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8:39: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901297周强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

就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我竟然能一口气把《费尔巴哈论》这种原本认为对我毫无价值的文章读完。在我看来,哲学什么的,远远不及自然科学那么实用,那么有趣,那么对我有吸引力。但是读完恩格斯的这篇著作之后,我对哲学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哲学是研究所有学科的规律,被称为科学的科学。它对于所有学科都起到作用。他是一种人类的意识,是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的科学总结。它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曾经读到这样一段话,阐述了作者对于哲学的认识:

哲学具有一种乐趣,哪怕是形而上学的海市蜃楼也有它引人入胜的魅力,这是每一个学者都领略到的。虽然物质生活会把从思辨的天堂拉回到经济上利害冲突,患得患失,熙来攘往的生活中来,但哲学事实上是柏拉图称之为的“那种可爱的娱乐”,无可比执地比肉欲的享受和世俗的追求要高尚。

的确,哲学对我人类的重要作用用不着我在这里赘述。作为马克思主意哲学经典文献的《费尔巴哈论》,其历史价值自然不言而喻。虽然自己费了很大一阵工夫把它通读了一遍,但要说,对于这种历史著作,要想一遍、甚至是两遍、三遍将它吃透,我觉得除非读者乃哲学天才。

不过,对这篇作品的拜读总算是让我收获颇多。以下是我对其中一些问题的观点与领悟。

1、如何理解黑格尔关于“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一命题?

有关真理的问题,一些哲学家是这样表达的:“真理是理念与经验事实相吻合。”“真理是理性与事实相符。”在黑格尔看来:“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按照我个人的理解也就是说,凡是存在的,便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便是真理。按照这样的思维,那么我们所憧憬的一些美好事物都是合理的,它们一定会成为现实。黑格尔更认为有客观思维、客观思想,此为其绝对精神打保镖。但是多数人会产生这样的置疑:恶也是现实的东西,这现实是否合乎理性呢?但黑格尔否定恶合乎理性,看来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是不现实的。而近代美国的实用主义者认为凡是有用的,它就是真的,或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

有用的。真理就是观念与经验圆满地联系起来。同样有反对者来了个诘问:一个小偷,先作好一个计划,把一个如何进入偷窃银行的路线图画好,然后按照这个计划行事,他成功了。这个观念与与经验圆满地联系起来,是不是真理呢?

以上例举的真理观,其特点是:理念一定要有经验后才能确定其为真理。没有经验,就没有真理。 而黑格尔的这一命题,无疑是将现存的一切神圣化了,明显,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

2、恩格斯是如何分析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主体向客体的转化,这便是黑格尔对异化的理解。他认为绝对精神在逻辑阶段达到顶点以后,就突破自身而异化为自然界。在熟悉领域也是这样。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异化概念还包含有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思想。在黑格尔看来,主客体之间不仅存在着决定和适应的关系,而且他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对立的关系,客体一经从主体产生出来,就与主体相对立,并反作用于主体,而主体则总觉得客体与自己是格格不入的,极力想摆脱客体对自己的束缚。但是,只有对黑格尔的异化概念进行补充完善,才能使其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从唯心主义的外壳中解放出来。

首先,唯心主义异化观与唯物主义异化观相对应。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核心问题。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在黑格尔看来,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是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关系。黑格尔从唯心主义出发,认为“绝对观念”是主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异化为自然界,然后又在发展中扬弃了异化,回归到“经对观念”自身。主体向客体异化的过程是主体的劳动过程,但黑格尔所承认的劳动是精神劳动,马克思从人和自然的现实关系上去理解劳动,并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把人的对象化、异化理解为客观的物质活动,即实践。辩证地解决了主客体的关系问题。

第二,异化及其扬弃实质上就是否定之否定。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的能动的实体或主体,由于它自身包含的矛盾,必然要外化为自然界。这是第一个否定;当绝对观念在发展过程中熟悉到自然界不过是自身的异在时,就扬弃了自然界而回复到自身,这是否定之否定。马克思洞察到黑格尔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表达了人类自我创造的活动和人类历史的辩证发展。马克思既肯定了否定的否定是历史的运动,又批判了黑格尔把这一历史运动神秘化的谬误。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吸取了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合理内核,异化的扬弃就是对否定的再否定。

3、费尔巴哈伦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恩格斯是怎样批判费尔巴哈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的?

