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菊与刀

发布时间:2020-03-03 08:58: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颇有些诗意的书名,乃在美国政府要求下,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研究而成。研究的背景是,二战后日本投降,美国即将驻进日本,该对日本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胜利”,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不再叫嚣,还要面临日本国家经济走向正轨等一系列问题,是二战后美国即将面对的。这本书作者采用的是一种“遥研”,即研究者本人未到日本本土实地调查、采访(因战争原因),而是通过访问美国的日本人,看日本的电影、杂志、报告、报刊、小说等一切可用到的材料,而著成此“研究报告”,即这本薄薄的书——《菊与刀》。

这本书可以算是一本学术研究成果,而且实实在在地充分论证了日本人的文化根基、精神面貌,并以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度。美国政府也采纳了其成果,在战后日本的策略中也显示了出来。什么样的研究是好的、有价值的?现在全世界有无数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埋头于调查、研究,但某些成果永远也只在资料储藏室中与尘埃为伍。我认为,能推动现实社会改革、为人民谋福利、超越前人研究的创新,这样的研究才能彰显其学术价值。而《菊与刀》正是这样一种有价值的成果。

为什么叫“菊与刀\"呢?“菊”让我想起了日本的皇家徽章,“刀”则是武士道精神,两者都是紧密联系的日本文化。但作者想表达的是日本精神深刻的矛盾性、二元性:既温文尔雅,又嗜血杀戮;既忍苦耐劳,又喜于享乐;既崇尚礼仪,又争强好斗。日本人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的人格特质?他们的国家文化又是那么的令人不解。作为一衣带水的中国,也有很多研究日本的著作,比如有人说日本文化是“岛国文化”,由于人类活动区域狭小物质资源的匮乏,而致日本人的进攻性较强,又由于地理环境束缚,而又有些底气不足。地震、火山喷发、海啸,日本人民习以为常灾难的袭击,让这个民族充满了忧患意识。大和民族能屹立至今的确让人佩服。

二战后,日本之战败国,骄傲的大日本帝国能坦然接受失败吗?《菊与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大概进行了梳理,是这样看待的。首先,日本要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文件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内阁”,“内阁”以天皇的名义发的,叫天皇谕令。天皇降旨是什么概念,为什么保证官兵都能服从,全国人民都服从。那就得说到日本的等级制度,日本人认为天皇是天熙大神的后裔,给了整个在日本土地上人们生活的物质,这是最大的“恩情”,人民尊他为“圣父”,天皇是超越一切的,他是“国民的象征”,“超越宗教信仰的对象”1,人民要对他“忠”,毫不犹豫的参加战斗,毫无条件的投降。天皇是神秘的,是与世隔绝的,臣民要让“陛下放心”。陛下永远不会为他的行为负责,人民永远不会说是天皇错了,错的只是“内阁”,那些官员们,因为他们没把事办好,没让天皇陛下放不下心。从德川家族成为德川第一代将军以来(1603年),天皇已成为一种实质的荣誉,

而不是权利。将军成为政治的操纵者 ,天皇则是凝聚国民最政府忠诚的号召力。两种力量达成和谐,掌舵着日本的航行。

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制度里,天皇下是将军、大名、武士、农民、工人、商人,还有没有人权的贱民。在这等级制度下,日本人养成了谨言慎行、遵守秩序的性格。“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有他的位置和职责。

日本文化又是怎样的一种文化?日本人认为人一生下来是“负恩”的,欠着对父母的恩情,要尊重父母、言听计从,如果某人对他施予了帮助,他也许不会从心底那么感激,因为他负有你的“恩”,接受者就对帮助者有了某种义务,他定会找机会“连本带息”地还与你,否则他会觉得他的世界不安宁。日本文化把精神和肉体是分开的,折磨肉体不会让你精神更纯洁,这样肉体上的享乐不会影响人的“修行”。还有日本人的“人死即佛”的观点,使日本人并不热衷现世的“积德”,以求来世轮回的好报。人人都可以成佛,甚至祖先的灵位即是佛。这种宗教观是日本人不会因战争杀戮而担心下地狱。

