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药膳

发布时间:2020-03-04 01:51: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药膳

摘要:药膳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更不是简单的中药和食物相加,药膳为中医食疗性膳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靠的是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是一种既充分发挥中药效能,又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一种特殊的中药剂型。本文介绍了药膳的发展历史,四季各种不同药膳及药膳在美容,康复护理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字:药膳,发展历史,四级药膳,美容,护理。

药膳的发展:

翻开中国古代医学史,似乎没有“药膳学”的称谓。但在各类古典医籍中,散在记录各种专篇专论,为后来的药膳学奠定了基础。药膳同源,中国药膳学是与古代医药学相伴相生的。药膳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甚至可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们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了生存,只有“饥不择食”、“茹毛饮血”,经常遭受疾病的痛苦,然而也会偶然误食了某些蔬果、食物而使疾病好转或加重,甚至中毒而死亡。长此以往,人们不断地总结经验,知道哪些是有毒和无毒,哪些能食用,哪些不能食用,怎样进行烹饪等。应该说,这是最早的药膳食疗的萌芽。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的思维有了进步,在劳动中不断总结经验,人们开始在发酵的谷物、水果中酿酒,通过喝酒,知道了酒的习性,总结了“酒善走窜”、“通血脉”,人们还发现在酒中加药浸泡,可治疗一些疾病,这样推动了医药和药膳的发展,使药膳食疗有了进一步发展。

到了商代,酒文化不断得到发展,形成了一种欣欣向荣的产业,从考古中我们发现,商代有了很多精制的酒具、酿造酒的器具器皿。这时文字也开始有了记载,《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这就是古人制酒的方法,人们对酒的酿制和酒的作用进行了总结,酒的作用是“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当今之世,必齐药毒攻其中,砭石针艾治其外也。”由此可见,酒在医药中的重要作用。这也可以说是对药膳记载的一部分内容。史书中还曾记载了一个例证,商代宰相伊尹,曾著有《汤液经》一书,记录了用食物和药物调和烹饪方法,用以制药和疗疾。后来还有很多书都有此记载,如《吕氏春秋·本味篇》云:“调和之事,必以甘辛酸苦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这里不但介绍了烹饪方法,还说明姜桂既是调味品,又是药物,有温胃散寒的作用,可以利用烹饪的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很多方剂都是由食物和药物组成的,也就是用药膳方来治疗疾病。

到了周朝,根据《周礼·天宫》记载,当时设立了专门从事食医的官员,食医就是专管最高统治者—— 皇帝的饮食。用各种高级滋补品、山珍海味与食物进行调配,烹饪成色香味美的药膳佳肴,供皇帝享用,以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长生不老的目的。到了秦汉时期,用药膳治疗疾病,并把药膳正式分门别类,用文字记载下来,这时药膳正式成为了医药的一个分支。在《神龙本草经》中也记载了数百种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物品,如桂枝、百合、芝麻、黑豆、核桃、荔枝、龙眼、蜂蜜、山药、天麻、葡萄、莲子、藕、枸杞、乌龟等等,同时介绍了很多烹饪的方法,通过烹饪服食后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阐述了药食同源的道理,

使药膳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家熟悉的《黄帝内经》这部医学名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它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有的章节还详细地介绍了很多药膳方剂,且制作和烹饪方法也阐述得非常详尽,如用茜草、乌贼、麻雀蛋、鲍鱼等治疗血枯病。到了两晋南北朝,这个时期对药膳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很多医家为此做出了很大贡献,成就了很多重要著作。如葛洪的《肘后方》、陶洪景的《本草经集注》和王叔和的《养生论》等,都介绍了大量的药膳方和烹饪制作的方法。

隋唐是药膳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但有大批专著问世,还产生了很多药膳新方,令当时耳目一新。唐孟诜撰写的《食疗本草》就是一本食疗专著,全书共有227个条目,详尽地介绍了新的药疗食疗方法,内容非常详实丰富,很有实用价值,后世医家很多药膳食疗方都出自此书,其中一些药方甚至流传至今。著名医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也专列了药膳食疗方,按果实、菜蔬、谷物、鸟兽并附虫鱼类而分为5部分,指出:“若是能用食平疴,适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本也。”书中还列举了17首延年益寿的药膳方,这些药膳方在临床中有着极高的药用食疗价值,至今仍被药膳食疗专家所崇敬。

