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毛邓三学习指导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22:31: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A、

5、C、

6、A、

7、A、

8、B、

9、B、

10、D、

11、D、

12、B、

13、D、

14、A、

15、C、

16、B、

17、B、

18、A、

19、A、20、C、

21、A、

22、D、

23、D、

24、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C、

3、ABC、

4、ABCD、

5、AB、

6、ACE、

7、BCD、

8、AB、

9、BC、

10、BCDE、

11、ACE、

12、BCDE、

13、ABCD、

14、ABCD、

15、ABD、

16、BC、

17、ADE、

18、ADE、

三、分析题

1.试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答案要点: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其次,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及政治觉悟的提高,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再次,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条件。第四,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最主要的理论来源,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文化土壤。毛泽东思想不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批判地吸取了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使他们融为一体,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成为具有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第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材料。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2、答案要点: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2)苏东社会主义运动所造遇的挫折及后来的巨变和中国建设的经验教训为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提供了历史依据。(3)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来源,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文化土壤。(4)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的建设,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答案要点:

首先,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国际政治多极化的格局、经济全球一体化、高新科技迅猛发展、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是国际政治呈现出的新特征新变化,它要求我们要有新理论来应对。其次,中国共产党八十年来的奋斗的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对世界上其他国家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执政地位的教训的吸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依据。再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第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和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又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的鲜活的经验,急需我们加以总结,上升为指导思想。所以,在邓小平理论提出后,我们党又根据发展着的形势,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C

5、B

6、B

7、C

8、B

9、A

10、D

11、B

12、D

13、D

14、A

15、B

16、A、

17、A、

18、A、

19、C。

二、多项选择

1、BC

2、ABCD

3、ABCD

4、AB

5、BCD

6、ABC

7、BCD

8、ACD

9、ABC

10、AC

11、BC、

12、ADE、

13、ACDE。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答案:第一,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旗帜。邓小平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中国具体国情,逐步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从而,开创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成就。今天,时代主题已由革命转到了和平与发展,但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毛泽东思想这一面旗帜,“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建国立国的思想基础。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成功地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方针,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思想,仍然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并加以发展。总之,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建国立国之本。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是在汲取中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在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中的形成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待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上提出了正确的见解,即对待西方文化是“洋为中用”,批判地学习,对中国文化是“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从而解决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毛泽东思想本身就是这种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果,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先进文化,充满了魅力和活力而被人们所接受。毛泽东和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所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所培育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勤俭建国的精神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等等价值观念和优秀品质,已经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构成中国人民重要的价值观和指导人民行动的准则。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赢得胜利的过程也是激励并形成民族革命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过程,从而也成为中国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它培育了几代中国儿女,成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四,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其基本原理对世界各国是普遍适用的,但是,它毕竟诞生于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现代生产力比较发达的欧洲,因而对东方经济落后国家发展道路的理论思考是不够的。列宁主义指导下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落后国家开辟了一个条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俄国仍然是一个欧洲国家,具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传统。毛泽东思想指导取得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文化落后东方大国,它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辟了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它的正确经验上升为理论,而以独特的内容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孕育了邓小平理论,使之成为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第五,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永远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我们不但要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整个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出发点、根本点和立足点,它永远不会过时,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依靠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依靠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至未来更长的历史时期仍然要依靠它。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必须世世代代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2、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答案:(1)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这种具有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完全是中国的东西。在内容上,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揭示中国革命与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中国人民长期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成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即运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来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第一,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观、方法论及宗旨、目标等方面都是完全一致的,都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翻身求解放的锐利武器。

第二,毛泽东思想又完全是中国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高度的革命精神和高度的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善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客观情势冀其发展作了精确的分析判断,善于把群众的经验、一直和思想集中起来,以高度的理论修养和极大的理论勇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理论上进行了极大的创新,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不适应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代之以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原则和经验总结,它完全是中国的。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片面肯定或夸大某些一方面而否定或忽略另一方面,都是形而上学的,都是错误的。在这个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否定和污蔑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的倾向;一种是完全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左”的错误。

3、试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3、答案要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重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第一,“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他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第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第三,“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全中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第四,“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答案要点:第一,邓小平理论是我国走向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道路的强大的理论武器。邓小平以大无畏的勇气领导全党结束了文化大革命,通过真理标准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全面纠正以往在思想理论、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上的“左”倾错误,认真纠正历史的冤假错案,健全和完善党内的民主集中制,成功地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新的实践中探索并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了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观点新理论。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所以,邓小平理论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的指导思想。

