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挖掘优质档案资源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1 15:57: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挖掘优质档案资源的思考

市档案局

档案资源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档案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民本的基础。宜宾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在这里蕴藏着价值珍贵、数量浩繁的档案资源。如何挖掘征集优质档案资源,发挥其存史资政、教化育人的作用,已成为档案馆彰显“五位一体”功能的重要课题。

一、优化档案资源体系,打牢服务经济社会根基

(一)全力构建积淀厚重、结构合理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档案资源是档案部门开展服务的基础,各级档案馆必须结合本地、本馆的实际,认真分析,找准方向,大力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宜宾市档案馆从馆藏数量看,馆藏档案共计167200卷/件,形成于1851年(清咸丰元年)至2009年。馆藏资料共计18339卷(册),形成于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至2007年。尽管馆藏档案资料总量在全省各市州中各列前茅,且时间跨度较大,历史积淀厚重,但由于建国后档案偏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展现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档案数量更少,极大制约了我们贴近时代、服务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此外,馆藏资料的数量和比例均偏少,不仅达不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相关要求,也影响了馆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馆藏结构看,首先是馆藏档案种类单一。建国后馆藏档案共计90838卷/件,其中文书档案79745卷/件,约占总量的87.5%;科技档案420卷,约占总量的0.5%;专门档案10673卷、件,约占总量的12%。其次是馆藏档案载体匮乏。建国后馆藏档案共计90838卷、件,其中纸质档案90639卷/件,约占总量的99.8%、实物档案10件、磁性载体档案189卷,约占总量的0.2%。此外,我馆档案大多通过主渠道从传统接收范围内的有关部门和单位接收而来,二级单

位、新兴社会组织及新领域档案不足馆藏的1%。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馆的档案收集工作中呈现出“三多三少” 的特点,即文书档案多,科技档案、专门档案少;纸质档案多,照片、音像等特殊载体档案少;主渠道档案多,“双重”活动、新领域档案少。为此,必须大力优化馆藏,加强珍贵档案、专门档案、特殊载体档案、民生档案及各类资料的征集、收集工作,建立门类丰富、结构合理、载体多样的馆藏资源体系,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服务。

(二)大力挖掘社会档案资源,强化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大档案意识的不断增强,档案资源越来越丰富,馆藏档案种类还应包括如民生档案、名人档案、地方特色档案、实物档案等各门类的档案。档案馆必须多渠道、多门类收管档案资源,方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种多样的需求。由于这部分档案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加之其形成主体多而复杂,管理不到位以及行政监督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收集工作状况堪忧。表现在档案不齐全完整,有的甚至还散存于未纳入管理体制的部门、民间和个人手中,安全管理无保障,档案流失和损毁隐患突出。为此,档案馆必须要加强与档案形成部门的经常性联系,对分散管理的、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类档案资源进行有效监管和收集。

二、强化档案资源建设,展示宜宾的悠久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

(一)着力拓展档案接收范围,展示新时期档案资源的特点。一是丰富馆藏。档案馆接收范围的确定是接收档案的重要依据,接收工作是档案馆丰富馆藏的主渠道,按照国家、省档案局的对档案馆接收范围的相关要求,我局正着手开展对二级单位、涉及民生档案的单位档案管理现状的调研,通过对二级单位、涉及民生单位档案门类、数量、管理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不断拓展档案资源接收范畴,丰富馆藏。二是优化结构。针对过去馆藏档案门类单

一、结构不优的

状况,大力开展重大活动、重大建设项目的收集工作,形成多种类型、内容丰富的馆藏体系;积极开展档案寄存工作,特别是企业档案及民间珍贵档案的寄存,注重档案形成主体的多样性;着力强化已公开现行文件的收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要求,档案馆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指定场所。我馆于2005年设立了宜宾市文件档案信息中心,并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开展收集市级各单位已公开现行文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查阅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政务信息,为丰富馆藏档案资源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着力发掘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宜宾厚重的城市记忆。宜宾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为充分发掘和展示宜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馆拟布置一个常设展厅,以时间为脉络,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特殊历史阶段为线索,反映宜宾千百年来的历史过程、发展变化。为此,我馆工作人员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并与党史研究室、文化局、文管所等部门的多次联系,串写了宜宾建城史,初步确定了诸如诸葛亮南征、李兰起义、石达开战川南、朱德走古宋、南溪、72军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蜀王兵栏、五尺道、汉墓、大观楼、夕佳山民居等重要历史文物;苏轼、黄庭坚、张献忠、革命先烈等重要历史人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特殊历史阶段。下一步,我馆将以征集这部分档案为重点,加大力度,主动寻找线索,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为新档案馆展厅布展准备大量真实可靠、丰富生动的珍贵档案。

(三)着力征集地方名人档案,展示历代宜宾的人杰地灵。宜宾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我馆抓住这一特色,把名人档案建设作为打造特色馆藏的突破口,对历代和当代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体育、宗教等各界具有影响的政治人物、专家、学者、英雄模范及其他重要人物作为名人档案的征集对象,诸如赵一曼、李硕勋、阳翰笙、孙炳文、余泽鸿、谢奉琦、江子能、