再观宋朝,药膳食疗方法更是层出不穷,唐慎的《证类本草》,王怀隐著的《太平圣惠方》,陈直著的《奉亲养老书》,这些著作均介绍了很多经典药膳方。当时还组织了一些非常有名望的医家、食疗家开始修订大型方书《圣剂总录》,总共200卷,20000余首方剂,其中有专论药食门一章,载有精方共计85首,可见当时也是很重视药膳食疗的。可以说从此时起,食疗、食治直到食补已成为了一门专门的科学,对防治疾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到了元代和明代,药膳食疗书籍已经很普及了。元代御医忽思慧,著有《饮食正要》,其书不同于过去的药膳食疗书,不但介绍了食疗方,还介绍了饮食卫生、养生避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娄居中的《食治通说》、海宁医士吴瑞的《日用本草》、郑樵的《食鉴》等。但这些真传大多已经佚失,难已查考。但是李时珍著的重要巨著《本草纲目》,可说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大宝贵遗产,该书总结和介绍了明代以前的药物和药膳学成就,共52卷,收集药物达1900余种,并记录了我国历代食疗的佚文,让人叹为观止。当然这个时期的著述也较丰,达几十种之多,不能在此一一列述。

从以上药膳的发展可以看出,药膳学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是宝贵的医学遗产,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整理,使药膳能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

四季药膳:

春季药膳:

早春三月,人们应顺应春季的特点,除了做到早睡早起,居有定时,适当锻炼,精神情绪旷达舒适外,还须注意饮食、药膳补养。下列食疗药膳方,对养生保健大有补益,可供参考。

一、百合糯米粥 百合90克,糯米300克,红糖适量,加水煮成粥服用,每日1次,连服7-10天。有补中益气,健胃养脾,安神等功能。主治胃痛心烦、不眠等症。

二、山药(别名山芋)甘蔗羹 鲜山药120克捣烂,加甘蔗汁200克(或用蔗糖代替),搅匀,倒锅中煮沸,稍冷却后食用。对咳嗽气喘疗效佳。

三、辛夷花烫鸡蛋 辛夷花10克,鸡蛋两个,加水适量同煮,熟后去鸡蛋壳

再入锅煮片刻。饮汤吃蛋。此食有祛风、通窍、止痛的功能。常用于风寒头疼,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塞不通等疾病。

四、槐花米煲牛脾 每次用槐花米15克,牛脾250克,加入清水适量,不加盐,倒入锅中用文火煮熟,饮汤吃牛脾。此食有祛湿热,凉血,止血,健脾消积的功效。对痔疮疼痛,痔疮出血等病有极佳的疗效。

五、白糖栗子糊 每次用栗子7-10枚,去壳捣烂,加清水适量,煮成糊状,再加白糖适量服用。此食有健胃养脾功效。对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有疗效。

夏季药膳: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中的心与盛夏相应,心阴不足容易引起心火上炎,肺胃积热。所以夏季常见由于汗多而引起口干舌燥,尿少使干,食欲不振,乏力气短, 因此要多食一些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的食物,如绿豆、西瓜、番茄、莲子、苦瓜、冬瓜、丝瓜、黄瓜,草莓、茄子等,盛夏还应多食用一些养心安神的食物, 如百合、莲子、莲心、麦芽、大枣等。且针对暑为火邪的特点,盛夏还可选用以下清心安神、益气生津的食疗调补。

一、冬丝瓜豆腐原料:天门冬10克,麦门冬10克,嫩丝瓜100克,嫩豆腐100克,油酱油、白糖、高汤、味精、盐、湿淀粉、葱花适量。制法:丝瓜刮去外皮,洗净,切菱形块。豆腐切小方块,放在开水锅中煮3分钟,捞起。天门冬和麦门冬加水煎,将汤汁浓缩成50毫升。炒锅放在旺火上,加入油,热后倒入丝瓜,炒到丝瓜发软,加入高汤,葱花,糖,酱油,盐,烧开后倒入豆腐,小火焖2分钟后,加入味精,二冬浓缩汁及湿淀粉勾芡,略煮即成。

特点:此菜以甘平之豆腐为主料,以调中益气的丝瓜为辅料,性凉味甘,清湿热,凉血热,再加上辛温的葱和滋养清润的天门冬,麦门东,既可补中益气又可清热润燥。

二、银荷莲藕炒豆芽原料:瘦猪肉50克,莲藕50克,绿豆芽100克,金银花10克,荷叶3克,油,盐适量。制法:荷叶煎汁。瘦猪肉洗净切丝,莲藕洗净切片,绿豆芽洗净。油锅炒热后先煽肉丝,煽过后盛出,再用热油煽炒藕片,边炒边加金银花及荷汁,至煎汁吸入藕片中,最后加入煽过的肉丝及绿豆芽,加盐少许,大火翻炒,出锅。