第三,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旗帜。20多年来的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是辉煌的,但不是一帆风顺的,机遇和挑战共存、成就和困难相伴。这期间,正是依靠邓小平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驾驱全局的高超艺术,才顶住了来自“左”和右的思潮的冲击,顶住了国内外一些政治力量的发难和压力,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特别是1989年前后,在国内国际出现一系列政治动荡的关键时刻,邓小平以战略家的雄才大略和超人胆识,果断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才稳住了政局,度过了险滩。在1992年,他的南巡讲话澄清了各种糊涂或错误认识,给中国社会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我们党在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郑重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第四,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在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理想和价值观,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为:邓小平理论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的判断;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5、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5、答案: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哲学基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它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诚然,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都以实事求是为核心,但是又

都各自有自己的鲜明的时代特色。江泽民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要强调的是“与时俱进”,强调共产党人保持党的先进性,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一以贯之的哲学基础。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包括三个方面,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这三个部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辩证的统一体。

首先,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由于生产力的先进性决定着文化的先进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程度。只有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首先要代表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 

其次,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再次,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动力,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发展社会生产力还是发展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发展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总之,“三个代表”密切相联、辩证统一的关系告诉我们,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基本理论和每个基本理论内部的各个观点与各个论断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科学的严密的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系统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方面,创造性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构成了一个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性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在十三届四中全会后的十三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产物。在这期间,我们顶住了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贸易制裁、亚洲金融危机和中美撞机事件等等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巨大的挑战,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三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离开了波澜壮阔的十三年的伟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不可能产生的。

第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指出这就要求我们党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科学判断和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指针。

6、邓小平在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中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一正确评价有何重大意义?(2002年考研题)

6、答案要点

(1)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当时是一个全局性的、紧迫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拨乱反正中,邓小平率先抵制和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指导全党恢复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又坚决地批评了借毛泽东晚年错误从根本上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强调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丢不得,否则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 (2)他指出:毛泽东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根据邓小平的这些重要思想,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3)这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排除了“左”的和右的干扰,统一了全党思想,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事业。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重大意义。

7、答案要点:

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集体实际相结合。它包含以下内容: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第二,把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8、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的材料。

材料l

“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 (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 (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8、答案要点:

(1)材料1是对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肯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

(2)材料2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是错误的。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其中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

(3)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

(4)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一要恢复、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

系、思想精髓和理论品质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C、

5、B、

6、A、

7、C、

8、A、

9、B、

10、C、

11、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D、

3、ABC、

4、ABC、

5、ABCD、

6、AB、

7、ABC、

8、CD、

9、ABD、

10、ABC、

11、AC、

12、ABC、

13、ABCD、

为了人民

三、论述题:

1、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辨证关系是什么?

1、答案要点:

(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辨证的统一关系:

首先,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然要求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要求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实事求是内含解放思想,不断为解放思想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解放思想是达到实事求是的桥梁和途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手段。

其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解放思想本身不是目的,解放思想的真正目的在于排除各种习惯势力、主观偏见的束缚和干扰,从现实的实践出发探索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并以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所以,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同一思想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统一的,而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与时俱进的辨证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与时俱进,也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条件。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达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如果不解放思想,不能从实际出发,就不能准确把握时代的特点,就难以做到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而这正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条件、为前提的。

第二,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结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达到与时俱进的目标和要求时,才算真正做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旦真正做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必然体现着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逻辑结果。

第三,与时俱进规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容和性质。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的一种总要求,实际上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供了方向和目标,规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容和性质,即要求正确认识时代的特征,把握社会前进的脉搏,洞察历史发展的趋势,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始终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按照实践的要求和客观规律做好正在做的事情。与时俱进的“进”,实质上就是一个“求是”即探索事物规律的过程,一个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

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三者的统一既是动态发展的,又是历史的具体的。

2、简述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产生与发展的进程。

2、答案要点:

(1)党的思想路线的提出和确立。1930年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第一次从正面阐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概念作了科学解释,把实事求是提高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态度和党性原则的高度。这标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中共七大把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确立为全党的思想路线。党的七大以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继续发展与丰富。

(2)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领导全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将思想路线发展成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新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恢复了在“文化革命时期”一度中断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0年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作了概括。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3)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深化与丰富。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提出“与时俱进”的思想,并把它与“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在一起,使原本包含在实事求是中的创新思想更加明确。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作了新的表述,使其内涵更为丰富:提出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3、试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各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

3、答案要点;

第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哲学基础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它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诚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都以实事求是为核心,但是又都各自有自己的鲜明的时代特色。江泽民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要强调的是“与时俱进”,强调共产党人保持党的先进性,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一以贯之的哲学基础。