刘华、郑佑之、陈绍光等革命烈士;邓子均、唐君毅、赵景琛、候光炯、张文湘、赵慧深等文化名流、专家学者;李鹏等领导人。我馆将组织专人深入各地,征集老一辈革命家的档案资料,专家、学者、艺术家的照片、实物档案资料,领导人的手迹墨宝、照片、光盘等。在新馆建成后,这些和宜宾有关的名人档案资料将成为新馆特色档案的一大亮点。

(四)着力记录“美好新宜宾”建设,展示宜宾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两化”互动为基本路径,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四个宜宾”建设,在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中不断崛起,实现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重大跨越。我馆将加大与《美好新宜宾》组稿委员会、市委办、市政府办、临港区、市发改委、交通局、经信委、招商局等部门的联系,全方位收集 “四个宜宾”进程的文字、图片、声像、实物等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真实的记录宜宾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取得的一系列伟大的成就。

(五)着力彰显地方特色,展示宜宾独特的地域文化。宜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魅力四射的各种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多彩、交相辉映,如美丽的竹文化、古老的酒文化、悠久的茶文化、神秘的僰人文化、传奇的五尺道等。加强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可以丰富和优化馆藏档案,弥补馆藏档案内容中的空白和不足,更加全面、深刻地反映宜宾历史的真实面貌,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资源的不同需要。便于人们全面准确地了解和认识本地的历史,激发大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三、强化保障,务实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依法征集。优质档案资源具有内涵丰富、载体多样、数量稀少、弥足珍贵等特点,它散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征集难度很大。因此,档案部门要充分发挥《档案法》赋予的区域行政监督管理职能,依靠行政

力量和自身优势实现对区域档案资源的整合。一是加大对档案征集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依靠各类展览、画册等静态手段和征集工作进社区、进校园、举办宣传月等动态宣传手段,取得社会各界对优质档案文化资源库建设的支持,提高征集档案的社会意识,在全社会掀起档案征集工作的热潮,使档案征集工作逐步走上社会化、制度化轨道;要鼓励、倡导个人向综合档案馆捐赠、寄存档案原件,以节省征集费用。二是明确专职档案征集人员,主动寻找档案征集线索,印发专题档案材料接收征集文件,同时可聘请具有各类专长的人员,帮助开展档案征集工作。对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档案,采取跟踪的办法进行征集;同时在征集过程中要注重保持档案的原始性、连续性,对能够反映地方特色的照片、著作、证书和宣传报道材料要重点征集进馆。三是加大对档案文化资源的依法接收力度。摸底、查明重点档案的归属去向,依法将移交单位的重点档案列入年度接收计划,强化优质档案资源的整合力度。

(二)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征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不断深入,档案资源持有人或创作者对产权、版权和署名权等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创新接收机制,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将成为新时期资源建设在依法接收、自愿捐赠等模式外的另一有效途径。一是开展署名收藏。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通过与移交方签订收藏协议,明确双方在移交补偿费用、作品产权、著作权(署名权、出版稿费、查阅利用费)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二是开展有偿征购。可尝试“有偿+协作”模式,根据档案文化建设需求,与相关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有偿开展珍贵资源拷贝等,丰富馆藏优质档案资源。

(三)完善征集网络,延伸接收平台。档案资源体系建设须从长远角度谋划和构建多体制、大范围的征集网络和接收平台,形成档案资源供给渠道的常态化。一是建立档案资源征集网络。如图片征集网络,家谱资料征集网络,非物质

文化资源征集网络,名人资料征集网络等,借势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特长,丰富档案文化建设资源。二是建立区域文化社团联系网络。派员或集体参与研究会、民间艺术家协会、收藏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地方文化研究会等文化社团,组织或主办、协办各文化社团有关活动,与各社团组织建立相关文化资源普查、征集、联系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四)强化各项保障,推进资源建设。江泽民同志曾说过,“一个城市的灵魂就埋藏于档案馆之中”。档案是展示地方历史文化底蕴、发展进步历程的独特资源,档案资源建设需要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一是制度保障。我局自开展接收征集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多次以“两办”名义出台相关要求、意见,为规范、有序地推进档案资源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我局(馆)也根据《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关文件和制度,有效地聚合了资源建设的力量,加大了档案资源建设的力度,保证了档案资源建设的顺利开展。二是人力保障。档案征集工作面宽量大、专业性强,为推动档案资源建设,服务社会、资政育人,有必要在档案馆增设一个事业机构,招聘一定数量的具备历史、摄影、解说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集中力量做好珍贵历史档案、地方特色档案和重大活动、重点项目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在新馆建成后,全方位展现出档案馆四大展厅公共文化底蕴。三是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及市财政的资金支持,为档案资源的征集和收集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挖掘人文资源

挖掘乡土教育资源

挖掘学生身边资源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优质资源工作总结

结合教材挖掘阅读资源

客户潜在资源挖掘[材料]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4

档案资源建设

渔业优质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挖掘优质档案资源的思考
《关于挖掘优质档案资源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