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三维目标(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3 11:17: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三维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就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们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认知的根本;过程与方法是认知的枝干;知识与技能是认知的花果;错误与失败是认知的绿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型目标。它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与过程以及必须的知识与技能逐渐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材不应该是教学的唯一依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学校的情况,充分合理的利用教育资源,灵活性、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如力的概念的教学传统的做法是讲授法,但我们也可以采用阅读自学式,教师给出阅读提纲,然后教师答疑点拨;也可以是讨论式汇报式,老师在要求学生预习后,让学生汇报这节课的提纲;也可以采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重新审视人类对力的概念的认识历程,尤其要求学生不要忽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力学领域所作的贡献。由于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力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也可以将教材后面的库仑力、安培力、核力等提到前面来讲授,以给学生对力的概念的图式的有一个完整的概貌。当然,也可以将侧重点放在概念术语的相应的英文表达上。如:教材中有许多例题,对这些例题,不应该是照本宣科,而要有所选择。可以布置给学生自学,也可以先将题目打在屏幕上,让学生板演(因课本上有详细的解答,老师亦毋须多讲)。老师再作点评,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又如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这一节课里,老师可以将演示实验改成边教边实验。对电动势概念的教学,既可以通过知识的横向迁移,从水流和电流的类比来启发,以帮助学生对电动势概念的理解,也可以从化学上的电极电位概念考虑来突破,以实现知识的横向迁移。

另外,由于教材变更的滞后性,我们使用的教材,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但我们仍然要用新的观念,不断从各种资源中汲取素材以充实教学内容,同时根据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 2.教学过程学法化,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和其他学科一样,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学习素质上,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学校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工作后,才能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也才能更好的选择环境,适应社会,创造生活。实现人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的方法,就等于获得了一杆猎枪,就等于获得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在概念和规律新授课中,老师要凸现过程与方法,不要轻易地将结论抛给学生。应该从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出发,多讲现象,通过问题组织教学,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中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演绎,概括出实质性的东西。这个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是只能延缓的而不能速成的,否则的话,学生就失去了物理意义建构的平台。

当然,凸现过程与方法,并不意味着在方法和过程上做过多的强调,脱离了知识来抽象的讲方法。而是多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如:注重归纳,而不是演绎。又如在学了牛顿运动定律后进行处理各种具体的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将现成的解题的步骤抛给学生,而应该通过一定数量的问题以后,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基础后,再让学生总结得出。这样的东西才是学生真正自己的东西。让知识成为能力的载体,认知结构才能向能力结构变化,才能扩大知识的再生能力,真正实现“为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而教”。

3.教学过程问题化,还学生成为问题解决者。

例如,在习题教学上,既要注意解题策略的教学,更要注意解题教学策略的研究。要克服将物理学科教学变成习题教学的倾向,引入“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多让学生交流,讨论碰撞,发表意见,充分暴露他们的思想和思维轨迹,归纳解题方法,提炼解体的策略,优化解题过程,把培养迁移能力作为宗旨,而不是机械地、条件反射式地讲题、做题。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一种上意识的学习,应“多讲大法、少讲中法、不讲小法”,多让学生体验感悟,不要生硬地教给学生所谓解题的“宝典”,干瘪瘪地教给学生所谓解题的“秘籍”。 比如,在解决带电粒子的偏转类问题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类问题是来自于实际问题的需要,如示波器,然后通过一定量的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让学生总结出解题规律----类平抛问题。然后再作以下的拓展:

如图所示是静电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将磷酸盐和石英的混合颗粒由传送带送至两个竖直的带电平行板的上方,颗粒经漏斗从电场区域中央处开始下落,经分选后的颗粒可分别装入a、b筒中,混合颗粒离开漏斗 进入电场时磷酸盐颗粒均带正电,石英颗粒均带负电,所有颗粒的带电量与质量之比均为10-5/kgc。若已知两板间的距离为10cm,两板间的竖直高度为50cm。设颗粒进入电场时的初速为零,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忽略不计。如果要求两种颗粒离开两极板间的电场区域时有最大的偏转量且又恰好不接触极板,则两板间所加的电压应为多大?(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在物理学科中的sts意识,同时也扩充了学生的认知图式----虽然是偏转类的问题,但问题的类型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沿电场轴线的方向不再是匀速运动),解题的方法已经不在拘泥于原有的方法,即已经不需要通过平抛类的方法来解决。这样,通过题组的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解题无定法”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新情境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4.挖掘教材中物理学史、资料活页等阅读素材的内涵,还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物理学史,也应该作为是一种知识----特殊知识的呈现,镶嵌在特定的社会发展的背景上,鲜活的事例对学生有着单纯的知识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受着应试教育的功利色彩的影响,老师们在讲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理学史时往往一带而过,即使是书中已附有的,也不愿稍有提及,而是把注意力完全锁定在习题教学上,认为那才是“正事”,忽略了物理学发展历史的字里行间中所蕴涵的深邃的东西。众所周知,我国学者在国际上尤其是理科知识的扎实和技能的熟练都比人家强。这种优势是以牺牲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牺牲学生的自尊与自信、牺牲学生的创造性为代价的,学生成了“有知识没文化”的人了。我们不能再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这种状况确实到了要非转变不可的时候了。