第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中国要思想都是与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产生,都有各自特定的研究对象,并且科学地揭示出了这些对象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长达半个多世纪。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毛泽东思想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主题展开,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及其胜利的客观规律;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阶段,毛泽东思想围绕“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这一主题展开,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特殊的客观规律。邓小平理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针对中国国情,结合时代特征,创造性提出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这些基本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这样一个特定研究对象,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进而发展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做了深化。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们各个理论之间及其理论内部的各个论断、观点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联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们各个理论之间的联系性,主要表现为他们都有共同的哲学基石、共同的理论来源、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信念与价值观,还表现为他们都是统一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之中。另外,三大理论各自内部的观点论断之间有严密的逻辑性。例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系统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方面,创造性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构成了一个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性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第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在实践基础上提升而来的科学理论,理论创新是它的最大的特色。毛泽东思想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科学理论,没有近代中国革命和建设就没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基础上,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系统总结,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学说的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在十三届四中全会后的十三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产物。

第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源于实践,又指导着我国波浪壮阔的革命与建设事业的伟大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各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4、答案要点

(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一脉相承的理论品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彼此之间保持着历史连续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

第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样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三大理论在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运用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它牢固地站在马克思主义阵地上,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沃土里。

第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坚持与强调的基本理论,都源于马克思主义。它们回答的是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而这自然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第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具有相同的社会理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强调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强调要立足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脚踏实地,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不同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像马克思主义一样都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取向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一脉相承。

此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基础上是一致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在根本任务的认识上是一致的,都认为革命和建设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

(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而且也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于它们三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者们历来强调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于它们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上。时代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呈现不同的主题,不同时代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都具有差异性,因此,理论的发展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于它们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理论发展的源泉在于实践,创新的过程本质上是实践的过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并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科学理论,它们是基于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而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而是扎根于中国社会的现实土壤,来自于中国人民的具体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鲜活的科学理论。

5、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

5、答案要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

(1)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2)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

(4)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

6、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所以,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6、答案要点: (1)首先应明确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其中既有正确的思想,又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这个党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范畴。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把那些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把毛泽东同志的每个观点、每一句话都置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之内,那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扭曲和篡改,只会损害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长期以来是作为党的领袖和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从事革命活动的,他的正确言行和科学著作,主要反映了领导集体的意见和决定,也集中概括了其他领导成员的重要思想和重要贡献,他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第一个理论成果的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毛泽东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杰出代表,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因此,党把这个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党的理论体系,称之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科学著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3)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创造,而是党的集体智慧和结晶,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参与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所以,不能把毛泽东思想简单地等同于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应当说,毛泽东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大厦。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C、4、A、5、C、6、C、7、C、8、A、9、B、10、B、11、B、12、A、13、A、14、B、15、A、16、D、17、B、、18、B、19、D、20、C、21、A、22、B、23、C、24、B、25、C、26、D、27、D、28、B、29、A、30、C、、31、A、32、B、33、C、34、A、35、C、36、A、37、C、38、A、39、D、40、B、41、A、42、C、43、A、44、C、4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D、

3、ACE、

4、BC、

5、ABC、

6、ACBD、

7、AB、

8、ABC、

9、CD、

10、ABD、

11、ABC、

12、AC、

13、CD、

14、ABD、

15、AC、

16、ABCD、

17、DE、

18、ABD、

19、ABC、20、ABCDE、

21、CD、

23、ABCD、

三、分析题:

1、评析“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观点。

1、答案要点:

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它的理论和纲领。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的挑战。但是,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2、、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试述党在当时采取这一方针的基本依据。(2000考科研题)

2、答案要点:

革命性质是由革命任务决定的,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的。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反对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的无产阶级革命。这种主张混淆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另外,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不仅是无产阶级,它还包括了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2001年文考研题)

3、答案要点: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阵线上说,它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它的目的又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该命题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就是有害的。

4、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2000理考研题)

4、答案要点:

革命性质是由革命任务决定的,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的。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反对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的无产阶级革命。这种主张混淆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另外,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不仅是无产阶级,它还包括了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5、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走过的。请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实际,阐述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同资产阶级复杂关系问题上的经验。

5、答案要点:

(1)中国资产阶级分成大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大资产阶级是带有垄断性、买办性和封建性。民族资产阶级则有两面性,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中国共产党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主要表现在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上。