特点:本品既滋阴润燥又清热解毒,菜中的荷叶味苦性平,解暑凉血,金银花清热解毒,绿豆芽有清热利尿解毒的作用,,配以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莲藕及滋阴润燥的猪瘦肉,盛夏食之,有益健康。

三、冰糖乌梅莲心茶原料:乌梅10克,连心3克,竹叶5克,麦门冬5克,生地黄5克。 制法:乌梅,麦门冬,生地黄,竹叶以水煎煮,去渣留汁,加冰糖适量待融化后,趁热冲泡放置杯中的莲心,待茶饮用。

特点:本品中竹叶莲心可清心火而安神,乌梅酸甘,滋肾水,佐以生地黄,麦冬,可清虚热而益阴津,褚药合同,可达到养心安神的目的。

秋季药膳:

一、银耳炖木瓜原料:银耳15克,木瓜(中等大小,自然成熟者最好)1只,北杏仁10克,南杏仁12克,冰糖适量。做法:银耳用清水发开,洗净。木瓜去子,切成小块。南北杏仁去衣,洗净。共入炖煲内,加适量开水炖煮20分钟即可食用。每日1剂,连食数日。功效:滋润养颜,经常服用能养阴润肺,使皮肤得到滋润,延缓皱纹出现。

二、蹄筋鱼鳔煲原料:牛蹄筋500克或猪前蹄1个,鱼膘胶6克或大黄鱼、小黄鱼的鱼膘10克。做法:牛蹄筋或带蹄筋的猪蹄洗净,加鱼膘(或鱼膘胶),加水,用文火烧煲。至烂熟后加调料食之。功效:常食可减少鱼尾纹和皱纹。

三、番茄炒牛肉原料:番茄250克,牛肉50~100克,食盐适量。做法:番茄洗净,用开水烫一下,去皮,切成细条。鲜牛肉洗净,切成丝。油下锅烧至六成热,下牛肉丝快炒,肉变色后加盐,再下番茄。炒匀起锅。功效:补血、强体、美容。

四、海参炒笋片原料:水发海参200克,鲜笋100克(罐头笋也可),猪瘦肉少许,调味品适量。做法:海参与笋切成片,与瘦肉同入锅中煨熟,加适量调味品即可食用。功效:可使皮肤变得细腻光滑。

五、玉竹煲鸡腿原料:玉竹30克,鸡脚或鸭脚2对,食盐等调料各适量。做法:玉竹洗净,切成片或段。鸡脚(或鸭脚)去粗皮和爪尖,与玉竹同入沙锅,加水1 000毫升,大火煮沸后,加料酒、食盐,再用小火煨,直至鸡脚上的肉与骨轻拨即脱离为止,吃时放几滴醋。功效:可细嫩肌肤。

六、栗子炖白菜原料:栗子200克,白菜200克,调料适量、鸭汤适to做法:栗子去壳。切成两半,加鸭汤煨至熟透,加白菜、调料适量,炖熟即可食用。功效:可改善阴虚所致的面色黄黑,消除皮肤黑斑和黑眼圈。

冬季膳食:

冬季是从立冬之日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前一日为止 冬三月人体阳气潜藏于内,为了顺应阳气的潜藏,新陈代谢应较低。中医认为.与冬季相应的人体脏器为肾, 肾为人体能量之源,肾脏机能强,生命力强,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变化,防止寒气侵袭,所以在冬季要补肾阳、祛寒邪。

一、当归生姜羊肉汤原料当归10克,生姜10克,羊肉1O0克(去油膜)。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与当归、生姜同炖,去当归、生姜食肉喝汤。特点:本品中羊肉性温味甘,有补气养血、温中散寒功用

二、黄芪鸡露原料 黄芪50克,童子鸡1只,姜、葱、黄酒、盐适量。制法 先放入鸡块、黄芪于汽锅中,再加入姜、葱、黄酒及盐,拌匀,不加水,用中火加热,利用汽锅所生成之蒸馏水制得 鸡露”约1000毫升,停火,食鸡肉及露汁。特点 黄芪性微温味甘,具有补气升阳功用;鸡性温味甘 有温中益气、补益精髓之功,是老年人较好的蛋白质食品,冬季食用更对于老年人气虚、易感冒者较为适宜。本品必须用童子鸡,蒸得的鸡露不油腻,易吸收。常饮鸡露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据报导,黄芪、鸡露有加速伤口愈合的功能。

