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0:15: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学论文

小寨中心完小

张福燕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六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00万字以上,可见课外阅读是新时期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的确,要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光靠学习课文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要求的。在过去包括西藏的阅读教学中,都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一个假期的思考、阅读、整理,我有几点浅见和大家分享:

一、抓好课堂教学,找到重点,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重点。再引导他们思考、用口头语言表达,因为只有会说才能写。为了让学生能更换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等。

二、教给合适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1、教方法,指导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们就可以把预习带到课堂上,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

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应该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 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文,教学法

教学时,要抓住各单元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1、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班级的资源,组织学生经常去阅读书籍;还可以在班级成立读书角,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班上的孩子都知道一个公用的公式:“1=**(班上有多少学生就是几)”即:你贡献出一本书就可以换读班上每个孩子的书。也就像萧伯纳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就造一个世界了。倡导学生多读书,并定期的组织读书交流会,谈体会感受。开展故事会、人物风云、中外名著知多少、我读过的好书、一起来读名著等活动,创建读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整个班级活起来了,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教师帮忙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

有的小学生不论什么书,拿到手里就看。由于受语文基础知识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限制,阅读障碍较大,看起来很吃力。如果不对他们阅读的书籍加以选择和引导,会使他们对课外阅读失去兴趣。拿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刚接触拼音,识字不多,可以先引导他们看些注音的读物、拼音报等,这样既能看得懂,又巩固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会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有,低年级的小学生富于幻想,引导孩子阅读那些短浅有趣的童话、寓言等故事,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至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随着他们阅读和理解能力的逐步提高,要引导他们扩大阅读面。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就要像蜜蜂采蜜一样,要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可口的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而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学习语文都有密切的关系,从而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也可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介绍有关的书籍。如有的学生喜欢发明创造,就介绍他看有关科技等方面的书籍,这样学有所用,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结合课堂教学推荐、介绍有关的书籍

我们都知道,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必须立足课内,带动课外。一是介绍所学课文的作者写的其他文章。如学生学习了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都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趁热打铁,介绍他们看《水浒传》这部名著,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故事是让他们喜欢的。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文学兴趣。二是介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读物。学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他们对互联网一点很感兴趣,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去找一些关于互联网的书籍阅读一下,互联网的奇妙之处除了课本中介绍之外,还有哪些让我们感到奇妙的。找完以后,在班上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这种方式既能丰富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培养独立阅读能读兴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为课外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他们渐渐喜欢上课外阅读。

4、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让孩子们掌握读书方法

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精读,也可以略读。如何从浩瀚的文字中汲取精华,是有技巧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都要写读书笔记,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读书就要准备一个笔记本,发现有优美的词句,感兴趣的东西,就把它摘抄下来。积累是我们读书的一个重要目的。“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积累好词好句,积累名家名篇,积累自己的体会感悟。常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写一写,画一画,贴一贴。是多么有趣和惬意的事情啊。记课内的,记课外的,课内外相结合,你的笔记中有内容,头脑中有思想。哪还会为作文头疼呢?再写起文章就会有得心应手的感觉。把你读的好故事讲给家长听,讲给小朋友听,做小小故事会的主角,把好的文章推荐给小伙伴,让大家和你一起感受读书的快乐,阐明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是读书值得注意和提倡所在的意义。

此外,同学们读书时,最愿意看也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故事的情节和内容,若读的时候多在头脑中画几个问号,问几个为什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把自己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也是一个好办法。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把书中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把书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读与思共进,悟与读同行,手脑并用,边读边想边做批注,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四、自己作为学生的读书榜样

俗话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老师也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让自己更富有魅力。教学就是一个考验我们知识武装的过程,优美的语言对于课堂来说,无疑是一股润滑剂,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优美的语言从哪里来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你就是孩子身边最有力的榜样。

苏赫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道:“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记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是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由此看来,首先教师必须爱好阅读,才能当好学生的领路人。老师阅读量大、视野广、有丰富的学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把自身的亮点更好的展示出来,学生也会耳濡目染,影响学生喜欢阅读,甚至影响他的一生。“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新课标要求教师不只要有一桶水,还应该是一股泉水,教师只有多读书,不断充实自己,补充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教学生,适应学生渴求知识的需要。

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去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书中自有黄金屋”让我们轻松、愉快的领着孩子去书的海洋里遨游吧。我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用自己全身心的热情去引导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自主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让我们在书的世界里自由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快乐,收获成功,相信你会爱上阅读。一切尽在阅读中。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论文)

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学案例(推荐)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