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刘书记在全市优化经济环境工作会讲话

发布时间:2020-03-01 20:22: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全市机关效能建设与优化经济环境工作

会上的讲话

刘 剑 英 (2011年2月2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2011年机关效能建设与优化经济环境工作大会,目的是总结去年机关效能建设与优化经济环境工作,研究部署今年机关效能与优化环境工作任务,加强作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努力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宽松优良的环境。等会,卿渐伟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现在,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意见,我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2010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0年,全市的机关效能建设与优化经济环境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这两条主线,突出重点,明确措施,工作力度大、动作多,各级各部门支持发展、服务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效率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1、继续深化行政责任制工作。各市直单位按照行政责任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评估 1

考核体系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体系。在具有公众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问责、问廉、问效的管理办法,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明显增强。开展行政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效果评估,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交警支队、市发改委、市工商局、市财政局、市自来水公司、市消防支队、市民政局、市科技局等十家单位被评为先进单位。常德航道管理局、市昆仑燃气公司、市地方海事局等十家单位工作落实力度不够,被通报批评。

2、积极推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工作。围绕如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解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被滥用而滋生腐败的问题。举办全市学习《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培训班,认真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案卷检查,先后督促57家单位清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1673项,对制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予以公开、公示。据统计,市直单位因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控制随意检查处罚473次,减少随意罚款700多万元,为企业减少不当罚款近1000万元。

3、积极推进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在全市100家市直单位全面开展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各市直单位认真厘清职权,搜索权力,编制职权目录,制定制度规范,形成工作流程图,共清理法定职权数目726项,清 2

理非法定职权数目915项,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625份,建立规范权力运行制度731份。

4、进一步强化对行政审批工作的监督与规范管理。按照“扩权强县、简政放权”的要求,对市本级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以及办事服务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清理下放的行政许可项目170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33项,办事服务项目76项,取消审批和年检事项50项,下放事权1项,市本级保留的项目151项。对继续保留的项目,按相关规定,重新明确程序性规定,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完善“两集中三到位”。

5、选择开展重要岗位效能监察和专项事项效能监督。在市教育局等9家单位开展重要岗位效能监察,对68个专项事项开展效能监督,重点对重要岗位执法行为、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等情况进行测评,对岗位负责人及其分管领导的工作作风、办事能力、服务水平及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民意调查。市直各相关单位均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明确措施,强化责任,有针对性的进行查纠整改与督办督查,促进了行政权力的规范运行。

(二)明确措施,狠抓落实,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1、深入开展发展环境大整治行动。结合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工作,将市政府七项行动之一“开展发展环境大整治行动”列为全年优化经济环境工作重中之重。市直和各区县(市)均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扎 3

扎实实的开展大走访活动。市直79家单位,9个区县(市)相关单位,1546名工作人员,市优化办67名优化环境监督员,共走访2195家企业,走访企业负责人和行政相对人6515人,共收集有关效能建设与优化经济环境意见与建议2435条,发放调查问卷万余张,召开座谈会400多场(次),总结归纳走访排查中发现的十个方面经济发展环境突出问题,以会议形式逐一通报点评,向38个责任单位交办49个具体环境个案问题,已全部解决。开展声势浩大的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周边环境问题的集中整治工作。市政府专门印发《通告》,市纪委监察局印发《问责办法》,抽调专门力量,开展指导、巡查与督导,市直相关单位和各区县(市)认真组织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集中整治,建立《优化环境投诉举报24小时值班制度》、《企业(项目)周边环境责任维护制度》、《企业(项目)周边环境问题打击与问责两套工作班子制度》、《损害企业(项目)周边环境事件(案件)报告制度》、《损害企业(项目)周边环境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市、县两级共查处典型案件89件,其中问责案件26件,治安刑事案件63件。目前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周边环境大为改观。

2、进一步强化对重点项目建设环境的监督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优化重点建设环境保证重点建设顺利推进的意见》,继续推行重点项目效能监察责任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项目一名委局领导”的工作机 4

