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半月刊时谈:立足新常态 奋起新作为

发布时间:2020-03-02 22:43: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万口网箱下东江”……地处湘江上游、罗霄山脉西麓的湖南省资兴市,曾因资源富集而成为湖南经济最发达的县域之一,一度有“煤 都”“林海”“电城”之称。然而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注定了资兴繁华落尽之后的艰涩与阵痛。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已然成为资兴发展的不二选择。 情势所迫 必须转型

宽阔的马路,郁郁葱葱的植被,干净整洁的门店,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这是资兴市留给记者的印象,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煤尘漫天飞舞。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的转型是被迫的。”资兴市委书记陈荣伟说。

资兴以煤闻名,境内探明的煤炭储量约为1.3亿吨,其开采历史可追溯至晚清,故有“百年煤都”的称号。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资兴煤炭年产340万 吨,达到最高峰。“当年资兴全部矿业人口占总人口40%以上,煤炭及其相关联产业财政收入多年占据财政总收入的50%以上。”资兴市发改局干部郭振辉说。

上世纪80年代,资兴矿区就有了电影院、篮球场,热闹非凡。煤炭集中的三都镇,一度有5个火车站。“当地的小伙子很好找对象,因为外地姑娘一听有5个火车站,觉得肯定是个大地方。”

然而,2000年以来,资兴煤炭日益枯竭,当地相继关闭了44家国有及乡镇煤矿,煤及相关产业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比鼎盛时期降幅超过50%。

曾经因煤而兴的资兴,随着资源枯竭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成千上万的工人下岗,数万职工吃低保,维稳压力大,社会保障负担重,矿区出现了33平方公里的地下采空区、48平方公里的地面沉陷区,区内生存环境极度恶化。

除了煤炭,东江湖是资兴的另外一张名片。东江湖是国家“六五”重点能源工程东江水电站的蓄水库,湖水清澈,青山叠翠,风光旖旎,水质达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承担着为长株潭等多个城市供应饮用水的责任。因库容相当于半个洞庭湖,也有“南洞庭”的美誉。

然而,就是如此风景秀美的宝地,却因为移民以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造成人水矛盾十分突出。

“煤炭和山水是资兴最宝贵的两大资源,很遗憾,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没有珍惜好,还引发了不少矛盾,若再不转型,资兴难有未来。”陈荣伟说。 转型就得忍痛割爱

“那时开钨矿,每天几十万元进账,数钱时手都没感觉了。”唐社善曾经是东江湖畔一个钨矿老板,最“辉煌”时每年纳税上千万元,但2011年在保护东江湖的行动中,他的钨矿被关闭了。 2013年10月,在政府支持下,唐社善用开钨矿赚的钱投资农业,带领101户社员成立了东江名寨红茶专业合作社,发展茶叶基地近3000亩。

唐社善所在的滁口镇,依山傍水,风景秀美,境内拥有丰富的钨、锡、钼、铅、锌等矿产资源,其中白钨储量亚洲第一,世界第四。“这里的钨矿不深,开采成本低,利润高,就像印钞机。”郭振辉说。

可是,这些“印钞机”却位于东江湖上游,大量开矿洗矿,直接污染一湖清水。“保护好东江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资兴市市长贺遵庆接受采访时说。近年来,东江湖保护逐渐成为资兴市的“一号工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号召渔民网箱养鱼,提出„万口网箱下东江‟,现在正好反过来了,要求网箱„退水上岸‟。”回想起这些年资兴发展理念的变化,资兴市经信局副局长袁三仁颇为感慨。

2011年以来,东江湖周边有40多家矿业、水泥等企业被关闭,曾经壮观的网箱养鱼景象已不复存在。滁口镇2012年就关停了产销两旺的多家矿业公司,损失税收3000多万元;全镇网箱养鱼面积3.26万平方米,现已完成“网箱退水”面积达2.67万平方米。

陈荣伟说,资兴最大的财富就是生态、就是水。“以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大家的观念都转过来了,实际上把这些资源保护好并利用好,才是最大的财富,才是最好的发展!”