三、韭菜炒胡桃仁原料韭菜200克 胡桃仁50克,麻油、食盐适量。制法 将胡桃仁开水浸泡去皮沥干备用,韭菜择洗干净切段。麻油入锅烧至七成热时,加入胡桃仁.炸至焦黄,再加入韭菜、食盐翻炒至熟特点 本品有补肾助阳.温暖腰膝作用。方中韭菜暖腰膝、除冷痛,胡桃仁补。肾阳、固。肾精 两者合用,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功。若去胡桃仁而用虾仁,则; 阳之功能增强,对于肾虚阳痿者更宜:而老年人用胡桃仁较好,有温补肺。肾的作用,对于因肾阳不足,手足不温腰膝冷痛者食之为佳。

冬季进补也不可太过,注意阴与阳的平衡,在补阳的同时,还要养阴。而且要少食咸,多食苦味食物,以防伤心阳。也不宜过食滋腻和生冷食物以防伤脾胃。为了避免维生素的缺乏,还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如菠菜、大白菜、油菜、豆芽及水果。

药膳在养身防病中的作用

药膳具有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药物是祛病救疾,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药膳不能代替药物疗法。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药膳在临床中的应用必须遵循中医学理论基础,运用辨证施膳,三因治宜等方法,才能达到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的目的。

1 因证用膳

中医讲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红枣、花生、当归等,可用当归与红枣熬粥喝。妇女面白无华、头昏心悸、月经量少等阴血两虚者,则宜选用生地、阿胶、当归、枸杞等,其中阿胶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对血虚者尤为适宜。红枣黑木耳汤清热补血,适用于贫血。气虚的病人多选用人参、黄芪等,可在汤中加入山药、薏苡仁,以健脾益气。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肺阴虚可食猪肺萝卜杏仁汤,此汤能补肺虚,润肺燥,止咳喘。鹿角泡酒喝,适用于极度阳虚的人。补肾阳的食物和药物,如板栗、粟米、羊肾、牛肾、猪肾、葡萄、黑豆、黄牛肉、鸡肉、菟丝子、巴戟天、狗脊、杜仲等。肾阳虚可用冬虫夏草炖胎盘,此汤益肺肾,养气血,止喘嗽。另外,产后虚寒的女性可选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以补血助阳。只有因证用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2 因时而异

中医认为,人与日月相应,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意思是说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而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以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麦冬炖甲鱼,最适宜女性、阴虚者夏令进补,此汤具有滋阴生津、补益精血、清热凉血、滋补肝肾之效。山药牛肉汤药食相兼,偏重于补气健脾,脾气虚弱、体倦乏力、机体免疫机能降低者,较适合夏季气虚者作为t3常食补。 3 因人用膳

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老人久病,脾胃虚弱,平时可常食黄芪粥,或以山药、扁豆、红枣、苡仁等做羹食用,以健脾益气,忌食生冷、辛辣、肥甘、油炸等伤脾碍胃之品,少吃多餐,不可过饱,以防诱发胸痹。年老胃弱、食欲不振者可在粥中加入砂仁、麦芽、神曲等消食健胃之品。肾精不足偏阴者可食清蒸甲鱼,首乌红枣粥,以平肝疏内滋肾养阴,忌食海腥、羊肉、辛辣之物;偏阳者食枸杞羊肉粥,以补肾助阳,忌食生冷。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药膳中应注意的。

4 因地而异

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另外,为增强疗效,药膳的搭配可以灵活。如补气的可加入适量补血之品,因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密不可分。但有些情况不能乱用,如黄芪和人参只适用于补气虚,血虚的人吃了就会引起胸闷、头晕等症状。此外,阳虚者吃助阳药,更无异于火上浇油。所以,选用药膳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切不可盲目自行摸索。

中医学历来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并强调“是药三分毒”。在《饮膳正要》、《伤寒杂病论》、《千金方·食治篇》等典籍中,收藏了大量的食疗方,并以中药“四气五味”、“性味归经”理论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食疗。换言之,用于药膳的中药除其本身的治疗功能外,还应有不同程度的可食性。

减肥药膳

药膳心得体会

儿童药膳(优秀)

第一届药膳大赛策划书

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

药膳主题餐厅资料

绿色药膳创业计划书

志愿者药膳活动报道

皮肤过敏的药膳及食疗

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

浅谈药膳
《浅谈药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药膳做法 药膳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