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诗歌的艺术技巧破解

发布时间:2020-03-01 20:42: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第三节 诗歌的艺术技巧破解

1.阅读下面的这首南朝古诗,回答问题。

别范安成 沈 约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注】 ①易:看得轻易。前期:来日重见之期。②难重持:难得再有持杯共饮的机会了。

(1)诗中的“易”与“难”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虚实结合,哪一句是虚写?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易”与“难”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少年与暮年不同人生阶段对离别的感受。少年时,不知离别的愁苦;暮年时方知离别的愁苦,担忧难有再会的机会了。诗人以前者衬托(或反衬)后者,表达此时与朋友离别的凄伤之情。 (2)虚写的是第七句,它表达的意思是:分别以后,即使在梦中也难以相会,更不用说在现实中了。这强化了全诗的感情,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 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第三句在写法上虚实结合,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写景物,描绘出层层山岭雨雾迷蒙的视觉形象;虚写音乐,以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音乐复叠、繁促的听觉形象。写出了“流人”的一腔愁情,也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

②①www.daodoc.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1

①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注】 此诗系作者第二次被贬时所作。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描绘的情景其实可以理解成描绘了什么人、什么事,这些人、事有怎样的特征。所以,首先需要找出诗歌中的意象,然后分析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什么样的画面。“苇蓬”“斜阳”“船”“鹭鸶”是意象,由后两句可看出诗人是孤寂的。由第三句的“知我意”可以看出诗人把鹭鸶当做人来写了,这是拟人;只有鹭鸶“翘足对船窗”,可以看出没有其他人关心诗人,反衬诗人的孤独,这是反衬。

答案 示例一:拟人手法。诗歌赋予鹭鸶人的情态,鹭鸶如同知己一样知晓诗人的心思,频频对窗,使诗人在孤寂中获得宽慰。

示例二:反衬手法。诗人用“唯有鹭鸶”翘足对窗来宽慰自己,反衬自己的孤独,表现了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和苦闷。 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 ①罟(ɡ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

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从江北到江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的深厚。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恨驶向江南,表现出离愁的深重。(意思对即可)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日怀九华旧居

杜荀鹤

吾道在五字,吾身宁陆沈。 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

www.daodoc.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3

①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规 余 靖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注】 范仲淹上书朝廷,要求对旧制做些整顿和改革,遭到守旧派反对,被贬为陕西四路宣抚使。当时诗人与范仲淹交往甚密,于是上奏章慷慨陈词,结果也被贬。这首诗即诗人有感此事而作。

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有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等。这首诗歌前四句写景,通过景物描写来抒情;后四句直抒胸臆。 答案 示例: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前两联借景抒情,描写了子规啼叫、疏烟明月、微雨落花等景物,写出了一幅残春图景,寄寓了自己的感情;后两联直抒胸臆,联想到范仲淹及自己的遭遇,诗人肝肠寸断,涕泪滂沱,惭愧自己为名利所缚,感叹不如及早归隐田园。 11.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 壁 无名氏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

【注】 ①题壁:据《宋诗纪事》卷九十六记载,这是题写在嵩山峻极中院的法堂后檐壁间的诗。本诗选自《千家诗》。②争似:怎似。③榾柮(gǔ duò):树根。

本诗以烧火为喻,通过茅草与树根的对比,劝谕世人,做人不能虚空而要扎实。请具体分析本诗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点:①茅草燃烧前后情况的对比,两个“蓦地”强调其时间之短、反差之大。②烧茅草与烧树根不同状态对比,“蓦地烧天”与“漫腾腾地”突出茅草的轰轰烈烈与树根的不动声色。③“蓦地空”与“暖烘烘”对比,强调二者结果一虚空一实在。④对比的运用,使形象更加鲜明,道理更加清楚,给读者的感觉更为强烈。 1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淮中晚泊犊头

www.daodoc.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5

④②

①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表达技巧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这首诗歌的颔联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作手法。评价作者情感必须结合写作背景。根据诗歌后面的注释,可知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时所写,这样,诗歌表达的是被贬后的哀愁就很自然了,另外标题为“新年作”,诗人客居他乡,借诗句表达自己的怀乡、感伤之情也应该很好理解。

(2)诗歌中用典的目的就是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即借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长沙傅”指西汉的贾谊。文帝时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故称。考生可联系贾谊的人生遭遇,结合诗人被贬的实际进行分析。

答案 (1)诗歌颔联运用了对比的表达技巧。“老至”与“居人下”对比,写自己年事已高,却遭贬而居于卑位。“春归”与“在客先”对比,写新年伊始,春归人间,自己却羁绊天涯。表现的是谪迁岁月中的哀愁心境和佳节将至的伤感情怀。

(2)诗歌尾联运用了贾谊的典故。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却为权贵谗毁,被流放后任长沙王太傅。诗人借这个典故暗指自己因谤被贬,抒发与贾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并担心滞此难返,产生了“从今又几年”的忧虑。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 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②凤凰城破: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③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

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以小见大”的手法时,一定要分析出作者写了哪些方面的小的内容,表达了什么大的主旨,有没有现实意义等。内容概括要详细,主旨剖析要深刻。 答案 词的上阕叙述了金兵攻占汴京后作者离妻别子、流落江南的痛苦,下阕则写对重逢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此词所写夫妻离散的个人愁绪之深、之重,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社会悲剧;所抒怀念亲人的一己之情,亦包含了怀念故土的爱国意义。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www.daodoc.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7

诗歌鉴赏之艺术技巧:表达方式

诗歌教学艺术

中国古代诗歌艺术

诗歌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技巧归纳

诗歌翻译技巧

诗歌的艺术技巧破解
《诗歌的艺术技巧破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诗歌艺术技巧 艺术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