立足山水美景,资兴提出了“旅游业振兴计划”,从2012年起,3年投资100亿元。目前,东江湖正在创建5A级景区,游客络绎不绝。“现在资兴第三产业占比四分之一以上,未来将推动东江湖的区域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贺遵庆说。 在转型中实现接续发展

“一方面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积极培育接续替代产业。”陈荣伟说,这是他脑子里一直在思考的转型之路。

产业转型并非全盘否定传统产业,当下资兴的发展仍离不开煤。煤还是过去的煤,不过资兴必须要换个“活法”。以前资兴的煤矿多,但“乱杂小”现象严重,粗放开采,污染严重。为此,资兴大力整合,煤矿由2007年的25家减少到目前的10家,矿产资源开始向优势企业集中。

同时,立足煤、延伸煤,建设 11个煤炭精深加工项目,2个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先后投入2.8亿元,完成了周源山煤矿全自动综采系统、兴通球团清洁生产等一批技改项目,增加煤产品 附加值。煤矿减少,效益却没减。资兴煤炭工业销售总产值不降反升,2014年煤炭工业销售总产值1.9亿元,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同比还增加了3.2%。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接续发展。近年来,资兴累计投入27亿多元,构建了“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为加快产业优化升级、集群发展构筑了良好的平台。在此基础上,资兴大量引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资源循环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放在优先发展地位。 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市长瞿海点评:

新常态下,百姓需求从过去的温饱转向环保,从生存转向生态。地方政府必须树立“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的理念。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仅具有社会效 益,也有很大经济潜力。发展以“两型”为特质的环保产业,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兼顾环保和效益的新业态产业集群,从而创造新的就业、创业机 遇,为群众致富畅通渠道。 (半月谈记者 张春保 丁文杰 陈文广)

义乌:小商品“线上线下融合”突围

电子商务的旋风一度让国内专业市场、实体店铺晕厥。作为全球最大、最有标志性意义的小商品专业市场,义乌小商品城遭受巨大冲击。在“更迭还是互补” 喧哗中,义乌人秉承当年“兴商建市”的吃苦、崇商精神,拥抱、运用互联网,开启了“线上线下融合”突围,谋求与各专业市场抱团取暖。

发展的新机遇往往就蕴藏在“危机”之中,也展现在主动而为的争取之间。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义新欧”班列始发地……义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成为新丝路的“新起点”。全力创建具有全球引领效应和标杆地位的新型专业市场,这是义乌的新目标。

并存加互补,专业市场再定位

浙江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心,也是民营经济、专业市场的聚集区。“电商冲击”在这里比其他地方来得更为猛烈。杭州一年内两家沃尔玛超市关门、闻名全 国的武林女装街尽显萧条,温州、台州等地众多中小企业在电商冲击下消失……最近两年,受产品同质化、供过于求等结构性因素和电商冲击的共同影响,具有“经 济晴雨表”功能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等众多专业商品市场陷入困顿乃至衰退之中。 记者早前走访义乌小商品市场多个区域看到有空铺。“这几年生意不太好,到了年关,一些外地经营户都提早回家过年了。”一位商铺老板说。从事货运业务 的义乌扬翔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丽仙告诉记者,在电商冲击下,不少商户面临经营困难,但这也符合市场法则,过去那种“租个商铺就能赚钱”的日子一 去不复返了。

义乌市场经过这几年的转型探索,出现了经营主体两极分化,一些经营能力差的主体跟不上转型步伐,经营相当困难,有鉴于此,为保持市场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小商品城对不少商户的租金进行了50%以上的让利。 “这几年日子并不是太好过,传统制造业中的一部分企业已经走到尽头了”,浙江省政府党组成员、曾任省工商局局长的郑宇民说,“还有一部分专业市场也将走到尽头,这是一个没有办法回避的规律,大家都感到压力很大。”

摆在众多专业市场、实体店铺面前的一个问题是:究竟电商对实体是一种颠覆式的更迭还是某种程度的互补?电商大潮初来之时,的确有不少人不以为意,但没想到近两年影响如此之深,接着又有人认为电商是替代性、更迭式的,实体市场“必死无疑”。

随着电商与实体从对抗走向融合,市场对两种形态的商业方式做出了“并存加互补”的选择。义乌小商品城处在风口浪尖,在压力之下积极拥抱互联网,对专业市场做了重新定位,决心以互补、融合的思维联结电商与实体。正是理念的转变,让义乌小商品市场在新形势下为专业市场引路。 从小商品城到“义乌购”

