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双孢菇基地先进事迹材料(报市)

发布时间:2020-03-03 15:36: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发展种植产业基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蒙城县小涧镇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生产力中最先进、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近年来,小涧镇党委、政府以党的富民政策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作先导,以创办双孢菇协会为载体,积极探索培育农村实用人才的新途径,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为农村实用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施展才华创造宽松环境,搭建了有效工作平台。工作中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农村这个核心,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麦草牛粪资源,引导农民按照“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致力双孢蘑菇生产,带领农民闯出了一条发展双孢菇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之路,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政府搭建产业链,促进农村实用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

蒙城县小涧镇地处淮北平原,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境内麦草、牛粪、饼肥等资源十分充足,但长期以来麦草、牛粪资源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很多农民在麦收后为了耕种方便而焚烧麦草,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生态结构。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镇党委、政府的一块心事。一个偶然的机会,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从报刊上了解到双孢蘑菇生产是一项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收入高,农村家家户户都适宜种植的好项目。随后,通过外出考察,走访调研以及通过当地种植食用菌能手袁顺试种孢菇成功后,镇党委、政府认识到发展双孢菇产业在当地大有可为。就把双孢菇产业推荐给农民,让农民来认识这个产业,发展这个产业。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追求绿色、健康食品,发展双孢菇正好适合这一市场需求,而沿海东部发达地区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生产资源性短缺,双孢菇生产呈现萎缩状态,双孢菇产业正从东部向中部转移又为当地提供了发展双孢菇产业的良好机遇;二是双孢菇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也是高效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双孢菇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当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是本镇有得

天独厚发展双孢菇产业的资源优势,发展双孢菇所需要的原料稻草、牛粪等资源非常丰富;四是双孢菇产业可以利用闲田、闲草、闲劳,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五是经营方式灵活。既可以一家一户经营,又可以集约式经营。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后,提出了发展双孢菇、实施本镇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部署。为此,镇党委、政府成立专门工作组,走村入户,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农户从事双孢菇生产的积极性,组织农户搭建大棚,并协调信用社对每建一个蘑菇大棚给予3万元信贷支持。同时,发动村干部、能人、明白人带头搞示范,干给大家看。由于各单位大力支持,宣传发动到位,群众认识程度高,当年就发展立体式蘑菇大棚100多个,产量达300万公斤,收益700多万元。

二、积极成立协会,进一步扩大农村种植业人才总量。

随着双孢蘑菇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上出现了一些薄弱环节。为此,镇政府借鉴外地经验,动员并帮助食用菌种植能手创办了蒙城县双孢蘑菇协会,并把双孢菇种植技术向周边乡镇辐射,吸纳会员2000余农户,并制订了章程,为菇农提供产前、产中及产后的优质全程服务。

首先是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技术指导。协会成立之后,强化了技术服务措施,在生产实践中总结推广“双孢蘑菇——草菇双季标准化栽培法”、“地面拱棚双孢蘑菇栽培法”、“蒸汽二次发酵法”、“太阳能二次发酵法”等实用技术,为菇农提供系统而具体的技术指导。其次是赊销菌种。鼓励协会先把菌种赊销给农民,待收获后再统一结算。对部分特困户,还无偿提供菌种及生产资料,帮助他们发展双孢蘑菇生产。第三是保护价收购鲜菇。规定协会要依据市场波动的规律,确定最低保护价不低于4元/公斤,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收购价上浮,不让农户因市场波动而受损失,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第四是协调办理支农小额贷款。由镇政府协调,协会出面与信用社、农业银行协调并担保,给农民种植双孢蘑菇提供小额贷款专项支持,一户可贷款30000元,解决了部分农民资金不足的问题。第五是代购双孢蘑菇生产必需物资。要求协会本着自愿的原则,统一组织采购竹杆、饼肥、农膜等生产物资,以最低的价格向农户供应,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

