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言文比较阅读

发布时间:2020-03-02 11:43: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1-4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午、未、申三时: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②设色:染上彩色。

③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

1、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月色入户(门)

B、盖竹柏影也(大概是) ..

C、止午、未、申三时(仅仅,只是)

D、其实湖光染翠之工(成效) ..

2、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但手熟尔

B、月景尤不可言 / 怨天尤人 ....

C、别是一种趣味 / 实是欲界之仙都

D、安可为俗士道哉 / 尔安敢轻吾射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甲乙两文写景、议论、抒情,篇末都有点睛之笔。甲文突出一个“闲”字,乙文则着眼于一个“乐”字。

B、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则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情感。

C、甲文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D、同是描写月色,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甲文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乙文则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答案:3【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4.⑴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⑵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乙文译文: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

二、对比阅读《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回答1-4题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 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夏水襄陵(升到高处)

B、空谷传响(回声) ..

C、急湍甚箭(比)

D、鸢飞戾天者(到达) ..

2、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绝巘多生怪柏 / 猿则百叫无绝

B、虽乘奔御风 / 猛浪若奔 ....

C、自非亭午夜分 / 自以为大有所益

D、负势竞上 / 负荆请罪 ....

3、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湍急、清澈等共同特征。

B、【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衬托出江水之净;“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句:(1)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 ~4 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

B、属引凄异(招来) ..

C、古来共谈(赞叹)

D、沉鳞竞跃(代指鱼) ..

2、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回清倒影 / 清流见底

B、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C、四时俱备 / 学而时习之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相与步于中庭 ....

3、下列对两篇短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C )

A、甲乙两文绘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甲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与乙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都是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美景的。

B、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与“实是欲界之仙都”分别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C、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鸣”,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气氛,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D、甲乙两文写景都讲究色彩搭配之美,如甲文中,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更有那青山、花草,色彩十分鲜明,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

3、C(甲文写猿鸣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乙文写猿鸣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四、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1—4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晓雾将歇(消散)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丽景色) ..

C、互相轩邈(向远处伸展)

D、经纶世务者(筹划) ...

2、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晓雾将歇 / 出郭相扶将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经纶世务者 ....

C、沉鳞竞跃 / 负势竞上

D、在昼犹昏 / 虽死犹生 ....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D )

A、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

B、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C、甲乙两文都通过描写动物表现山水景色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烘托大自然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清流见底”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了水的清澈。

4、翻译句子。(4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五、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1—4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①,还觅薜萝②。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⑥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⑦。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⑧。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②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英英:声音和谐动听。⑥重:向往。⑦竹实:又名竹米,文中指隐士所食之食。⑧办:具备。

1、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猿鸟乱鸣(此起彼伏)

B、夕日欲颓(坠落) ..

C、蝉吟鹤唳(到达)

D、岂徒语哉(只,仅仅) ..

2、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B、既素重幽居 / 素湍绿潭 ....

C、于斯已办 / 壮心不已

D、实是欲界之仙都 / 梅溪之西 ....

3、下列对两篇短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C )

A、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景物的鲜明特征。

B、甲乙两文都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也都表现出了乐山乐水、挣脱尘网的处世态度。

C、甲文中“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杂乱吵闹。

D、乙文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似热闹,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高无人的幽静。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1)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都争相跳出水面。

(2)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都已具备。 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参考答案:

12.C

13.D

14.示例:①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②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15.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16.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世说新语》比较阅读文言文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山水篇比较阅读

中考语文冲刺文言文比较阅读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八上)

人教版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

初中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分析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对比文言文 文言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