制,确定20个重点项目开展专项效能监察。对各责任单位服务项目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着力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调度管理,重点对常岳、常安、东常高速公路、石长铁路建设项目和市城区“三馆三中心”、紫缘路桥、常德大道改扩建、电力产业集群、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等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优化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全年共召开协调会议5次,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环境问题41个,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3、继续进一步强化对全民创业工作的监督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激励和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按照《关于对2010年度全民创业工作开展专项效能监察的工作方案》的要求,重点对全民创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责任单位为创业者落实项目、帮助创业者生产经营和提供优质服务情况及依法维护创业者的合法权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全民创业工作情况季报制度,全年解决民营经济环境问题105件,为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

(三)严肃查处,强化问责,查案治本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2010年,在机关效能建设与优化经济环境优化问题上,坚持一手抓协调,一手抓查处,严肃查处了一批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全市共受理群众和企业投诉581件,其中市本级来信、来访、电话投诉60件,省行政投诉中心交办件4件,市领导交办件5件。由市纪委行政效能 5

室直接查处和督办查处的影响机关效能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案件共65件,对61人作出了相应处理,其中党纪处分27人,政纪处分21人,免职、调离原工作岗位、诫免谈话、通报批评等组织处理12人。查处典型案件有:市地方海事局直属分局不依法履职影响重点工程建设案、津市市森林公安局滥用职权案、鼎城区国土局与房管局乱收费案、武陵区民政局在市城区设置门牌号码监督不力失职案等典型案件。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了全体参与优化经济工作人员的智慧与辛劳。为此,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优化经济环境事业的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效能不高,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仍然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个别地方民风不淳,企业经营发展、项目建设的周边环境不优,优化经济环境工作亦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现状和干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这些都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和决心,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开创全市优良经济发展环境新局面。

二、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关键之年,也是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年。今年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6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以责任制为龙头,以预防权力腐败和规范、制约、监督权力运行为重点,以实现“权力运行规范化、政务服务标准化、监督制约多元化”为目标,更加关注群众和企业利益,及时回应群众和企业呼声,通过深入开展效能监察来推动机关效能建设,推进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抓好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以《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的出台为契机,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开展效能监察,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效能、优化工作。概括起来是“三个三大”,即:着力化解三大问题,切实优化三大环境,不断完善三大机制。

(一)着力解决办事难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1、全面推行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各级各部门要以促进服务群众、优化经济环境为主线,以理清职权来源和依据、公开透明、绩效考核、查究问责为抓手,认真把握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重点和权力容易失控的薄弱环节,建设配置科学、制约有效、程序严密、裁量规范、运行公正、监督到位、责权统

一、追究严格的权力运行制度体系。重点抓好八大环节的工作:一是要确保界定的每一项权力行使的合法性;二是要充分把握内外部管理权限的内容;三是要科学地规范流程;四是要着力加大权力运行 7

程序性制度建设;五是要加强对制度的廉洁审查;六是要认真抓好制度公开;七是要建立权力运行绩效评估制度;八是要建立权力运行责任追究制度。

2、推进裁量权基准制,着力解决“同事不同处,同案不同罚”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要在重点推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等行政裁量权基准制。主要抓好四个环节:一要认真制定行政裁量基准,对其主要内容进行合理细分和量化,二要严格执行行政程序制度,从源头上防止权力滥用,三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保障行政执法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四要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规范行政裁量权工作情况开展评估。

3、继续推进行政审批精简提速,解决“速难提”的问题。一是要压减到位。在去年对全市所有行政审批项目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坚决做到已经取消的要坚决取消,已经下放的要坚决下放。二是要减少环节。全面推行对审批职能内部相对集中,力争全部审批项目在政务中心窗口完成审批手续办理。三是要优化流程。推行分类管理,认真落实“联合审批四项制度”,继续推行限时办结、超时默许、缺席默认工作机制。四是要推行网上审批,实现网上审批 8

项目在线办理率达60%以上。五是要抓好行政审批日常监督与集中检查,提高其效能和执行力。

4、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解决“公开不透明”的问题。重点监督检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采取“查、看、听、评、纠”等方式,对各单位、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向二级单位延伸、向基层延伸。要紧紧围绕政务公开的广度、深度、力度作文章。一是在“广度”上,要在公开主体的广泛性、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公开载体的多元性上去强化,解决公开的领域、范围、辐射不广的问题。二是在“深度”上,要做到真实、具体、及时、规范,确保公开质量。三是在“力度”上,除了加强领导,关键是要完善机制,如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和预审、评议、考评追究制度等,加大力度,强力推进。