(2)在大革命时期,党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了统一战线。但在后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对资产阶级右派妥协退让,导致统一战线最终破裂。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工农大众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进行了坚决的武装斗争。党内“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将民族资产阶级当成中国革命的最危险的敌人,革命遭受挫折。

(3)1935年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党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不仅同民族资产阶级再次建立了统一战线,而且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党及时纠正了王明在抗战初期的右倾错误,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党领导人民同发动内战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展开了两种命运的决战,建立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综上所述,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党内容易出现右的错误,在分裂时容易出现“左”的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所谓联合,一方面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同民族资产阶级甚至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另一方面是指在统一战线破裂时,要注意团结、争取民族资产阶级。所谓斗争,一方面是指在统一战线中,同资产阶级进行必要的斗争,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另一方面是指在分裂时,同大资产阶级展开武装斗争。

6、比较分析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两步走”思想的异与同。

6、答案要点:

(1)“二次革命论”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当时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不同于“一次革命论”主张过早的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错误,但是它却过分强调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无产阶级只能处于助手和帮手的地位,否则就会改变民主革命的性质,从而没有明确无产阶级领导权,没有明确民主革命的“特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也就不可能正确揭示“两个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次革命论”的“左”倾冒险主义在正确认定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同时,本能的将资产阶级作为民主革命的对象,从而混淆了革命性质,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实际上取消了民主革命。

(2)毛泽东提出:由于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是新式的特殊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关键是由革命任务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民主革命性质;第二步,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必将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由于无产阶级掌权,就保证了未来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并取得胜利。中国的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3)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两步走”思想是继承与发展的内在关系:“二次革命论”为“两步走”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后者是在对“二次革命论”的批判性继承中逐渐形成的。二者的异同在于:①二者相同点是中国革命必须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依次进行;②两者不同之处:在民主革命的动力及领导阶级方面,“二次革命论”强调以资产阶级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强调没有资产阶级领导的地位和作用就没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两步走”思想在明确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基础上同时又将资产阶级视为民主革命的动力,从而使中国“民主革命”成为新式的特殊的民主主义革命;在民主革命“前途方面”,“两步走”思想认定了民主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既判明了两个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了其内在联系,而“二次革命论”只是推测两个革命之间存在着连续进行的可能。

(4)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一方面,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但社会主义因素居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或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在于: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为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制度条件;③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既是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共同富裕之路。④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国营经济的建立,私营工商业和农业的合作化实践,提供了政治保障、经济基础和实践基础;⑤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国际环境。

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2004年考研题) 7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

(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

8、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2000年文考研题)

8、答案要点:

(1)从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来看,新合格名为能改变中国旧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是心海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一朵不结果的花。(2)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可以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看作是辛亥革命结出的丰硕果实。

9、1944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策的问题时指出:“任何地方的共产党必须将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另一件全然不同的事物即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分开,因为后者是这个思想体系 的最终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必须严格地将观察、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共产主义方法,同我们实际采用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加以区别。”“没有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就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民主阶段;而没有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我们就不能将共产主义哲学运用于中国的实际。”(2003年考研题)

请依据毛泽东的论述,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同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9、答案要点:

(1)毛泽东科学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与在一定历史阶段实际采用的现行政策的辩证关系。

(2)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将经历许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制定了不同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并为之努力奋斗,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4)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脚踏实地地实践这个纲领。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10、关于革命的性质与动力,在中国共产党早年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每个阶段的革命,都要建立在某个阶段的力量上面,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如果没有资产阶级的有力参加,便会失去革命的阶级意义和社会基础。另一种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2005科研题)

请回答: (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 (2)毛泽东在1948年明确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请依据这一观点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

10、答案要点:

(1)第一种观点视资产阶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和阶级基础,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忽视无产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的革命主力军地位,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第二种观点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无视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民主革命的可能性,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排斥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犯“左”倾教条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

(2)因为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以中国革命的性质不会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由于主要的革命者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腽,其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又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11、下面是一组关于统一战线的材料:(2000)

材料1:

国民党虽然有许多缺点与错误,然终为中国惟一革命的民主派,自然算是民主的联合战线中重要分子。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以工人农民及小资产阶级革命的党派或分子为主力军,向一切帝国主义者加以攻击;同时亦可联合半民族运动的党派,向一派帝国主义者作战。

摘自192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 材料2:

完成中国的民族解放及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之任务,现在已经完全放到工农运动身上,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才能履行这一任务;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与国际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以及一切资产阶级直接斗争,——“民族”资产阶级亦在其中——如此,方能履行这一任务。

