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实施五个工程 助推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2 03:24: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实施五大工程

助推新农村建设

聊城市科协副主席 老科协常务副会长 王延飞

近年来,我市老科协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办[2005]9号、鲁办[2005]22号文件和全省老科协会议精神,围绕助推新农村建设,发挥优势,积极作为,针对需求,讲求实效,着力实施五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一、实施科技助农工程,提高农民致富能力。2005年5月份,市科协以[2005]27号文件的形式,向各县(市区)科协、老科协和市老科协有关专业委员会印发了《聊城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关于实施“科技助农致富”工程的意见》。2006年3月份,市老科协又进一步印发了《关于深化实施“科技助农致富工程”,开展“农业科技传播百村行”活动的意见》。几年来,全市各级老科协组织共计选择20个乡镇、200个村、2000户农民,为他们提供科普宣传、技术推广、卫生服务,建立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帮助解决了40多项种养难题,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基层群众欢迎。市老科协先后邀请省老科协副会长、省农科院原副院长王荫墀,省淡水养殖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梁益岭,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王育义,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养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吴乃科等10多名省老科协专家,组织20余名市级老农业专家深入到临清、高唐、东昌府等县(市区)的乡镇、办事处讲授蔬菜、棉花、畜牧、水产等方面的种养技术,在临清举办了长达一个月的农业科技讲座和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指导高唐县老科协从省农科院引进了“鲁引1号脱毒土豆”,在鱼丘湖办事处建立了3000亩示范基地,亩产达6000余斤,亩效益3000余元,为农民创造经济效益900余万元。在高唐县尹集镇大棚种植基地,省老科协专家发现大棚内的西红柿苗大面积枯死,农民用了多种农药都不起作用,专家立即拿死株回农科院化验,诊明了病情,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办法,使农民避免了巨大损失。茌平县老科协在县科协、团县委等单位的支持下,组织农、林、水、畜牧等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开展了“乡村文明百村行——送科技下乡”

1 活动,在全县选择100个有带动力、有影响力的、群众素质好、热爱科技的行政村,为他们送去科技图书和资料,现场解答群众咨询,先后到菜屯镇菜屯村、信发办事处雷庄等15个乡镇、村开展科技服务,向群众发放《科技致富向导》、《项目与市场》、山东科技报《种养实用精编小册子》等科技报刊5万余份,解答群众生产、生活疑难300多人次。冠县老科协针对狐、貉、水貂等特种养殖户信息闭塞、技术落后、管理销售跟不上、经济效益不可观的现状,特约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所研究员、特养技术专家佟煜仁教授、聊城金桥养狐场有限公司高级畜牧师宋书桥同志在冠州宾馆开展了狐、貉等特种养殖技术培训,讲解了有关狐狸、貂、貉等毛皮动物的养殖关键技术以及毛皮市场的未来走势和发展前景,各乡镇及周边县(市区)养殖户共300余人参加了培训,对于提高特种养殖户的科技素质和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莘县老科协邀请亿丰公司的科技专家到该县进行技术指导,在燕店、河店、张寨举办了食用菌和蔬菜技术培训班,受益群众260多人,现场解答群众疑难问题30多个;会同县科协联合开辟了绿色农业科技热线咨询电话,先后接到热线电话2000多个,收到求助信件100多件,上门服务200多次,加快了农业科技服务速度,受到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欢迎。阳谷、东阿等地的老科协组织也围绕服务“三农”开展了大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为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做出了贡献。

二、实施科研扶农工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市老科协农业专业委员会在刘湘书主任的带领下,从潍坊原产地引进的“潍麦9903”品种,在我市增产10%左右,按2005年秋种时播种60000亩计算,2006年麦收时增产480万斤,为农民增收360多万元;他们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丰聊20号新组合”,经过连续三年试验,稳产、高产、优质、中早熟,平均比国审玉米新品种“郑958”增产3-5%左右,抗病性优于“郑958”,成熟期相当于“郑958”,很适宜我区种植,在前年帮助市种子公司制种2000亩、产种100万斤的基础上,去年播种20万亩,按每亩增产50斤计算,可增产玉米1000余万斤,为农民增加收入600多