5、加强对重点岗位的效能监察。要把对重要岗位的效能监察作为一项常态性的重要工作,作为规范权力、提高效能、改进政风、优化环境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好抓落实,进而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切实为优化环境、助推发展提供可靠保证。一是要扩面。要在2010年9家重要岗位开展效能监察的基础上扩大到100多家市直单位,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市直科室(或二级机构)全部纳入效能监察的范围。二是要公示评议。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电话回访等方式,不定期组织群众和行政相对人对重要岗位工作运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并公示。 9

三是要凸显特色。要更加体现重要岗位和效能监察的特点,主要加强对重要岗位及其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履行职责及效率、效果、效益情况的监察。

6、加强对全民创业环境的效能监察。要重点抓好《全民创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小额贷款财政贴息管理办法》、《区县(市)全民创业考核办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创业申报程序》等配套制度建设。重点检查全民创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部门服务全民创业的效能情况和民营企业维权工作情况,执行全民创业情况季报制。切实推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落实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投诉必查制度,严肃查处损害创业者合法权益的人和事,继续优化全民创业环境。

7、在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行政执法公开评议。进一步推进市直行政执法公开评议工作,建立行政执法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与群众监督、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公开评议监督体系。通过调查问卷、优化环境监督员、群众座谈会等方式,对市直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情况进行公开评议,促进其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实现工作的透明、廉洁、高效。

8、抓好两大办事载体建设。一是要抓好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按照县级以上政府全面覆盖、行政权力全覆盖的要求,推进网上许可、网上年检、网上征收,建立市、县两级与省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系统,实现行政权 10

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同时,按照省监察厅的统一部署,建立对行政审批与办事事项的电子监察系统,充分运用电子监察的新型监督方式,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回复、网上监督、网上评价,提高监督的效率和准确性。二是要抓好政务中心建设。重点解决阵地建设问题、职能定位问题和功能提升问题。把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逐步建成集信息公开、政务服务、效能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和为民办事中心。

(二)着力治理“三乱”问题,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环境

1、治理乱检查。各级各部门要规范涉企检查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印发的《湖南省规范涉企检查若干规定》(湘办发[2010]23号文件)。凡涉企检查,必须把握四条:一是要备案。开展涉企检查的部门和单位应在年初制定常规检查年度计划,并于3月底前报同级优化办备案,进入企业检查前要填写《涉企检查备案表》报同级优化办备案。紧急情况需入企检查的,也应先口头申请备案,检查后5个工作日内补报。二是要定时。坚持“宁静日”制度,除规定的五种情形外不得在每月1-20日入企检查。三是要限次。同一部门和单位对同一企业检查每年不得超过一次,省、市、县三级不得针对同一检查事项进行重复检查。四是要报告。每次对企业检查结束后,要文字将情况报同级优化办。

2、治理乱罚款。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实施行政处罚时,要将行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办法的条款规定作为处罚决定的依据之一加以引用。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依法向社会公布本部门的执法依据、执法权限、裁量基准、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等,自觉接受社会、媒体和公众的监督。对大额处罚决定,要经过内部审核部门的审核,重大、复杂的裁量行为,要通过集体讨论决定,以防止执法人员错罚、乱罚行为的发生。

3、治理乱收费。一是要压减项目。凡省里已经取消的收费项目,必须予以取消,对所有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汇编成册向社会公布。对全市所有年检年审项目进行一次清理和规范。二是要降低标准。行政事业性收费要按照省、市相关文件降低标准收取,属于自由裁量情形的,一律按下限收取。三是要规范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收费。

(三)着力整治阻工揽工问题,进一步优化生产建设环境

1、继续建立重点项目(企业)跟踪服务责任制。对重点项目(企业)明确市、县领导和部门单位联系责任。继续坚持市、县纪委监察局领导、纪委各室联系重点项目工作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项目效能监察,特别是要重点加大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效能监察力度。

2、继续建立项目(企业)周边环境维护责任制。按照2010年专项整治行动中制定的县、乡、村三级组织和公安 12

派出所维护项目(企业)周边环境工作职责的要求,建立各级各部门对周边环境维护工作责任制,实行常态管理,严格考核,责任到人。

3、继续执行项目(企业)周边环境专项整治两套工作班子制度。一是由政法部门牵头的治安与刑事处置工作班子,负责处置阻工闹事等违反市政府《关于开展全市优化经济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通告》的行为;二是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的责任追究工作班子,负责处理工作失职、渎职、维护环境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凡是出现因党员干部的失职渎职而引发企业和项目周边环境问题的,一律严格按照《问责办法》的规定从严查办。