费尔巴哈的伦理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命本身就是幸福”,“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和“道德的原则是幸福”。关于费尔巴哈伦理学观点以及伦理学的性质.恩格斯进行了评价和批判,指出他的伦理观是唯心主义的。

费尔巴哈的伦理学观点是典型的感性主义人性论,他提出“我欲故我在”,他以他的人本学为基点认为人来自自然,人的感性欲望是人的本性,人都是天生趋乐避苦,自爱自保的。人的感性欲望、人的利己心本身就是合理的,无所谓善恶。人的价值和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追求物质利益,满足种种感性需要,人自身的感性欲望就是目的,外物都不过是满足需要的手段。道德无非就是在人们追求自己私利和需要满足过程中,协调人际关系,不致造成损害。人的感性需要或欲望就是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实现人性的一种手段或者工具。

“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对的视野之外;当对去探讨历史的时候,对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对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恩格斯主要是批判、揭露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如何陷入了唯心主义,在揭露和批判中阐述对所论及问题的唯物史观的理论和观点。恩格斯写道:“我们一接触到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对的真正的唯心主义就显露出来了。”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困的批判主要有一下几点。

①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批判

恩格斯指出:“在这里,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就在于:对不是抛开对某种在对看来也已成为过去的特殊宗教的回忆,直截了当地按照本来面貌看待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即友谊、同情、舍己精神等等,而是断言这些关系只有在用宗教名义使之神圣化以后才会获得自己的完整的意义。在对看来,主要的并不是存在着这种纯粹人的关系,而是要把这些关系看作新的、真正的宗教。”这是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上的错误之一。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上的第二个错误是:认为人类的各个时期仅仅由于宗教的变迁而彼此区别开来。

②对费尔巴哈道德观的批判

费尔巴哈在这个问题上的根本错误是对从抽象的人出发去研究道德问题。恩格斯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对指出:费尔巴哈把人作为出发点;但是,关于这个人生活的世界却根本没有讲到,因而这个人始终是在宗教哲学中出现的那种抽象的人。这个人不是从娘胎里生出来的,他是从一神教的神羽化而来的,所以对也不是生活在现实的、历史地发生和历史地确定了的世界里面;虽然对同其对的人来往,但是任何一个其对的人也和对本人一样是抽象的。费尔巴哈在这个问题上的第二个错误是:对对善恶的认识是形而上学的,把恶当作绝对的“坏”。

另外,恩格斯对于费尔巴哈伦理学的批判还包括:费尔巴哈把追求幸福当作一切道德的基础;费尔巴哈把追求幸福说成是每个人的平等的绝对的权利,是适合于任何时代和任何情况的;在这种情况下,费尔巴哈所提出的“对自己以合理的节制,对人以爱”的道德的基本准则,是非常贫乏和空泛的。

4、费尔巴哈是否反对宗教?费尔巴哈的宗教观点包含哪些内容?恩格斯是如何分析评价费尔巴哈的宗教观?

不能说,费尔巴哈反对宗教,这样说不够准确。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说过,“费尔巴哈绝不希望废除宗教,这就是因为在费尔巴哈那里,世俗的基础仍然是脱胎于宗教世界的缘故。”

在这里,恩格斯已经对费尔巴哈的宗教观表述的很清楚了,费尔巴哈是在批判宗教,但绝对不是反对宗教。批判和反对是两个含义。

费尔巴哈所以不反对宗教,是因为“世俗的基础”脱胎于宗教。换句话说,就是西方文明的社会道德伦理是建立在宗教教义基础上的。反对宗教就等于摧毁当时西方的现有的社会道德伦理,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社会道德伦理。这是费尔巴哈办不到的。所以,费尔巴哈承认宗教具有的正面作用。

恩格斯谈及这个问题时是这样说的,世俗基础和宗教世界是两个对立的范畴,这里面的争论在于,究竟是世俗产生的宗教,还是宗教产生了世俗。恩格斯认为是世俗产生了宗教,而费尔巴哈则在这上面含混不清。

费尔巴哈对宗教神学进行批判,他的主要观点是,他认为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的本身,归结起来就是自然界和人。其实在这上面仍然延续了基督教历史上的神的神性与人性的争论。所以恩格斯说,费尔巴哈的观点仍然带着“宗教的痕迹”。

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评价除了说他带有“宗教的痕迹”以外,还指出了费尔巴哈思想的一个最大的缺陷。这就是人除了本身具有的自然性以外,还具有社会性。在恩格斯看来,费尔巴哈把人神理解为就是人的本身,这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在走,但费尔巴哈就此止步了。因为,费尔巴哈再向前走一步,看到人的社会性一面,那么才是对宗教的正确认识。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

费尔巴哈论读书心得

费尔巴哈论

费尔巴哈提纲读书报告

费尔巴哈读书报告(材料)

费尔巴哈论作业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