摘自1927年8月21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

组织各色各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公开组织,或者参加一切已经存在的反帝组织而夺取他们的领导。经过这些组织正确实行反帝运动中的下层统一战线,和吸收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的阶层参加斗争。

摘自1931年9月22日《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州事变的决议》 材料3: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与上层的),才能战胜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

摘自1935年12月25日《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材料4:

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1936年9月1日《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材料5:

根据于资产阶级及国民党内部的开始向着抗日救国方向的变化,本党从一九二六年八月即发表了“致国民党书”,提出了为“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而斗争的总目标。在这一总目标下,我们主张“联蒋抗日”与“国共合作”。

西安事变发生后,本党本此方针,调解双方冲突,使内战得以避免,和平获得最后的胜利。本党对于联合全民族一致抗日的忠诚,至此才为全国各界所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无疑的是全中华民族的胜利,也是本党新政策的胜利。

摘自1937年4月15日《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 请回答:

①阅读材料1和2,指出“下层统一战线”与“联合战线”相比其构成有何变化?说明这一变化的主客观原因。

②比较材料

2、

3、

4、5,指出党的策略有何变化?

③根据材料

3、

4、5,说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客观依据。 ④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为什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问题?

11、答案要点: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下层统一战线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因为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脱离了革命;党内存在“左”倾错误,把资产阶级看作了革命对象。

①纯的下层统一战线到实行上、下层结合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②日本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也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③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路线。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法宝。

12、下面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关于革命道路问题的几组材料(2001年文考研题):

材料1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有人)以为中国象西欧各国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所以大城市暴动成功以后可以影响小城市及乡村;而在中国,则找不到一个大城市的经济力量能统治全国的。摘自中共六届二中全会的政治问题报告(1929年6月)

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家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

摘自瞿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1927年12月)

材料2

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段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段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段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

摘自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的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着胜利。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摘自中国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3

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请回答

分析材料1,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3分)

阅读材料2,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3分)

综合材料

1、

2、3,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4分)

12、答案要点:

(1)特点:城市没有力量统治广大的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 原因: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自然经济占着显然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微弱;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2)在材料2中,①、④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②、③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3)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基本点: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B

5、B

6、C

7、B

8、D

9、B

10、D

11、C

12、C

13、A

14、D

15、A

16、C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CDE 3,ABC 4,ABE 5,ABCE 6,ABCD 7,BCD 8,ABCD 9,AB 10,CD 11,ABC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D 16,ABCD 17,ACD 18,ACD

三、分析题:

1、为什么说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1、答案要点:经过三年努力,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党和人民政府为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全国大陆的统一,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三反”“五反”等斗争的胜利,保证了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保证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答案要点: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有以下特征: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3、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答案:(1)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的宿愿。但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主要依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近代中国历史证明,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也同样没有能力担负起领导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重任。只有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好地显示出来。

(2)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分散落后的小农个体经济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和举办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个体农民尤其是缺少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贫农、下中农,为避免重新出现两极分化,为了兴修水利,抵制自然灾害,为了采用农业机械,确实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主要的阶级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必然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总之,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

4、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取得了哪些成功经验?

4、答案:成功经验主要有:

①在土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②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习惯,采取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

③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

6、中国共产党如何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6、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试分析

7、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体要讲清三点:一是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都是历史的产物;二是两者各自的目的与意义;三是两者的历史承继关系。

8、下面是一组20世纪50年代我国处理国内矛盾问题的材料。

材料1

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材料2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3

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1956年完成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为什么? (2)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3)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是谁作的?材料2中所规定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4)参照材料3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8、[答案要点] 1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2因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治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有着反对它们的一面,革命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所以称为中间阶级。

3刘少奇所作的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对“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4即把私营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依据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9、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内的剥削”。(2006年考研题)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5分)

(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5分)

9、「答案要点」

(1)在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不能采取没收的政策,而必须采取利用、限制的政策。因为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在民主革命时期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新中国建立后又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承认《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政策,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国计民生起有积极的作用。

在建国初期在财政经济上国家面临着严重困难,因此合理调整工商业是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按照统筹兼顾的方针,合理调整工商业,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才有利于发展生产,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增加税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

(2)随着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在全国的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其主要表现是: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性和盲目经营,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要求相矛盾。

第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存在,与国家对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相矛盾。

第三,资本主义工商业企业内部职工与资本家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四,资本主义剥削与扩大社会主义积累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

这些矛盾的发展,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只有从根本上改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毛邓三答案

毛邓三课后答案

毛邓三复习提纲答案

毛邓三学习指导答案、题目勘误及解释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学习指导答案
《毛邓三学习指导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