,满含人民血泪的江水滚滚东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无法阻挡的;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词人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

5、“山深闻鹧鸪”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天色渐渐暗了,黄昏悄然来临,深山中又传来鹧鸪鸣叫,声声悲鸣,吟唱出词人惊悸不安、忧心忡忡的复杂心情。词人以此鸟鸣声作结,反映了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暗喻了恢复大业难以实现、国事多艰的情况。这两句集中抒发了词人爱国伤时之情。)

6、用现代汉语解说诗句意思

(郁孤台的下面有条清江水,江中注入多少远行人的眼泪?放眼朝西北望去就是长安,多么可爱的无数群山。青山遮拦不住,到底江水还是向东奔流而去!江上傍晚的景色愁杀了予,深山里听到欢叫的是鹧鸪。)

7、概括上、下片的内容和全词的思想感情

10 上片:控诉金兵的入侵,对北方领土和抗敌军民表示了深切的怀念。 下片:点出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是不可阻挡的,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

思想感情:是词人抚今追昔、即景明志之作,这首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坚定报国的志向。

五、随堂练习、

(一)、回答问题:

1.“即从巴峡穿巫峡,使下襄阳向洛阳”描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这一联包含了四个地名,即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有漫长的距离,而作者却用“即从”、“穿”、“便下”、“向”贯穿起来,体现了诗人忽闻胜利后的惊喜之情。

2.反复诵读《滁州西涧》,仔细体味该诗独有的意境,并体会其高妙之处。

本诗作者通过平常、平静之事,不动声色地写出了自己对恬淡幽静意境的追求和向往。 3.反复诵读《约客》,体会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反映了诗人“约客”不至时的无奈和凄苦。

(三)、名句鉴赏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诗描写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人们,听到政府军队打仗胜利,收复失地时的欢欣喜悦,意象极为明快、可爱。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从“春潮”、“野渡”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好像在急剧变化的潮水中寻求一种自由和安静。作者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心迹融于写景之申,给人一种妙不可言之感。

3.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一个“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急、气、失落、无奈等)刻画得极为生动,使本句成为揭示内心世界的佳句。

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描写春日深闺的情趣,但从文字里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寂寞,情思幽渺,感怀无限之情。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两句词,现今引用来比喻任何恶势力都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说明了正义之心是不可挡的。

(三)、反复诵读课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不同的心情,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说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的是杜甫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大胜仗收复了蓟北的喜悦心情,这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句可看出,高兴得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想象着在春天和家人一起回故乡。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则是辛弃疾在江西造口抚今追昔,想象着金人当年的残酷,表达了自己忠于南来坚决抗金的决心,这从“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句可以看出。

2.想象《滁州西涧》描绘的画面,并说说所配插图和你的想象是否一致。

11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很平常的景色:隐蔽沉静的野草生长在涧水边,岸上茂密的树林里有黄鹤啼鸣。傍晚带雨的春潮流水更急,无人问津的野渡小舟自然摆横。这给我们创设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诗的寄寓是作者对那些无声息者抱有一丝同情,这从“独怜”句可以看出;作者还似乎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求一点自由和安静,这从“春潮”、“野渡”句可以看出。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却不动声色地蕴藉着自己的心迹。

3.《约客》和《如梦令》反映了诗人怎样不同的心境?

《约客》反映了诗人“约客”不至时的无奈和凄苦;《如梦令》反映了诗人在少女时代对美好事物的关切,以及对闺中生活的怀念。

29.《诗词五首》

1.①jì②chú③tì④xiāng⑤zhè gū⑥zhòu shì què cháng qǐ 婵娟 nòng 2.怜:①爱 ②惋惜却:①还,再 ②表示转折的连词3.①古义:可惜 今义: 值得怜悯②古义:眼泪 今义: 鼻涕和眼泪③古义:美好的春光 今义:人生的青少年阶段4.(1)青春作伴好还乡(2)野渡无人舟自横(3)青草池塘处处蛙(4)闲散棋子落灯花(5)应是绿肥红瘦(6)青山遮不住5.B 应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6.①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②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③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④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⑤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7.答案示例: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 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 苏轼的华发张扬着少年意气 8.答案示例:辽远的天空一碧如洗,晚风轻轻地摇着家乡的红花绿草,宛如一位慈祥的母亲与她的孩子们低语。 示例二:展现在眼前的是汪汪一碧的湖水,美丽的鱼儿快乐地游着。岸边的垂柳梳着秀发,不时低下头来欣赏自己的倩影。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苏教版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学案

《诗词五首》说课稿

诗词五首一

30.诗词五首

毛泽东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王君

《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部编诗词五首 诗词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