(四)完善三大机制,建立健全优化经济环境长效体系

1、完善快速反应机制。一是畅通投诉渠道。依靠行政效能投诉“12342专线”和“环境问题110值班电话”,全市统一每天24小时值班,实行经济环境问题24小时快速反应。二是开展明察暗访。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到一些部门、单位和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进行暗访,主动发现机关效能和发展环境中的一些问题,对典型问题要公开曝光。三是主动走访排查。继续开展“千家部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和“百企走访”活动,建立与重点办、经信委、商务局等项目(企业)管理部门的定期联系机制。

2、完善监督评估机制。一是加强责任考核。进一步完善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环境工作责任制,继续抓好明责、履责、评责三大环节,确保责任落实。二是加强监督评议。进一步发挥监督员作用。修订完善监督员管理办法,健全监督员工作机制。大力推行网上评议。注重代表的广泛性、规则的公平性、结果的效用性。提高民主测评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三是加强效能评估。积极探索行政速度、行政成本、行政正确度的监测、分析和评估办法,研究从量、质、社会效益和规范性方面对行政效能的评价标准。通过科学评估行政效能,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行政提速,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的正确度。

3、完善查究问责机制。一是出台《行政效能监察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对监察机关开展效能监察的职责权限、监察程序、责任追究等做出规定,使效能监察工作规范化。二是要严格问责。查处一批影响机关效能和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三是充分发挥案件的教育、震慑作用。定期通报案件查处情况,对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

三、工作要求

1、既要注重领导抓,更要注重抓领导。优化发展环境能不能得到根本好转,关键在领导,成败在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优化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直接抓,要牢固树立“不抓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环境就是不称职”的强烈意识,把优化环境作为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 14

任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实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领导干部要强化意识,敢于负责,发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决不能消极观望、逃避责任、贻误时机、激化矛盾甚至将矛盾上交,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查清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果断处置,力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2、既要拍“苍蝇”,更要打“老虎”。无论是机关效能建设,还是优化经济环境,都必须通过问责追责、查办案件来推动。没有强有力的问责追责举措,没有强有力的查办案件态势,效能问题和环境问题仍会层出不穷。一方面,要加强日常监督,不定期地通过拉网式排查,对发现危害群众与企业切实利益的行为露头就打;另一方面,对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问题,要重拳出击,要毫不留情地严厉打击,不仅要处理当事人,还要连带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不仅要打击抛头露面的小混混,还要处理事件背后隐藏的“保护伞”,要坚决铲除霸恶势力,塑造市委市政府铁腕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的果敢形象。

3、既要解决个性问题,更要解决共性问题。效能建设与优化环境是常态性、持久性的工作,面对的群体多样、局面复杂、任务繁重。因此,要从纷繁芜杂的局面中理清头绪,从变化无常的形势中辨明方向。一方面,要集中精力解决好个案问题,化解好个体矛盾,同时又不能拘泥和纠结于具体的个性问题,而要加强调查研究,理性思考和分析,从层出 15

不穷的个性问题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发现倾向性、代表性、规律性问题,然后对症下药、举一反三,从根本上、长远上解决问题。

4、既要狠抓制度落实,更要构建长效机制。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效能与优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更为关键的是我们配套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都是从实践中来,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是我们进一步抓好效能建设和优化工作的行动指南,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地抓好落实。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在不断变化,各种新的问题、新的动向不断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善于总结提升、善于整章建制、善于创新机制,从管理的层面、制度的层面、根本的层面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同志们,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做好今年的机关效能建设与优化经济环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市机关效能建设与优化经济环境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书记在全市党建工作会讲话0409

书记在支委工作会讲话

书记在文明城市争创工作会讲话

书记在机关述职工作会讲话

工委书记在市直工会工作会讲话

优化经济环境

(提纲)优化经济环境会讲话

干部作风优化经济环境座谈会讲话

团市委书记在团工作会讲话稿

书记在民政系统工作会发言

刘书记在全市优化经济环境工作会讲话
《刘书记在全市优化经济环境工作会讲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