2 万元;他们选育的“小麦0501”初步试验产量高于“烟麦14号”,增产6.8%以上,早熟2-3天,亩产可达1200斤以上,且抗倒伏,耐白粉病,2005年参加省预备试验,秋种时在斗虎屯镇建立了30亩的良种培育基地,2006年麦收时产种子近3万斤,秋种时在冠县建立了1000余亩的小麦良种试验基地,今年麦收时可收良种100万斤;选育的“聊玉早1号”玉米新品种,通过几年连续试验,在我区85天成熟,抗病,抗倒,高产,优质,晚播早熟,很适宜瓜菜套种、抗灾等,是集高产、优质、早熟于一体的优于“掖单4号”的新品种,现正处在省区试验阶段。工业专业委员会会员郭大威等老专家在市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主持试制并批量生产利用日本菌种制造生物肥料,比施化肥成本降低10%,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增产达15%;主持试制并批量生产利用浙江某大型企业的工业废渣制造有机肥料,比施化肥成本降低10%,农作物增产达20%。上述两种肥料共推广3500余亩,为农民增收达40万元。临清市老科协水产专业委员会致力于科技开发,以魏湾镇丁马村的丁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与解放军总医院联合,研制成功了《甲鱼胶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已申报国家专利。去年投资6000万元扩大规模,今年投产后可以年加工甲鱼1500吨,生产九种产品,年销售额达15亿元,利税2亿元,为该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壮大了该村集体经济实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实施科普惠农工程,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一是大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近年来,市老科协积极参与举办了以“宣传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全市第9届、10届、11届“科普之春”活动,共计发放科技图书7000余册,科技资料和报刊6万余份,赠送“八荣八耻”荣辱观等科普宣传挂图3000余幅,对于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在“科普之春”活动期间,市老科协农业、卫生

3 专家现场开展了以种植养殖、卫生保健、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和科技咨询服务,邀请聊城大学农学院和市农科院的教授、研究员举办了农民科技培训班,讲解了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技术,并与省老科协专家一起赶到渔丘湖、清平等12个乡镇进行科技培训,受到农民群众欢迎。在今年的“科技活动周”期间,市老科协还会同东昌府区科协、老科协在梁水镇大杨庄村举办了科技下乡活动,根据当地群众需要,专门从聊城大学、市农科院等单位聘请了老科协会员郝琴庭等四位蔬菜和食用菌专家进行现场咨询,解答群众疑难问题,专家们就黄瓜、云豆、西红柿和食用菌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分别作了专题报告,有的群众拿着有病害的植株和叶子,现场请专家诊断,请教好的防治办法,专家均给予了满意的答复。二是参与编印科普图书。去年,市老科协会同市科协、市卫生局、市健康协会等单位,共同编写了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大众科普知识手册》2万册,主要内容包括崇尚科学、文明生活、实用技术、节能环保、防灾急救、合理膳食、防病治病、生活常识、科学健身、休闲娱乐、防禽流感、关爱生命等部分,该手册对于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发挥了应有作用。今年以来,市老科协又联合市科协共同编印《节能与环保科普知识手册》2万册,先后在送科技下乡活动中发放4000余册,对于增强农民群众的节能环保意识、丰富节能环保知识起到一定作用。为进一步营造“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社会氛围,临清市老科协会同科协、反邪教办公室共同编印了《崇尚科学远离邪教》反邪教警示教育插图读本,该书共分《邪教的本质特征》、《邪教的歪理邪说》、《邪教的罪恶行径》、《依法防范与治理》、《旗帜鲜明反邪教》、《远离邪教讲科学》等六大部分,共计7万余字。该书的编辑出版,有助于向广大群众尤其是未成年人进行反邪教科普教育,对于他们了解和掌握反邪教知识,提高对邪教的警惕性、鉴别力和抵制防范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培养了一批以老科协会员为主导的农技协、科普基

4 地和科普带头人。临清市老科协发起成立的庆丰科技协会,去年从省棉花研究中心引进夏播棉鲁棉研19号(代号890)在康庄镇试种15000亩,棉苗长势良好,每亩增产49斤籽棉,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冠县老科协支持原科技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郭克启,原科协副主任马超亮等老科协会员创办了农业良种科技协会,组织引导会员及农户进入市场,为省农科院开发总公司、浙江农科院等科研单位代繁的特大花生、豆角等农作物良种30多个,其中大白菜平均亩产白菜籽75公斤、亩收入比种小麦增收700余元,大葱每亩收种子50公斤,种子价每公斤30元,每亩收入1500元,起到了良好的良种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农户300余户;还支持农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国政同志创办了大樱桃科技示范园,带领一些老科技人员到全县各乡镇林果村庄进行技术培训,带动大樱桃种植面积由1500亩发展到2800亩,并协助指导果农搞大樱桃保护地栽培建设。茌平县老科协林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农艺师赵荣金同志领办的高科技示范园面积达800余亩,先后引进优良品种100余个,品系300余个,特别是随着茌平枣乡的建设在全县搜集圆铃大枣优良品系80余个,并初选出特优品系4个,向社会提供优良枣苗180万株,指导全县发展枣园5万余亩,为茌平枣乡的健康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莘县老科协去年从荷兰、以色列引进越夏西红柿品种2个,建立荷兰瑞克斯旺百利西红杮示范基地2000亩、以色列海泽拉870西红柿示范基地1000亩,这种西红柿易管理,抗病能力强,大棚亩产可达1万公斤,亩效益可达1万元。临清市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水产专业委员会主任、推广研究员赵志圣同志以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为己任,开展科技咨询100余人次,引进新品种12个,开发养殖水面6万亩,帮助康庄镇养鱼专业户宋善忠同志解决了养鱼生产中的疑难问题4个,当年养鱼40亩,植苇20亩,年收入4万元;帮助戴湾乡李明堂承包窑口厂250亩荒洼地,搞了鱼种培育和立体渔业,年收入达8万元,另外还组织带领老科协人员承包水面3000亩,年递增产量达20%以上,增加经济效益120万元。