言归正传,日本接受了战败这一事实,日本人不会觉得耻辱。也不会复仇。因为日本是敢于放下的民族,具有“善变的伦理”。当英国舰队轰开日本大门时,日本人到后来表示了欢迎,应为他们看到了英国的强大,当日本欲建立“大东亚圈”时,战败让他的等级制度推行破灭,日本人认识到了行动方针的失败。他们会把精神转向另一面向世人证实日本人能走向成功,虽然他们走向的道路可能是血腥的,但也不排除和平的选择。

日本的文化是内向的,当日本人意识到他犯了错,战争行动的失败,日本人首先反省的是自身,外部的击毁力量,使日本的“耻感文化”激发,而整个日本民族如“生锈的刀”,需要失败的磨砺,让自己从认清自己,“把军事失败作为一种动力”,任然虽日本文化作为一种动力,这让日本的重建变得可能。

美国将以什么策略接手日本?需要占领从市到县吗?从一切领域进行掌控,以防法西斯主义复燃。美国选择的是让日本人继续在他的领导、工作岗位上,为张后重建努力。因为“日本只能在它自身的基础上重建自尊,而不是我们的基础上重建。而且,它只能用它自己的方式来纯化自身。”2日本人才能最了解自己的一切,自我管理能省掉很多文化上的冲突。而军国主义复燃已成为不切实际,日本的“耻感文化’已让让日本人认识到了战争这条道路的错误。战胜国对日本的审判、裁军,不是侮辱、嘲弄,而且没有把天皇推上“战犯”的被告席,让日本人自尊心底线也得到了保留,不会引起对“名誉的情义”的玷污。至于天皇的保留,已经论证过了,其凝聚力可见不一般,处于等级金字塔的顶端,能保证社会结构的完整,这样社会才会稳定,如英国女皇是权利的装饰品一样。否则,日本的神道文化也面临解体的危险。

看完《菊与刀》过后,对于作为极力宣扬民主、自由的美国,竟然保留了日本封建残余的天皇制,我感到十分的迷惑,《菊与刀》中也没有过给出有力让我信服的答案,因为作者是从文化角度的视野为我们解说的,缺乏一定的有力的说

服力。日本的天皇制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它在日本的前世今生是什么样的?美国保留下来的天皇制改革了那些地方?天皇制的未来出路是什么?这些都有待我的思考。

今天我们众所周知的日本天皇制在历史上绝不是这样的,由于我们对近代以天皇为轴心发动的战争刻骨铭心,对待天皇制这个制度我们也倍觉反感,偏见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当你想想英国、比利时也保留着皇权,日本的天皇制也不是历史的特殊。我们不能说我们没有这种制度,就否认这种制度的某些可行性,肯定的说它是封建的、反动的。记得在魏峰老师课上他说得有句话挺对的,“我们没有信仰的国家要去理解有信仰的国家是很困难的。”的确,我们看待穆斯林的朝圣、基督徒的“阿门”、佛教徒的虔诚都有一种可笑的感觉,至于“小日本”的天皇制度更是应该剔除干净,那是迷信的、荒唐的。其实,根据现今的社会民意调查,日本人民对保留天皇制支持还是占大多数的。日本的天皇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日本人民的信仰、一种国家可以凝聚的文化武器。我们中国要不是近代被卷入西方的殖民体系,饱尝落后就要挨打的痛苦,也不会决心与传统封建一刀两断,展开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以至于今天的我们快成为无根的浮萍。你试想想,如果清王朝不是被少数民族满族统治,而是汉族,那“皇上”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性是不是也会有可能?所以,在我们看待日本天皇制得时候应该抛弃一些传统的、大众的看法,用客观的、历史的眼光看待这个文化政治现象。

