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德才兼备(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2 12:00: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凝思以致远求诚以旷达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番话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德”与“才”的关系有启示意义。“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都需要“以德为先”。

要反对两种观点,即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和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好似注重了“德”“才”的辩证统一,但没有分清主次,最终会破坏“德”“才”的统一。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好似分清了主次,但没有讲“德”“才”的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会伤“德”、害“德”。有“德”而无“才”,谓之庸人。庸人误事,历史上比比皆是。

与“才”相比,“德”的识别更难一些,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就是指此。人们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对某一对象“德行”的评价可能会有差异,有时差异还很大。这种看法上的不一致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决定了我们在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时,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更要怀有一颗客观公正的包容之心。

首先,要注重“公德和私德”并重的导向机制

中层干部是公司一个部门的管理者,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公德和私德。对管理者而言,公德和私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梁启超曾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岂非私德之高尚者耶?虽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托而执事者也,既有本身对于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曾是清、慎、勤、三字,遂足以塞此两重责任乎?”这就是说,作为公司的中层、部门的管理者必须要有公德,必须要“利群”,用大白话讲,就是要利公司、利部门、利员工,如果只管好自己私人的事情,没有企业和社会责任,这只是“私德”好,不算是合格的管理者。有一则寓言,说一个官死了,阎王审理后要治他的罪,官的魂魄大喊冤枉,说“我没有罪,我做官非常廉洁”。阎王说:“我用木头做一个木偶立在庭上,连水都不用给它喝,岂不是比你还廉洁,你除了廉洁之外,一无所闻,这就是你的罪。”于是下令将此官炮烙。这则寓言,含意深刻。为“官”之人,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心,私德再好,亦不能称为“有德之人”,这样的人够公司也不能任用。

同样,只有公德,不讲私德,更不能任用。每一个中层,都能讲出一些利公司、利

部门的大道理,但为什么仍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和存在呢?这是因为“私德”没有树立好。私德不好,是因为不能“慎独”。“慎独”就是一种自我与管理和约束,不管有没有人看着你,有没有处罚条约的追究,你的行为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能否“慎独”,是判断私德好坏的重要标准。

陶行知先生说:“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和国家之本,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是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的私德更为重要,私德是公德的根本。”此言诚是!选拔任用人员,要看公德,更要看私德。

其次,要建立健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考察机制

司马光认为将权力交给“德才兼备”的圣人固然很好,但如果没有圣人,君子也可以,如果圣人、君子都没有,宁愿选择庸人,也不把权力给小人。因为君子有德,其才可以用来为善,才越高,为善就越大;而小人无德,其才是为恶的工具,才越高,为恶就越大;庸人无德无才,就算想为恶,也非常有限。所以,“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司马光虽然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家,但他的这一段话,为“以德为先”作了很好的注脚。

作为一个企业的中层,如果只有“德”而没有“才”,难以担负起企业赋予的重任;反之,“德”高“才”浅,也只配去做一个好人,而不能当好一个领导一个管理者;如果有“才”而缺“德”,那么他的才越高,干坏事的能力就越强,对企业和团队的危害就越大。“德”和“才”就好比汽车的方向盘和发动机,方向盘掌握得好,汽车就能正确地行驶,否则就会误入歧途,而且发动机功力越大,破坏力就越强。同样对员工的培养和任用也是一样的道理,“多蔽于才而遗于德”,不能片面强调学历高等方面的因素,更需要考察品德和综合素质。

第三,要建立健全“德看主流、才看专长”的育人、用人机制

“德”和“才”绝非与生俱来,它需要后天培养。一是在学习中培养,通过学习得到完善和提高;二是在生活中培养,生活是“德”和“才”尤其是“德”的大训练场;三是在工作岗位上培养,对于“德”高“才”不足的人,要以“德”促才,对于“才”高“德”稍不足的人,要以“才”育“德”。

世上没有至纯的“大德之人”,也没有纯粹“缺德之人”,“德”就是一个“善”进“恶”退的过程。有“德”的人,就是能够用自己的“善”去遏制体内的“恶”,使“恶 ”被抑制、被改变。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有的人“德才”平庸,但处事圆滑;有的人“德才”兼备,但棱角分明;有的人工作业绩突出,身上却总有与工作无关的这样或

那样的缺点。因此,作为部门的管理者,要了解每一个下属的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以善其用。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并不是求全责备,而是说招进来的人一定要在“德”上具备较高的基本素质,要在“才”上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能力。因此,在选拔任用人才时,“德”看主流,“才”看专长,用人所长。德才兼备,也不妨可以破格使用;有德少才,作为管理者就要花心思去培养使用;有才缺德、无才无德,则不必说坚决不用。

第四,要建立健全“知耻明辱”的律德机制

无论是企业的中层还是员工而言,“知耻明辱”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 ”,尤其是作为企业的中层,部门的管理者,如果不知耻,危害的不仅仅是周边人,更是会影响到整个团队。所以,管子说:“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如果不能“知耻明辱”,那么他的地位越高,企业或团队所蒙受的耻辱就越大。反之,“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知耻明辱”,一靠自律,二靠管理监督。对于管理者而言需要严以律己,把培养辨别荣辱的“羞恶之心”和“知耻”之心当成“立人之大节”,努力做到“行己有耻”,“耻其言而过其行”,自觉培育敬畏之心,敬畏社会、敬畏团队、敬畏规纪,要像珍惜、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爱护企业、团队的声誉,自己的口碑。对于部门普通员工而言,日常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树立荣辱观的思想教育,同时要严格要求、严格监督,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德心”无法感知,“德行”可以监督。一个员工德行、工作表现都源于其有怎样的人品。

一个党派成立90年,执政60多年,从五十多人的队伍发展成今天8000多万之众,立党立国之本就是不断提倡、要求用人唯贤、任人重德。公司成立近8年来,每一个新进者,入职的第一堂课就是企业文化的宣讲培训;无论是对于提拔管理岗位还是聘用基层销售员工,都一直提倡和坚持“ 品德第一 ”的用人原则和企业文化,给德才兼备的人以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机会,在这里有着港城最好的地产营销平台,值得每一个有志于在地产营销事业的人沉淀!

坚持一个“ 德才兼备,品德第一 ”的原则,用一双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和优点的慧眼,抱一份有容乃大的情怀,做人、做事!

论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修改德才兼备

浅谈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2

德才兼备 知行合一

论德才兼备(推荐)
《论德才兼备(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