面对电子商务扑面而来的冲击,义乌的应对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时期。记者采访了解到,义乌电子商务发展最早在1998年,由商城集团与义乌电信联合 创建的“商城信息”网站,此后多番试水,电商网站也经历多次更名、改版,最终于2012年10月重组为“义乌购”正式上线运营,并于2013年10月开通 国际站。这14年之中,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唯品会等电商平台,无一不从当初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变成了业界巨擘。

在这样的背景下,“义乌购”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和传统电商不同,„义乌购‟坚持实体店入驻,线上线下真正融合”,“义乌购”总经理王建军告诉记 者,目前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营户实名认证完成率达到98%以上,电商平台总商品数达到305万,网站在线总交易额达15亿元,通过“义乌购”线上询单达成的 撮合交易额已超过150亿元。

这是一个属于小商品城商户自己的电商平台,它的边界清晰、线上线下一体,既可展示、也可交易,相当于为各级各类批发商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秉持线上 线下融合发展理念,“义乌购”在2014年初还启动了全球“合计划”。据悉,该计划分为海外市场合作以及全国专业市场对接两种模式,为合作伙伴建立专业市 场电子商务网站并对接义乌市场。目前总计签约44家,签约总营业面积约1800万平方米,总商位约20.6万间。

“可控、可信、可溯源”的诚信交易保障体系确实让不少市场商户尝到了甜头。只有高中文化的义乌市易阳窗帘装饰工艺品厂商户魏煌兰说:“我们的客户过 去主要是俄罗斯人,前段时间卢布大贬值,本来我们要吃大亏,幸好在„义乌购‟平台上新增了欧美等国客户,弥补了30%的损失。在网上洽谈的外贸公司一看我 们有实体店,来采购就放心很多。”

小商品集团董事局主席金方平表示,为进一步激发活力,“义乌购”引入战略投资者,争取通过三年努力打造成千亿级电商平台。今年打算以“义乌中国小商 品城”驰名商标认定为契机,通过实体市场走出去、“义乌购”信息化覆盖、构建内部物流体系三个步骤,构建一个以诚信为根本,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蛛网式” 市场大平台。

“义新欧”开启新征程

除了线上线下融合突围,义乌还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成为新丝路的“新起点”,开启更高水平、货物信息一体“走出去”的新征程。

2014年11月18日,从“全球最大超市”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始发,运载82个标箱出口小商品的首趟“义新欧”班列鸣笛出发,奔向13052公里 之外的西班牙马德里市。这意味着中国义乌至西班牙马德里的“义新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通,这是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的重大突 破。 “义新欧”(义乌-马德里)铁路班列,经新疆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最后到达西班牙马德里,穿越7个国家,几乎横贯整个欧洲,是所有中欧班列中最长的一条。

金丽仙告诉记者,“义新欧”班列开通,为货物运输提供了一个全新渠道,特别是一些时间要求紧的客户可以选择铁路运输。第一趟“义新欧”班列开通后, 反响很大,2015年1月18日开行的第二趟“义新欧”出现了“一柜难求”局面。“客户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了,现在就希望这条班列能常态化运行,为小商品出 口欧洲开辟一条全新的安全、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为义乌小商品的展示、出口提供新机遇。” 金丽仙说。

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表示,“义新欧”中欧班列具有所运送中国商品元素鲜明、辐射范围广、货源支撑强劲、综合运输成本较低等优势和特点,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这是中国梦与世界梦交融的一条新丝路,将有效促进浙江乃至全国商品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商品更好地汇聚浙江,推动义乌市场向“买全 球、卖全球”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点评:

过去,义乌在不沿边不靠海的情况下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现在,虽遭遇到电子商务的巨大挑战,但与生俱来的危机感、苦干精神和天生的商业基因,再加上奋起作为努力对接国家战略的远见,必将让义乌在互联网时代再创新辉煌。

半月刊时谈:新常态下的新思维和新作为

立足新常态彰显新作为

新常态 新习惯 新作为

“新常态新作为”宣讲心得体会

适应新常态 谋划新作为

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发言稿

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发言稿

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

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

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

半月刊时谈:立足新常态 奋起新作为
《半月刊时谈:立足新常态 奋起新作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