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认识面积观课

发布时间:2020-03-02 05:01: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认识面积观课

常老师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观看完她的授课,仔细研读她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她的课件和评测练习,我对小学数学的“教与学”有了许多新的体悟,常老师的教学引发了我许多思考,例如:教师教与学生学在课堂上孰轻孰重?课堂常规教学活动与学生自主练习、活动之间该怎样设计安排等等,但最让我感触的是常老师对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的把握与转换做到了胸有成竹,恰到好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首先,设计活动,激发灵感,做好教学引导者。

“面积”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三年级学生凭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面,但对物体的面积还没有明确的意识。常老师凭借丰厚的教学经验,转换教师角色,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设计有趣的“涂色”游戏,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不同,寻找答案,把物体的面的大小变成一个可以对比的简单问题。自然而然引发学生对于物体面的认识,为学习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组织课堂,精化环节,做好教学组织者。

常老师精心设计了“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结合身边实例进一步感知物体的面,丰富学生对于物体面的概念。常老师匠心独运,非常注重教学环节的层层深入,力求学生学习面积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的过程。先认识物体的面再体会物体面积的大小,进一步感受物体面积的守恒,学习比较物体面积的方法,使得学生加深对面积的理解,建立起度量意识成为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结果,使学生的收获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能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再次,深度探讨,交流反馈,做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常教师放低姿态,由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她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朋友。常老师教学语言亲切自然: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充分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创设了师生互助,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注重巡视指导,发现学生问题,及时帮助,实现了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展示了学生学与教师帮之间相互促进的良好教学效果。

总之,常老师这堂课不仅出色的落实了教学目标,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更成功转换教师角色,发扬了教学民主,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果。更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让我深思,在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应像常老师一样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放下手中的权力,走到学生中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开发者,研究者,建设者,做自我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生活现实出发,加强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处于积极创新的状态,有进行创造的欲望,才能提高创造能力。实践证明:把“实践活动”渗透于学科之中,能变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实践活动,创新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教学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一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那么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结合低年级数学,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实践操作是学生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一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实践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右脑以形象的感知,记忆、时间概念、空间定位、音乐、想象和情绪等活动占优势。由于大脑的功能具有整体性,只有左右半球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发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数学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而使用直观的教学材料,由于其具有形象的特点,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从而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掘儿童的智力潜能。

例如,教“得数是7的加法”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一道富有思考性的题目:( )+( )=7,接着让学生拿出7个圆片和( )+( )=7在桌上摆,摆一次写一道算式,如摆出OOOOOO+O,便写出6+1=7,然后把圆片依次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再写算式,直到全班学生把算式1+6=7,5+2=7,2+5=7,3+4=7,4+3=7,0+7=7,7+0=7都摆出来,教师又结合书上的意图,组织学生讨论每题的意义。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得到了开发,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发展。

再如《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一课,“32-8”的教学可以分组动手操作小棒,先摆32根小棒,然后四人一组讨论可以怎样从32根里去掉8根,学生通过动脑、动手,从而想出从一捆里去掉8根,把剩下的2根和22合起来,或者先去掉2根,再从一捆里去掉6根,等几种方法„„这样的操作,激活了学生创新灵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二、实践操作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数的组成即是数的分与合,在5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中先让学生拿出2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1,l)。得到并学会用分与合说组成。再让学生拿出4个木块。也要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似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样,通过交流发现有三种:(1,3)、(2,2)、(3,1)。老师提问:“刚才大家每人又摆了其中的三种,谁有本领能把这三种分法一个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规律地找出来?”学生们互相讨论,边议边摆摆弄弄。他们想出了好办法,发现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左边,每次移l个到右边,就(3,l)、(2,2)、(l,3);也有的讲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右边,每次移1个到左边,这样也是有序地分,就成了(1,3)、(2,2)、(3,l)。两种分法都有道理,教师及时地给予表扬,同学们得鼓励,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三、实践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折、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时,老师追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逼”着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个面。学生认识什么是相对面后,再引导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你发现了什么?再一次“逼”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两块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的把长方体相对的面沿着外框画在纸上比较,等等。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初步感知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接着,教师用取下长方体相对面的方法验证大小、形状一样。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四、实践操作是学生创新的灵感

一个人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一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如教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时,由于“起立游戏”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帮助学生复习基数、序数等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又如,在“拼积木”活动中,让学生把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对此颇感兴趣,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卡车、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的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

五、实践操作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手段。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理解并建立数学概念,同时灵活运用,使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该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的简单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的操作,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让学生运用材料自制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既认识到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数学实践活动的开设,有利于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有利于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研究问题的创新方法,相信学生的创新还会源源不断。

认识面积观课报告

认识面积的评课

《面积的认识》说课

《面积和面积单位》观课报告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课报告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课报告

认识面积

认识面积

认识面积

《认识图形》观课报告

认识面积观课
《认识面积观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