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个人小结马概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2020-03-02 13:34: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概基础知识

1.我国最大的实际(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根本特征是 不发达) 2.基本国情----我国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现实国情----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邓小平提出)

4.“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和建设的基本根据” 5.列宁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问题 6.毛泽东,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提出发达与否的阶段

7.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1981,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8.搞社会主义事实上不够格------不够格—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主要是在 物质技术基础上不够格,也是在 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

9.最高纲领(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准备必要条件) 10.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

11.邓小平,1992,南方谈话,三个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生活水平12.压倒一切的是稳定

13.1984,十二届三中全会,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现实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4.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15.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和只能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16.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互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

17.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8.三农问题 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抉择

1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中心环节、物质基础

生活宽裕……目的、基本尺度 乡风文明……反映、要求 村容整洁……必然要求 管理民主……政治保证

20.民主是国体和整体的统一

国体----国家的阶级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21.八大民主党派------国民党、民盟、民建、民进、农工、致公、九

三、台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主同盟、民主建国会、民主促进会、农工民主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台盟)

2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3.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是基本政治制度

1 2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2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28.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9.《和谐与自由的保证》,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社会,并指出新社会“和谐”是全体和谐----1842,德 空想主义者,魏特林

30.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

31.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 台湾问题 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3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3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2,周恩来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3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35.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知识分子是 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6.中国共产党是 中国工人阶级、人民、民族的先锋队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客3主4)?

————1.国内十年*带来严重挫折,政局混乱,经济缓慢甚至停滞;国际新科技革命,差距拉大,中国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国内外环境)

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根本性的变革。是要从根本上改变 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及相应地改革政治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性质)

3.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机制,认为基本制度是正确优越的,是历史选择,不能改变,如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具体体制机制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如经济体制、政治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机制的关系)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的生产力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力)

2.毛泽东总结历史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 依然有 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要把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统一起来,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理论指导)

2.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计划---市场)的选择过程??

原因3 +改革弊端1+转变4 + 结合2 ————1.客观,国内生产水平十分低下、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而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

2.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直接影响,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

3.理论区分,当时普遍把计划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1.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

2 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企业缺乏应有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转变--1981,党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方针

2.1984,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党十三大“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4.1992南方谈话,邓小平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

1.结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 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3.论述 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之间的关系?

————1.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的核心和实质是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3.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值得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如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4.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1.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 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其主体地位,它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物质基础)决定的。只有承认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区别并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这种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3.坚持其主体地位体现在它是 全社会分配领域 和 公有制经济内部 主体的分配原则。

4.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的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各种生产要素同劳动一起都是 物质财富 和 使用价值 的源泉,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当它被排他性地占有时,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才能有效地利用它来生产。

4.论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1.和谐社会就是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 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工作方针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主要动力是改革开放;重要保证是民主法治;重要条件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是 在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的共同建设。

3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已经是,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质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 的内涵?

————1981.十一届六中全会,“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1.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 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2.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水平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7.党的十三大 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和依靠力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主要内容),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基本途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优良传统和根本立足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十七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奋斗目标)。

8.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核心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 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8.党的十三大 把邓小平“三步走”确定下来?

————1.第一步,1981到1990,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在购买力不变的情况下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2.第二步,1991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9.我国 当前小康社会的 特点是?

————为什么建设 全面 小康社会?

1.低水平,即生产力总体水平低;

2.不全面,其涉及的内容和人群不全面; 3.发展很不平衡

10.怎样建设 全面小康社会(五个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1.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保持三者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促进

3.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4.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12.改革开放的特点?

————1.全方位 就是对资义、社义、发达、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2.多层次 即根据各地区的实际特点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格局,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

3.宽领域 立足国情,把对国际商品、资本市场的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科教文、服务业等领域。

13.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的基本框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15.为什么选择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2.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16.坚持走中国特色 新型工业化特色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韩靖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7.坚持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政治文明建设的

5 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为什么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 重要任

务?

————1.是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马原个人小结

马概作业

马概心得体会

马概课件

马概心得

马概心得体会

马概心得体会

马概演讲稿

马概读后感

马概心得体会

个人小结马概基础知识
《个人小结马概基础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