实践证明,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物理学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而且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方式。物理学史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种科学方法超越于一般的物理习题的解题方法,这种科学精神实际上也就体现着一种价值取向,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构建的健康高尚人格有着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介绍物理学史时既可以是将课本中的物理学史的零星内容的作一些系统化,展示科学探索、发展的轨迹,给学生以原始而又清晰的认识,获得情感上的体验。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较为系统地介绍伽利略----的生平事迹,比萨斜塔实验,关于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的对话,也可以补充一些书中没有的内容如物理学发展史中的逸事、花絮。如在学习牛顿动力学过程中,介绍牛顿的生平和牛顿热衷科学研究废寝忘食的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还有居里夫人将金质奖章作为给女儿玩耍的玩具的佳话;爱因斯坦拒绝了每分钟一千美元的演讲的逸事。当然,还要介绍科学家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教训,如小居里夫妇与中子的发现失之交臂的沉痛教训以及战胜挫折顽强发奋,发现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感人事迹,原子核之父卢瑟福既做伯乐又做千里马,善于与人合作,培养新人的故事。 关于物理学史的教学方式,既可以采用老师讲故事,也可以采用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将物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与科学家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渐染,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充分挖掘科学史话中的人文价值。

除了与课本密切相关联的内容外,可以拓展性的讲一些逸事:在讲了高中物理《序言》课以后,在介绍宇宙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插图以后,可以补充史蒂芬 .霍金的有关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以及他的生平,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的热情。如在讲宇宙飞船后,可以介绍关于前苏联因设计失误,而导致飞船无法回收的文章《宇航员之死》,在讲原子核聚变时,可介绍意大利科学家将因操作失误后,舍身将达到临界状态的两块钚拉开,避免一场悲剧而自己被烁伤致死的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迹。

教材中的资料活页等阅读材料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兴趣也有一定的价值。如磁场这一章中,有这样的阅读材料----“地磁场改变宇宙射线中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对宇宙射线起了一定的阻挡作用”,就此可以借题发挥,对此多做些介绍,也可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sts(科学 .技术 .社会)意识,体现了科学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缩短物理学与学生的距离。

5.教学过程实践化,还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教学过程的着力点应放在,学生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学习空间的拓展上,让学生参与卷入教学活动中,必要时教师要让出自己的三尺讲台。 较早前,就有一些名校的老师让学生“讲课”的习惯,当时,人们也许会认为上述这些学校的是一些名学校,生源比较好,自己的学生无法企及。事实上,学生所蕴藏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无穷的。关键就在于老师们是否有这种意识,是否具有这种对学生的爱心,不要以学生的基础差为借口,老师代替学生思考,剥夺学生思考的机会,剥夺学生推销展示自己的机会,忽视了教师的唤醒的职责。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中成为一个知识的激活因子。今天,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在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中已看到了这种令人振奋的曙光。如,在研究性学习的观摩课上,老师们给学生提供舞台,展示汇报了学生们的研究成果:作为学习的组织参与者,他们不仅从网上查阅资料收集了各种型号类型火箭资料的,而且自己动手制作了水火箭,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的非常的成功,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又如,我在教授《静电与新技术》一节课里,花费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汇报自主学习的成果: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微波炉、闭路电视到it技术,介绍的各种静电新技术的应用多达八个种类,这种在态度层面上,就是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在情感上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在价值取向上,使学生认识到科技与现代社会的联系,知道物理学是现代科技的基石这个道理,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就大增了,要求学生关注科技和社会的联系,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整合。

让学生走向讲台,有时会耗时较多,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但在这“消耗”的时间中,学生获得了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释放,也使得课堂教学有效地向课外作了延伸,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有时候这种课看起来是“失败”的但也是“成功”的。 6.教学评价多元化,敦促学生全面发展。

和以往一样,物理学科目前的教学评价仍以考试这种方式来进行,平时的考试偏向于选拔性,淘汰式。考试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的考试,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同时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目前的这种倾向淡化了评价的激励功能,没有能够体现“让评价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而不仅是一个终极的手段”。在评价中要学会肯定学生,赏识学生是现代物理教师的必备的教学技能。

2002年新颁布的物理新大纲实际上对新课程的教学评价理念作了进一步的诠释,提倡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平时成绩的考核与评估,倡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我评估,学生之间相互的评估,并提供考核和评价的方式。笔者建议可以作如下一些细化: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物理知识

提问、作业、书面测试 实验操作 实验设计和操作 研究性课题

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阶段总评 情感、态度

观察、谈话、问卷调查、行为分析等

老师应对学生的一学期或一学年物理学科的成绩在各个方面都有记载,最后有一个综合的评定(尽管现在的高考还没有也不能体现这一点),不只是也不应是书面考试的分数。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通过反馈单的形式及时评价以体现评价的时效性,对学生有很好的导向性。另一方面体现了对学生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尤其体现激励功能。 总之,从这几年的新课程理念的实践来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创造环境,使师生平等对话,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通过有效的训练,使知识内化,完善智能结构,达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学习的豁然贯通,使课堂教学既包含着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化,同时也包含着认知结构向能力结构的转化,达到“学力因素、智能因素和人格因素”的和谐统一,即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完全而且应该能够做到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物理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如何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

体育教学三维目标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三维目标(推荐)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三维目标(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