四、实施卫生支农工程,提高农民健康素质。去年以来,市老科协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实施“夕阳红营养健康行动计划”,为提高中老年人健康素质服务。为将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市老科协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了医疗条件较好、覆盖人口数量较多的茌平县第二人民医院(博平)、冠县桑阿镇医院等2家基层医院,作为市老科协开展送卫生下乡活动的长期联系点,定期组织老专家赴基层医院开展诊疗活动,促进基层医院卫生医疗水平的提高,加快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去年11月2日,由聊城市、茌平县两级老科协在茌平县第二人民医院(博平)举行了老科协老专家送卫生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原行署副专员、市老科协会长张锡九出席会议并讲话。截至目前,市老科协已经组织老医学专家赴基层医院开展诊疗活动50多人次,为600多名患者提供了诊疗服务,为医院医护人员举办讲座20余次,对于提高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方便群众就医起到重要作用,受到基层医院和农民群众的欢迎。此外,市老科协还支持卫生专业委员会会员贾友香同志,兴办贾氏中医肿瘤诊所,使用外用火针及内服中药治疗淋巴结核、乳房肿块、腮腺瘤、脂肪瘤等疾病,该会员近年来先后深入到10个乡镇巡回进行卫生科普宣传,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接待咨询群众800多人次,采用火针疗法和传统中医技术治疗肿瘤病人320余人次,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受到群众好评。去年10月份,市老科协还会同市老龄委、市科协、市健康协会等单位联合开展了以“关注老年健康,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九九”老人大型健康义诊活动,向城乡老年代表赠送《大众科普知识手册》1000余册,为1000余名老年人提供了义诊和咨询服务,并向老年人免费赠送药品近万元。临清市老科协组织卫生专业委员会的老医务科技工作者,发挥卫生营养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在麦收时节顶着炎炎烈日,组织12名医护人员、2辆救护车辆送知识、送营养、送药物到各个村庄的地头、田间和收麦场,共发放人丹防暑药2000袋、营养小册子3000册,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五、实施网络建设工程,提高老科协服务能力。建立完备的老科协组织网络体系,壮大会员队伍特别是农业会员队伍,是开展老科协活动的依托,也是团结带领老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农业老专家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余热、再作贡献的基础。为此,我市一直把老科协组织建设作为老科协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实施组织网络建设工程,为老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农业老专家发挥余热搭建平台。经过努力,截至去年7月份,我市在8个县(市区)全部建立起老科协组织,成为全省第四个全部建立县级老科协组织的市。同时,积极推动市直单位老科协组织建设,先后在市水利局、教育局、农业办公室、卫生局、建设委员会等5个市直单位建立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据统计,全市各级老科协组织共建立农业系统老科协组织1个、农业专业委员会9个,拥有农业老专家会员300余名。此外,市老科协还联合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了由20余名老农业专家组成的老专家科技服务团,为提高农村青少年科技素质、增强科技致富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与此同时,市老科协积极组织开展老科技工作者高级职称审查推荐工作,近两年全市共有17名农业方面的老科协会员晋升推广研究员或高级农艺师。上述工作的开展,既为老科技工作者投身新农村建设二次创业、再做贡献搭建了平台,也为老科协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此文刊登于2007年7月25日中国科普传媒网科普动态、中国老科协网站2007年7月31日工作动态、大众科技报科技文图网站2007年7月10日地方科协栏目) 7

文化助推新农村建设工程

实施五大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远程教育助推新农村建设杏花村

抓好典型示范助推新农村建设

扎实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施四大工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把握“五个一” 建设新农村

如何引导金融业助推新农村建设

乡镇爱心超市助推新农村建设

组建“四支队伍” 助推新农村建设

实施五个工程 助推新农村建设
《实施五个工程 助推新农村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