三、推广立体化栽培,辐射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多年来,当地双孢菇栽培方式一直是传统的简易地棚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方式虽然投入小,操作简便,劳动强度低,但也存在着产量偏低,抗风雪自然灾害能力差的缺点。为此镇政府先后16次组织了267名有影响力菇农代表前往河南参观学习,通过参观考察,菇农们大开了眼界:同样是500㎡的栽培面积,立体栽培的产量是15000市斤,而地棚栽培只有5000斤。辛勤的努力没有白费,在镇政府的引导下,农民的思想通了,服了,参观回来后在小涧迅速掀起了建双孢菇立体大棚的热潮,并迅速辐射到周边乡镇,一下子建起了1000多座标准化立体菇房,实现了双孢菇生产由简易地棚向标准化立体栽培模式的转变,一座标准化立体菇房长17米,宽10米,高4米,占地仅170平方米,可利用栽培面积达500平方米,而简易地棚一亩地667平方米仅能利用500平方米。由于协会技术服务,管理措施得当,当年便实现了每平方米30市斤的高产,是简易地棚的3倍。同样是500平方米的栽培面积,简易地棚地产量是5000市斤,产值15000元,而一座立体菇房产量是15000市斤,产值是45000元,实现纯收入30000元。广大菇农的高兴劲就不用说了,发自内心地在思考一个问题:170平方米的土地种什么能收入3万多元呢?真是寸土寸金啊!在小涧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双孢菇协会带动农户2000户发展双孢菇生产,小涧及周边乡镇已建标准化立体菇房600座,种植地棚双孢菇1460亩,年产双孢菇7000多吨左右,实现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四、完善过程服务,扩大双孢菇产业种植规模。

一是服务带动。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和专门的办公室,组织成立了双孢菇种植技实用人才专业协会、双孢菇种植技术协会,在产前技术、产中管理、产后销售等各个环节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真正让种植户放心、放手、放开发展。二是科技牵动。和省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县科协、县科技局、县农业局结成了帮扶对子,并聘请到食用菌专家到该镇进行专题讲座,为种植户传授双孢菇种植技术。聘请菌种培育等方面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及时帮助解决双孢菇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同时,结合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培训了一批接受技

术快、转换运用能力强的农民技术力量,做到了技术人员到户、技术掌握到人、科研成果到棚,为发展双孢菇产业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三是政策推动。在资金上,积极为种植户协调信用社小额贷款支持。资金上积极为种植户协调信用社小额贷款。在用地上,帮助协调土地,建双孢菇场房及有关设施不收取任何税费。镇政府还为菇农聘请技术员,免费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四是协会联动。成立了双孢菇生产协会。协会联合农户统一种植时间、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病虫防治、统一生产销售,在产销衔接、信息服务、科技应用等方面架起了从大棚通往市场的绿色通道,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五是奖励促动。为鼓励全镇干群积极发展双孢菇种植,小涧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奖励规定,该镇对新建标准化场房,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同时对行动快、效果好的行政村和个人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极大调动了全镇上下参与种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展望未来,努力做大做强双孢菇产业。

虽然小涧双孢菇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毕竟仍以鲜菇原料销售为主,为了双孢菇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小涧镇党委、政府将加大引资力度,引进集双孢菇研发、生产、加工于一体的食用菌系列产品加工项目,进行双孢菇深加工,把农民所产的双孢菇等食用菌加工成休闲保健食品,延长产业链加工增值,做强食用菌产业,努力形成初中高产品结合、产业化链条延伸、多元化互促共赢的产业格局,让种菇户享受加工增值带来的受益,稳妥地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了产业和创业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蒙城县小涧镇政府

2010年7月2日

双孢菇基地先进事迹材料(报市)(精)

双孢菇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申报市文明单位先进事迹报材料

市先进事迹

报市水利局

报市工作总结

永济市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反季双孢菇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市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市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

**市卫生局先进事迹

双孢菇基地先进事迹材料(报市)
《双孢菇基地先进事迹材料(报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