日本 “天皇”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607年,小野妹子出使隋朝递交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百西皇帝”。而天皇制度的初步确立是以圣德太子摄政颁布的《十七条宪法》为标志。在随后进行的仿唐朝的大化革新后建立的律令政府,“开辟了一个以天皇为君主的古代专制的君主制得确立的新时期。”3天皇制度由此正式的建立了。这时的天皇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是拥有实权的。接着由于政治的需要,在日本奈良时代成书的《古事纪》和《日本书纪》赋予了日本天皇的一种神性,为天皇找到了“祖先”,他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是“万世一系的”,而且要突出天皇的神性,天皇是没有姓氏的,称“天皇氏”。要注意这《日本书纪》是日本的正史,却把这种神话性质的传说写了进来,可见日本人要为日本天皇寻找身世煞费苦心。到了后来的镰仓时代,天皇被幕府架空了,成了北条家族的傀儡。再后来的江户时代的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众所周知了,天皇也是一种形式上的荣誉。幕府利用天皇打击其其他势力,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天皇只是将军使用的一个武器。到近代的提倡“王政复古”的明治维新下产生了近代天皇制,日本力图仿效德国普鲁士的君主立宪制。天皇在这个时期颁布了很多具有军国主义的法案,如《帝国宪法》(1889)、《教育敕语》(1890)等,催化了日本的军国主义的发展,成了二战的法西斯利用的工具。

可见,日本的天皇制度虽然与日本的神道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但日本的天皇并不是一产生就具有某种侵略性质的,不能说日本的天皇天生就是坏的,这种制

度在曾经推动日本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功不可没。而由于日本的神道,还有尚武的武士精神的推动使日本的天皇制渐渐走入了征服他国的漩涡。

关于美国为什么保留日本的天皇制。理由有五点,一是,美国想要以保留天皇制为诱饵促进日本尽快投降。二战中,日本士兵对于天皇“忠的情义”让美国人在亚洲战场投入了很多的兵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要想要日本投降,有人看到“天皇是唯一能使日本稳定的力量。只有天皇有足够的力量停止在中国的战斗,而靠军部首脑是无法使日本彻底投降的。”4一线作战的将军麦克阿瑟也说“天皇是胜过20个师团的战斗力量。”5于是美国对日本提出了保留天皇制的建议。二是,基于战后远东的国际形势,美国要牵制苏联,需要培植日本作为自己的亲信,把日本作为窥视亚洲的跳板,因此,拉拢日本,获得日本的好感是必要的。而天皇制的保留对于日本人是莫大的“恩情”。第三,如《菊与刀》中提到的,可以利用天皇的影响力为美国改造日本提供方便。第四,当时在位的裕仁天皇也表现出了积极合作的态度,服从美国对日本的改造策略。最后,人民的支持,呼吁保留天皇制也给了美国一定的压力。社会的稳定,需要人心的稳定。

经过美国的精心改造,日本天皇制成了象征天皇制——近代天皇制,根据日本战后《日本国宪法》,日本确立了“三权分立”,国会是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完全废除了“主权在君”的体制,体现了“主权在民”6的思想。国家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通过国会、内阁,天皇只是做签名盖章的活。美国确实也达到了他的目的,培养起来的日本真是与他关系亲密无间,唯美国马首是瞻。但我们应该看到由于美国的一些私利的目的,使日本的天皇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造,在后来被别有用心者(右翼分子)利用,使军国主义在日本死灰复燃,如历史教科书的事件、参拜靖国神社事件,都是日本军国势力残余导演的闹剧。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日本的天皇制度将保留至什么时候?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值得探讨的话题,我想日本人民比我们还想知道答案,但我首先想到了“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这句话。日本天皇作为日本文化历史的产物,是有其必然性的,而且天皇制度在日本历史上顽强的生存知道今天的21世纪,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腥风血雨,并且日本的天皇在世界上是比所有国家都长命的皇室家族,甚至是在*的南北朝、战国的年代,天皇都没有被打到过、推下台过,可谓名符其实的“万世一系”。那天皇制会永远存在日本吗?我可以几乎确定的说:是的。只要日本民族还存在,只要日本没有进入马克思所谓的无阶级社会,那么日本天皇还具有长久存在的生命力。还有日本天皇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有与经济形式有脱节的时候,具有一定独立性。所以,虽然现在日本已经摆脱迷信宗教的个人崇拜的社会,但还是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持与依赖。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 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演讲稿

《菊与刀》读书笔记

菊与刀 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
《菊与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解读菊与刀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